二戰德軍造的防空塔,是什麼樣的建築?

勇戰王聊歷史


二戰德軍造的防空塔是一種集火力與防護於一身,變態到極致的超級鋼筋混凝土防空工事,在整個二戰中,只要被這種龐大防空塔保護的區域,盟軍的飛機就不敢來襲,即使到了二戰末期,蘇聯百萬大軍圍攻柏林,也從來沒有成功佔領並摧毀過一座德軍防空塔!那它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BUG級存在呢?跟隨吐槽君一起了解一下。

在二戰中後期,隨著戰爭的推進和盟軍火力的不斷加強,特別是1943年起,隨著美英盟軍開始對德國本土極其佔領區發動高強度的空襲,希特勒意識到需要建造一種堅固而又火力兇猛的防空建築來對付盟軍空襲,於是他就授意手下的御用設計師德國軍工部長阿爾伯特施佩爾以及大型防空塔設計師設計並修建了聞名於世的德國大型防空塔。1940年到戰爭結束,總共修建了8座大型防空塔,3座在柏林,2座在漢堡,還有3座在希特勒的故鄉維也納。

這種防空塔一個戰鬥單元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L塔(指揮塔),一個是G塔(炮塔),G塔為39米高,75米寬的正方形結構,L塔則更細長一些,為55米長,寬高43米。不管是L塔還是G塔,整座建築均是由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外牆厚度達到3.5米厚,可以抵禦250公斤航彈的直接轟炸和當時250毫米口徑以下大炮的正面轟擊。

在L塔上通常佈置有一部大型防空雷達以及測距儀和無線電等偵查指揮設施,防空火力則不是太強,一般裝備16門20毫米四聯裝高射機關炮,主要用於近距離防空保護雷達。

而在G塔上那火力就變態了,前期每座塔塔頂四角各佈置一門105毫米Flak38防空炮,這門炮射程達到了12公里,105毫米口徑的炮彈,別說是英國蘭開斯特,就是美國人的B29,捱上一發那也是有去無回。而到了1944年,德國人更是換上了戰鬥力爆表的雙聯裝128毫米Flak40高射炮,射程直接增加到14公里,射速也提升到可怕的12發/秒!除了這幾門主炮外,在G塔上還佈置有為數不少的88毫米防空炮以及四聯裝的20毫米小口徑防空炮,基本上組成了一個涵蓋遠中近各個距離的完整防空體系,佈置在柏林的三座防空塔成三角形相互支援基本上將柏林核心區全部覆蓋!在戰爭期間,L塔與G塔分工合作,可以在五秒鐘以內打出一個長寬240米的立方體彈幕,進入彈幕的轟炸機就相當於進入了地獄!

而除了防空外,防空塔還是一個大型的戰時避難所,其內部儲存有海量的彈藥食物藥品,還有醫院、餐廳、生活區,以及獨立的供電供水設施和兩座電梯,保守估計可以容納八千人同時生活,戰時每座防空塔平均湧入超過兩萬人!

也正是因為德國防空塔的防護水平太高,火力過於兇猛,盟軍飛機在轟炸機時經常選擇避開,即使到了戰爭後期,依舊不敢對其進行正面轟炸。而到了二戰末期,蘇聯圍攻柏林期間,防空塔更是成為了頑抗紅軍的關鍵火力支撐點,其128毫米防空炮平射,一發就可以直接打爆T34坦克,而蘇軍20毫米的重炮卻不能動搖其分毫,無奈之下,蘇軍只能選擇精確炮擊防守薄弱的裝甲窗戶,但是仍舊無法攻克任何一座防空塔,最後只好跳開這些巨無霸進行“跳塔進攻”。在1945年4月30日蘇軍對國會大廈的進攻中,側翼的“動物園”防空塔進行遞近火力壓制,打的蘇軍直接抬不了頭。

而到了戰爭結束,德國投降,英國人在爆破這些防空塔時也發生一個小插曲,證明了德國製造確實過硬。1947年8月,英軍工兵部隊使用25噸TNT從內部進行爆破作業,結果防空塔只是垮塌了一角,大部分結構根本沒有損傷,這也讓當時的德國人著實揚眉吐氣了一把。而灰頭土臉的英國人最後無奈,只能在塔身鑽了幾百個炮眼,最後填充了35噸炸藥,才將防空塔炸塌。也正是因為爆破防空塔吃力不討好,至今在德國境內依舊留存有不少保存完好的防空塔,不過現在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區。


軍史吐槽君


希特勒在1940便命令德國軍方相關部門開始在德國全境準備籌建防空碉堡,以防止未來盟軍可能對德國的空襲以及現階段英國皇家空軍的空襲。當時德國共建造了8座防空堡壘,漢堡2座,柏林三座,維也納因為其特殊位置也享受了三座防空堡壘的待遇。雖然防空堡壘的數量不多,但效果出奇的好,有效的遏制了英軍的空襲。

這些防空塔是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度達到35米,厚度達到2.5米,裡面配置了高射炮。所以當敵軍飛機低空飛行想對地面造成破壞的時候,這些高射炮可以很好的對敵軍飛機造成威脅。又因為其本身的堅固性,一般武器很難對塔造成破壞,後來蘇聯軍隊進攻柏林的時候,蘇軍的榴彈炮都無法炸燬這些防空堡壘。

防空堡壘兩個一組,其中一個四方形的是指揮塔,頂部安裝了超大型的防空雷達。另一個圓形的是戰鬥塔,戰鬥塔的頂部安裝了半隱藏式的四座雙聯裝105MM高炮並且安裝有當時最先進的自動填彈機,在外牆上,德軍還別出心裁的配備了高射炮威脅盟軍飛機。


因為防空塔的“耐磨性”和“危險性”,以至於在柏林戰役最瘋狂的時候,防空塔附近都沒有爆發比較大的戰鬥。一開始蘇聯人還愣頭愣腦的往上衝,最後在損失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後,“勇往直前”的戰鬥民族也選擇了繞道而行。


我是頭條作者歷史十二郎,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圍知歷史



現在的“柏林防空塔”成了這個樣子,由於建築時所使用的材料和建築標準非常高,戰後已經70多年了,“防空塔”似乎仍舊堅不可摧!但是,目前大部分的“防空塔”都成了歷史遺蹟,少數大型“防空塔”經過修整改造後成了飯店、旅館。

二戰期間的德軍防空塔可是由當時最著名的德國建築師設計,最好的工程師加上最好的建築隊伍建成的!建築標準以現代的眼光來看似乎可以“防原子彈”。


著名的“萊茵128㎜高炮”是防空塔上的主要武器,被“元首”認為是世界上最優雅的高射炮!並且自動化、電氣化水平非常高,高炮的:俯仰、橫向轉動、彈藥的輸送…都由電機來完成,也正是它這樣先進的電氣化設計水平,也影響到了二戰後的火炮發展。“萊茵128”不但長滴好看,威力也十分巨大!柏林戰役期間“動物園防空塔”上的四門雙聯“萊茵128”為了阻止蘇軍進攻“國會大廈”,對蘇軍部隊進行了約半個小時的急促射,給蘇軍造成了一個機械化團規模的損失!戰況傳到了朱可夫元帥那裡…命令:繞過“動物園塔”,另外打通去“國會大廈”的道路。

“防空塔”顧名思義就是防空用的,二戰初期英國的各型戰略轟炸機就頻繁的出現在柏林上空,空軍元帥格林所謂的“柏林上空不會出現美英飛機的承諾”破產了…為了確保柏林的安全,希特勒下令建築大型防空堡壘,並且在堡壘上安裝大中口徑的高射炮…擔當首都高空瞭望、指揮地面炮群反空襲、安置、醫療傷病員…等任務。
隨即,“首都防空核心任務”的三座大型防空堡壘建成:動物園堡壘、洪堡海因堡壘、弗雷德里希堡壘為柏林防空的核心,三角形佈置佈置在柏林政府部門的核心地帶,“大型防空塔”的外觀就是圖片上這個樣子(G塔),最頂層環360度佈滿了各種口徑的高炮,對空射擊沒有死角,同時由約一個團的兵力把守,“防空塔”的其它樓層有:彈藥室、醫院、食品儲藏室…甚至還有秘密倉庫(裝柏林博物館內的珍貴文物)總之堡壘內設施非常齊全。整棟堡壘牆體厚度3~3.5米,完全由高標號水泥加粗鋼筋灌注而成!按照當時的標準是:防盟軍轟炸機經常使用的500磅航彈和蘇軍的203毫米榴彈炮(著名的斯大林之錘)。


“防空塔”分為G塔和L塔,圖片裡近處的是G塔,也稱:炮塔 ,正方形上面佈置則各種高炮,是柏林的主要對空打擊火力設施;遠處是L塔,也稱:指揮塔,外形像“板兒磚”上面佈置有雷達、各種光學對空觀察設備和大直徑對空探照燈。

“柏林防空塔”建成之後也確實發揮出了較大的作用,很好的完成防空預警和打擊盟軍轟炸機的任務,由於對“萊茵128炮”的畏懼 英軍的蘭開斯特、美軍的B17/24…在執行轟炸柏林時都要繞開“防空塔”的火力打擊範圍,因為“萊茵128”實在太可怕了!它的射速為12~20發/分鐘並不高,但是它射高超過了一萬米,並且高射炮屬加農炮範疇,炮彈打出去之後彈道非常平直!128㎜彈爆炸後可形成400平方米的彈片殺傷範圍,不論任何轟炸機如果被直接命中一發就會被炸爛,在彈片殺傷範圍內也會重傷,所以任何轟炸機都會避開“防空塔”,不去觸這個黴頭。


柏林防空塔是德國二戰期間的瘋狂建築,雖然它的建築標準非常高,內部設施也非常完備,但是它畢竟是固定目標,蘇軍進攻柏林的時候也在各種情報當中知曉了它的厲害,在進攻國會大廈時雖說有一些損失,不過使用一些兵力將它圍困、牽制住,“防空塔”也就沒有多大的用途了,畢竟高炮是對空射擊的,對地面會有很大的射擊死角!只要進入死角塔上的炮也就殺傷不到多少目標了。
戰爭結束了,由於太過堅固“防空塔”到現在仍然沒有出現大的建築疲勞現象,德國人也對它進行了改造,圖片上就是改造後的“防空塔”內部的高級會所…人類最終還是要鑄劍為犁。


皇家橡樹1972


德軍建造防空塔主要就是為大城市提供強大的防空火力,由於城市高層建築的眾多,地面的防空火炮或多或少的會有射擊死角,而且視野也不夠開闊,為了更好的發揮高射炮的威力,尤其是那些數量少威力大的重型高射炮,於是便提出了建造防空塔的設想,這種建築高於附近所有的建築,高射炮可以擁有360度的射界,可以有效的射擊從各個方向飛來的轟炸機群。至於其他的市民避難所、醫院以及重要物品儲藏等功能都是額外開發出來的,其最本質的建造目的就是為了提高重型高射炮單位的射界。


這種防空塔分為兩類,一種是射擊塔,一種是指揮塔,一般兩塔合在一起作為一個實際的防空單位。射擊塔是大型塔,長寬各70米,高35米,頂部裝備4門雙聯裝的128㎜重型高射炮,以及其他37㎜高射炮和20㎜高射炮等,是主要的防空火力。指揮塔長50米,寬25米,高40米,主要裝備雷達和其他各種射擊瞄準計算儀器,為射擊塔提供射擊參數,只配備防禦用的20㎜機關炮。兩塔相距500米左右,有地下通道相連。

這種防空塔全部由鋼筋混凝土構成,四周外牆厚達2.5至3.5米,頂部更是有5米後,基本上可以抵禦來自任何方向上的直接火力打擊。這種防空塔擊落的飛機並不算太多,但是重要的是其對轟炸機群的干擾能力,由於畏懼防空塔的強大火力,大部分轟炸機群都選擇繞開其火力範圍,如此防空塔火力範圍內的建築得到了良好的保護,損失非常有限。



後期即使在蘇軍進攻柏林之際也沒能直接攻佔任何一個防空塔,即使是蘇軍最大的203毫米重炮也不能穿透防空塔的外牆,蘇軍只能通過對防空塔的裝甲窗口進行瞄準射擊,以求炮彈能打進防空塔內部,這裡的門窗裝甲只有6CM厚可以被蘇軍的重型直瞄火力擊穿。

戰後這些防空塔大部分都被爆破拆除了。


戰略論


早在30年代,德國就推敲過在大型城市交通樞紐和重要工業區旁邊安裝固定高射炮塔來保衛這些設施,隨著盟軍空軍火力開始波及歐洲大陸和德國本土,製造這種設備更成為當務之急,德國大型防空塔的總設計師是建築師弗里德里希.塔姆斯,當然滿身藝術細胞爆棚的希特勒本人也在塔姆斯的方案上進行了“魔改”,最終由軍工部長阿爾伯特.施佩爾進行具體的設計。

這種大型防空塔在第三帝國境內歷經了三代不同形態,第一形態共有四組,柏林三組,漢堡一組。第二形態兩組,漢堡一組,維也納一組,第三形態兩組都在維也納。

根據設計理念,防空塔的作用不僅在於直接用強大的對空火力對抗前來空襲的盟軍飛機,也包括雷達探測與附近地區防空火力的協調與指揮,既是一個司令部,也是一個防空火力平臺,以及戰時難民的防空避難所。以第一形態防空塔為例,這是一個總重超過十萬噸,高39米,邊長為70米的正方形碉堡,四角各炮臺設有四組2聯裝共八門128毫米口徑高炮,12門37毫米高炮以及32門 (八座四聯裝)20毫米高射機關炮,旁邊還有一座較小的“指揮塔”,裝備16門(四座四聯裝)20毫米高射機關炮,還有雷達,火控系統和測距儀,兩塔為一組,形成一個戰鬥單元,兩者的距離為400到500米。

另外,每個塔群都有獨立的供水供電和生活設施,還有避彈區,廚房,餐廳,以及休息區,廣播電臺等等。

關於各個戰鬥塔的防空擊落數據,筆者沒有找到太詳細的,洪堡第一戰鬥塔群在1942年到1945年之間,累計擊落過超過80架盟軍各型飛機,其他防空堡的作戰記錄則付之闕如

在首層戰鬥平臺下面,是武器與彈藥儲備區以及官兵生活區,利用電機驅動的鏈斗升降機,可以把彈藥迅速送到頂層戰鬥部,戰鬥塔配置為6名軍官,160名士兵,指揮塔配置為6名軍官100名士兵。柏林的單組防空塔,耗資達到2400萬帝國馬克,為了蒐集足夠堅硬的石材,不惜從法國運來了優質花崗岩和石巖。防空塔的樓層之間,用設在四角的旋轉樓梯鏈接,同時中央還有兩部電梯,每座戰鬥塔原計劃可為8000人的平民提供容身之處,但實際上,到了柏林之戰時期,每座防空塔都湧入了超過3萬名平民。

有趣的是由於防空塔自身的堅固可靠,一批柏林國立博物館中收藏的珍貴藝術品也被安放到了防空塔中,包括大家熟悉的古埃及皇后尼佛爾提提的半身彩繪塑像。

防空塔的四層,還有一個擁有95張床位,兩個手術室的大型醫院,配屬8名醫生,50名醫療輔助人員。在戰爭的最後歲月裡,能在這裡享受治療康復的第三帝國名人不少,包括德國著名女試飛員,在希特勒自殺前一刻冒險飛進柏林的漢娜.萊契,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王牌烏爾裡希.魯德爾,以及在1944年7月狼穴暗殺事件中受傷的席孟德中將等等。

駐紮在柏林動物園防空塔中的部隊,是空軍123高炮營第一連。由萊茵金屬公司製造的雙聯flak40 128毫米高炮的射速為每分鐘20到24發,最大射高14800米,最遠射程20950米,給前來轟炸的盟軍戰略空軍帶來過不小的麻煩。在柏林圍攻戰中,128米毫米高炮改為平射,也給蘇軍的炮兵陣地和重兵集結地帶來了不小的傷亡,累計向蘇軍重炮陣地發射了400發以上的炮彈,給蘇軍造成了上千人的傷亡,摧毀火炮將近100門。

在柏林圍攻戰期間,動物園巨型防空塔內的電臺,是狼穴指揮部與外界聯繫的唯一途徑,5月2日下午,防空塔也向蘇軍投降,蘇軍和隨後而來的英美盟軍觀察員在參觀防空塔後,斷言,如果繼續抵抗,防空塔還可以繼續維持1周到3個月的時間,實在是一個很難攻克的頑強目標。

從5月到9月,防空塔依舊在發揮作用,變成了臨時醫院,到了60年代,動物園防空塔終於被拆除,現在此地依舊是柏林動物園,戰鬥塔的原址變成了鳥島,指揮塔原址變成了河馬館。


晴天有時下豬


這些防空塔其實就是一個加強型的高射炮平臺,是德國用來防禦盟軍空襲的重要防空建築,目的是保護柏林政府區的那些主要建築免遭空襲的打擊,與此同時,這種防空塔也是一個很好的防空避難所,裡面除了有各種防空武器裝備外,其實還有一個小型的醫院,有著完善的醫療設備,並且這些防空塔的牆壁平均厚度達到了3.5米,完全可以抵禦當時的重炮以及航彈的打擊

其實我們說的防空塔,是由兩種建築物組成的,分別是G塔(Gefechtsturm)和L塔(Leitturm),即1座防空塔 = 1座G塔+1做L塔。其中G塔是戰鬥塔,建築面積以及火力強度更大,屬於大型防空塔,長、寬均為57米或70.5米、高則是39米或41.6米,上面的火力配置為4門128mm高射炮、8門88mm高射炮炮以及若干37mm和20mm火炮,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而一座G塔的人員配置則通常是由160名士兵和4名軍官組成。

L塔則比G塔要小一點,長為50米,寬為23米,高度則是39米或者44米,火力配備也比G塔要弱很多,因為L塔的主要職責是指揮和控制,上面只有一些20mm機關炮用來基本的防禦,但是卻裝備有大量的用來瞄準計算的各種儀器,在人員配備上基本和G塔相同,但是士兵的人數要相對少一點。L塔和G塔共同組成一個基本作戰單位,其中L塔負責指揮和下達命令,給G塔提供各種數據,G塔則是根據這些數據來進行火力防空!

關於這些防空塔,德國在1941 年~1944 年間總共修建了8座(包括G塔和L塔),其中柏林和維也納各三對,漢堡兩對,甚至連元首希特勒都親自參與了第三代防空塔的設計,不過在德國戰敗後,柏林的三座防空塔都已經拆除了,也就維也納的三座還保留了下來,至於漢堡的那兩座,只留下了兩座G塔被分別改裝成了音樂學校和夜店,而兩座L塔也是在戰後被拆掉了!


哨兵ZH


一個沒卵用的,帶有重型防空火力的,賊結實的,避難所。

說實話,這玩意有用沒,有用,幾十根大管子擱誰誰不怕,88炮在這上邊都屬於打雜的,確實讓盟軍轟炸機聞風喪膽。

但是吧,人家也不傻,防空塔又不會跑,打不過還躲不過麼,繞著你走不就完了。

所以說不是防空塔沒用,是因為防空塔太少了,不能完全遮護整個天空。

不過從一個現實的角度看,德國的防空火力就那麼多,與其把這些火力弄成一個篩子般的固定防空網,還不如整成機動的,配合早期預警移動防空。

防空塔完全是希特勒和他的傻缺小弟赫爾曼梅耶共同鼓搗出來的面子工程,看上去威風凜凜的防空塔,不但能防空還能當避難所,看著還賊棒。其實並無卵用。

最後說一句,就算整成移動的,也扛不住英美三天兩頭的千機大轟炸,最多就是晚點死而已


皇家騎士16


人類是在什麼時候馴服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