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叛變曹氏家族後,為何曹操當年老部下都坐視不管呢?

非夢王子


公元249年,從正月初六到正月初十,司馬懿只用了五天時間就把曹魏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曹爽給辦了,在之後的幾個月裡,有五千多人因“曹爽謀反案”牽連而死!原本“奄奄一息”的司馬懿搖身一變,成了帝國最有權力的人。兩年後,司馬懿去世,他的兒子司馬師接過權柄繼續經營,曹魏上下盡為司馬氏所把持!


▲司馬懿父子

而當時的人們,對曹魏落得如此境地*,卻道活該!據《三國志·魏志·王凌傳》記載,司馬懿誅殺曹爽一黨三族時,“同日斬戮,名士減半,而百姓安之,莫或之哀”。從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能輕鬆取勝,也可以看出當時數的著的世家大族和滿朝文武,幾乎都站在了司馬懿一邊!那麼為什麼司馬懿叛變曹魏家族,曹操的老部下都坐視不管了?因為曹魏失了“民心”,而這個“民心”是世家大族的民心。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世家豪族打著平亂的旗號,紛紛起兵,攻城略地割據一方。黃巾起義被鎮壓之後,豪族們所擁有的宗族、部曲、賓客、家兵,數量龐大。在漢末的政治格局裡,豪族世家是一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不同的群體就會有不同的訴求,在政治上,豪族希望自己的特權能得到政府承認,比如庇護賓客免交國家田賦,免除徭役。在文化上,豪族大多以儒學為家學,希望政府行仁政——這最符合豪族的利益!


▲曹操

可是這種政治訴求,在曹操那裡卻沒那麼容易實現,因為曹操走的是法家道路,是以法治和集權為核心的道路。要集權,當然就不會允許在政府之外存在“小政府”。對任何膽敢牴觸政府意志的言行,能用法律手段解決的就用法律手段解決,不能用法律手段解決的,那就依法消滅你。對任何能削弱、打擊豪族的手段,曹操都是歡迎的!


▲曹丕

曹丕稱帝后,對豪族不再象曹操那樣一味打壓,而是拉一派打一派,但總體上法家的道路沒有改變,在中樞權力機構上,曹丕繼續沿著其父的道路,將三公的權力向中書轉移,設置中書令、中書監。這兩個職位雖位列三公,實際上直接聽命於皇帝,如此權力更加集中了!面對如此強力、嚴厲的政府,世家豪族們心裡肯定是不痛快的,只是看曹魏勢大,豪族們也就湊合著過了!

22歲的曹叡繼任時,曹丕在臨死前給他安排了陳群曹真曹休司馬懿四人輔政團!只是沒想到繼位前“不交朝臣,不問政事,唯潛思書籍而已”的政治天然呆少年,在繼位後就表現出過人的政治天賦。


▲曹叡

四個輔政大臣,三個有兵權的都被曹叡派出去,只留了一個文臣陳群在身邊,不受四個宿將老臣影響的魏明帝,牢牢掌控著最高統治權,不管是對外戰爭還是對內改革,都是自己一個人說了算。曹叡在位時期,有的史學家稱為曹魏之最盛!然而,正當年的皇帝卻因淫樂無度,身體垮了。臨終時,曹叡為8歲的繼任者曹芳,擬定了一個“皇族輔政團”:“以燕王宇為大將軍,及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共輔政。”然而曹叡的寵臣,中書令孫資、中書監劉放因與夏侯獻、曹肇等人不睦,就向重病的曹叡進饞,在二人的竄掇下,新君的輔政團從“皇族輔政團”變成了曹爽、司馬懿的二人轉。就這樣,曹魏的命運就此開始動盪!


▲老謀深算的司馬懿

可以說,曹魏皇室與世家豪族之間的矛盾,一直存在著,只是曹操、曹丕、曹叡這三個人能力都很強,知道如何把弄權柄,有智商、有手段。而曹芳接任時才8歲,朝政所依靠的,只有兩位輔政大臣:曹爽和司馬懿。開始的時候,這兩個人相處的還不錯,然而,司馬懿的威望讓曹爽始終感到不安,曹爽的朋黨也多言司馬懿“有大志而甚得民心”,於是曹爽開始運作,讓曹芳下詔將司馬懿由太尉提為太傅,外示尊寵,內奪實權。將蔣濟提為太尉,讓自己的弟弟曹羲接任中領軍,掌控禁軍。把自己的親信提拔上來,在朝中擔任要職!

公元247年,曹爽將郭太后強行遷往永寧宮,使其遠離朝堂,而司馬懿也稱病不參政。一個獨霸曹魏朝政的曹爽集團就此形成!

▲曹爽

大權在握後,曹爽就變得忘乎所以,飲食、車馬、服飾皆與皇帝類似。他本人不僅妻妾成群,甚至還將先帝曹叡的宮人佔為己有,各種珍奇寶物也是想佔則佔,並與朋黨們日日歌舞宴樂。朝臣如若得罪了曹爽一黨,便會被免官,一時間朝野上下烏煙瘴氣。許多世家出身的大臣不僅看不順眼,更是感到了恐慌!權勢熏天的曹爽只是胡鬧還不夠,還要“屢改制度”,把州、郡、縣三級精簡成州、縣兩級,自漢代以來,在州、郡、縣三級行政體系中,郡國守相下屬的官吏皆由守相召闢本郡人擔任,而被召闢的對象,自然大多是出自世家豪族。豪族一旦仕郡後,便可利用職務之便魚肉鄉里。現在精簡的那個“郡”,無形中從豪族嘴裡搶了一塊肉,豪族自然心懷不滿!還有“修改法令”,也讓朝臣們從心裡對曹爽不爽。覺得曹爽又不是“命世大才”,哪有資格更改國家法度。就是曹爽的一番折騰,把朝中大臣得罪了個遍!這也是為何司馬懿叛變曹魏時,曹操的老部下會坐視不管。

公元249年,高平陵之變,舉國的精英(世家豪族),聯合起來反對以曹爽為代表的曹魏皇室!曹爽謝幕了,曹魏的天下也就此謝幕!


草堂有春色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僅用了 三千死士,幾天時間便成功擊敗曹爽 ,奪取了曹魏最高政權。 因此,許多人就有疑問,司馬懿發動政變時,曹操當年那些老部下呢?難道就沒有人出來管一下嗎?有,而且還很多。那麼為什麼司馬懿還會成功呢?我來為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搞清楚一個問題,司馬懿發動政變時,曹家的皇室宗親哪裡去了?那些各地的藩王為什麼沒有動靜呢?其實他們是想有作為, 但是卻無能為力,因為他們沒有實力。而造成他們沒有實力的罪魁禍首是曹丕。

曹丕初登大位就頒佈一條詔令, 讓各地藩王返回駐地,無事不得進入京師洛陽。而且對各藩王的管理相當嚴峻,每位藩王配備一名監國使者 ,使者負責監視藩王的舉動。嚴格到什麼程度呢?

當時任城王曹爽暴薨,曹丕諸兄弟齊聚洛陽為曹爽發喪。事畢後曹植因為和曹彪很長時間沒有見面了,想多說兩句話,即使這樣,監國使者也不讓,催促曹植趕快走。

任城王暴薨。諸王既懷友于之痛。植及白馬王彪還國,欲同路東歸,以敘隔闊之思,而監國使者不聽。

當時的曹氏諸藩王,名為藩王,其實連大臣都不如。他們的親兵不能超過三百人,而且這三百人還都是老弱殘兵,沒有一點戰鬥力。所配備的吏從也都是一些無能之輩。這樣的實力,朝中發生任何大事,基本上都和他們沒有什麼關係了。

曹操直系宗親沒有力量,那麼他那些大臣呢?我列了一個表,可以對比一下當時大臣們的情況。看上圖,高平陵政變發生在公元249年,那時曹操的五大重要謀士及五大良將都早已經死了。其中賈詡活到了公元 223年,武將張郃活的最長,活到了魏明帝曹叡時期,公元 231年死去,死去原因是被司馬懿故意陷害的。(司馬懿強制張郃追擊諸葛亮,諸葛亮設伏,射殺張郃)

曹操時期重要大臣不起作用,那麼曹丕時期的呢?曹丕時期有四位顧命大臣,分別是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其中曹休死的最早,公元228年去世。曹真其次,公元231年去世。陳群最後,公元 237年去世,即使這樣,離高平陵政變還有12年之久,因此他們也都無能為力。

曹操、曹丕時期重要大臣都不起作用,難道就沒有人能管得了司馬懿了嗎?不是的,司馬懿雖然活的時間長,但是還有跟他一樣高壽的人,而且資歷也很老,足以抗衡他。那麼這些人是誰呢?他們就是橫跨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的魏氏五大元老,分別是滿寵、司馬懿、高柔、王凌和蔣濟。

首先說滿寵,曹家對滿寵有大恩。曹操早期任命他為許縣縣令,後滿寵歷任奮威將軍、楊武將軍,鎮東將軍,負責鎮守江淮一代。滿寵在任期間,多次阻擋了東吳的進攻。那麼司馬懿發動政變時他在幹什麼呢?很可惜,曹芳當政後不久,滿寵就去世了。如果滿寵不去世,結果未可知。

再說高柔和蔣濟,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時高柔為司空,蔣濟為太尉,而他們兩個選擇支持司馬懿,那麼既然司馬懿是謀權篡國,他們為什麼還要支持他呢?說來說去,都是曹爽的錯。

曹叡死後,任命蔣濟為領軍將軍,統領所有的禁軍,位高權重。當曹爽成為託孤大臣後,他為了排擠蔣濟,架空蔣濟為太尉,廢除領軍將軍一職。任命自己的弟弟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將軍,表弟夏侯玄為中護軍。共同把持了所有的禁軍。這讓蔣濟氣憤不已,所以蔣濟支持司馬懿。那麼高柔為什麼支持司馬懿呢?

曹爽不僅僅搶了蔣濟的權利,他連尚書檯也不放過。當時宮中有兩個地方權利最重,一個是禁兵,負責皇帝的安全。一個是尚書檯,負責處理朝中的實務。曹爽霸佔禁兵後,開始把手伸向尚書檯。

他任命何晏、鄧颺、丁謐為尚書,畢軌為司隸校尉,其中何晏主管選舉官吏,那些溜鬚拍馬的人都受到重用,對何晏有意見的人都被罷免。何晏還給曹爽出主意,將郭太后軟禁至永寧宮。然後曹爽開始以權臣的姿態肆意妄為。

曹爽對於皇家府庫的寶器珍玩可以任意支取,武庫裡的武器可以隨意調用。曹爽又私納了先帝曹叡的七八個才人,用於滿足私慾。還大張旗鼓的 搞排場,吹拉彈唱的人達到三十多人。這一切都被高柔和蔣濟看到眼裡,他們意識到一個即將謀權篡國的佞臣出現了。

爽飲食車服,擬於乘輿;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妻妾盈後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將吏、師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為伎樂。詐作詔書,發才人五十七人送鄴臺,使先帝婕妤教習為伎。擅取太樂樂器,武庫禁兵。作窟室,綺疏四周,數與晏等會其中,飲酒作樂。

而此時的皇帝曹芳,幾乎成為了擺設。曹爽把司馬懿踩在腳下後,沒有人再能夠撼動他的位置。為什麼呢?

禁兵被曹家兄弟掌握,大臣們都換成了何晏喜歡的人,而曹爽只剩一步,那就是廢了皇帝,自己上位。因此,出於保全皇室、去除奸臣的願望,蔣濟和高柔站在了司馬懿這一邊。那麼王凌呢?

王凌說起來是受了曹操大恩的,王凌是王允(計殺董卓那個司徒王允)的侄子,王允被殺后王凌逃跑,被曹操所救。曹操對王凌很好,王凌後來官至揚州刺史,取代了滿寵的位置,鎮守揚州及淮河一代。

王凌對曹爽是沒有好感的,但是他對司馬懿也沒有好感。況且王凌屬於地方長官,因此,他無法參與高平陵政變。後司馬懿取代曹爽後,王凌看到司馬懿專權,欺負皇室,於是他舉起了叛旗。

王凌聯合自己的侄子令狐愚,企圖扶植曹彪(曹操之子)為皇帝,後被司馬懿及時察覺,然後司馬懿快速率軍達到淮南,親手捉住了王凌。至此,所有與司馬懿能夠抗衡的元老都失去了效力,司馬家族再也沒有什麼大的阻礙了。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時,曹操手底下的五大良將和五大謀士都早已經死去,就連曹丕留下的三位輔政大臣都也早已死去。由此可見,司馬懿活得久是多麼的重要。雖然有蔣濟、高柔、王凌等人還在世,但是蔣濟和高柔出於對曹爽的憎惡而選擇了支持司馬懿,王凌在看透司馬懿的嘴臉後舉起叛旗,最後被司馬懿所擒。實力有時候很重要,但有時候時間更重要,司馬懿就是這樣勝利的,你說呢?

多說一句,蔣濟後來看到司馬懿要霸權,於是質問司馬懿為什麼不兌現承諾,不殺曹爽。司馬懿將責任推給了廷尉,曹爽被公開審理,最後被誅殺。蔣濟看透司馬懿真正嘴臉後很失望,最後鬱鬱而終。而高柔則聰明的多,他活了九十歲,善終。


每日趣評


司馬懿並不是池中之人,他有在亂世裡建功立業的想法,如果一開始,他投靠的不是曹魏,而是東吳或蜀漢,那麼結果肯定不是這樣,所謂時勢造英雄,很多事情,非言語能概括,這裡也只是做一個簡單的解說。



司馬懿一開始就在曹魏陣營裡賣命,他也真心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亂世格局,曹操對司馬懿的信任卻遠不如其子曹丕,不過沒關係,有人信任就好。倪大紅之前演的司馬懿,年紀有點大了,畢竟歷史上的司馬懿,與曹丕的關係很不錯,曹操沒有真的相信過司馬懿,尤其看到他的狼顧鷹視後,心有猜忌啊!



司馬懿真正在三國裡綻放光芒的時期,還是曹丕父子手上。曹丕信任司馬懿,覺得他是一個智囊,一步步抬舉他。當然,司馬懿是有能力的,他在做曹丕股肱之臣的時候,的確立下了很多功勞,並且始終保持著謙遜低調,曹丕沒怎麼疑心過他。可以肯定,司馬懿的不臣之心,不是這個時候產生的。



真正讓司馬懿奪取曹魏天下的契機,還是曹叡的多疑和猜忌。他從小在一個不健康的環境下長大,繼位後對嫡母郭太后不敬重,對司馬氏手握大權更是不滿,所以,他不會成為第二個曹丕,一步步的猜疑,寒的不僅是司馬氏之心,也讓百官越來越失望。司馬懿有反心,很大程度上是被逼的,當司馬氏代魏而立後,曹操當年的老部下,很多都不在了,就算有心懷曹魏的老臣,誰還不懂個“識時務者為俊傑”?況且,當年曹氏代漢也沒隔多久,司馬氏代魏也顯得容易接受多了。當然,很多老臣是真的想穩定大局,不願破壞三國鼎立於魏有利的局面,保司馬氏和保曹魏差不多。


翻出歷史那一頁


曹操和司馬懿是兩代人,曹孟德比司馬仲達整整大了24歲。司馬懿這廝還賊能活,他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自己都已經70歲了,跟他斗的曹爽是晚輩。司馬懿不僅成功的熬死了曹操這輩人,連跟他平輩的曹丕、曹真、曹休這輩人也被他熬死了。


高平陵之變發生於公元249年,很多人對年份沒有概念。簡單的說兩句:

高平陵政變時,曹操已經去世29年了;

高平陵政變後,16年不到,曹魏滅亡。

用我們現在2018年為中軸線,去套漢末三國的時間線,是這樣的。

司馬懿去世(公元252年)是2021年

高平陵之變(公元249年)是2018年

曹孟德去世(公元220年)是1989年

曹孟德起兵(公元189年)是1958年

司馬懿出生(公元179年)是1948年

曹孟德出生(公元155年)是1924年

看明白了嗎?用我們現在的時間線來說。曹操生於北洋軍閥時期,冷戰時期開始起兵,死於海灣戰爭前夕。曹操如果活到高平陵政變,他會有94歲。那些跟曹操同輩打天下的兄弟,哪個不得80歲了?很多人可能會說,活到八九十歲也不算什麼呀。

但是別忘了,三國時期的人,平均壽命還不到30歲,曹操活了65歲,這就已經是很能活的人了。跟曹操平輩的對手,除了劉備以外,全部都被他熬死了!

司馬懿比曹操更能熬,他把曹操的孫子輩都熬死了,自己又活了十幾年才嚥氣。服不服?

亂世,活著就是王道。

曹操時期的功臣,要是能活到高平陵之變。就拿最小的郭嘉來說,他也有79歲了。三國時期能活這麼大歲數的人,掰著指頭都數的過來。

縱觀司馬懿的一生,與日本的德川家康頗有相似之處。極其的能隱忍,活的又比別人長,把比自己能力強的人都熬死了,自己就能稱霸了。


Mer86


在司馬懿叛變之後,曹操的老部下都坐視不管,這是為何?


司馬懿在正史十年(249)年,率領三千死士攻佔洛陽,要求曹爽投降,因為曹爽並沒有料到司馬懿會來這樣一套,所以有點猝不及防,但也毫無辦法,只能選擇投降。後又宣佈曹爽謀反,並夷其三族,共七千餘人,也就從此司馬懿掌控了曹魏政權。


嚴格說起來,司馬懿和曹操是兩代人,只能說司馬懿是真能活,不但把曹操這一輩的人給磨屁了,還把曹丕這一輩人給磨死了。


司馬懿這個人在魏國資歷比較老,又是四朝元老,活了整整73歲,要知道在三國時期,你要是能活到40歲就已經相當不錯了。從歷史記載上看,司馬懿在發動政變害死曹爽的時候,曹爽已經不得人心,獨霸朝政,排除異己,野心也是越來越大,很多大臣都是敢怒而不敢言。不僅如此,曹爽為了滿足自己的願望,大肆圈地歸曹氏宗親所有,為了掙攻率軍進攻蜀漢,卻不得不無功而返。曹爽橫徵暴斂,百官對其痛恨,民怨四起。


另外,因為曹丕對自家兄弟防得太死,曹丕那時候是爭奪上位,而且也可以說是逆襲,曹家被司馬家取代,就是曹家王爺沒實權,連普通老百姓都不如。因為朝中派有監視的,哪個王爺做了什麼事,比如曹植抱著嫂子的枕頭流眼淚了,馬上就上報了。沒有親兄弟幫助,那當然倒得快,就是有反對,也是有心無力。


所以,司馬懿叛變後,並非是曹操部下的大臣們坐視不管,而是因為管不了,自身都難保,實力不足。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喜歡請點贊加關注。



史裡看世界


來——學習一個名詞先!

政治——政治是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築,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以國家權力為核心展開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總和。

政治是牽動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並支配其行為的社會力量

再來研究下司馬懿的政治資歷:初,司馬懿以曹操為“贅閹遺醜”,不就曹操授予的官職,根本不願意和曹家玩的。人家祖輩是漢家的高級幹部,瞧不起曹操一個太監的乾兒子也。

後,建安十三年,曹操登漢丞相位,派使者帶著獄卒

徵召司馬懿出來工作,不服就逮捕治罪,不得已服務曹家。不過,司馬懿這傢伙確實能幹,自此後,一直在權力中心。助曹丕得大位,曹丕死,又坐曹叡輔佐大臣,曹叡臨死,又託孤幼帝曹芳。熬死了曹家三代,第四代終於反!

回到曹操哪裡,為啥曹操一定要用司馬懿呢?這要從經濟基礎說起了,我們都知道,曹操屯田而興,就是說,當時漢家政府的丞相曹操並沒有 能力從人民手中直接收稅滿足他的財政需求,要自己開展生產運動屯田獲取財政保障力量。

那麼,天下的土地在誰手裡呢?在各種世家大族手裡呀。各世家大族手握土地人眾,曹操需要和他們共有天下的,比如孫家、袁家就不願意和他共有天下,這也是曹操不能不敢篡權的原因之一。

再看司馬懿的經濟政策:


好了,司馬懿一直在權力中心,組織權在手。一直在領兵打仗,開疆拓土的,軍事指揮權難以制約。各種軍屯民屯什麼的也全是他親自派的自己人去抓的工作,經濟力雄厚。

看那些曹家的人呢。曹丕之後,全是安享富貴的公子哥,拿什麼和司馬懿鬥?

老臣?司馬懿既然手握了政治組織力、軍事打擊力。經濟保障力,老臣們肯定要遵循,政治是牽動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並支配其行為的社會力量

,為了保障自己的既得利益,當然要甘願被支配呀!

忠義?人情?不存在的。


張李化


公元249年,魏國元老級將軍司馬懿起兵造反,將曹魏一舉拿下,自立為王,並改國號為晉。


史稱高平陵政變。司馬懿的叛變將歷經五十餘年的曹魏湮滅在了歷史的浪潮之中。


三足鼎立時期實力雄厚的魏國,歷經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


四朝元老將軍除了司馬懿之外,還有高柔、王凌和蔣濟,這些老部下見證了曹魏的興衰過往,按理與曹魏已經融為一體。


但為何司馬懿叛變曹魏,其他老部下甚至曹氏一族都坐視不理,無動於衷呢?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曹氏宗親並無實權,沒有能力抵抗司馬懿叛變。


曹丕在位時,朝廷之中放眼望去,都是曹氏一族。為了避免曹氏宗親有謀朝篡位之嫌,曹丕對宗親實行了嚴格的藩王制度,每位宗親配備一名監國使者,意在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


曹丕不僅不給宗親高官厚祿,還不許他們隨意離開封地;如若犯法,與庶民同罪;曹氏宗室回京更是難上加難,除非在情非得已的情況下。


史載,曹氏有藩王薨逝,曹氏宗親齊聚洛陽,為其發喪。期間,封陳王曹植和弋陽王曹彪因久沒見面,相談甚歡,卻被監國使者強行分開,唯恐他們密謀造反,動搖江山。


如此種種,曹氏宗親的日子還不如外姓官員來得自在。他們完全生活在曹丕設定好的條條框框中,抱負難施,即便有雄才偉略,也難大展拳腳了。


沒有權利的曹氏宗親,如同被拔牙的老虎,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繡花枕頭。司馬懿叛變,曹氏宗親拿什麼來拯救曹氏一族呢?答案顯而易見。


二、高柔和蔣濟在曹營備受排擠,支持司馬懿的叛變。


曹芳在位時,託孤大臣曹爽代為執政。


不曾想曹爽有負先王所託,利用職務之便,將朝中重要職位全部安插自己的親信。不同於曹操的唯才是用,他是唯親是用。


而且,曹爽還喜歡聽甜言蜜語,對他拍馬溜鬚,見風使舵的人,也全都得到了重用。



高柔,蔣濟等元老,不願隨波逐流,討好曹爽,曹爽實行暗地打壓,將他們調離原本的核心職位,導致他們的權利被架空。


堂堂四朝元老,卻落得不如一些初出茅廬卻善於拍馬溜鬚的人的下場,這簡直是奇恥大辱。


這口氣他們無論如何也是咽不下去的。曹爽長期以來一副唯我獨尊的嘴臉讓他們失望透頂。他們對曹爽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了,為今之計,只有推翻曹爽,讓他下臺,重新扶植新帝,才能不至於使曹魏烏煙瘴氣。


恰好,此時司馬懿揭竿而起,正中高柔和蔣濟等的下懷,於是紛紛支持他與曹爽動兵。這也是為何司馬懿叛變,高柔和蔣濟無動於衷的原因了。


三、王凌系地方官員,與叛軍司馬懿抗衡有心無力。


高柔和蔣濟支持司馬懿叛變,而王凌呢?他倒是忠義之士,因為曹操曾對他有救命之恩。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王凌對曹家一直忠心耿耿,曾一度官拜揚州刺史。


然而,也因為王凌只是管轄揚州一代的官吏,天高皇帝遠,當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時,獲取信息嚴重滯後的王凌根本沒有辦法衝到前線與司馬懿展開廝殺。



而且,以古代的行軍速度,即便王凌第一時間得知司馬懿造反的信息,並立即整裝待發,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的。估計還沒到達洛陽,司馬懿已經坐擁天下了!


由此看來,唯一忠於曹魏的王凌,並非坐視不理,而是因為地方限制,無法及時獲取情報,生生錯失了救助曹魏的機會。


所謂時勢造英雄。司馬懿之所以叛變,是因為曹魏內部不穩,根基已朽,氣數已盡。曹魏滅亡是大勢所趨,而曹魏曾經的中流砥柱倒戈相向,正好鮮明地詮釋了這一點。


司馬懿雖不忠於曹魏,卻帶領中原百姓向更和平的生活邁了一個臺階,從這個角度來說,也是百姓之福了。不過公道自在人心,司馬懿是忠是奸,就留待後人去評論吧!


有書課堂


公元249年,剛繼位不久的少帝曹芳於高平陵去拜謁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親信隨同前往,司馬懿乘此機會以郭皇后名義下令關閉各城門,率兵佔領武庫,派兵出城據守洛水浮橋;分派各支持歸順的大臣分別佔領了曹爽兄弟及其親信的營地並述說了曹爽的各大罪狀逼迫歸降認罪,曹爽投降後被設計入獄後被夷滅三族,自此之後司馬懿便掌握了朝中大權。



那麼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時,雖然曹操當年的老部下荀彧、程昱、賈詡以及五子良將等人已經死亡退出歷史舞臺,但是曹氏宗親以及擁護曹魏政權的人為什麼也沒有援助曹爽兄弟及其親信營救少帝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高平陵政變事發突然,沒有防備

高平陵政變事發突然,此時司馬懿遭曹爽排擠已經被升為無實權的太傅,並且司馬懿裝病潛伏,不惹人注意,曹爽等人沒有想到司馬懿會突然發動政變,毫無防備,曹爽等人陪同少帝前往高平陵拜謁魏明帝之墓軍中無人主持大事,是司馬懿發動政變的好時機。

二、曹丕登基實行系列改革壯大士族勢力,排擠曹氏宗親

曹丕沒有想曹操那樣經歷軍中刀口舔血南征北戰的日子,在軍中威望不高,而且自己逼漢獻帝讓位更加不被世俗所接受,被當時的士族勢力(以荀彧、孔融、魯肅等為代表的勢力)認為是逆天行事,而且殺人不夠果斷,致使自己不得不向士族勢力妥協,改革採用“九品中正制”的選官制度,以“家世”作為選拔人才的依據,作為“士族”代表的司馬懿便成了這一制度的受益者,而那些有才但是沒有家世背景的人才就沒有做官的機會,使得士族勢力較大。而且曹丕和曹植爭奪世子時曹氏宗親分開站隊,曹丕登基後害怕支持曹植的人搞出事情,便把支持自己的人加官進爵,而支持曹植的人罷黜流放,很大削弱了曹氏宗族的勢力,使得後來政變時很多曹氏宗族想要幫忙而沒有力量。


三、曹爽專權亂政,一意孤行,觸犯眾怒

公元247年,曹爽聽從何晏等人之謀把郭太后遷到永寧宮開始專權,逐漸架空司馬懿,司馬懿只好稱病不參與朝政。從此曹爽等人強佔良田,索取財物,胡作非為,極盡奢華,排擠其他大臣,獨攬朝中大權,得罪了很多朝中人員,而且曹爽大權獨攬,一旦他被拒宮門之外便無人主持大局,給了司馬懿可乘之機。因此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時宮中沒人有權主持大局,那些受到排擠的官員因為不滿曹爽等人當然就不會站在曹氏宗族這邊,遠在京城外的人即使想要進京救駕也由於曹丕訂立的藩王制度而不能輕易援助,而且遠水就不了近火。




如果你覺得我說的還有些道理,麻煩各位看官點個贊隨便關注一波,謝謝!



綿綿苦雨hsy


司馬懿堪比日本戰國時期的德川家康,其最大的能力就是“忍”。司馬懿歷經三朝而權力日漸登天,曹氏家族的繼承者卻對他無可奈何,這一方面是因為司馬懿能力突出,尤其是與曹魏政權的首要敵人劉備作戰時,司馬懿的存在是防止諸葛亮北上伐魏的有力屏障。儘管在歷史演義中,司馬懿數次被諸葛亮打的屁滾尿流,但從客觀評價來說,司馬懿的堅守不出,的確是與蜀漢作戰的上策之選。在這樣的機會之下,司馬懿家族不僅沒有因為功高蓋主而被清洗,反而越坐越穩,直至最後發動政變推翻了曹魏政權,取而代之。


在高平陵政變中,司馬懿趁著曹爽曹芳二人掃墓的功夫,就帶了三千甲兵,衝入京都,控制了曹魏政權的軍政大權。但此時,曹魏政權並沒有易姓司馬,這次政變的結果和影響只是司馬懿掌握了曹魏的軍政大權,並沒有完全控制曹魏的政權。只是在這次政變之後,原先如日中天的曹魏宗族勢力一落千丈,而以司馬懿為首的士族開始登上國家政治的舞臺。所以說這次政變的實質其實是士族勢力反抗宗族勢力的一次成功政變。那麼,難道當時的天下就只是士族掌權了嗎?曹操當年的老部下為何不出面制止?

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我前面就說了,此次政變的實質是士族想要獲取政治發言權未果,轉而進行的一次奪權行動。也就是說,政變的首要敵人是阻止他們獲取政治權利的宗族,而曹操當年的老部下則不見得都是宗族。即便是宗族,也在曹操死後,歷經曹丕曹睿二朝之後,權力大不如前。所以,實際上,司馬懿的政變是為他們掃除障礙,那他們為何還會傻到出面制止呢?到了曹睿當皇帝,曹爽掌權後,更是壓制這些老部下,很多人早就對曹爽的行為心生怨言了。所以說,不受重用,權力被分割是這些人不出面制止的根本原因。

其次,士族勢力的崛起,不是一兩個曹操老部下可以阻止的。三國後期,以往的門閥政治已經行將就木,經歷百年戰爭洗禮之後,以往處在社會底層的士族勢力,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有了參與政治的慾望和訴求。但是他們的這種合理訴求,卻屢次遭到曹魏宗族的打壓。曹操在位時,曹操有著英明的任人政策,不像繼任者那樣任人唯親,所以士族不會起來反抗。但是曹操死後,士族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必然積怨已久,就算沒有司馬懿也會有王馬懿,李馬懿等出來。這是一種歷史必然的選擇。


木劍溫不勝


啥叫不管呢?不僅管了,還幫了司馬懿的大忙!典型的給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的手兒

講道理,老曹家還是有一批忠心耿耿的舊臣的。只可惜曹爽太作、司馬懿太能裝,最後搞了一波扮豬吃老虎,幹掉了曹爽不說,還給老曹家都一鍋端了

不得不佩服司馬懿的人生哲學——等靠!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個一把手,又熬死了曹真、曹休、曹洪三個政治對手,當然也成功避開了曹家所有能打的人(李典、樂進、于禁、張郃...)

如果你不能成功擊敗你的對手,哪怕一生都不能,那就等,等他死了,你就贏了——這就是冢虎司馬懿的人生信條


專權蠻橫的曹爽,並不是只知道享樂的富二代

作為曹真的接班人,曹爽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上位之後三下五除二就收攬了全部大權,把仍在世且有頗有威信的N朝老臣全部架空,比如司馬大都督就被逼的裝瘋賣傻,回家撒歡去了。而高柔、蔣濟也只能在那兒充個數,扮演路人甲、宋兵乙

一心想要成為改革家的曹爽,不僅對外臣動刀,連老曹家的貴族們也不放過。這可就點了火藥桶了!這些個公子哥兒雖然沒啥大本事,可爭權奪利方面都是一頂一的高手,眼看著曹爽要一家獨大、一枝獨秀,自然是心中不滿,試圖抱團取暖、為大家夥兒(自己個)謀點福利。只不過有賊心沒賊膽,一時間還不成氣候

好大喜功的曹爽同志以為自己天下無敵,逐漸膨脹了起來,先是偷偷的納了先帝曹叡的幾個小老婆供自己享樂,又給自己整的牌面十足,無論是衣食住行都要和皇帝標榜一下子,這可就過分了!倒不說這樣是欺君罔上,其他姓曹的看了不眼紅才怪呢!

司馬懿瞄準這個機會,準備借勢撈一把,畢竟愛拼才會贏嘛,以小博大從來都不是什麼虧本買賣

孫子裝的差不多,是時候該雄起一波了!

裝病裝的深入骨髓的司馬懿,成功的讓曹爽放下戒備心,不得不說冢虎的演技還是很可以的,估摸著讀過《論演員的自我修養》,將傻子的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一副分分鐘就要撒手歸西的姿態。待到曹爽派來的探子一走,便立刻整理好儀容儀表,摸出戰略地0圖、叫上兒子們就開始研究政變計劃,可謂是無縫銜接

時機成熟了!少帝曹芳攜曹氏三兄弟前往高平陵拜竭先祖,司馬懿立刻起兵,以三千死士為基礎、假借郭太后名義下令關閉城門,隨後奪取武庫、派兵據守洛水;隨後派高柔代大將軍職佔據曹爽營地,一時間好像搞的風風火火,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

可司馬懿比誰都清楚,雖然曹爽暫時離開老巢,但憑藉他的實力,組織大部隊反攻是不在話下的,如果到時候變成拉鋸戰,且天子尚在曹爽手中,自己將處於下風。所以他派出陳泰等人前往曹爽營中進行勸降

也不說曹爽三兄弟,真是個個草包,因貪戀家眷子女尚在京城,竟然選擇放棄抵抗,相信司馬懿的鬼話,只是革職不會殺頭。猶豫不決的曹爽最終發出感嘆“但為富家翁矣”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司馬懿背棄承諾,問罪並誅殺了曹爽全族,自此魏國大權盡在司馬懿手中

反應需要時間,等到司馬懿原形畢露,已經為時已晚了

曹爽就這樣被幹掉了,司馬懿這場賭博大獲全勝,並在短期內獲得了很高的聲譽。畢竟在部分人眼裡,他是掃除佞臣的忠臣。只是時間不長,狐狸尾巴就露出來了

早在政變尚未結束之時,司馬懿的行為已經讓部分人有所戒備,那就是司馬懿不顧其他重臣的建議,直接選擇殺掉曹爽。無論是高柔還是蔣濟都不接受這一行為,畢竟曹爽為曹家宗室,縱使有過但過不致死,司馬懿的這一行為無疑是在宣佈自己的奪權計劃已經全面展開

王凌第一個站了出來,作為司徒王允的侄子,曾受曹家大恩的忠臣,他義無反顧的揭竿而起反抗司馬懿,只可惜此時的司馬懿已成氣候,隨著他被司馬懿出兵剿滅,曹氏宗族、夏侯宗族再也沒人能夠和司馬懿抗衡

當初和司馬懿一同起事的高柔蔣濟二人,雖為曹魏重臣,卻因無權無兵只能作罷,眼看無力迴天,高柔選擇了妥協,最終以90歲高齡善終;而蔣濟則心灰意冷,最後鬱鬱而終

如若當初沒有此二人的支持,司馬懿斷不能夠如此輕易的控制京城!只可惜這二人忠於魏室、卻因為一時之恨而誤入歧途

司馬懿是一個成功的投機者,他前半生也有高光時刻,只可惜身邊盡是人中龍鳳,他只能低調的前進以求明哲保身。後半生積蓄力量,數次起落皆能勵精圖治,最終大權在握走上人生巔峰

不得不說,他識人、善任,無論是在軍事上與西蜀進行對抗,還是在朝內左右逢源、拉幫結夥;作為一個外臣來說,他能做到這一切已經很是不容易了

借力自始至終都是司馬懿成功的不二法寶。當然了,活的久也是他成功的最大因素


如果喜歡我的內容,不妨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間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