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大同雁之塔

「五律」大同雁之塔

擎天随兀起,百载镇王畿。

窈窕看龙卧,娉婷待雁归。

铃鸣迎瑞色,檐转接春晖。

梦笔共禅悟,持心两不违。

「五律」大同雁之塔

雁塔建造在大同古城的南城墙东部,是一座高17米,八角七级空心砖塔,建于明代天启四年(1625),之所以建造在古城东南方位的城墙上,是因为大同的地理形势西北高,东南低。明代盛行阴阳五行学,在先天八卦中,东南为兑位,“兑”通“悦”,取喜悦之意。更重要的是大同浓厚的佛教氛围。据佛经之说,南方是宝生佛的所在,管理一切财宝,南方又是没有任何凡尘的无垢世界。东方又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光明普照世界,普度众生。佛教认为东南方是最佳之地。另外大同东南方向的制高点,是13米高城墙。同时,城墙上有驻军,受破坏的因素少一些。

「五律」大同雁之塔

雁塔的塔座为三层八面的青石座,高0.73米,底部每边长1.42米,周长11.36米。青石座以上是塔身,细高如笔。塔身第一层辟有两个卷门,其它六面在开门处各镶有佛碣一块。上面刻有历代举字的功名、姓名和住址。塔的北部是大同府文庙,府学和县学都在文庙内。文庙真南方的街名“云路街”,是寓意芸芸学子十年寒窗后能踏上青云之路。学子们一旦金榜题名,便会在雁塔的第一层青石碑碣上刻上其名,永流青石。因此,雁塔也是大同建造的一座振兴文风的振风塔、文笔塔。

「五律」大同雁之塔

雁塔第一层以上每层都开四个卷窗,其它四面各虚设一个卷窗口。各层所开四个窗口,其方向是互相交叉更替之开,取通“四面八方”之义。每层的上部均有仿木结构的砖雕都给,八个角各雕有一组三个龙头昂的转角拱,两转角斗拱之间再雕一组斗拱,每层十六组斗拱。斗拱上方是仿木结构的砖雕飞檐,檐角出挑铃。每当春秋两季,风大之时,铁铃叮当作响,当地人有“铃响秋雁去,再响春雁归”之说法,颇有一番情趣回味在心头。

「五律」大同雁之塔

塔内八角形通直空心,设有跳脚踏砖,可直接攀登塔顶。第六、七层均有一个“十”字木架,据说明代曾设有吊绳,以使上下方便而迅速。当时,大同地区战事频繁,在高大的城墙上建此高塔,可以通过各层互相交叉开设的窗口,从四面八方观察,方圆十里内的敌情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所以此塔又有“瞭望塔”之称谓。如此建造雁塔,在国内尚属罕见。

「五律」大同雁之塔

原创:张梦章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大同作家协会会员 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首部诗集《鸣玉集》即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