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七絕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烽火亂世追索了一生的愛情

華麗蒼涼,逆流而上,民國這個烽火亂世,除了戰亂不休之外,才子佳人的愛情讓不少痴男怨女神往,然而鴛鴦蝴蝶背後,其實更多的是一段段悲歌絕戀。

民國七絕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烽火亂世追索了一生的愛情

圖 | 林覺民

一見鍾情——林覺民和陳意映的生死絕戀

林覺民,“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其父擔心他為國不為己,故要求他娶妻成家,陳意映和林覺民便是因此而開始相親的,兩家父親都認為這是門好親事,畢竟男有壯志女有才華,妥妥的天作之合,好在兩人初次相識時都看對了眼,雙雙墜入愛河,一段生死絕戀就此上演。

這小兩口在父母的安排之下,很快就成婚了。結婚前,林覺民對陳意映只是喜愛狀態;結婚後,林覺民越發認識到陳意映是個難得的好女人,身為舉人家庭的她,不僅溫柔嫻淑,通情達理,還通曉時事,對革命頗有一番見解,從革命事業角度來看,陳意映相當於是他志同道合的盟友。對此,林覺民曾這樣評價陳意映:“意映的性情與偏好,都與我相同。這真是一個天真浪漫的女子,此生得之,我何其有幸!”

或許是娶了佳人的緣故,林覺民的革命事業順風順水:他先是和朋友們創辦了一所私立小學,後又在家中創辦女學,大肆傳播革命進步思想,鼓舞女性站起來。除此之外,他還通過介紹歐美先進國家的社會制度來抨擊封建社會的黑暗。可身為大丈夫,他不滿於當初的現狀,他認為七尺男兒就該仗義執劍,以死報國!於是乎,林覺民加入了中國同盟會,他本以為自己瞞住了所有人,殊不知,他的妻子陳意映早已全部知曉,只是不說,她只想默默支持即可。

可既然林覺民選擇了這條艱險的道路,那就得直面前方的所有困難。

民國七絕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烽火亂世追索了一生的愛情

圖 | 林覺民就義前全家合影

1911年4月27日下午5點25分,林覺民在廣州起義爆發時不幸被流彈擊中而淪為階下囚,兩廣總督張鳴岐與水師提督李準審問他時,本想要求林覺民跪下去,可他偏不跪,他說:“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國家安強,則吾死瞑目矣!”

雖然李準對林覺民的勇氣很是欽佩,可對這種壯志男兒,不能為己所用的話,就是給自己留下禍患,再加上,林覺民也不肯妥協歸降於清朝。於是在1911年4月27日,林覺民在廣州天字碼頭被槍殺,年僅24歲。

民國七絕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烽火亂世追索了一生的愛情

圖 | 《與妻書》

在林覺民離世後,一封《與妻書》悄然來到了陳意映家中,這是他在參與革命前就寫好的信,其中第一句話便是:“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一個“永別”,斷了陳意映等待的念想,斬了陳意映及其孩兒們與他的羈絆,同時也掐滅了陳意映留存於世間的念頭。要不是林覺民的養父林孝穎拉著他們的兒子林伯新跪在她面前,陳意映估計就帶著自己腹中的孩子直接一頭撞死了。要死死不得,要生生不得,早產生下兒子後不久,陳意映便抑鬱而終了,年僅22歲。

林覺民《與妻書》中有一言:“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或許對於陳意映來說,為了林覺民,她也情願赴死。

民國七絕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烽火亂世追索了一生的愛情

圖 | 蔣光慈

以信傳情——蔣光慈和宋若瑜的悽愴戀歌

文學家蔣光慈有一驚世名言:“夫妻本是一體,能“同病”也是一種幸福”。這是他對摯愛宋若瑜的諾言。

1920年,身為青年學會骨幹的宋若瑜在偶然機遇下看見了蔣光慈發表在《青年》上的文章,通篇文章讀完後,她被深深吸引了,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與激動,宋若瑜主動給蔣光慈寫下了第一封信。而蔣光慈收到信後也頗為高興,他不敢相信在那舊時代的氛圍下,居然有此等先進女性。於是,蔣光慈便用書信同宋若瑜互訴衷腸,兩人開啟了長達六年的書信聯繫。

同當代人一樣,聊天聊多了總會聊出那麼點不一樣的感情,宋若瑜和蔣光慈亦是如此。兩人雖從未見過面,但三觀一致,革命志向也一致,能走到一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通過不斷的書信聯繫,他們從筆友慢慢地升級成了戀人。確定戀愛關係後,這小兩口並沒有出來約個會見個面,他們倒不是擔心“見光死”,只是因為一個在俄羅斯留學,一個在國內求學,見一次面可是大費用,穩穩地讀完四年書再見面也不遲。

可在那期間,宋若瑜因生活清貧,身體勞累而染上了肺病,這個時候她和蔣光慈雖然還是親密無間的,可後來她得知朋友結婚不到半年,夫妻感情就出現裂痕,她擔心蔣光慈以後和她也會這樣,再加上自己身體有病,一想到這,她就覺得婚姻是個“墳墓”,思前想後,宋若瑜決定和蔣光慈切斷聯繫,暫停書信交往。

民國七絕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烽火亂世追索了一生的愛情

得知宋若瑜的“恐婚”想法後,蔣光慈坐不住了,他好不容易遇到真愛,怎麼可以就這麼錯過?於是,蔣光慈回國第一件事便是重新聯繫宋若瑜,並且開啟勸婚模式,給她深刻分析一下婚姻戀愛和生理的關係。經過蔣光慈那張“巧嘴”的勸說,宋若瑜很快又被收服了,還順帶地被坑了一張照片。當然,蔣光慈是想趁熱打鐵地勸服宋若瑜去北京,兩人便可以一起生活,可宋若瑜卻又有點害怕,害怕自己沒有準備後接受書信戀愛轉變成現實交往,對此,蔣光慈是這樣勸說的:“凡是一個人過於戀愛某一個人的時候,常常會起許多疑問,發生許多猜度。不過親愛的,你可不必有這樣的疑問;你倘若相信自己能永遠地愛著僧俠,那同時也就可以相信僧俠能永遠地愛你了。”

在蔣光慈的情話攻勢下,宋若瑜終於同意前往北京和他相見,可偏偏她的母親又出來橫插一腳,一開始她就對自己女兒那書信戀愛感到不放心,後來又發覺蔣光慈在老家曾有過婚約,這樣的男人,怎能讓她安心把女兒交出去。也就是在宋若瑜母親的摻和下,這小兩口又不得不分離。

然而,或許是因為思念成疾,再加上學業勞累,宋若瑜的肺病再次復發,蔣光慈聽聞這消息後立刻就跑到了宋若瑜身邊,該說他們是幸運還是心酸?不管如何,宋母看蔣光慈如此緊張自己的女兒後,也就心軟了,她曾問蔣光慈:“肺病是會傳染的,你真的願意娶她?”對此,蔣光慈答道:“夫妻本是一體,能“同病”也是一種幸福。”

民國七絕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烽火亂世追索了一生的愛情

就是這樣一句話,宋若瑜和蔣光慈終於如願在一起,儘管兩人只廝守陪伴一個月而已。婚後僅僅一個月,宋若瑜就因肺病去世,年僅23歲,後來蔣光慈也被傳染,幾年後同樣死於肺病,年僅30歲。

民國七絕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烽火亂世追索了一生的愛情

圖 | 石評梅高君宇

戀人未滿——石評梅和高君宇的愛情遺恨

石評梅,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詩場上,她才華橫溢,一身傲骨;情場上,她遇人不淑,兩度遇上有婦之夫,她的前任吳念秋,典型的資產階級大少爺,玩世不恭,欺騙了石評梅整整三年,讓她成為人人喊打的小三,也正是因為他,石評梅才會發誓要獨身,可不久後,石評梅的獨身主義又因另一個有婦之夫的出現而打消,此人即是新文化革命分子高君宇。

在受吳念秋欺騙和辱罵時,是高君宇一直陪伴著她;當她和吳念秋的情書被公開刊登時,是高君宇在開導她;當她被世人批評責罵時,也是高君宇在悉心呵護她。要說石評梅不愛高君宇,那是不可能的,可她不敢說破,畢竟那個時候高君宇家裡還有個包辦未婚妻,難道她又要再次當小三去破壞他人家庭嗎?

可高君宇不想錯過石評梅,在他新婚那晚,他本是想逃婚的,不料很快就被人發現,發現後他還大喊大叫:“寧肯死,也絕不拜天地,絕不入洞房”。這話直接就把自家老父親給氣倒了。為了父親,無奈之下,他只好成婚。然而,也很快地離婚,只為追求石評梅。

可那個時候石評梅已經失去信心了,不管高君宇怎麼示愛,她都逃避,她不敢接受,怕重蹈覆轍。就在她猶豫不決的時候,高君宇因勞累過度和情感積鬱而入院,後因做急性闌尾炎手術大出血而逝世,年僅29歲。石評梅那個時候後悔都來不及,她覺得是因為自己,所以高君宇才會患病去世。後來,她在高君宇的墓碑上寫著:“我無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淚流到你的墳頭,直到我不能來看你的時候。”

民國七絕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烽火亂世追索了一生的愛情

為了實踐自己的話,石評梅每週日都會去高君宇的墓碑上哭泣,這一哭,就是整整三年,三年後,石評梅因患急性腦炎而去世,年僅26歲。後人為了讓這兩人能在九泉之下廝守,還把石評梅葬在了高君宇的墓旁,這對石評梅和高君宇來說,或許也是一種幸福吧,活著不能在一起,死後也要攜手共度九泉。

民國七絕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烽火亂世追索了一生的愛情

圖 | 史良才

知音伯樂——史量才和沈秋水的命中註定

讀史量才必及沈秋水。史量才,著名報人,曾任《申報》總經理;沈秋水,上海灘名妓。一看這兩人身份,本是不可能聯繫在一起的,可偏偏,一提及史量才,就不得不提提他的知音沈秋水;一說起沈秋水,就不能不說說她的伯樂史量才。

沈秋水擅長彈琴作曲,史量贊其高山流水;沈秋水一曲《平沙落雁》,史量才拍手大讚妙哉;沈秋水回頭嫣然一笑,史量才稱其一笑百媚生。

史量才看沈秋水與他如此投緣,便視她為知音,本來一開始他是想娶沈秋水的,可不料,佳人早已有婚約,那便只可收手。或許是兩人命中註定有緣,沈秋水原來的未婚夫在一次宴會上被槍殺,因此沈秋水不僅拿到了對方的家財,還得了個自由身,她對史量才也是有好感的,於是乎便回去找他。史量才見心中的佳人突然又回到自己的眼前,不禁感嘆道:“慧芝啊,你真是讓我‘望穿秋水’,我看你往後就改名為‘秋水’,如何?”。沈秋水的名字便因此而來。

或許沈秋水是上天派給史量才的貴人,在沈秋水的錢財幫助下,史量才盤下了《申報》這家報刊,可謂是情場事業雙得意。可對沈秋水來說,那就虧了,且不說錢的事,就結婚後的身份,她也只能是個二太太,畢竟史量才家中早已有個大夫人。好在史量才對沈秋水還算是好的,娶進家門後也沒有怎麼虧待她,只是後來,多情的史量才又愛上其他才女,另娶外室,整顆心都不在沈秋水那。

民國七絕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烽火亂世追索了一生的愛情

大太太有一子,三姨太有一女,而沈秋水自己,孑然一身,無夫無子,一個人悽悽涼涼在那大院裡。看著沈秋水整日悶悶不樂,史量才也有些愧疚,於是乎,他為了補償沈秋水,專門建造了一幢別墅,還提書匾額“秋水山莊”。沈秋水見狀,心情也就恢復了,才子多情,佳人可忍。

要說史量才和沈秋水誰對這段感情付出最多,答案必定是沈秋水,為史量才,她可以傾盡所有。1934年11月13日傍晚,史量才在滬杭公路上被暗殺,殞命荒野。失去摯愛的沈秋水悲傷過度,整個人憔悴不堪,可在送行史量才那一天,她硬是強行打起精神,懷抱一把七絃琴,嘴裡一直在唸叨“家修,讓我為你送行……”

民國七絕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烽火亂世追索了一生的愛情

圖 | 沈秋水撫琴

到了靈柩前,沈秋水為史量才彈起了此生最後一曲《廣陵散》,樂曲充滿了悲痛和憤恨,曲終聲停琴毀,沈秋水將古琴扔向了火缽,任其燒燬。

民國七絕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烽火亂世追索了一生的愛情

圖 | 朱生豪

以詩傳情——朱生豪和宋清如的浮生相隨

當文弱書生遇上傲慢才女,生命中只需她一人。

朱生豪,民國時期著名詩人、翻譯家,除開這些光環,他就只是一個情書寫得極好的文弱書生而已,但不得不說,情書寫得好,富家千金都倒追,宋清如便是如此。當初的她,曾霸氣放言:“不要結婚要讀書”!可當她遇見朱生豪後,哪還要什麼獨身主義,此生非朱生豪不可!

而朱生豪,他和宋清如在同一個詩社,看到宋清如寫的詩後,他那顆少男心就淪陷了,直接對宋清如發起情書攻擊。朱生豪以詩歌示愛,宋清如用詩句作答,這種相處狀態本是舒舒服服的,可朱生豪又特別急著將妻子帶回家,直接就求婚了,嚇得宋清如一口拒絕,但拒絕並不是代表宋清如不想嫁,只是有點快,她沒準備好。

後來兩人開啟了十年異地戀,朱生豪幾乎是一天一封情書,十年內,60萬字,滿滿的愛。最後,在親朋好友的催促下,這小兩口於1942年成婚,那一年,宋清如31歲,朱生豪30歲,才子佳人如願步入婚姻殿堂成為柴米夫妻。

民國七絕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烽火亂世追索了一生的愛情

柴米夫妻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平日裡,宋清如負責打理家裡內外事務,朱生豪便安心撲在莎翁著作的翻譯上,負責養家餬口;要是家裡經濟捉急,那麼宋清如就會去賺點小外快來補貼家用。當然,這小兩口還有自己的甜蜜趣事,要是朱生豪工作累了,宋清如不是去幫忙整理資料就是幫忙裝訂稿子,夫妻合作,幹活不累。或者,她會給朱生豪讀點唐宋詩詞,以此調調情緒放鬆心情。

1944年,朱生豪積勞成疾,因患肺結核逝世,他走前還對著宋清如說:“清如,我去了。”可能對於朱生豪來說,此生最放心不下的除了他的莎翁翻譯工作之外,就是宋清如了。而宋清如也知曉莎翁著作對朱生豪來說有多麼重要,為了幫助他完成遺願,這位烈性女子承擔起了後續的翻譯工作。

民國七絕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烽火亂世追索了一生的愛情

1991年,80歲高齡的宋清如出演了電視劇《朱生豪》,因為和朱生豪有關,所以就算宋清如再怎麼行動不便,她都會去出演。1997年6月27日,宋清如因心臟病離世,享年86歲。

民國七絕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烽火亂世追索了一生的愛情

圖 | 聞一多與高孝貞

一往情深——聞一多和高孝貞的平常幸福

初次相識是恨,日久情深成愛。

說起詩人聞一多,想必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一個一臉嚴肅的革命志士,殊不知,他也是一個會撒嬌會寫情書的“孩子”。

在妻子高孝貞面前,聞一多簡直像是換了個人似的,他會因為高孝貞生氣而低頭認錯,不是寫情書求原諒,就是寫信撒嬌求消氣。但其實這兩人一開始結婚的時候,感情並沒有那麼好,相反,聞一多在剛迎娶高孝貞時,他是恨她的。

高孝貞是聞一多的遠房表妹,其父看聞一多考取清華後便覺得女兒可交給他,於是乎,為了親上加親,聞一多的父母便接受了這樁婚姻。聞一多對此雖然不滿,卻無可奈何,只好將所有脾氣發洩在高孝貞上,新婚當晚,他只肯進書房不肯入洞房,過後,他也不肯與高孝貞說話。

可相處的日子多了後,聞一多開始發覺到了高孝貞的好,他開始覺得高孝貞溫柔賢惠,是個通情達理的好女人,不知不覺間,他就墜入了愛河。

民國七絕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烽火亂世追索了一生的愛情

愛上高孝貞後,聞一多和她的生活可謂是過得如同詩一般,嬌妻在懷,孩子在旁,一家人團團圓圓,一個負責養家餬口,一個負責整家顧娃,閒暇時刻,要麼讀讀詩,要麼逗逗娃,再不然拖家帶口地去看電影,散步,生活便是如此簡單幸福。

抗日戰爭爆發後,聞一多一家生活一下子就變得艱險起來,他雖然是教授,可薪水也養不活一家八口。為解決這個問題,高孝貞經常帶著孩子們下河撈魚撈蝦。後來她還自己親自種菜,儘管她不是什麼嬌滴滴大小姐,但起碼以前她是不用下地幹活的,然而為了改善家人的伙食,她心甘情願受苦。而且因為物價上漲的問題,聞一多本想省錢戒菸,可高孝貞看了很是心疼,說:“你一天那麼辛苦勞累,別的沒有什麼可享受的,就是喝口茶、抽根菸這點嗜好。為什麼那麼苛苦自己,我不同意,再困難也要把你的煙茶錢省出來。”

聞一多看高孝貞如此為自己著想,不由得鼻頭一皺,眼珠子在眼眶裡打滾。但他還是不捨得花錢買菸,寧願抽用菸葉捲成的捲菸和旱菸也不消費過多的錢,可捲菸這些抽起來很嗆嗓子,高孝貞不忍心看他如此受苦,直接自己制菸絲,這樣既能省錢又能讓聞一多抽上煙,對此,聞一多還很自豪,經常對友人說:

“這是內人親手為我炮製的,味道相當不錯啊!”

民國七絕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烽火亂世追索了一生的愛情

然而,這種平常幸福並不持久,聞一多終究是個“口不遮攔”的民主戰士,最終他於1946年7月15日在雲南昆明被暗殺,享年46歲。

民國七絕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烽火亂世追索了一生的愛情

圖 | 陳一帆李如寶

咫尺天涯——陳一帆和李如寶的彼岸之戀

陳一帆,福建省長樂市鶴上鎮仙街村人,臺灣著名雕塑家,出生於豪門家庭,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他本想從事教師職業,可因抗戰爆發,他只能棄筆從戎。在參軍前,陳一帆娶了鄰村的望族千金李如寶,兩人也算是門當戶對,但重要的還是兩人互相中意,可惜的是,陳一帆結完婚後不久就得投軍了,他下一次回鄉見李如寶已是一年後女兒出生時。

1946年3月,李如寶生下陳一帆的第一個女兒,陳一帆聽聞後馬不停蹄地從部隊中請假歸家,儘管停留日子不多,但能見一眼是一眼。女兒滿月後,陳一帆便得歸隊,後於1949年,從貴州隨部隊撤往臺灣,駐守金門。這一撤,就註定了他和李如寶的永別。

在臺灣駐守的那段時間,陳一帆是日夜都在思念妻女,他想念李如寶在身旁的日子,他想享受一下同女兒玩鬧的樂趣,可惜不行,他只能空想。時間慢慢流逝,陳一帆對家人的想念越發嚴重,為了緩解相思之苦,他開始用土捏像,他的第一個作品是一隻展翅的海燕,這代表著他想盡快飛到妻子的身邊;第二幅作品是妻子李如寶;第三幅作品是想象中能歌善舞的女兒。

後來,當有人和他說迴歸大陸無望時,一直苦等陳一帆終於接受現實,和一位女校長結婚。雖然另娶了他人,但他的心依舊是在海峽的另一邊。而遠在另一岸的李如寶呢,她日夜期盼著丈夫陳一帆有一天能迴歸,儘管每天入睡前她都會失望,又是空等一天,但第二天清醒,又會滿懷希望,說不定今日便有好消息呢?可惜,這往復的失望與期盼,換來的是一輩子的空等,但李如寶也心甘情願,她一生只屬陳一帆一人,苦等一天是一天,空等一輩子那就一輩子!

民國七絕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烽火亂世追索了一生的愛情

圖 | 年老的陳一帆

1972年,陳一帆託自己一位退役的大舅子給家鄉寄信,當他聽說李如寶還活著,並且苦等他堅決不改嫁時,他深感愧疚,而聽到說李如寶靠變賣嫁妝和做女工養大女兒陳子文時,陳一帆頓感心通。他深覺自己對不起妻子女兒。得知對岸妻女事情的這一天,他和李如寶已經分別了26年了,也就是說,李如寶已經苦等了陳一帆26年。

從那一天過後,陳一帆每過幾個月就託大舅子幫他寄200美元回家,在聽說李如寶病重後,他甚至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為了湊錢,他開始利用自己在臺灣雕塑的好名聲,“誰能先付錢我就先給誰做,誰給我錢多我就最快時間做好。”一拿到錢,陳一帆立刻就把錢換成港幣託人寄回去。

收到錢的李如寶知曉陳一帆還念著她後,內心也是開心的,她知道陳一帆也在為回鄉做努力,所以她不怨,只是她的日子所剩不多,等不到陳一帆回來的時候了。1983年,李如寶離世,她一生的等待終究是無果的,但她不後悔,結婚38年,和陳一帆在一起的日子不到百日,這是遺憾,但嫁給了陳一帆,於她而言是一生最大的幸福。只不過,彼岸的她已離開人世間,此岸的他依舊在思念。

一朝風月,萬古長青。老一輩的愛情總是讓人諸多感慨,情不知由何而起,只是剎那間,一眼相對便一往情深,不講究排場,不需要繁華,不在意噱頭,僅此而已,所有的這些都讓我們追索了好多年甚至一生!

圖片參考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