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後、80後的記憶中,小時候吃過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

自由點資訊


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經歷,是伴隨著工業發展的,更有濃烈的農耕社會的影子;既經歷者物質日益豐富的發展軌跡,童年時也經歷過缺衣少食;既吃著品種日益繁雜的食品工業成果,更有傳統農業下的農作物與野果山菌……

要論最好吃的,有太多,姑且羅列一些,勾一下童年回憶。

(1)地瓜泡

六月六,地瓜熟。農村老家田間地頭、坎上坡下長滿地瓜藤,盛夏時節地瓜泡甜熟,小時候刨地瓜所獲甚豐。果肉甜嫩,飽滿多汁,洗了直接吃,現在回會考慮做果醬、沙拉或泡酒什麼的。


(2)雞縱菌

農村老家叫傘把菇,初夏時節暴雨後在竹林裡常有,煮得湯來味道鮮美至極,入口滑嫩,湯汁晶瑩剔透。同時還有喬巴菌、摸摸青、野生茶樹菇等等。


(3)桑泡兒

五一節前後就能大快朵頤了,印象深刻是因為那段時間正好是農忙季節,小孩子在勞作之餘可採摘盡情吃。桑葚富含花色苷,可抗氧化防衰老,甜潤多汁,吃完之後牙齒、嘴巴、手上滿是紫色,有點難清洗。

(4)米梗

也叫米棒,大米做的,中空筒狀,略有甜味。5分錢一根,1毛錢3根,小時候能遲到就覺得特別奢侈和滿足,現在好像是論斤賣了。



(5)米發糕

老家叫白糕、甜糕,糯米和秈米混合磨漿發酵,特別甜,甘甜回味雋永。不過現在覺得沒以前那麼好吃了,可能是來自於稀缺的滋味。


(6)臊子米粉

豬肉熬的臊子,大骨熬的湯,加了砂仁,米粉是粗圓米粉。米粉是發好了的,裝進竹簍子裡一燙就好,成都叫“冒”。覺得老家鄉場上的臊子米粉是最好吃的,無一家能出其右,過去是,現在依舊是。


飲言食語


小時分校園鄰近的各種小商店真是每日必去的當地。小朋友們裡三層外三層的擠,掙扎著擠進去就為了自己想買的零食。校園的監管很嚴,殿堂級的廢物食品根本現已遠離了我弟這一代。今日就來好好回想一下陪伴我幼年的各種零食吧!

那個時分的糖,甜美!並且能有的吃就十分不錯了,包裝也沒有現在的精美,但每次看到這樣的圖片,總是不知不覺中嚥下口口水。還有一半這樣的水果糖,一毛錢能買好多塊,差不多一分錢一塊,雖說現在的糖塊種類許多,但從前的味道現已找不回來了!

現在許多90後00後的不知道我們其時有多苦,現在的孩子一出世各式各樣的奶粉早就預備好了,而那個時分我們只要麥乳精。並且它還不是小孩專用的,有時分走親串巷,或許朋友生病了,也會帶上它!相信許多那個時分朋友都幹過這樣的事,就是趁著爸爸媽媽不注意,悄悄的用勺子,挖著幹吃,因為這樣的味道更濃郁,比用水泡著喝還有好。哪裡像現在的孩子,吃飯還得追著喂!

回想兒時經典的味道。傳統酒心巧克力,也叫酒心糖,巧克力只要很薄的一層,裡邊是白砂糖結晶層包的酒,甜美又甘旨。

甜美脆口的麻花,真的是小時分最期待吃到的小零食,拿到手的時分,還不捨得吃,放在嘴裡漸漸的舔,直到被爸爸媽媽拿棍子追著打,才趕忙吃下去~

麥芽糖是一種地道的無增加的江南傳統美食,小時分,常常看到有小販挑著擔子,搖著鈴鐺,走街過巷叫賣,問爸媽要上幾塊錢,就能買到,又香又甜,還能黏牙,滿滿的回想!

這種泡泡糖,有些裡邊會有酸酸的粉粉。一毛一個。

可以吹哨的糖~ 每次塞嘴巴里吹呀吹,會有口水吹出來。

戒指糖~ 記住那時分媽媽接我回家,我坐在自行車後面,手上戴了一個戒指糖,舔來舔去~~幸福。










凡耀說事


東北人80後小時候家裡很窮。

沒吃過什麼小食品,家裡有一顆櫻桃樹,不是那種現在的大櫻桃,是很小的那種,因為櫻桃是所有水果當中最早成熟的,我每天都去看,盼著開花結果。有時候剛剛紅了一點點就偷偷摘下來吃了。酸的不行不行的了。還是想在吃一個。哈哈。

還有甜杆,可能有些人不認識,類似高粱。特別甜。小時候吃這個東西經常劃傷手,有氣候嘴角也被劃傷,一直認為他比甘蔗好吃。所以我基本不吃甘蔗。現在農村都少見了,小時候的味道值得回味。

雪人雪糕,我們小時候管這個雪糕叫娃娃頭6歲的時候我爸爸帶我去縣城給我買了一個。我回家和我姐姐炫耀了好半天,賣5毛一根太奢侈了。隔了好幾年之後,在我一個比較富裕的同學家吃了第二根。我記憶猶新。

爆米花,沒賣的,只能自己等蹦爆米花的人來。冬天了會不定時的出現在村頭巷尾,那時候玉米下來了,我就自己剝幾斤,放在外面晾乾,還怕下雨,有時候還要放在炕頭上烘乾。就是為蹦爆米花預備著,那時候蹦爆米花都得排隊,排到後面可著急了,要是加5分錢可以放幾粒糖精,放糖精都算奢侈了。還得自己預備柴火。一冬天就靠這爆米花打牙祭了。

黃桃罐頭,那時候生病不用吃藥一盒罐頭保管好,那罐頭水都得留著分好幾天喝。不知道生病幾次才能換回一瓶罐頭。那時候誰家窗臺上有半瓶罐頭都讓人羨慕死,要是旁邊在有幾個空罐頭瓶。。。。

麥乳精,果汁露,這個東西很多人都沒聽過吧,反正我媽媽就給我買過一盒麥乳精,果汁露貴沒買過。我經常偷偷的幹嚼著吃,那是真甜呀。

華豐方便麵,上小學我父母給人拉貨所以我家搬到小鎮上住了半年,父母早出晚歸,我姐姐上小學三年級,中午自己帶飯吃。沒人帶我,我就自己一個人在家待著。媽媽給我留下一代華豐方便麵,然後給我燒上一壺開水,一袋面夠我吃三頓午飯,掰開一小塊放在茶缸裡倒水放蓋上蓋子,然後過幾分鐘就能一起喝到肚子裡了。沒放過調教,因為不知道放多少,那時候一袋方便麵三毛錢。

等我姐姐放假了,中午就能吃有調料味道的華豐了。兩個茶缸,一壺開水。

反正小時候覺得什麼都好吃,吃的苦也不覺得苦,大了不知道什麼東西好吃了,好多山珍海味也不如茶缸裡的方便麵,有些心酸都不如讓自己吃些苦頭來得痛快。







胖哥在東北


酒心巧克力算其中一個吧。小時候去姥姥家過年,快走時,姥姥總會給我帶一些糖果,酒心巧克力本來就不多,姥姥會特意擇幾個酒心巧克力給我帶著。

拿現在來看,酒心巧克力並不算是好的巧克力。包裝卻是幾十年一直沒有變,紅紅綠綠的糖紙,包裹成一個三角錐形,像個粽子。

代可可脂裡面裹著厚厚一層糖,糖裡有甜甜的白酒。就是這樣一款巧克力,那個年代大人小孩都喜歡吃,而且在其他糖果裡算是比較高級、醒目的糖果了!

夏天的小豆冰糕也是很讓人難忘的。比起雪人和奶油雪糕,有時渴了熱了,我更喜歡吃冰糕,喜歡嚼裡面的豆豆和冰,感覺更解暑更解渴!


一毛錢一袋的酸梅粉,絕對很吸引小孩兒的目光。味道酸酸甜甜,吃完了還能積攢裡面的小勺,感覺很有趣!
跳跳糖,感覺是小時候一種很新潮很奇特的零食。一個扁扁的小袋子,裡面藏著一點點的糖。放在嘴裡會跳動,甚至會從嘴裡跳出來,而且價格不便宜,不是隨時可以享用的。

小時候,小屁孩們夏天喝的最多的汽水就是山海關了。咕咚咕咚一通灌,灌完打個響嗝兒,頓時感覺全身舒服了。


山澗紫幽草


那時的開心很單純

我是個廈門的80後,真正開始覺得食雜店是個寶庫的時候應該是開始上小學的時候,那時候每天大概有一兩塊錢的零花錢,放學到了學校旁邊的小賣部真的有種進入遊樂園的感覺,各種眼花繚亂的小東西,還有各種路邊的小攤,很熱鬧,有時候就算沒錢買也得在人群中蹭個樂呵,簡直流連忘返,這種感覺估計是在這個物資特別發達的年代的孩子無法體會的!

現在就來說說在那個階段我買得最多的幾類東西,不知道閩南附近的孩子還有沒印象:

乾脆面

如果以數量來講,估計我們那個年代的孩子買的最多的就是乾脆面了,也不是多愛吃,到後面完全就是為了裡面的卡片和玩具,一開始裡面是一種叫卷鏢的塑料小玩意,我們一般拿這個和同學玩類似拍卡片的遊戲,也可以飛著玩。

但到後來出水滸卡的時候,為了一套閃卡,那基本上就瘋了,甚至到了幾個朋友合著成箱成箱買的階段,估計那時除了四驅車沒一樣東西可以花那麼多零花錢了,統一公司估計都笑瘋了。

冰棒類

小時候覺得最好吃的應該就是雪人雪糕了,那時候還沒有和路雪這類的大品牌,這應該是同年級的接觸得最早的雪糕了。

比起雪糕,棒棒冰這類冰棒更早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就是色素果汁之類的東西,幾毛錢一個,但是量好死黨買一個,一掰,一人一半,回家路上吃得不亦樂乎,真是滿滿的回憶殺。

其他的還有一些私人做的綠豆雪糕或者鹽水冰棍之類的,裝在一個保溫瓶裡,走街串巷的叫賣,也是那個年代夏天獨有的調調。

糖果類

這個類別可太多了,我來選幾樣印象最為深刻的講:

第一位非大白兔奶糖莫屬了,它也是小編最早接觸到的奶糖,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時候生病喝中藥,完全就是看著桌面上的那顆大白兔奶糖硬喝下去的,吃藥神器,哈哈。

最有趣的應該是跳跳糖了,記得第一次吃這個的時候還真有點怕怕的,生怕把自己嘴巴蹦個窟窿,想起來真是傻人有傻樂啊。

這個應該是最特別的了!魔鬼糖!不知道大家還有沒印象,就是超級多的色素讓你的舌頭會變色,一群熊孩子吃了就裝鬼嚇人,自己嗨得不行!後來好像因為色素太多被禁了,我記得就流行了那麼一段時間。

其他的還有很多,比如麥麗素(現在雖然也有賣,但是吃起來都是合成巧克力的味道了,以前很濃的)、大大泡泡糖、大大卷、西瓜糖、香菸糖、口紅糖、鑽石糖之類的,五花八門就不一一列舉了,大家有興趣可以談論下。

其他零食類

除了上面那些大類,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小零食,也是不得不說一下:

這個不知道大家那邊有沒有,應該是東南亞風格的零食,其實就是麵筋類的,跟現在的辣條很像,不過它不辣,是蜂蜜味的,我記得好像是一毛錢兩串,小時候覺得特別好吃。

這個無花果也是小時候必備零食啊,酸酸甜甜的,一下子能吃好幾包。

咪咪蝦條,相信也是很多人小時候的最愛,幾毛錢一包,一條一條慢慢吃,能吃好久。

不知不覺邊回憶邊寫,寫了這麼多,有點亂,還有很多東西找不到圖片了,名字也忘了,但是都陪我們度過那段最快樂的時光,其實那時候的快樂真的很單純,幾個小夥伴,邊吃零食邊往家裡走,你分我一點我分你一點,就是快樂的全部了!

我是吳承澤,是一名美食領域的創作者,從小生活在廈門,如果大家有什麼關於廈門和美食的問題,可以關注我,一起探討,交流!


Zachary灬吳承澤


問:在農村70、80年代的我們,小時候都吃過哪些記憶深刻的食物?

杍攸也是農村80年代的農村娃,小時候吃過的美味現在都記憶猶新。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杍攸〗,瞭解更多農村事!

對於我們那個年代,農村和城市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可是卻也有著區別於城市的快樂。



其中,美味就是和城市區別很大的。現在就由杍攸帶領你們一起來回味!

一、美味的“三塔菇”。

“三塔菇”也叫“雞縱菌”,這種菌類是白蟻築巢的地方才會生長。一般會在花生快要成熟的時候長出來。一般雨後的花生地裡就會長出美味的“三塔菇”,而且一般會有三朵,有些時候也會有一大片,如果這時候你發現了那麼就可以把它帶回家了,並且要把採摘的地方恢復原狀,這也是為了能二次採摘。



帶回家的“三塔菇”清洗乾淨後,用手撕成一小條一小條的放點青辣椒在放點豬油放在鍋裡清蒸,那香味兒一會兒就飄得滿屋都是,饞的人口水直流!

二、香地菇。

農村有句老話:六月六,地瓜熟。就是說每年的農曆六月初六,就可以到處去扒香地菇。香地菇在成熟的時候,自己會散發出甜甜的香味,這時候你聞香找果準能找到。扒開地菇葉,一顆顆紅彤彤的香地菇就出現在你得眼前,小心翼翼的採摘,在小河溝裡清洗下,就可以直接吃,滿齒存香。



三、栽秧泡兒。

在夏季,稻穀快要成熟時,小麥收割時,田地邊就會出現栽秧泡兒。一顆顆的栽秧泡兒就在它自己枝頭上掛著,紅紅的,甜甜的香香的,饞人吶。但是栽秧泡兒的枝幹是有刺的,在採摘的時候要小心手。記得小時候,杍攸的爸爸媽媽每次去割麥子的時候就會給我們帶栽秧泡兒回來,所以都盼著麥子的成熟。



四、桑葚

農村有許多副產業,其中,養蠶也是很賺錢的副業,但是也很辛苦。養蠶就要種植桑樹,桑樹每年冬天都要修剪,不然桑樹長出的桑葉就不好。桑樹也會結桑果,就叫桑葚。桑葚在未成熟時是白色的,快要成熟時就變成紅色,最後成熟後變成黑紫色,吃起來甜甜的,但是吃多了就會把嘴唇變的黑乎乎的,舌頭也會。



生於80年代的農村孩子,小時候吃的美味實在太多了,杍攸就喜歡吃這幾種,不知道你們有什麼愛吃的?

杍攸等待著你們的關注和點贊!

杍攸


座標河北保定,小時候零花錢少的可憐。但每天父母都會給個一塊兩塊的零花錢,然後我就自己偷偷攢著。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中午放學後去學校旁邊的小賣部買自己喜歡的零食吃。

西瓜泡泡糖,我記得那時是一毛錢一顆,剛吃時特別硬,嚼一會就軟了,特別甜,我最喜歡吃綠色的。

鑽石戒指糖,這種糖我記得小時候賣的比較貴,可以戴在手上吃,又好玩又解饞,那時女生比較喜歡。

南京板鴨,這個簡直是男生的標配!幾乎每個男生中午放學頭回家吃飯前都會去小賣鋪買一包南京板鴨吃。一邊吃一邊和同學說說笑笑打打鬧鬧的回家。

麥麗素,男生女生幾乎都喜歡吃,我還記得小時候偷吃麥麗素被老婆發現了,問我偷吃什麼呢?我就撒謊說我生病了這是我媽給我買的中藥丸子,哈哈哈哈哈最後被老師識破,還捱了批評。






南大街的段子鋪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作為85後的我想說小時候吃過最好吃的東西是大白兔牛奶糖,雪條,方便麵。這些小零食是我小時候最喜歡吃,也是覺得最好吃的東西。

還記得小時候,經常有一個賣雪糕的叔叔到村子來賣雪糕,我們那這叫雪條,和雪糕還是有點區別的,其實就是現在的冰棍加了點白糖進去而已,賣一毛錢一條,有一次,爸爸一下子給我買了兩條,一條自己拿著來吃,另一條放到一個碗裡,可是不到一會那個冰棍就融掉了,剩了一碗水。當時我還哭了,說誰吃了我的雪條,哈哈哈哈。



說到方便麵,印象也是最深刻的。以前我們吃方便麵不是泡或者是煮的的,是直接幹著就吃,咔哧咔哧的聲音,好好吃呀,最後連那個調味包料也不放過,直接用舌頭舔了又舔。其實到現在我有時候還會買方便麵,直接吃,還是會有那種小時候的味道。


朋友們,你們有過這樣的經歷嗎?歡迎留言評論關注黃皮妹妹,喜歡我的請點贊,轉發。


黃皮妹妹


我想得瑟一下!

我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生在江蘇農村。父母開的小店,方圓幾公里僅此一家……😁😁😁

吃的零食也是五花八門,應有竟有。

春天,由於過了春節,茶食就基本下市了,如芝麻糖,芝麻餅,大京果,桃酥,這些我和老妹是沒有眼睛看的(方言,看不上的意思)。麥乳精到了春末夏初會受潮軟化,我們有時用水衝開喝,有時直接像吃糖果一樣吃,現在想來都是滿嘴奶香。我的印象中,我家賣的麥乳精都是玻璃瓶包裝的,小口,紅色塑料蓋,瓶身有紋,最初3.5元一瓶。基本沒有人買回家自家喝的,都是走親戚才會買。

夏季,檸檬汽水,果汁露,桂圓晶2.6元一瓶,深棕色。93年開始冷飲每天都可以吃。

秋天想不到什麼特別的。

冬天,準備年貨,爸爸稱蜜棗,柿餅,桂圓,我和妹妹可以隨便吃。由於臘月裡生意特別忙,午飯只能吃巧克力夾心餅乾(2.6元)和上海咀香園的蔥油餅乾(2.6元)。我到現在都不喜歡吃巧克力夾心餅乾,吃膩了。

至於一些小零食,隨便吃😆,如楊梅 話梅 泡泡糖 口香糖 薩其馬 太多了……

雙匯火腿腸剛剛興起時吃過一次,進嘴就吐了,吃不慣。方便麵,也不喜歡。

至於學習用品,爸爸第一天進貨回來,就要我第二天帶到學校用。記得當時寫字板進價3.5元。

我表哥表弟表妹都喜歡來我家。儘管我爸廚藝很差,可架不住我家零食多啊!




廣陵散人作


作為一個70後,一提起小時候什麼最好吃,都能想到好多,屋後的桔子還是青澀的時候,偷一兩個,酸不溜湫。家裡來了客人,煎兩個土雞蛋或者幾塊水豆腐,大人夾上那麼一點放在碗裡,吃起來真是香甜。

最最難忘的,還是在初中寄宿的時候,學校不遠處的米豆腐。

那時候正是長身體,學校蒸的飯量不夠,菜也沒有什麼營養,每天晚自習後,都已飢腸轆轆,這個時候身上如果還有五毛零花錢,首先就想去吃一碗米豆腐。

米豆腐店老闆娘在記憶中是很豐滿又經常笑笑的樣子,皮膚也像米豆腐一樣水嫩白皙,她每次看到我們三三兩兩來,都會笑靨如花,給我們這些小少年別樣的溫暖和陽光。

她把做好的米豆腐用刀切成小塊,放在灶上熱鍋裡燙透,放上辣椒、蔥和其他調料,每一顆吃下去特有滋味,最後把碗裡的湯也要喝個精光。

偶爾能吃上一碗米豆腐,那天晚上就會飽飽的,睡覺也會香一點,或許還會做個好夢!

多少年後,再從學校路過的時候,兩眼搜尋的小店不見了,老闆娘也不見了,米豆腐也不見了,心中一片惆悵。心想,如能再吃一碗米豆腐,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