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為什麼想傳位給自己堂兄弟嶽樂,孝莊為何極力反對?

羽評郡主


安郡王嶽樂(原為安親王、諡“和”。死後多年,因故於康熙三十九年被奪諡、降爵郡王),清世祖福臨的堂兄、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四子饒餘敏親王(原為郡王,康熙年間追贈親王)阿巴泰的兒子。



清世祖之所以曾經有意傳位於嶽樂,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嶽樂是清世祖的主要支持者之一,在清世祖親政之後全力支持清世祖進行的一系列抓權及改革事宜。在清世祖看來,傳位於嶽樂,可以更好地繼續自己的事業。同時,國賴長君,清世祖自己的兒子都過於年幼。如果採取當年多爾袞的攝政王配置,日後的權利鬥爭在所難免,兒子們能否有自己這麼好運,很難說。與其如此,倒不如直接傳位。二、嶽樂年長,或許還曾經患過天花且痊癒了(沒有查到具體史料)。清初的滿洲貴族對於天花幾乎沒有免疫力,豫通親王多鐸死於天花、清世祖自己最後也死於天花。彼時的滿洲貴族幾乎到了聞天花色變的地步。清世祖此舉很大程度上也是出於無奈,與其兒子即位後死於天花,倒不如找一個不會再患天花的人即位。



對於傳位堂兄嶽樂之事,彼時的清世祖也僅僅是有這麼一個想法,並沒有真正付諸實施。實際上清世祖也是有所顧忌的,畢竟歷史上兄終弟及導致的血淋淋的教訓太多,更何況嶽樂僅僅是叔伯兄弟。將來嶽樂會如何對待自己的兒子,彼時的清世祖自己其實也拿不準。清世祖之所以公開拋出這個提議,個人覺得,更多的應該還是在試探方方面面的態度和反應。清世祖拋出這個提議之後,立即遭到了來自多個方面的反對,包括宗室王公、甚至自己的生母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宗室王公的反對非常好理解。出於公心者覺得,傳位非大宗之後,很可能引發小宗旁支對皇位的覬覦之心,於政局穩定不利,甚至可能會禍起蕭牆。出於私心者覺得,嶽樂這麼一個太祖庶出兒子的後代,憑什麼跨過我們接班?要知道,彼時清太祖嫡脈代善系、甚至包括失勢的嫡脈褚英系、多爾袞-多鐸系還是有不少後裔的。除此之外,作為大宗的清太宗,其兒孫其實也不少。這些人的宗法地位都遠在嶽樂之上,清世祖跨過他們這些人而選擇嶽樂,自然會遭到強烈的反對。



孝莊文皇后反對就更好理解了。從公的方面,跨越大宗之後,傳位小宗旁支,於政局穩定不利。從私的方面,傳位於嶽樂,置自己這幾個大孫子於何地?同時,如果清世祖傳位於兒子,孝莊文皇后可以名正言順地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干預政局。即便徹底放權,自己也仍然會擁有崇高的地位。一旦清世祖傳位於嶽樂,自己這個嬸孃算是個什麼東西?別說是干預政局,能不能繼續算作是皇太后都有待商榷。畢竟清太宗的原配嫡妻是孝端文皇后而不是她孝莊文皇后。自己之所以成為皇太后,僅僅是因為自己是清世祖的親媽。一旦將來嶽樂皇位坐穩、產生一些其他想法,或者與自己發生矛盾,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面對如此多的不確定性,孝莊文皇后自然是要強烈反對的。



最終,在多方反對及給出的“合情合理”的理由之下,清世祖放棄了傳位嶽樂的想法。恰巧清世祖的三兒子清聖祖罹患天花並痊癒了,獲得了終生免疫。於是,比嶽樂更加名正言順、且無死於天花之憂的清聖祖最終成為了皇帝。正因為有了這段歷史,清聖祖即位之後,雖然繼續重用著自己這位堂大爺,卻是一直是有所防備的。康熙三十九年,清聖祖藉故處置作古多年的嶽樂、予以奪諡降爵,實際上還是這一事件的延續。“掌宗人府時不當情事”算什麼大罪?更何況人都死了近十年了,有必要再大張旗鼓追究嗎?之所以處置嶽樂,無非是做給別人看的、殺雞儆猴,不是嗎?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1661年,剛滿24歲的順治滿懷遺憾的走完了他短暫的一生。

留下的遺旨,年僅八歲的皇三子玄燁繼承皇位。公元前1661年,愛新覺羅.玄燁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年號康熙。孝莊終於滿意而欣慰地成為了太皇太后,又開始了輔佐孫兒的重任。

可是康熙帝的繼位卻不是一帆風順的,順治帝一開始根本就沒想到他,甚至沒想過自己任何一個兒子。順治雖然只有24歲就離世,可是他在當時已經有8個兒子。父死子繼是皇家的傳承,自然順治也首先應該從兒子裡挑選繼位人。



可是他偏不,順治的想法是從自己的兄弟中選擇一人繼承皇位,這樣一來皇位也能得到穩固,而這個人選就是安親王嶽東,他是順治的堂兄弟,也是努爾哈赤的孫子阿巴泰的兒子。他覺得嶽樂繼位是比自己和年幼的兒子都合適的人選。

或許是順治從6歲登上皇位就被禁錮,被壓制,他小小年紀壓在身上的就是國家朝臣。攝政王多爾袞給他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陰影,所以順治可不想讓自己的兒子也走上自己的老路。於是,他選定好了繼位人,寫下了自己的十大罪己詔,就準備坦坦蕩蕩的離開人世了。

可是事情傳出去孝莊太后知道了,孝莊可不幹了,兒子死了,就該是孫子繼承,天經地義的事,順治居然想立旁支,她這個做母親的尚在,絕不能容忍他的做法。

何況將來真的有親王新帝繼位,她該何去何從?後宮沒了她的立身之地,她為了扶起年幼的兒子,孤兒寡母,費盡心力,怎可一朝拱手於他人?再者,大清江山能安穩實在不容易,如若順治擇親王兄弟,不知又會引起怎麼的朝堂動亂。從家從國,孝莊都會出面阻止。


然而,要想說服順治的想法,首先,她應該有一個十足把握的繼位人選,順治的幾個兒子都是不滿十歲的小屁孩,哪懂得什麼治國安邦之道。先且不說這幾個孩子,更關鍵的還得有個說話有分量的說客,孝莊自知親自去兒子不會改變主意,便找到了欽天鑑鑑正湯若望,他是來華的耶穌傳教士,與順治十分相投,順治尊稱他為“瑪法”,清語裡的爺爺的意思,可見順治對這位湯若望是極其不一般的。

湯若望瞭解了情況,也不建議順治擇兄弟,而是建議選擇已經出過天花而就此免疫的皇三子玄燁繼位,這樣可以確保大清國長治久安。



順治出於對湯若望的尊敬,對他的建議也都會慎重考慮。為了大清的江山,最終,順治在彌留之際也終於把同意把皇位傳給玄燁,才成就了康熙爺的千古豐功偉績。

康熙帝能夠登基,湯若望是功不可沒的,事實也證明了他們的選擇沒有錯,康熙帝勵精圖治,開創了一代盛世!


煙雨何以任平生


一聲炸雷在太后頭頂響起,她萬萬沒想到兒子會立他的兄弟為帝,而拋棄了他的兒子和額娘??太后五內如焚,肝膽欲裂,你這個孽子,至死也不原諒自己的額娘!又是一個不眠之夜,孝莊反反覆覆想了很多,最後,她決定,不能同意皇上的決議!她要推翻他,否則,自己就會從這宮中消失,即使不消失,也會成為毫無地位和尊嚴的人。其實,順治決議立兄弟是有他的考慮的,一方面,立兄弟為帝,可以逐漸將蒙古女人從後宮擠出去,摧毀她們在後宮中的尊貴地位,作為對母后的報復,另外,新帝即使不把蒙古女人掃地出門,但他們與太后,皇后沒什麼關係,他們執政後,自會有他們的太后,皇后,培植一批新的宮廷力量,削弱,打擊母后為首的蒙古後黨的勢力。第二天,孝莊來到養心殿,見到兒子躺在床上奄奄一息,順治剛喝完藥,見母后來一時不明白什麼意思。太后來至床前坐下,問了幾句病情後,便單刀直入說:皇上現在龍體欠安,想過立嗣一事嗎?順治一驚,他疑惑地看了看額娘,似乎預感到額娘已知曉一切,只得支吾不語:這……這個問題兒臣還沒想過。莊太后見他支吾,並不點破,溫聲說:皇上身體欠安,立嗣大事應該早定,以安臣子之心,定國本之議。所幸皇上有四子,應擇一立為嗣君。倘若皇上有所不測,諸親王定會擁立你的兒子為君,誓死相輔,旁支左脈,有敢覬覦皇位共誅之。太后這話是相勸,更加是威脅。順治躺床上,輕輕閉上眼睛,但他知道,自己現在是孤木難支了。因為宮內外已經被太后所控制,操縱,要是自己再堅持,也是枉徒勞。沉默了很久時間,順治才閉著眼,輕輕道:選擇一位年齡較長的皇子來立吧。皇上,額娘以為應立玄燁為嗣。莊太后十分平靜,又十分鎮定。順治有些疑惑,瞪著眼看看母后,他不解,等著母后的解釋。孝莊溫聲道:皇上,玄燁雖不是長子,但他已出過痘,終生不會再有生命危險,為帝業穩定計,應立玄燁。順治仔細想:不久前,自己曾問過洋人湯若望,他也是說立玄燁,看來只好如此了。於是點了點頭,轉過面去,不再理了。


茹叔敬


順治帝24歲那年不幸得了天花,天花在當時那可是絕症,也不分貴賤,哪怕你是皇帝,一旦染上了那也是必死無疑,順治帝在彌留之際就不得不考慮繼承人問題了。


剛開始他並沒有打算立玄燁為皇太子,因為此時的玄燁只有八歲,什麼都不懂,回想起自己當年也只有六歲就登基,被多爾袞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對攝政王專政已經深惡痛絕,順治不希望他兒子走自己的老路。 順治帝打算從自己的兄長裡頭找一個德才兼備的人來主政,必然能使大清的江山穩固,百姓安樂;他精挑細選認為他的堂兄嶽樂很適合,嶽樂是太祖努爾哈赤的孫子,阿巴泰的第四子,也是一個正統的繼承人。


在孝莊太后看來,血脈相承才是子孫延續規則,好不容易得來的皇位輕易讓給別人實在說不過去;

因此孝莊太后是堅決反對的,嶽樂雖說和順治是堂兄弟,也是努爾哈赤的孫子,但他畢竟不是皇太極的兒子,把皇位交給一個外人,這是孝莊太后絕對無法接受的事情,因為一旦對方登上皇位後,孝莊太后和順治的兒子們的地位就很尷尬了,勢必成為對方打壓的對象,其後果不堪設想。 孝莊太后和順治帝的想法大相徑庭,為此爭論不休,僵持不下,孝莊於是找來了在清朝朝廷服務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湯若望去過世界各地,見多識廣,在明朝時期就已進入中國傳教,是一箇中國通,也為朝廷提出過很多好的建議,因此朝廷上下都很尊敬他。


精通西醫見多識廣的湯若望對順治說:子承父業、絕無天花;他不建議順治將皇位傳與別人,他認為順治的堂兄嶽樂也有可能染上天花,如果選出的接班人像他一樣感染疫病,那麼整個朝堂將勢必引起巨大的動盪。

玄燁曾經染過天花,後來出宮在外躲避現已康復,他有了抗體以後再也不會得天花了。 正是因為湯若望的勸諫,而使順治改變了主意,選擇了讓玄燁做太子,在孝莊太后的幫扶下,玄燁一步步的成長,最後成為一代明君,湯若望也受到康熙的重用,被封為“光祿大夫”官為一品。


玄燁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時間長達61年,在位期間除鰲拜、平三藩、收復鄭氏臺灣、親征噶爾丹、驅逐沙俄等,他的一序列舉措,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礎,被稱為“千古一帝”,康熙帝創下的宏圖偉業,清朝歷任皇帝都望塵莫及。


遺產君


《清史稿》:國初開創,櫛風沐雨,以百戰定天下,繄諸王是庸。康熙間,出討三籓,勝負互見,而卒底蕩平之績。

首先關於傳位意向的資料問題,從正式史料上是找不到這段的,傳自《湯若望傳》。

順治和多爾袞之間發生的事情,大家耳熟能詳,所以這些事在順治心中投下陰影,揮之不去,為避免重蹈覆轍,順治不想傳位給同樣年幼的幾個兒子,怕他們因為年幼再受權臣把控欺凌。所以想到了嶽樂,他是順治的叔伯哥哥,比自己還年長几歲,並且在政見上和自己有相同之處。

愛新覺羅·嶽樂:

《清史稿》:安和親王愛新覺羅·嶽樂,清太祖第七子愛新覺羅·阿巴泰第四子。初封鎮國公。順治三年,從豪格徇四川,擊斬張獻忠。六年,封貝勒。八年,襲爵,改號安郡王。九年,掌工部事,與議政。十年,命為宣威大將軍,駐歸化城,規討喀爾喀部土謝圖汗、車臣汗。尋行成,入貢,乃罷兵。十二年,掌宗人府事。十四年,進親王。

嶽樂戰功、從政經驗、管理能力方面都還不錯,但是據湯若望先生自己講,他勸順治帝不能這樣做,因為-----幼主臨朝固然要影響政局,但帝系的轉移也會引發新的危機,於是力勸順治帝把儲君之位仍然留給順治帝自己的兒子。

至於權柄落入康熙手中主要有三點原因:

一、曾經患過天花,這種病一旦得過,今後就不會再次發病。這是最大的加分項。

二、《聖祖本紀》中所說的“原效法父皇。”的段落,所謂頗受賞識,聊勝於無的加分項,因為如果順治真的看重這個,還會有傳位嶽樂的想法麼。當然,還要囉嗦一句,傳位的故事來源於湯若望傳而非正式史料,即便是真事,也不會記載的。

三、子憑母貴。

而孝莊的反對,猜都能猜到,無非是不想帝位落入旁系,這有政治上的考慮,自然也肯定有私心,一朝天子一朝臣,何況近親,家族利益是不能不考慮的,對朝堂上的影響也會非常大,容易引起族系之爭,無非利益使然。所以湯若望和孝莊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康熙二十八年嶽樂因病死於軍中,清廷賜祭建碑,追諡號“和”。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貝勒諾尼攻訐嶽樂掌宗人府時不當情事,被取消諡號、降爵安郡王。 


古今通史


順治帝染上天花命不久矣,而此時他又還沒有立儲君,各位皇子也還年幼,如若傳位幼君,必然會有攝政大臣專權跋扈,為了大清帝國的穩定,於是順治決定傳位嶽樂。

但孝莊皇后並不這樣認為,她覺得皇系轉移比幼帝臨朝所面臨的問題更加複雜,所以極力反對。


1071001634


向敬之

順治帝在彌留之際,一度想傳位給堂兄嶽樂,為傳教士湯若望所說,並不見於清室官方資料。

嶽樂,為努爾哈赤第七子、饒餘郡王阿巴泰的第四子,曾隨同肅親王豪格入川征討大西皇帝張獻忠,以功封多羅貝勒。

順治帝親政後,高度重視嶽樂,將其晉升為安郡王,命其管理工部事務,進入議政王大臣會議,並主管宗人府事務。順治十年,嶽樂任宣威大將軍,出征土謝圖汗和車臣汗,迫降喀爾喀部投降納貢。

順治十四年,嶽樂進位和碩安親王,與簡親王濟度一起領導議政王大臣會議。濟度為滿洲保守派代表人物、輔政鄭親王濟爾哈朗之子,而嶽樂卻是改革派代表人物,全力支持順治帝進行一系列改革,如重用漢臣,改善滿漢關係,停止圈地,恢復生產。

順治的改革,不但危及了滿洲貴族保守派的既得利益,而且廢后嚴重破壞了滿蒙政治聯姻,與孝莊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和矛盾。

如果卓有軍功且理政成熟的嶽樂即位,孝莊就成了叔母太后,如想繼續幹政,維護保守派利益和滿蒙聯姻關係,增加更大的難度和阻力。雖然孝莊曾給嶽樂安排了一個來自蒙古的嫡福晉,卻不能改變嶽樂的改革決心。

唯有力阻富有才幹的旁系侄兒嶽樂即位,另選一個屬於嫡系的年幼孫兒承統,更有利於不乏政治手腕的孝莊干預朝政,修復滿蒙政治聯姻關係。所以,孝莊力挺自己的孫兒、順治皇三子玄燁即位。


以禮觀書


孝莊這個滿清的這個女人,雖然我不喜歡她,但不得不承認,他是一個有智慧的女人,也是一個極具權術的女人,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滿清,跟他其他滅亡的封建王朝,面臨同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擔心皇權旁落。

歷史上又不是沒發生過皇權旁落的事情,一旦大權外落。輕者則像漢末漢獻帝一樣,被圈養衣食無憂。重者改朝換代血流成河。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孝莊怎麼可能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無常的小跟班



小川說史


順治之所以想傳位給嶽樂,主要是因為當時清朝的局勢仍然複雜,而順治的兒子都年幼,他怕幼君即位,對政局更加不利。當然順治在病中,對事情考慮未必周全也是重要因素。孝莊為什麼極力反對?一方面,自古以來皇位傳承都是先父子後兄弟,順治有幾個兒子,嶽樂只是堂兄弟,根本就沒有操作性。另一方面如果嶽樂成了皇帝,對清朝並不是好事,不但不利於穩定政局,反而會加劇政局的動盪。再則,從個人利益角度,順治的兒子做皇帝,孝莊是太皇太后,對政局可以施加重要影響力,若失嶽樂做皇帝,孝莊什麼都不是。所以孝莊不反對才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