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闊斧奇男子:兩鬥岳飛不敗,兩次中計不服,臨死前醒悟,歸降

對於傳統的歷史演義小說而言,四猛八大錘這樣的組合,一定是主角陣營的頂級攻擊群的標配,隋唐系列中有李元霸、裴元慶、秦用、梁世泰,薛家將系列有薛葵、白文豹、秦文、熊天慶四人組,岳飛傳系列中,也少不了這樣的猛人,岳飛傳中第一個亮相的大錘將是岳飛的結義兄弟,銅錘何元慶。而何元慶並不是一開始就跟岳飛關係親密,情同手足的,他倆完全可以用不打不成交來形容,因為他本是棲梧山的山大王,還自稱為“大刀闊斧奇男子”,與身為大宋朝廷軍官的岳飛本是水火不同爐的敵人,何況這種用錘的猛將,自然是武功超群,跟岳飛兩次單挑,不僅不敗,可能還略佔上風,那他最終又是如何被岳飛征服,歸降岳家軍,跟大英雄嶽鵬舉結為生死之交的呢?

大刀闊斧奇男子:兩鬥岳飛不敗,兩次中計不服,臨死前醒悟,歸降

首先,當然是岳飛欽佩他的武藝,更加敬重這樣一條好漢,所以在二人第一次碰面的時候,岳飛就有心將之招入麾下,成為抗金大軍中的重要力量,但想要征服這樣一位脾氣火爆,悍勇異常的大將,單純靠武力壓制或利益誘惑,都是不現實的。因此,岳飛決定,要效仿諸葛亮七擒孟獲的策略,徹底讓何元慶心服口服,成為宋軍的忠義勇士,那就只能智勇戰術雙管齊下。勇武方面,在當時的宋軍中,還沒有出現比岳飛更厲害的將領,所以嶽武穆自然成了軍中的“輸出擔當”,結果他第一次跟何元慶動手時,就更加佩服這位銅錘大將,因為岳飛在何元慶出現之前,還沒有遇上能打得過自己的對手,即便是強橫如金兀朮,在岳飛面前也是毫無懸念的手下敗將,但何元慶不一樣,他跟岳飛鬥了一天,直至天黑,也沒能分出高下,雙方只能罷兵言和,擇日再戰。

大刀闊斧奇男子:兩鬥岳飛不敗,兩次中計不服,臨死前醒悟,歸降

等岳飛回到大營後,他就猜到了,何元慶可能會採取半夜偷襲自己的策略,於是針對這一點,岳飛做出了周密的安排,挖好了陷阱,專等何元慶入甕,同時命令張顯、湯懷等兄弟,準備好撓鉤手,埋伏在陷坑左右,同時囑咐他們,拿住何元慶,不許傷害他的性命。到了半夜,果然不出岳飛所料,何元慶前來偷營,自然也毫不意外地被嶽元帥生擒活捉,當岳飛要勸降何元慶的時候,何元慶反倒不服,說自己是中了埋伏,並非靠真本事戰敗,豈能服氣投降?岳飛早都料到他會如此倔強,立即放了銅錘將,並且與之約定,來日在戰場上正面比個輸贏。

大刀闊斧奇男子:兩鬥岳飛不敗,兩次中計不服,臨死前醒悟,歸降

放走何元慶後,岳飛再次部署,他讓手下的將官帶著火藥,埋伏在棲梧山後身,而後又讓阮良隱藏到棲梧山旁邊的小河邊,專等何元慶,因為阮良是梁山好漢阮小二的兒子,水性極高。準備停當之後,岳飛才與何元慶展開了第二次大戰,兩員虎將這場廝殺可謂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錘來槍當,槍來錘迎,從天亮殺到天黑,未分勝負,但岳飛從體力上講,已經有些快撐不住了,何元慶還是氣不長出,面不更色。打著打著,岳飛突然縱馬跳出圈外,對何元慶大聲說道:“何將軍,暫且住手!你的山上怎麼著火了?”由於此時已經是半夜時分,山上一著火,半邊天都紅了,看的非常明顯,何元慶立刻無心再戰,回山救火去了。

大刀闊斧奇男子:兩鬥岳飛不敗,兩次中計不服,臨死前醒悟,歸降

何元慶回到棲梧山,才明白一切,原來是岳飛安排人放的火,自然是怒不可遏,但也知道自己山毀人散,再沒有機會戰勝岳飛了,便只能逃到山下的河邊,打算乘船離開這裡,再找機會報仇。阮良已經等候他多時了,當何元慶駕船離開後,阮良立刻在水底掀翻了小船,二次活捉了何元慶,押到岳飛的帥帳。岳飛問他是否願意歸降,何元慶破口大罵,說岳飛都是通過陰謀詭計戰勝的自己,根本不算真本事,岳飛決定再次放走這位“大刀闊斧奇男子”。可是等何元慶走後,岳飛立刻讓牛皋在後面跟蹤,因為他知道,以何元慶的火爆脾氣,很可能要尋短見了,所以他才派牛皋暗中保護。

大刀闊斧奇男子:兩鬥岳飛不敗,兩次中計不服,臨死前醒悟,歸降

果然,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何元慶,在一股急火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竟然在一片荒郊野地之中,想要自殺了事。這時,牛皋衝了出來,救下了何元慶,並且嬉皮笑臉地講述了岳飛對他的欽佩,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介紹了岳家軍抗金大義,如此一來,在臨死前的何元慶才幡然醒悟,在牛皋的陪同下,歸順了岳飛。從此,岳家軍第一銅錘將,開始了一段全新的征戰沙場的英雄生涯。

大刀闊斧奇男子:兩鬥岳飛不敗,兩次中計不服,臨死前醒悟,歸降

雖然自稱“大刀闊斧奇男子”的何元慶兩次鬥岳飛不敗,兩次中計不服,臨死前醒悟,才歸降岳家軍的故事,不是宋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但故事中的一些細節,還是有些道理可以借鑑的,比如何元慶偷營失敗被俘後,不滿意岳飛用計謀算計自己,說這不是真本事,可他也不想想,自己本來是偷襲岳飛去的,如果他通過這種偷襲手段,戰勝了岳飛,他會不會覺得自己是靠真本事贏的呢?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經常會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說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這種情況,老話講,叫“拿著不是當理說”,如今有個更流行的詞彙——打臉。所以,老樂一直堅持看故事,反思道理,提升自身修養的態度,而這個故事,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