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叛变曹氏家族后,为何曹操当年老部下都坐视不管呢?

非梦王子


公元249年,从正月初六到正月初十,司马懿只用了五天时间就把曹魏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曹爽给办了,在之后的几个月里,有五千多人因“曹爽谋反案”牵连而死!原本“奄奄一息”的司马懿摇身一变,成了帝国最有权力的人。两年后,司马懿去世,他的儿子司马师接过权柄继续经营,曹魏上下尽为司马氏所把持!


▲司马懿父子

而当时的人们,对曹魏落得如此境地*,却道活该!据《三国志·魏志·王凌传》记载,司马懿诛杀曹爽一党三族时,“同日斩戮,名士减半,而百姓安之,莫或之哀”。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能轻松取胜,也可以看出当时数的着的世家大族和满朝文武,几乎都站在了司马懿一边!那么为什么司马懿叛变曹魏家族,曹操的老部下都坐视不管了?因为曹魏失了“民心”,而这个“民心”是世家大族的民心。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世家豪族打着平乱的旗号,纷纷起兵,攻城略地割据一方。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豪族们所拥有的宗族、部曲、宾客、家兵,数量庞大。在汉末的政治格局里,豪族世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不同的群体就会有不同的诉求,在政治上,豪族希望自己的特权能得到政府承认,比如庇护宾客免交国家田赋,免除徭役。在文化上,豪族大多以儒学为家学,希望政府行仁政——这最符合豪族的利益!


▲曹操

可是这种政治诉求,在曹操那里却没那么容易实现,因为曹操走的是法家道路,是以法治和集权为核心的道路。要集权,当然就不会允许在政府之外存在“小政府”。对任何胆敢抵触政府意志的言行,能用法律手段解决的就用法律手段解决,不能用法律手段解决的,那就依法消灭你。对任何能削弱、打击豪族的手段,曹操都是欢迎的!


▲曹丕

曹丕称帝后,对豪族不再象曹操那样一味打压,而是拉一派打一派,但总体上法家的道路没有改变,在中枢权力机构上,曹丕继续沿着其父的道路,将三公的权力向中书转移,设置中书令、中书监。这两个职位虽位列三公,实际上直接听命于皇帝,如此权力更加集中了!面对如此强力、严厉的政府,世家豪族们心里肯定是不痛快的,只是看曹魏势大,豪族们也就凑合着过了!

22岁的曹叡继任时,曹丕在临死前给他安排了陈群曹真曹休司马懿四人辅政团!只是没想到继位前“不交朝臣,不问政事,唯潜思书籍而已”的政治天然呆少年,在继位后就表现出过人的政治天赋。


▲曹叡

四个辅政大臣,三个有兵权的都被曹叡派出去,只留了一个文臣陈群在身边,不受四个宿将老臣影响的魏明帝,牢牢掌控着最高统治权,不管是对外战争还是对内改革,都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曹叡在位时期,有的史学家称为曹魏之最盛!然而,正当年的皇帝却因淫乐无度,身体垮了。临终时,曹叡为8岁的继任者曹芳,拟定了一个“皇族辅政团”:“以燕王宇为大将军,及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辅政。”然而曹叡的宠臣,中书令孙资、中书监刘放因与夏侯献、曹肇等人不睦,就向重病的曹叡进馋,在二人的窜掇下,新君的辅政团从“皇族辅政团”变成了曹爽、司马懿的二人转。就这样,曹魏的命运就此开始动荡!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

可以说,曹魏皇室与世家豪族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着,只是曹操、曹丕、曹叡这三个人能力都很强,知道如何把弄权柄,有智商、有手段。而曹芳接任时才8岁,朝政所依靠的,只有两位辅政大臣:曹爽和司马懿。开始的时候,这两个人相处的还不错,然而,司马懿的威望让曹爽始终感到不安,曹爽的朋党也多言司马懿“有大志而甚得民心”,于是曹爽开始运作,让曹芳下诏将司马懿由太尉提为太傅,外示尊宠,内夺实权。将蒋济提为太尉,让自己的弟弟曹羲接任中领军,掌控禁军。把自己的亲信提拔上来,在朝中担任要职!

公元247年,曹爽将郭太后强行迁往永宁宫,使其远离朝堂,而司马懿也称病不参政。一个独霸曹魏朝政的曹爽集团就此形成!

▲曹爽

大权在握后,曹爽就变得忘乎所以,饮食、车马、服饰皆与皇帝类似。他本人不仅妻妾成群,甚至还将先帝曹叡的宫人占为己有,各种珍奇宝物也是想占则占,并与朋党们日日歌舞宴乐。朝臣如若得罪了曹爽一党,便会被免官,一时间朝野上下乌烟瘴气。许多世家出身的大臣不仅看不顺眼,更是感到了恐慌!权势熏天的曹爽只是胡闹还不够,还要“屡改制度”,把州、郡、县三级精简成州、县两级,自汉代以来,在州、郡、县三级行政体系中,郡国守相下属的官吏皆由守相召辟本郡人担任,而被召辟的对象,自然大多是出自世家豪族。豪族一旦仕郡后,便可利用职务之便鱼肉乡里。现在精简的那个“郡”,无形中从豪族嘴里抢了一块肉,豪族自然心怀不满!还有“修改法令”,也让朝臣们从心里对曹爽不爽。觉得曹爽又不是“命世大才”,哪有资格更改国家法度。就是曹爽的一番折腾,把朝中大臣得罪了个遍!这也是为何司马懿叛变曹魏时,曹操的老部下会坐视不管。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举国的精英(世家豪族),联合起来反对以曹爽为代表的曹魏皇室!曹爽谢幕了,曹魏的天下也就此谢幕!


草堂有春色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仅用了 三千死士,几天时间便成功击败曹爽 ,夺取了曹魏最高政权。 因此,许多人就有疑问,司马懿发动政变时,曹操当年那些老部下呢?难道就没有人出来管一下吗?有,而且还很多。那么为什么司马懿还会成功呢?我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搞清楚一个问题,司马懿发动政变时,曹家的皇室宗亲哪里去了?那些各地的藩王为什么没有动静呢?其实他们是想有作为, 但是却无能为力,因为他们没有实力。而造成他们没有实力的罪魁祸首是曹丕。

曹丕初登大位就颁布一条诏令, 让各地藩王返回驻地,无事不得进入京师洛阳。而且对各藩王的管理相当严峻,每位藩王配备一名监国使者 ,使者负责监视藩王的举动。严格到什么程度呢?

当时任城王曹爽暴薨,曹丕诸兄弟齐聚洛阳为曹爽发丧。事毕后曹植因为和曹彪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想多说两句话,即使这样,监国使者也不让,催促曹植赶快走。

任城王暴薨。诸王既怀友于之痛。植及白马王彪还国,欲同路东归,以叙隔阔之思,而监国使者不听。

当时的曹氏诸藩王,名为藩王,其实连大臣都不如。他们的亲兵不能超过三百人,而且这三百人还都是老弱残兵,没有一点战斗力。所配备的吏从也都是一些无能之辈。这样的实力,朝中发生任何大事,基本上都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了。

曹操直系宗亲没有力量,那么他那些大臣呢?我列了一个表,可以对比一下当时大臣们的情况。看上图,高平陵政变发生在公元249年,那时曹操的五大重要谋士及五大良将都早已经死了。其中贾诩活到了公元 223年,武将张郃活的最长,活到了魏明帝曹叡时期,公元 231年死去,死去原因是被司马懿故意陷害的。(司马懿强制张郃追击诸葛亮,诸葛亮设伏,射杀张郃)

曹操时期重要大臣不起作用,那么曹丕时期的呢?曹丕时期有四位顾命大臣,分别是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其中曹休死的最早,公元228年去世。曹真其次,公元231年去世。陈群最后,公元 237年去世,即使这样,离高平陵政变还有12年之久,因此他们也都无能为力。

曹操、曹丕时期重要大臣都不起作用,难道就没有人能管得了司马懿了吗?不是的,司马懿虽然活的时间长,但是还有跟他一样高寿的人,而且资历也很老,足以抗衡他。那么这些人是谁呢?他们就是横跨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的魏氏五大元老,分别是满宠、司马懿、高柔、王凌和蒋济。

首先说满宠,曹家对满宠有大恩。曹操早期任命他为许县县令,后满宠历任奋威将军、杨武将军,镇东将军,负责镇守江淮一代。满宠在任期间,多次阻挡了东吴的进攻。那么司马懿发动政变时他在干什么呢?很可惜,曹芳当政后不久,满宠就去世了。如果满宠不去世,结果未可知。

再说高柔和蒋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高柔为司空,蒋济为太尉,而他们两个选择支持司马懿,那么既然司马懿是谋权篡国,他们为什么还要支持他呢?说来说去,都是曹爽的错。

曹叡死后,任命蒋济为领军将军,统领所有的禁军,位高权重。当曹爽成为托孤大臣后,他为了排挤蒋济,架空蒋济为太尉,废除领军将军一职。任命自己的弟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表弟夏侯玄为中护军。共同把持了所有的禁军。这让蒋济气愤不已,所以蒋济支持司马懿。那么高柔为什么支持司马懿呢?

曹爽不仅仅抢了蒋济的权利,他连尚书台也不放过。当时宫中有两个地方权利最重,一个是禁兵,负责皇帝的安全。一个是尚书台,负责处理朝中的实务。曹爽霸占禁兵后,开始把手伸向尚书台。

他任命何晏、邓飏、丁谧为尚书,毕轨为司隶校尉,其中何晏主管选举官吏,那些溜须拍马的人都受到重用,对何晏有意见的人都被罢免。何晏还给曹爽出主意,将郭太后软禁至永宁宫。然后曹爽开始以权臣的姿态肆意妄为。

曹爽对于皇家府库的宝器珍玩可以任意支取,武库里的武器可以随意调用。曹爽又私纳了先帝曹叡的七八个才人,用于满足私欲。还大张旗鼓的 搞排场,吹拉弹唱的人达到三十多人。这一切都被高柔和蒋济看到眼里,他们意识到一个即将谋权篡国的佞臣出现了。

爽饮食车服,拟於乘舆;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妻妾盈后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为伎乐。诈作诏书,发才人五十七人送邺台,使先帝婕妤教习为伎。擅取太乐乐器,武库禁兵。作窟室,绮疏四周,数与晏等会其中,饮酒作乐。

而此时的皇帝曹芳,几乎成为了摆设。曹爽把司马懿踩在脚下后,没有人再能够撼动他的位置。为什么呢?

禁兵被曹家兄弟掌握,大臣们都换成了何晏喜欢的人,而曹爽只剩一步,那就是废了皇帝,自己上位。因此,出于保全皇室、去除奸臣的愿望,蒋济和高柔站在了司马懿这一边。那么王凌呢?

王凌说起来是受了曹操大恩的,王凌是王允(计杀董卓那个司徒王允)的侄子,王允被杀后王凌逃跑,被曹操所救。曹操对王凌很好,王凌后来官至扬州刺史,取代了满宠的位置,镇守扬州及淮河一代。

王凌对曹爽是没有好感的,但是他对司马懿也没有好感。况且王凌属于地方长官,因此,他无法参与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取代曹爽后,王凌看到司马懿专权,欺负皇室,于是他举起了叛旗。

王凌联合自己的侄子令狐愚,企图扶植曹彪(曹操之子)为皇帝,后被司马懿及时察觉,然后司马懿快速率军达到淮南,亲手捉住了王凌。至此,所有与司马懿能够抗衡的元老都失去了效力,司马家族再也没有什么大的阻碍了。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曹操手底下的五大良将和五大谋士都早已经死去,就连曹丕留下的三位辅政大臣都也早已死去。由此可见,司马懿活得久是多么的重要。虽然有蒋济、高柔、王凌等人还在世,但是蒋济和高柔出于对曹爽的憎恶而选择了支持司马懿,王凌在看透司马懿的嘴脸后举起叛旗,最后被司马懿所擒。实力有时候很重要,但有时候时间更重要,司马懿就是这样胜利的,你说呢?

多说一句,蒋济后来看到司马懿要霸权,于是质问司马懿为什么不兑现承诺,不杀曹爽。司马懿将责任推给了廷尉,曹爽被公开审理,最后被诛杀。蒋济看透司马懿真正嘴脸后很失望,最后郁郁而终。而高柔则聪明的多,他活了九十岁,善终。


每日趣评


司马懿并不是池中之人,他有在乱世里建功立业的想法,如果一开始,他投靠的不是曹魏,而是东吴或蜀汉,那么结果肯定不是这样,所谓时势造英雄,很多事情,非言语能概括,这里也只是做一个简单的解说。



司马懿一开始就在曹魏阵营里卖命,他也真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乱世格局,曹操对司马懿的信任却远不如其子曹丕,不过没关系,有人信任就好。倪大红之前演的司马懿,年纪有点大了,毕竟历史上的司马懿,与曹丕的关系很不错,曹操没有真的相信过司马懿,尤其看到他的狼顾鹰视后,心有猜忌啊!



司马懿真正在三国里绽放光芒的时期,还是曹丕父子手上。曹丕信任司马懿,觉得他是一个智囊,一步步抬举他。当然,司马懿是有能力的,他在做曹丕股肱之臣的时候,的确立下了很多功劳,并且始终保持着谦逊低调,曹丕没怎么疑心过他。可以肯定,司马懿的不臣之心,不是这个时候产生的。



真正让司马懿夺取曹魏天下的契机,还是曹叡的多疑和猜忌。他从小在一个不健康的环境下长大,继位后对嫡母郭太后不敬重,对司马氏手握大权更是不满,所以,他不会成为第二个曹丕,一步步的猜疑,寒的不仅是司马氏之心,也让百官越来越失望。司马懿有反心,很大程度上是被逼的,当司马氏代魏而立后,曹操当年的老部下,很多都不在了,就算有心怀曹魏的老臣,谁还不懂个“识时务者为俊杰”?况且,当年曹氏代汉也没隔多久,司马氏代魏也显得容易接受多了。当然,很多老臣是真的想稳定大局,不愿破坏三国鼎立于魏有利的局面,保司马氏和保曹魏差不多。


翻出历史那一页


曹操和司马懿是两代人,曹孟德比司马仲达整整大了24岁。司马懿这厮还贼能活,他发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自己都已经70岁了,跟他斗的曹爽是晚辈。司马懿不仅成功的熬死了曹操这辈人,连跟他平辈的曹丕、曹真、曹休这辈人也被他熬死了。


高平陵之变发生于公元249年,很多人对年份没有概念。简单的说两句:

高平陵政变时,曹操已经去世29年了;

高平陵政变后,16年不到,曹魏灭亡。

用我们现在2018年为中轴线,去套汉末三国的时间线,是这样的。

司马懿去世(公元252年)是2021年

高平陵之变(公元249年)是2018年

曹孟德去世(公元220年)是1989年

曹孟德起兵(公元189年)是1958年

司马懿出生(公元179年)是1948年

曹孟德出生(公元155年)是1924年

看明白了吗?用我们现在的时间线来说。曹操生于北洋军阀时期,冷战时期开始起兵,死于海湾战争前夕。曹操如果活到高平陵政变,他会有94岁。那些跟曹操同辈打天下的兄弟,哪个不得80岁了?很多人可能会说,活到八九十岁也不算什么呀。

但是别忘了,三国时期的人,平均寿命还不到30岁,曹操活了65岁,这就已经是很能活的人了。跟曹操平辈的对手,除了刘备以外,全部都被他熬死了!

司马懿比曹操更能熬,他把曹操的孙子辈都熬死了,自己又活了十几年才咽气。服不服?

乱世,活着就是王道。

曹操时期的功臣,要是能活到高平陵之变。就拿最小的郭嘉来说,他也有79岁了。三国时期能活这么大岁数的人,掰着指头都数的过来。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与日本的德川家康颇有相似之处。极其的能隐忍,活的又比别人长,把比自己能力强的人都熬死了,自己就能称霸了。


Mer86


在司马懿叛变之后,曹操的老部下都坐视不管,这是为何?


司马懿在正史十年(249)年,率领三千死士攻占洛阳,要求曹爽投降,因为曹爽并没有料到司马懿会来这样一套,所以有点猝不及防,但也毫无办法,只能选择投降。后又宣布曹爽谋反,并夷其三族,共七千余人,也就从此司马懿掌控了曹魏政权。


严格说起来,司马懿和曹操是两代人,只能说司马懿是真能活,不但把曹操这一辈的人给磨屁了,还把曹丕这一辈人给磨死了。


司马懿这个人在魏国资历比较老,又是四朝元老,活了整整73岁,要知道在三国时期,你要是能活到40岁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从历史记载上看,司马懿在发动政变害死曹爽的时候,曹爽已经不得人心,独霸朝政,排除异己,野心也是越来越大,很多大臣都是敢怒而不敢言。不仅如此,曹爽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大肆圈地归曹氏宗亲所有,为了挣攻率军进攻蜀汉,却不得不无功而返。曹爽横征暴敛,百官对其痛恨,民怨四起。


另外,因为曹丕对自家兄弟防得太死,曹丕那时候是争夺上位,而且也可以说是逆袭,曹家被司马家取代,就是曹家王爷没实权,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因为朝中派有监视的,哪个王爷做了什么事,比如曹植抱着嫂子的枕头流眼泪了,马上就上报了。没有亲兄弟帮助,那当然倒得快,就是有反对,也是有心无力。


所以,司马懿叛变后,并非是曹操部下的大臣们坐视不管,而是因为管不了,自身都难保,实力不足。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喜欢请点赞加关注。



史里看世界


来——学习一个名词先!

政治——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

再来研究下司马懿的政治资历:初,司马懿以曹操为“赘阉遗丑”,不就曹操授予的官职,根本不愿意和曹家玩的。人家祖辈是汉家的高级干部,瞧不起曹操一个太监的干儿子也。

后,建安十三年,曹操登汉丞相位,派使者带着狱卒

征召司马懿出来工作,不服就逮捕治罪,不得已服务曹家。不过,司马懿这家伙确实能干,自此后,一直在权力中心。助曹丕得大位,曹丕死,又坐曹叡辅佐大臣,曹叡临死,又托孤幼帝曹芳。熬死了曹家三代,第四代终于反!

回到曹操哪里,为啥曹操一定要用司马懿呢?这要从经济基础说起了,我们都知道,曹操屯田而兴,就是说,当时汉家政府的丞相曹操并没有 能力从人民手中直接收税满足他的财政需求,要自己开展生产运动屯田获取财政保障力量。

那么,天下的土地在谁手里呢?在各种世家大族手里呀。各世家大族手握土地人众,曹操需要和他们共有天下的,比如孙家、袁家就不愿意和他共有天下,这也是曹操不能不敢篡权的原因之一。

再看司马懿的经济政策:


好了,司马懿一直在权力中心,组织权在手。一直在领兵打仗,开疆拓土的,军事指挥权难以制约。各种军屯民屯什么的也全是他亲自派的自己人去抓的工作,经济力雄厚。

看那些曹家的人呢。曹丕之后,全是安享富贵的公子哥,拿什么和司马懿斗?

老臣?司马懿既然手握了政治组织力、军事打击力。经济保障力,老臣们肯定要遵循,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

,为了保障自己的既得利益,当然要甘愿被支配呀!

忠义?人情?不存在的。


张李化


公元249年,魏国元老级将军司马懿起兵造反,将曹魏一举拿下,自立为王,并改国号为晋。


史称高平陵政变。司马懿的叛变将历经五十余年的曹魏湮灭在了历史的浪潮之中。


三足鼎立时期实力雄厚的魏国,历经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


四朝元老将军除了司马懿之外,还有高柔、王凌和蒋济,这些老部下见证了曹魏的兴衰过往,按理与曹魏已经融为一体。


但为何司马懿叛变曹魏,其他老部下甚至曹氏一族都坐视不理,无动于衷呢?有书君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曹氏宗亲并无实权,没有能力抵抗司马懿叛变。


曹丕在位时,朝廷之中放眼望去,都是曹氏一族。为了避免曹氏宗亲有谋朝篡位之嫌,曹丕对宗亲实行了严格的藩王制度,每位宗亲配备一名监国使者,意在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曹丕不仅不给宗亲高官厚禄,还不许他们随意离开封地;如若犯法,与庶民同罪;曹氏宗室回京更是难上加难,除非在情非得已的情况下。


史载,曹氏有藩王薨逝,曹氏宗亲齐聚洛阳,为其发丧。期间,封陈王曹植和弋阳王曹彪因久没见面,相谈甚欢,却被监国使者强行分开,唯恐他们密谋造反,动摇江山。


如此种种,曹氏宗亲的日子还不如外姓官员来得自在。他们完全生活在曹丕设定好的条条框框中,抱负难施,即便有雄才伟略,也难大展拳脚了。


没有权利的曹氏宗亲,如同被拔牙的老虎,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司马懿叛变,曹氏宗亲拿什么来拯救曹氏一族呢?答案显而易见。


二、高柔和蒋济在曹营备受排挤,支持司马懿的叛变。


曹芳在位时,托孤大臣曹爽代为执政。


不曾想曹爽有负先王所托,利用职务之便,将朝中重要职位全部安插自己的亲信。不同于曹操的唯才是用,他是唯亲是用。


而且,曹爽还喜欢听甜言蜜语,对他拍马溜须,见风使舵的人,也全都得到了重用。



高柔,蒋济等元老,不愿随波逐流,讨好曹爽,曹爽实行暗地打压,将他们调离原本的核心职位,导致他们的权利被架空。


堂堂四朝元老,却落得不如一些初出茅庐却善于拍马溜须的人的下场,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这口气他们无论如何也是咽不下去的。曹爽长期以来一副唯我独尊的嘴脸让他们失望透顶。他们对曹爽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为今之计,只有推翻曹爽,让他下台,重新扶植新帝,才能不至于使曹魏乌烟瘴气。


恰好,此时司马懿揭竿而起,正中高柔和蒋济等的下怀,于是纷纷支持他与曹爽动兵。这也是为何司马懿叛变,高柔和蒋济无动于衷的原因了。


三、王凌系地方官员,与叛军司马懿抗衡有心无力。


高柔和蒋济支持司马懿叛变,而王凌呢?他倒是忠义之士,因为曹操曾对他有救命之恩。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王凌对曹家一直忠心耿耿,曾一度官拜扬州刺史。


然而,也因为王凌只是管辖扬州一代的官吏,天高皇帝远,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获取信息严重滞后的王凌根本没有办法冲到前线与司马懿展开厮杀。



而且,以古代的行军速度,即便王凌第一时间得知司马懿造反的信息,并立即整装待发,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的。估计还没到达洛阳,司马懿已经坐拥天下了!


由此看来,唯一忠于曹魏的王凌,并非坐视不理,而是因为地方限制,无法及时获取情报,生生错失了救助曹魏的机会。


所谓时势造英雄。司马懿之所以叛变,是因为曹魏内部不稳,根基已朽,气数已尽。曹魏灭亡是大势所趋,而曹魏曾经的中流砥柱倒戈相向,正好鲜明地诠释了这一点。


司马懿虽不忠于曹魏,却带领中原百姓向更和平的生活迈了一个台阶,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百姓之福了。不过公道自在人心,司马懿是忠是奸,就留待后人去评论吧!


有书课堂


公元249年,刚继位不久的少帝曹芳于高平陵去拜谒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随同前往,司马懿乘此机会以郭皇后名义下令关闭各城门,率兵占领武库,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分派各支持归顺的大臣分别占领了曹爽兄弟及其亲信的营地并述说了曹爽的各大罪状逼迫归降认罪,曹爽投降后被设计入狱后被夷灭三族,自此之后司马懿便掌握了朝中大权。



那么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虽然曹操当年的老部下荀彧、程昱、贾诩以及五子良将等人已经死亡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曹氏宗亲以及拥护曹魏政权的人为什么也没有援助曹爽兄弟及其亲信营救少帝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高平陵政变事发突然,没有防备

高平陵政变事发突然,此时司马懿遭曹爽排挤已经被升为无实权的太傅,并且司马懿装病潜伏,不惹人注意,曹爽等人没有想到司马懿会突然发动政变,毫无防备,曹爽等人陪同少帝前往高平陵拜谒魏明帝之墓军中无人主持大事,是司马懿发动政变的好时机。

二、曹丕登基实行系列改革壮大士族势力,排挤曹氏宗亲

曹丕没有想曹操那样经历军中刀口舔血南征北战的日子,在军中威望不高,而且自己逼汉献帝让位更加不被世俗所接受,被当时的士族势力(以荀彧、孔融、鲁肃等为代表的势力)认为是逆天行事,而且杀人不够果断,致使自己不得不向士族势力妥协,改革采用“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以“家世”作为选拔人才的依据,作为“士族”代表的司马懿便成了这一制度的受益者,而那些有才但是没有家世背景的人才就没有做官的机会,使得士族势力较大。而且曹丕和曹植争夺世子时曹氏宗亲分开站队,曹丕登基后害怕支持曹植的人搞出事情,便把支持自己的人加官进爵,而支持曹植的人罢黜流放,很大削弱了曹氏宗族的势力,使得后来政变时很多曹氏宗族想要帮忙而没有力量。


三、曹爽专权乱政,一意孤行,触犯众怒

公元247年,曹爽听从何晏等人之谋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开始专权,逐渐架空司马懿,司马懿只好称病不参与朝政。从此曹爽等人强占良田,索取财物,胡作非为,极尽奢华,排挤其他大臣,独揽朝中大权,得罪了很多朝中人员,而且曹爽大权独揽,一旦他被拒宫门之外便无人主持大局,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因此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宫中没人有权主持大局,那些受到排挤的官员因为不满曹爽等人当然就不会站在曹氏宗族这边,远在京城外的人即使想要进京救驾也由于曹丕订立的藩王制度而不能轻易援助,而且远水就不了近火。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还有些道理,麻烦各位看官点个赞随便关注一波,谢谢!



绵绵苦雨hsy


司马懿堪比日本战国时期的德川家康,其最大的能力就是“忍”。司马懿历经三朝而权力日渐登天,曹氏家族的继承者却对他无可奈何,这一方面是因为司马懿能力突出,尤其是与曹魏政权的首要敌人刘备作战时,司马懿的存在是防止诸葛亮北上伐魏的有力屏障。尽管在历史演义中,司马懿数次被诸葛亮打的屁滚尿流,但从客观评价来说,司马懿的坚守不出,的确是与蜀汉作战的上策之选。在这样的机会之下,司马懿家族不仅没有因为功高盖主而被清洗,反而越坐越稳,直至最后发动政变推翻了曹魏政权,取而代之。


在高平陵政变中,司马懿趁着曹爽曹芳二人扫墓的功夫,就带了三千甲兵,冲入京都,控制了曹魏政权的军政大权。但此时,曹魏政权并没有易姓司马,这次政变的结果和影响只是司马懿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并没有完全控制曹魏的政权。只是在这次政变之后,原先如日中天的曹魏宗族势力一落千丈,而以司马懿为首的士族开始登上国家政治的舞台。所以说这次政变的实质其实是士族势力反抗宗族势力的一次成功政变。那么,难道当时的天下就只是士族掌权了吗?曹操当年的老部下为何不出面制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我前面就说了,此次政变的实质是士族想要获取政治发言权未果,转而进行的一次夺权行动。也就是说,政变的首要敌人是阻止他们获取政治权利的宗族,而曹操当年的老部下则不见得都是宗族。即便是宗族,也在曹操死后,历经曹丕曹睿二朝之后,权力大不如前。所以,实际上,司马懿的政变是为他们扫除障碍,那他们为何还会傻到出面制止呢?到了曹睿当皇帝,曹爽掌权后,更是压制这些老部下,很多人早就对曹爽的行为心生怨言了。所以说,不受重用,权力被分割是这些人不出面制止的根本原因。

其次,士族势力的崛起,不是一两个曹操老部下可以阻止的。三国后期,以往的门阀政治已经行将就木,经历百年战争洗礼之后,以往处在社会底层的士族势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有了参与政治的欲望和诉求。但是他们的这种合理诉求,却屡次遭到曹魏宗族的打压。曹操在位时,曹操有着英明的任人政策,不像继任者那样任人唯亲,所以士族不会起来反抗。但是曹操死后,士族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必然积怨已久,就算没有司马懿也会有王马懿,李马懿等出来。这是一种历史必然的选择。


木剑温不胜


啥叫不管呢?不仅管了,还帮了司马懿的大忙!典型的给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手儿

讲道理,老曹家还是有一批忠心耿耿的旧臣的。只可惜曹爽太作、司马懿太能装,最后搞了一波扮猪吃老虎,干掉了曹爽不说,还给老曹家都一锅端了

不得不佩服司马懿的人生哲学——等靠!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个一把手,又熬死了曹真、曹休、曹洪三个政治对手,当然也成功避开了曹家所有能打的人(李典、乐进、于禁、张郃...)

如果你不能成功击败你的对手,哪怕一生都不能,那就等,等他死了,你就赢了——这就是冢虎司马懿的人生信条


专权蛮横的曹爽,并不是只知道享乐的富二代

作为曹真的接班人,曹爽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上位之后三下五除二就收揽了全部大权,把仍在世且有颇有威信的N朝老臣全部架空,比如司马大都督就被逼的装疯卖傻,回家撒欢去了。而高柔、蒋济也只能在那儿充个数,扮演路人甲、宋兵乙

一心想要成为改革家的曹爽,不仅对外臣动刀,连老曹家的贵族们也不放过。这可就点了火药桶了!这些个公子哥儿虽然没啥大本事,可争权夺利方面都是一顶一的高手,眼看着曹爽要一家独大、一枝独秀,自然是心中不满,试图抱团取暖、为大家伙儿(自己个)谋点福利。只不过有贼心没贼胆,一时间还不成气候

好大喜功的曹爽同志以为自己天下无敌,逐渐膨胀了起来,先是偷偷的纳了先帝曹叡的几个小老婆供自己享乐,又给自己整的牌面十足,无论是衣食住行都要和皇帝标榜一下子,这可就过分了!倒不说这样是欺君罔上,其他姓曹的看了不眼红才怪呢!

司马懿瞄准这个机会,准备借势捞一把,毕竟爱拼才会赢嘛,以小博大从来都不是什么亏本买卖

孙子装的差不多,是时候该雄起一波了!

装病装的深入骨髓的司马懿,成功的让曹爽放下戒备心,不得不说冢虎的演技还是很可以的,估摸着读过《论演员的自我修养》,将傻子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一副分分钟就要撒手归西的姿态。待到曹爽派来的探子一走,便立刻整理好仪容仪表,摸出战略地0图、叫上儿子们就开始研究政变计划,可谓是无缝衔接

时机成熟了!少帝曹芳携曹氏三兄弟前往高平陵拜竭先祖,司马懿立刻起兵,以三千死士为基础、假借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城门,随后夺取武库、派兵据守洛水;随后派高柔代大将军职占据曹爽营地,一时间好像搞的风风火火,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可司马懿比谁都清楚,虽然曹爽暂时离开老巢,但凭借他的实力,组织大部队反攻是不在话下的,如果到时候变成拉锯战,且天子尚在曹爽手中,自己将处于下风。所以他派出陈泰等人前往曹爽营中进行劝降

也不说曹爽三兄弟,真是个个草包,因贪恋家眷子女尚在京城,竟然选择放弃抵抗,相信司马懿的鬼话,只是革职不会杀头。犹豫不决的曹爽最终发出感叹“但为富家翁矣”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司马懿背弃承诺,问罪并诛杀了曹爽全族,自此魏国大权尽在司马懿手中

反应需要时间,等到司马懿原形毕露,已经为时已晚了

曹爽就这样被干掉了,司马懿这场赌博大获全胜,并在短期内获得了很高的声誉。毕竟在部分人眼里,他是扫除佞臣的忠臣。只是时间不长,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

早在政变尚未结束之时,司马懿的行为已经让部分人有所戒备,那就是司马懿不顾其他重臣的建议,直接选择杀掉曹爽。无论是高柔还是蒋济都不接受这一行为,毕竟曹爽为曹家宗室,纵使有过但过不致死,司马懿的这一行为无疑是在宣布自己的夺权计划已经全面展开

王凌第一个站了出来,作为司徒王允的侄子,曾受曹家大恩的忠臣,他义无反顾的揭竿而起反抗司马懿,只可惜此时的司马懿已成气候,随着他被司马懿出兵剿灭,曹氏宗族、夏侯宗族再也没人能够和司马懿抗衡

当初和司马懿一同起事的高柔蒋济二人,虽为曹魏重臣,却因无权无兵只能作罢,眼看无力回天,高柔选择了妥协,最终以90岁高龄善终;而蒋济则心灰意冷,最后郁郁而终

如若当初没有此二人的支持,司马懿断不能够如此轻易的控制京城!只可惜这二人忠于魏室、却因为一时之恨而误入歧途

司马懿是一个成功的投机者,他前半生也有高光时刻,只可惜身边尽是人中龙凤,他只能低调的前进以求明哲保身。后半生积蓄力量,数次起落皆能励精图治,最终大权在握走上人生巅峰

不得不说,他识人、善任,无论是在军事上与西蜀进行对抗,还是在朝内左右逢源、拉帮结伙;作为一个外臣来说,他能做到这一切已经很是不容易了

借力自始至终都是司马懿成功的不二法宝。当然了,活的久也是他成功的最大因素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