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汉武帝偏爱“天马”?

JJ-魅力值Ax小豪


吓死你:解放军装备过郭靖大侠的汗血宝马!


看过金庸著作《射雕英雄传》的读者都知道,郭靖有一匹神马,就是汗血宝马。这批马神骏无比,超越了所有武侠小说中的良马,更奇特的是它流出的汗是血色的。那么,真实世界有没有汗血宝马呢?不但有,解放军还曾经装备过。听老萨说一说吧。

汗血宝马的历史

《史记》中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大宛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中亚三国各一部领土,主要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曾经见过一种良马。这种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惊人,不但能日行千里,更会从肩膀附近位置流出像血一样的汗液,故称汗血宝马。张骞本想重金购买一匹带回国去,但大宛国不允许这种马出境。

回到汉朝以后,张骞将这种神奇的宝马介绍给了汉武帝。汉武帝为了争夺这种宝马,来改善自己的马种,不惜发动了2次战争!

汉武帝得到这些汗血宝马以后极为兴奋,举行盛大典礼,为马建造豪华马厩。

汉武帝得到汗血宝马的代价是,死于远征途中的汉人士兵和民夫不下10万人,大宛国死于战火的人更是数倍于汉朝。

-----------现代科学家经过研究土库曼斯坦的汗血宝马,终于得到了科学结论:这种马并没有流血,流的是很普通的汗。汗血宝马的皮肤较薄!奔跑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容易被看到,汗水流下来看起来就像血色,被误认为是血。

真正的宝马

根据今天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以上历史完全都是真实的。

所谓的汗血宝马,就是今天土库曼斯坦共和国的国宝阿哈尔捷金马。

阿哈尔捷金马同阿拉伯马、英国马并称世界三大纯种马,具有极为优秀的能力。

出身在沙漠中绿洲的汗血宝马,具有惊人的适应力。汗血宝马非常耐渴,即使在50摄氏度的高温下,一天也只需饮一次水,特别适合长途跋涉。在1998年一场赛程为3200公里、赛期60天的国际马赛中,参赛的54匹汗血马都坚持到了终点。

除了适应力以外,它具有极可怕的速度。根据现代测算,汗血宝马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赛马,在平地上跑1000米仅需要1分07秒,堪称世界顶尖。汉武帝说他“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并没有夸张。今天的汗血宝马,每天最多可以行军200多公里。古代长度单位远远小于今天,基本可以达到汉武帝的标准。汗血宝马的最快速度记录为,84天跑完4300公里,相当于从巴黎到莫斯科距离的1.5倍。

汗血宝马还是一种高大的马。今天经过改良的蒙古马高度一般在1米2左右,当年就更矮了。汗血宝马普遍高度为1米5,而古代汉族男人平均身高不过也才1米5几,马非常高大!

除去身高以外,汗血宝马外形非常漂亮。它的体型饱满优美、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几乎像一件艺术品。

土库曼斯坦对汗血宝马极为崇拜,竟然将它放入国徽和货币之中。

-------------------土库曼斯坦国徽

汗血宝马的消亡

有意思的是,没有多久,这批优秀的汗血宝马却从中国历史记录上消失了。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并不复杂。

汗血宝马有种种优点,也有一个缺点。

世界上任何马种都有优缺点,汗血宝马的弱点在于负重。汗血宝马的体型纤细,长于速度,却不能背负很重的东西。对于普通民间用马来说,这也许不算大问题,对于军马来说就不行了。

即便中国古代的轻骑兵装备的马具、衣甲、兵器、行李,至少有几十公斤的重量。如果是重骑兵,光是装备的负重就超过上百公斤。汗血宝马能够承受这个重量,但负重以后,马的速度耐力都会有明显降低,相比蒙古马也高出不了多少了。

加上汗血宝马相对比较娇气,对于饲料要求较高,一旦喂养不好就很容易生病,不太适合长期用于军事用途。

也许,这就是汗血宝马没有流传到全世界的原因。

在汉朝随后百年内,多少还用到一些汗血宝马。传说中吕布的赤兔马,就是这种汗血宝马。

----------------从外形上来说,它也非常俊美。

今天的汗血宝马

时至今日,汗血宝马数量很少,价格极为昂贵,甚至是有价无市。

混血的汗血宝马,在国际市场一般售价为几十万美元一匹,比法拉利跑车还贵。

纯种汗血宝马竟然高达上千万美元,相当于一艘私人喷气式飞机,甚至有钱也买不到。

土库曼斯坦将汗血宝马当做国宝,从不出售,仅仅偶尔赠送给最尊贵的客人。

有意思的是,解放军居然装备过汗血宝马。

1951年,中国为了改良解放军骑兵部队的马匹,曾从前苏联引进包括顿河马在内的大量种马,包括52匹来自土库曼斯坦的汗血宝马。

这群汗血宝马,全部精心饲养在内蒙古锡林格勒盟的种马场。可惜,当时中国对于马种培育的知识不足,未能建立完整的谱系管理制度,以保证马的纯种。引进的汗血宝马自然繁殖,并与当地的国产马进行了杂交。这样做可以改良解放军的国产马品质,但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纯种汗血宝马的退化。短短几十年后,我们在内蒙古锡林格勒盟已经见不到纯种的汗血宝马了。

--------------------曾经的大宛国武士

时至今日,中国一共约有11匹纯种汗血宝马,都是土库曼斯坦赠送给我国历任总书记的礼物。

汗血宝马,终于又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了。


萨沙


为何汉武帝偏爱天马,因为,环境影响人!

环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喜好,比如今天由于西方文化的强势,很多人偏爱欧式白人长相。

说到汉武帝为什么喜欢天马,这不得不说汉朝时期的马政和汉朝因为缺少战马而遭受的屈辱。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2个大一统的王朝,大汉王朝。


这个王朝建立之后,最大的问题是国内经过多年的战争,已经被打成了一片废墟。别说老百姓,就连天子都找不到4匹同样颜色的马,大臣们上朝的时候只能坐牛车。

在这种国家凋敝的同时,北方崛起了一个势力强大的少数民族匈奴人。

(汉朝初期东亚形势图)

匈奴人可以说是华夏族的老朋友了,他们的祖先据司马迁记载也是夏之后裔,后来殷商推翻了夏朝之后,有一批人不甘于接受殷商的统治,所以向北方迁徙进入了蒙古高原,就是后来的匈奴人。

当然,这种说法是很让人存疑的,毕竟草原民族没有记载,而且很多部族会因为天灾人祸灭族,

最关键的是草原民族没有历史记载,称匈奴人为夏之后裔,可信度并不高。

可能匈奴人中有一些具有华夏族人的血统,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繁衍,这些血统到底还有多少已经不得而知了。

况且,他们已经完全抛弃了华夏文明。

(匈奴人)

到了战国后期匈奴逐渐崛起,开始威胁中原各国。富饶的南方成了他们抢劫的对象,当时匈奴人已经足够强大,在和中原各国作战的时候,甚至逼得中原人不得不修长城,建立烽火台来进行预防。

(战国时期形势图,北方各国已经开始大规模修建长城)

就在这个时候,匈奴人出了个千古一帝冒顿单于,他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不久,也逐渐统一草原,把匈奴帝国变成了草原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游牧帝国。

而与此同时,秦朝末年的长期战争让中原人口损失大半,国家打成了一片废墟,新王朝汉朝衰弱不堪。于是,强大的匈奴帝国决定向汉朝发动战争。

汉高祖刘邦率领32万大军北上抵御匈奴,可惜在白登之围中被匈奴人搞得没脾气,不得已采取了和亲的政策,不仅送女人还送财物。

(和亲)

匈奴之所以能打败大汉王朝,他们的优势是有非常多的战马,组建了强大的骑兵部队。而大汉王朝那个时候连天子都找不着四匹同样颜色的马。

可想而知,几十万步兵在和几十万骑兵进行对抗的时候,无论从机动性还是情报的获取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劣势。

所以,汉高祖刘邦之后,几任帝王都采取了对匈奴和亲的政策,不敢和匈奴发生大规模战争。尤其在汉文帝时期,汉文帝专门嘱咐汉朝将领,在抵御匈奴人的时候不要过度刺激他们。

这种屈辱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但是,大汉王朝并没有坐以待毙。

他们知道打败匈奴人的前提是自己要有强大的骑兵部队。

从汉朝初年开始,汉朝就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马政。

经过多年发展,汉朝政府拥有庞大的养马地,在北方边境设有36座牧场。

汉朝还非常鼓励民间养马,比如汉文帝时期为了让老百姓多养马,下令养马的家庭可以免除徭役。

于是,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上下已经是养马乘风,尤其在长城沿线的北部边境,很多老百姓骑射都非常厉害。

而汉朝对马政的重视,造成的另一个结果就是汉朝人非常喜欢马。

所以,汉武帝受这个大环境影响,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骑着马打猎,不仅锻炼了强健体魄,也养成了对宝马的追求。

所以,当汉武帝听说大宛国还有宝马,耐力好速度快,可以日行千里,对他老说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同时,汉武帝时期汉朝政府开始对匈奴人进行了大规模反击战争。

在这个战争过程中,马匹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比方说漠北之战汉朝出动了14万匹马,但是战后返回中原的只有3万匹了。汉朝几十年的养马政策,虽然积累了反击匈奴的力量,可是在常年的战争中马匹的损失也已经达到了汉朝人不可承受的地步。汉朝的马损失大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中原马抗病能力差,适应环境能力也差。

这个时候,引进优良品种,提高战马的质量也成了汉朝马政的另一个重要任务了。所以,对汗血宝马的追求,不仅是汉武帝的个人爱好,也是大汉朝的重要国策。

可惜啊,汉武帝时期的西域人并不了解大汉王朝到底有多大实力。

所以,大宛国人根本不把汉朝使者放在眼里。当汉朝使者想要在大宛国购买宝马的时候,大宛国王不仅没有卖给汉朝使臣宝马,还把汉朝使者的财物抢走,因此引发了大战。

通过这场战争,大汉王朝树立了在西域的绝对权威,以至于到后来汉朝使臣通过恐吓的方式就能吓得西域各国噤若寒蝉。

所以,汉武帝对大宛国的战争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了!


历史风暴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我们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好像汉武帝就是有马癖,就是喜欢马而已。甚至不惜万里之遥,不惜动用几十万大军组织了两次“伐宛”之战,巨大的代价仅仅得到了一千多匹大宛马而已。


所以,历史上对汉武帝的好马评价也是有很大负面批评之声的。

事实上,汉武帝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希望了解世界,进入领先世界雄才大略的一位帝王。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也不复杂。当时,世界出现了新的军事战略转移,这就是从常规的步兵作战方式逐步向骑兵体系的作战方式在转变。

汉武帝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世界格局新变化,所以,对马就特别重视。

关于汉武帝喜欢马的记载,历史上有好几次。



如说,不知是什么原因,根据一个占卜,说“神马当从西北来”,汉武帝对此非常认真,一直认为会有一种“神马”给他送来。

敦煌的黑河流域的渥洼水发现一匹马,非常奇特,汉武帝见了非常喜欢,就把这匹马叫做“神马”。


之后,没多久,西域乌孙国,给汉武帝送了三千匹马,其中两匹上好的马,汉武帝非常喜欢,就称这两匹马“天马”。

后来,汉武帝第二次攻打大宛取得胜利,得到了三千多匹马,经过万里长途跋涉,回到长安以后,这一批马只剩下一千多匹了。但是,汉武帝大开眼界,感觉,这才是真正的“天马”,就把乌孙国送的马改成“西极”,把大宛马,叫做“天马”了。


可以说,“天马”就是汉武帝的发明之一。

汉武帝不是假装喜欢马,而是喜欢马到自己的生命中去了。

比如,汉武帝的晚年的后元二年(前87年),因为生病,所以,很长时间没有看到马,有一次,身体好点了,他亲自到马厩看马,结果一看,自己的马怎么有点瘦了,就这么点事,把汉武帝气的火冒三丈,他立刻把未央厩令上官桀找来要斩了他。


上官桀也很不明白自己忠心耿耿的怎么就该死了,原来是因为马瘦的原因,就对汉武帝说,我这些日子,真没对马操心太多,所以马瘦,但是,这些日子,我为陛下的病操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所以,罪该万死。



汉武帝一听说因为关心我的病,比关心马更多,也就也就原谅他了。

汉武帝个人喜欢马,也真不是简单的个人嗜好。

而是汉代最大的问题,是能不能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的问题。

这些问题早在汉高祖刘邦时代就已经引起了重视。

汉文帝、汉景帝两代帝王也非常重视。

特别是汉景帝时期的政治家晁错,就给景帝非常清楚地提出,为什么匈奴作战非常厉害,因为他们有强大的骑兵。所以,我们也要建立适合新时代作战需要的骑兵。


汉初从骑兵为零,到汉景帝时代,已经逐步有了自己的骑兵。

而建立骑兵的基础,就是要有相当数量的马。

汉景帝晚年,据记载是“巷闾皆有马”的盛况,而且,汉景帝时代的人,特别注重保护育马,如果母马怀孕了,你还骑马与朋友相会,那朋友要骂你的。


汉武帝的心胸是想建立比匈奴更强大的骑兵,那么对马的质量问题,也就有了很高的要求。

如果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中国的骑兵,还是不能超过匈奴的骑兵。

所以,汉武帝对好马的追求,就等于是赶上世界最快的速度。

他日日思念的是“天马”,而不是普通的凡马。

汉武帝的“天马”,开创了中国的丝绸之路上的速度,也开创了中国新速度。

其实,真正作战的马,“天马”并不适合,但是,“天马”的速度很快,这就在通讯这一环节,有了优势。


千千千里马


汉武帝之所以费劲千辛万苦也要追求天马,主要有这个两个原因:



一·军事价值

根据对出土马骨的测量以及对汉代陶塑动物的观察,在汉代最常用的马匹跟今天的蒙古马差不多。今天蒙古马的特点是什么呢?头大、颈短、耐粗饲、耐力好,但是在爆发力和身高方面有所欠缺。

▲汉景帝阳陵出土陶马

根据现代测量,蒙古马的平均体高只有一米二、一米三左右,这里说的体高,是指从马蹄到肩部的高度,而不是从马头量。在爆发力方面,根据测算,蒙古马短跑1000米,用时1分21秒。

而且更要命的是,就这个蒙古马,汉朝在质量上也不占优势。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在白登山被匈奴大军包围,发现匈奴骑兵的马匹实在太充足,据说不同方位的骑兵,马的毛色都是统一的。所以刘邦回来以后要大力养马,到了汉文帝汉景帝的时候依然如此,鼓励民间养马,以养马来免除劳役。

▲蒙古马

根据《史记》的记载,西汉几代皇帝这么一努力,马的数量就上来了,民间到处都有马。可是,这就够了吗?

问题在于,养马容易,养好马难。人家匈奴人有那么大的天然草场,还有几百年的经验积累,所以能培育出好马,而这些在汉朝的广大地区,都是缺乏的。

别看都是马,日常用用还行,拉到战场上,就显示出差距了。汉文帝的时候,晁错上书论汉朝匈奴的军事,他说:

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

这就很明白了,汉朝的马在越野能力上比不过匈奴。



到了汉武帝手里,跟匈奴开展大规模的战争,对马的需求一下子提高。在这些战争中,马匹的差异一定让汉武帝感触良多,提升马的质量迫在眉睫了。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刚好有人瞌睡递枕头了。

第一个人叫暴利长,此人在敦煌捕获一匹神骏的野马献给朝廷,汉武帝很高兴,视为祥瑞。

第二个就是张骞,他跟汉武帝汇报说西域有好马。

汉武帝最早命名的天马来自乌孙国,据说,乌孙马是今天新疆伊犁马的祖先。

▲伊犁马

后来汉武帝得知在大宛国有更好的马,就先礼后兵,也把大宛马给拿到了,这是第二代天马。

大宛马,就是今天的阿哈尔捷金马,又称汗血宝马。它原产于土库曼斯坦,至今被视为国宝。

跟蒙古马相比,大宛马各方面都很好优秀,它身躯高大,公马体高154厘米。跑2公里,用时仅为2分26秒。



试想一下,比蒙古马高大,还比蒙古马冲刺快,骑着这样的马跟匈奴人作战,那优势一下子就提升了嘛。

二·政治需要

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

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这是汉武帝得到天马后,专门命人所作的颂歌。在当时的人看来,天马是来自遥远西方的神物,有德行的君主才可以获得。

▲汉武帝茂陵附近出土鎏金铜马

所以,天马的意义一下子就不限于军事了,这是对汉武帝的肯定啊。

史书记载,因为获天马、获白麟、泰山出黄金,汉武帝很满意,专门让人铸造了马蹄金和麟趾金以示纪念,还把它们颁赐给各地的诸侯王们。


考古军中马前卒


与其说汉武帝爱马,不如说汉武帝爱军队。因为他喜爱的原因并非只是天马本身,而是天马可以作为种马来强化汉军铁骑基因、提升奔袭的战力!



但当时所说的天马并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汗血宝马”。纯正血统的汗血宝马(上图)体型较高、四肢修长,头和颈相对蒙古马更细。从运动学讲,汗血宝马的这些特征都十分符合高速奔跑的特性,阻力小、速度快、适合冲刺,因此今天的汗血宝马基本都是比赛赛马的首选马。但汗血宝马相对蒙古马,其脖颈细长、鼻孔小,在负重条件下远程奔袭的耐力和速度都不及蒙古马;其次,汗血宝马体型高挑、四肢修长,就意味着重心较高,长途奔袭中骑手的稳定性和疲劳度都不及蒙古马,这对普遍骑术不及匈奴的汉军士兵是个很大挑战。最关键的是汗血宝马十分“娇贵”,一旦离开故土存活率会大大降低!这也许就是汗血宝马一直没有被大量从军的原因吧。



而匈奴所骑蒙古马(上图),身材矮小、四肢粗壮,头大且鼻孔粗,适应力极强!这些生理特征说明,蒙古马具有更好的心肺功能,奔跑时能为血液及时提供更充量的氧气而减少肌肉酸痛感。因此,蒙古马在短程内冲刺的速度肯定不如汗血宝马,但在负重、尤其负重后的远程奔袭之耐力、匀速和脚程方面,是远远好于汗血宝马的。因其身材矮小粗壮、重心低,高速奔跑时的平稳性极大缓解了骑手的疲劳感,这对于经常要千里奔袭后立即投入战斗的士兵来说,尤为难得、可贵!后来的成吉思汗挥兵横扫时,蒙古马的作用是绝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当年张骞在西域大宛国见到大宛马的体态和速度后惊叹不已并告知了汉武帝,汉武帝大喜!随即派使臣带重金前往求购,哪知不但遭到拒绝且,还被其杀死了使臣抢走了金银!汉武帝盛怒之下派兵远征大宛,大宛国根本不是对手,随即答应长期供应良马。但当时挑选的第一批三千余匹大宛马随军返回后仅剩余千余匹存活,足见大宛马的适应力是有明显短板。随后汉武帝便将这批马作为种马与中原马匹杂交培育,并为此专门建立了一座山丹军马场,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军马场。

至此,汉军马匹得到极大的改良和优化,可谓是汉军征服匈奴的制胜法宝之一。


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大相无形


好马是汉武帝的一个梦想。正如现在的男人都喜欢豪车。而且对于古代来讲,马匹还是非常重要的军事物质。

西汉初年,跟匈奴的马相比,汉朝出产的马匹质量太差,在对匈奴的作战中屡屡吃亏。晁错在给汉景帝的上书中就说到“上下山坂,出入溪涧,中国马弗与也”。马种不行,也就意味着打仗的装备不行,这是汉武帝极为苦恼的一件事。

当时,汉朝已经通过两次河西之战占领了河西走廊,并设置酒泉郡以方便与西域诸国往来。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回来,还带来了包括乌孙在内的多国使节。乌孙国不仅来了使者,还向汉武帝献了数十匹乌孙马,汉武帝非常喜欢,并将其命名为“天马”。可见乌孙马已经比西汉的土马要好很多了。

可后来汉武帝才得知,乌孙的马虽然好,但是还不能和大宛贰师城的“善马”相比。于是汉武帝的心中又长了草,立马派使臣带着巨资和金马去交换。

当时出使西域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所以应征出使西域的人一般“皆贫人子”,素质都比较差。他们依仗汉朝强大,自高自大,加上道路比较艰辛,经常与西域小国互相攻击。《史记》记载:“外国亦厌汉使,人人有言轻重,度汉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汉使。汉使乏绝积怨,至相攻击”。

且如上文所说,汉军曾经围困过大宛,在大宛面前耀武扬威,显摆大汉军事的强大。来访的汉使拿金马换“善马”不成,气愤之下竟然把金马砸了,还追杀了使者。

汉武帝派使者携带重金去求马,还给大宛别出心裁的做了一匹金马,可见他对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大宛国竟然如此的不给汉武帝面子,让汉朝在西域的威严扫地。

于是汉武帝两次派李广利将军讨伐大宛,终于在第二次取得了巨大胜利。他重新立了亲汉的大宛王,又定了双边的友好盟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把马带走。李广利一下子带走了大宛的“善马”数十匹,中等马及母马三千多匹。

汉武帝终于得到了梦想中的宝马,于是给之前的乌孙马重新起了个“西极”的名字,把“天马”的名字给了大宛马。


孝文孝武


不是汉武帝偏爱天马,而是汉武帝看到了天马的潜在军事价值,世人都知在汉武帝时期匈奴汉朝实力发生对转,此前一直是匈奴强汉朝弱,汉武帝时代则是汉朝强匈奴弱,很少去了解这背后的原因,而天马就是背后的原因之一。

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除了人之外还有马匹和兵器,兵器在汉武帝时代有过一次革新,尤其是铁器的发展,特别是环首刀的出现让汉兵可以以一敌三(“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汉书》)。兵器有了剩下的就是机动性强的骑兵了,而骑兵的坐骑马匹则至关重要。



汉武帝听闻西域有天马之后,先以礼交换,谁知大宛国不识好歹,不仅不交换,反而将使者带去的礼品抢劫,汉武帝大怒之下,发兵大宛,天马就此被引入汉朝。

有了天马的引入,汉朝的骑兵战斗力更上一个台阶。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汉武帝钟爱天马,在我看来吧,就和现代人钟爱豪车一样,有两方面的因素。

第一,如果你有豪车,例如保时捷卡宴,布加迪威龙,一定很得意,汉武帝也是人啊,如果找到了传说中的天马,那已经超越了“豪车”的概念。

而且汉武帝也是个典型的千古一帝,千古一帝的特点就是喜欢追求长生,天马的概念正好符合了汉武帝追求长生的。

第二,古代打仗基本都是依靠马匹,如果有了1一只天马,不仅可以威慑北方匈奴,说,嘿嘿,你们游牧民族的神物,天马如今在我的胯下,起了震慑作用。

其实吧,天马这种东西虚无缥缈,追寻天马,无非是自己没有,正符合 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莫桑知事


汉武帝喜欢战马偏爱“天马”,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反击匈奴对汉朝边境的骚扰、掠夺,而要打败匈奴,骑兵所发挥的作用最为重要,如果没有一支英勇善战的骑兵部队是实现不了的,骑兵的强弱与战马的优劣息息相关,所以汉武帝特别需要寻找良马,在众多的马匹中,要发现和找到良马,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当汉武帝得到大宛的汗血宝马后,当然是喜不自胜,对于这样的良马肯定是赞赏有加、倍加珍惜。


求圆4


汉武帝为何偏爱“天马”?

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什么样的爱好,决定了人什么样的志向和胸襟。

我们从《汉武大帝》电视剧(夲剧依据《史记》和《汉书》史料史实拍摄)中得知,汉武帝爱马确是史实。汉初至汉武帝,几代皇帝始终处于战略防御与进攻战争时期,从上古到农业社会结束,马始终是国之大畜。从历史上看,以马起家,纵横捭阖无不依赖交通和乘座工具以及征战用的载具的正是马。从燕昭王买马骨,和伯乐相马传说故事,中国人对马也是确是情有独衷。对于汉武帝这个有雄才大略的帝来说,一匹好马,一柄好剑,都是汉武帝的心中最喜爱的个人爱好。你看他的舅舅对他的行贿就是送他六匹绝世良驹。但他从张骞处得知大宛的汗血马时,不惜远征,以得良马。所谓“天马”无疑是当时最好的马。

汉武帝之所以爱“天马”除了个人爱好,还与国家战略有直接关系,史载武帝征匈奴,征用战马十四万匹,回关时仅五万匹,可见战场上消耗有多大,但取得战绩却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辉煌历史,以此匈奴与汉朝的战略态势得以逆转,直至几个几世纪后北方游牧民族才再次成为中原政权的威胁。

马是农牧时代具有国家实力的像征,对于大有作为的战略家来说,喜欢它,也在情理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