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沒楊秀清,翼王、英王、忠王等名將就玩不轉了?

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在晚清算是比較能打的名將,他們所取得輝煌之戰績也是有目共睹。就拿石達開來說,在西征形式急轉直下,曾國藩率主力直逼九江城下之時,他硬是逆襲成功,擊敗了湘軍水陸兩師,逼迫曾國藩投水自盡;經略江西時,石達開屢戰屢勝,在樟樹鎮擊敗湘軍陸師後將曾國藩圍困在南昌孤城,差點活捉他;攻擊“江南大營”時,石達開也是屢屢得手,最終解除天京之圍。至於陳玉成、李秀成,他倆在“天京事變”之前雖然沒能獨當一面,但也是在燕王秦日綱麾下效力,參與摧毀“江北大營”、“江南大營”之戰,有時還能獨自鎮守城池、要塞,屢敗強敵。如陳玉成守寧國、李秀成守桐城,在兵力不足之情況下硬是扛住了清軍輪番攻擊,保證了天京外圍之安全。

為何沒楊秀清,翼王、英王、忠王等名將就玩不轉了?

有意思的是,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雖然厲害,也算是名將,但沒了楊秀清就再也玩不轉了。石達開單幹屢戰屢敗,最終兵敗大渡河,受凌遲而死;陳玉成則發揮不正常,一勝一敗輪著來,最終中計被俘虜,受凌遲而死;李秀成在太平天國後期苦苦支撐危局,卻屢屢被清軍牽著鼻子走,亦是無力迴天,最終被俘虜。那麼,為何沒了楊秀清,翼王、英王、忠王等就再也玩不轉了呢?其中之原因很多,但有一個是致命的,即是太平天國沒了統一指揮,各路諸侯各自為戰,相互見死不救,最終被清軍各個擊破。

為何沒楊秀清,翼王、英王、忠王等名將就玩不轉了?

在太平天國,楊秀清的身份非常特殊,特殊到只有他才能統一指揮軍隊,特殊到各路諸侯對他是不得不服,否則下場將會很慘。這又是為何呢?首先,楊秀清具有代“天父傳言”之權力,必要時候他就是上帝,這在政教合一的太平天國儼然就是最高主宰者,誰敢不聽。其次,楊秀清是“左輔正軍師”,在實行“軍師負責制”的太平天國,他掌握了行政大權。再次,洪秀全武宣稱王時,實行“五軍主將”制度,楊秀清為中軍主將,地位顯赫。最後,永安封王時,明確規定東王可以節制諸王,實際上掌握了軍權。此外,楊秀清注重拉攏基層軍官進入東殿集團效力,作為自己的黨羽培養。可以說,楊秀清掌握了教權、政權、軍權,是太平天國的實際掌舵者和領航員,是最高領袖。

為何沒楊秀清,翼王、英王、忠王等名將就玩不轉了?

正是由於東王身份特殊,才使得他能集合各方力量共同擊敗敵人,也能憑藉自己的威望讓各路將帥服從中央,不要打自己的小九九,而是一切要為大局著想,為太平天國萬世基業著想。簡單看下楊秀清統一指揮下所得的成績。

1、道州決策,定都金陵:蓑衣渡慘敗後,洪秀全等人便打起了退堂鼓,各路將士也紛紛表示要回竄兩廣去打游擊,若是果真如此,太平天國必定淪為天地會之流,不再成為氣候。此時,楊秀清玩“天父下凡”,力排眾議,堅決推行“道州決策”計劃,反對回竄兩廣,而是要繼續北上,然後順著長江東下攻佔金陵。可以說,若是沒楊秀清,太平天國是到不了南京的,也掀不起那麼大風浪。

2、臨陣換帥,多方協調,扭轉西征頹勢:1854年4月,由於主帥林紹璋錯誤指揮,2萬西征軍精銳在湘潭全軍覆沒,西征形式由此逆轉。不久,曾國藩率湘軍主力連克嶽州、武昌、田家鎮、半壁山,兵鋒直抵九江城下,西征第一階段之成果幾乎損失殆盡。此時,楊秀清臨陣換帥,將燕王秦日綱換下,但依然留在江北牽制湖廣總督楊霈以及湘軍陸師大部;翼王石達開則掛帥西征,坐鎮湖口,節制羅大綱、林啟榮等猛將,一舉擊敗湘軍,扭轉頹勢。

為何沒楊秀清,翼王、英王、忠王等名將就玩不轉了?

3、調集各路人馬,摧毀“江南大營”,解除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清朝在揚州組建“江北大營”,在南京城東孝陵衛組建“江南大營”,從南北兩面包圍天京,兩大營總兵馬接近7萬,其中又以“江南大營”力量最為強大。1856年2月,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等摧毀“江北大營”,然後便以兵馬疲憊為由,不想立刻南下繼續作戰,可楊秀清不同意,他們只能硬著頭皮幹。當戰況呈膠著狀態時,楊秀清一紙令下,在江西混得風生水起的石達開立刻得3萬翼殿將士東返天京,配合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等摧毀“江南大營”,從而一舉解除長達三年之久的天京之圍,太平天國達到軍事上極盛時期。

從上述可知,太平天國前期取得如此大勝利,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等能有如此出色表現,與楊秀清統一指揮是分不開的。試想,若是楊秀清不能統一調遣各路兵馬作戰,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以將士疲憊為由拒絕渡江南下作戰,翼王石達開也繼續在江西擴大地盤,不奉命東返,“江南大營”怎會被摧毀呢?軍事指揮權統一帶來的好處多多,在楊秀清死後就再也沒有了。看看翼王石達開、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等是怎樣敗亡就知道了。

為何沒楊秀清,翼王、英王、忠王等名將就玩不轉了?

1、石達開敗亡:1857年5月,翼王石達開離開洪家王朝外出單幹,決定自己創業。可脫離了太平天國,沒了隊友配合,石達開善於“運動戰”而不善於打“惡仗”之缺點暴露無遺,以致處處被動挨打。單幹之後,石達開坐視曾經的戰友林啟榮困守九江,不發一兵一卒,無視林啟榮“血書求援”。結果不但重鎮九江失陷,麾下將士也大為寒心,為日後翼王落難廣西部下紛紛逃離埋下了隱患。但石達開親率30萬大軍進攻寶慶時,處處搶佔左宗棠先機,可自己的部下行動不得力,動作遲緩,當大軍抵達寶慶時左宗棠已經做好準備,錯過了突襲城池之最佳機會。後來,石達開兵敗廣西,部下直接率軍迴天京,翼王想不失敗都難。

為何沒楊秀清,翼王、英王、忠王等名將就玩不轉了?

2、陳玉成敗亡:太平天國後期,陳玉成確實很能打,也取得不少勝利,但都是建立在各路將帥協力配合之基礎上,一旦其他諸侯懷有私心,英王陳玉成就玩不轉了。就說兩個戰例吧?第一、二郎河之戰,太平軍兵馬碾壓鮑超、多隆阿,可惜李秀成不想下血本,英王陳玉成功敗垂成,成就了鮑超、多隆阿不可戰勝之神話。第二、安慶解圍戰時,李秀成銳意經營江蘇、浙江地盤,不想配合陳玉成作戰,搞得陳玉成只好請洪仁玕出面做工作。後來,李秀成西征武昌不積極,陳玉成抵達黃州時,李秀成卻在江西招兵買馬,順便將從廣西脫離翼王歸來的幾十萬大軍納入麾下。安慶決戰之時,李秀成不發一兵一卒,坐視陳玉成孤軍奮戰;陳玉成敗逃廬州時,李秀成繼續開拓地盤,不去救援。為此,陳玉成無奈之下只好相信苗沛霖之甜言蜜語,以致中計被俘,受凌遲而死。

為何沒楊秀清,翼王、英王、忠王等名將就玩不轉了?

3、李秀成敗亡:說句實在話,安慶失陷、英王殞命,李秀成是要負責任,但也不能全怪他。要知道,太平天國後期,軍事統一指揮權早已不存在,各路諸侯擁兵自重,固守自己一畝三分地而無視他人求援之現象非常普遍,李秀成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當然,李秀成也是這種現象的受害者之一。雨花臺之戰,李秀成親率13王,40萬大軍決戰曾國荃,看樣子很霸氣。其實,此戰就李秀成、李世賢倆兄弟賣力,其他諸侯稍遇挫折則立刻保存實力,很少有戰鬥到底之決心,除非是在自己地盤上打。蘇州保衛戰時,李秀成親率大軍與程學啟、劉銘傳、潘鼎新等淮軍精銳決戰,可黃子隆、陳坤書等諸侯手握幾萬勁旅且近在遲尺,卻無視李秀成求援,太平軍由此慘敗。不久,譚紹光被叛徒殺害,蘇州陷落,李秀成丟了大本營,只好迴天京死守,等待厄運到來了。

為何沒楊秀清,翼王、英王、忠王等名將就玩不轉了?

綜上所述,翼王石達開、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等確實算是名將,但沒了楊秀清他們就是玩不轉。他們的失敗,不是能力不行,而是輸在不團結,輸在自己內鬥太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