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韓信坑殺劉邦重臣酈食其:利益面前毫無交情可言

就在韓信攻打齊國的時候,酈食其就像劉邦表示:不必動刀兵,我有辦法讓齊國投降。

酈食其說這番話的時候,劉邦在楚漢戰爭中處於劣勢地位。滎陽和成皋兩座城池都丟失了,劉邦已經退守鞏縣和洛陽,繼續與項羽對峙。

臣請得奉明詔說齊王,使為漢而稱東籓。上曰:“善。”——《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冷血韓信坑殺劉邦重臣酈食其:利益面前毫無交情可言


至此,楚漢戰爭已呈白熱化狀態:項羽在滎陽和成皋一線把劉邦打得狼狽不堪,劉邦在東部戰場把項羽打得焦頭濫額。

在這種背景下,一直坐山觀虎鬥的齊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旦齊國倒向項羽,就可以緩解項羽在東部戰場上的劣勢;一旦齊國倒向劉邦,項羽在東部戰場的局勢立刻就會變得無可救藥。

劉邦對齊國的態度是矛盾的,他希望韓信立刻征服齊國;但他也擔心:面對韓信的進攻,齊國會不會徹底倒向項羽呢?

從韓信的角度來看問題,他也不敢輕易進攻齊國。此時的韓信與張耳佔據了趙國,卻需要面對燕國(臧荼)和齊國(田橫)。雖然燕國表示願意臣服劉邦,可一旦韓信征服齊國的過程不順利,誰也不知道燕國會不會突然變卦。

這也是韓信平定趙國一年以後,依然沒有對齊國採取軍事行動的主要原因。在這種背景下,酈食其自告奮勇去說降齊國,正中劉邦下懷。

冷血韓信坑殺劉邦重臣酈食其:利益面前毫無交情可言


齊國願意投降劉邦,是因為齊國還想坐山觀虎鬥。

如果齊國突然倒向項羽一邊,項羽就有可能在滎陽和成皋一線的戰場上取得真正的突破。現在項羽已經攻下了滎陽和成皋兩座城池,但還沒能突破以這兩座城市為核心的防禦圈。如果項羽打破這道防禦圈,劉邦肯定只能龜縮於函谷關以內了。屆時,項羽可以從容地回師,繼續整合中原,齊國的前途估計有點不妙。

但如果齊國突然倒向劉邦一邊,項羽在東部戰場上,就有可能輸掉一切。此時的項羽已經被彭越折騰得頭大如鬥了,如果齊國再出亂子,項羽的大本營彭城肯定保不住,項羽本人隨時可能身死。屆時,劉邦必然會一家獨大,齊國的前途估計也好不到哪裡去。

劉邦和項羽正在拼命,應該讓他們繼續拼下去,最好永遠也不要分出勝負。這才是最符合齊國利益的想法,當時的田橫估計也是這樣想的。

所以,齊國一聽酈食基來說降,自然也非常樂意。因為這種口頭上的說降,就意味著劉邦服軟,不再攻擊齊國,變相地承認齊國可以坐山觀虎鬥。

冷血韓信坑殺劉邦重臣酈食其:利益面前毫無交情可言


這種說降,其實就像簽訂友好條約一樣。你說這條約沒用吧,可大家都會想盡辦法地簽約;你說這條約有用吧,可一道關鍵時刻,這條約只能算作廢紙一張。

齊國同意投降,無論是劉邦還是酈食其,都不會把它當真的。他們只是希望:在這個關鍵時刻,齊國不要徹底倒向項羽。

齊國很清楚劉邦集團的打算,所以齊國完全相信了酈食其,放送了對韓信的警惕。而而韓信利用這個空檔,突然對齊國發動全面進攻,等齊國反應過來時,韓信已完全佔據了戰爭的主動權。

對此,齊王氣得要死要活的:酈食其你這個老梆子!我認為你是個人物,你卻往死裡忽悠我!於是當場下令,把酈食其扔進鍋裡活煮了。

但這種做法只能洩憤,對於現在的齊國而言,如何應對已經佔據先手優勢的韓信,才是頭等難題。

可齊國已經沒有機會了,韓信抓住了這個機會,直接重創了齊國軍隊。

信因襲齊歷下軍,遂至臨菑。齊王田廣以酈生賣己,乃亨之,而走高密,使使之楚請救。——《史記》·淮陰侯列傳

冷血韓信坑殺劉邦重臣酈食其:利益面前毫無交情可言


在這個過程中,酈食其不經意地扮演了死間的角色。他拿自己的命,讓齊國相信了一個致命的假情報。

友好條約大家都喜歡簽訂,但沒人會真把這當一回事。可問題是:如果漢國的外交部長剛和我國簽訂完友好條約,正坐在一起喝酒慶祝呢。就目前而言,這份友好條約還是可以生效的。

可就在大家坐在一起喝酒慶祝的時候,突然有消息傳來:漢國大軍壓境了。齊國會怎麼看待坐在身邊碰杯的漢國外交部長呢?

如果酈食其知道,漢國會借自己的人頭,達成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他肯定不會出使齊國的。就算出使齊國,也不會盡全力勸說齊國投降的。

因為,酈食其把齊國說降了,就意味著自己要死了,酈食其絕不會偉大到這個地步。

冷血韓信坑殺劉邦重臣酈食其:利益面前毫無交情可言


我現在有一個誅心的問題:劉邦讓酈食其出使齊國時,有沒有想過犧牲酈食其呢?

這真的很難說。進攻齊國的命令是韓信擅自發布的,劉邦並沒有讓韓信在這種背景下進攻齊國。

可問題是:劉邦讓酈食其出使齊國時,也沒有通知韓信暫停軍事行動啊!

如果劉邦打算犧牲酈食其,就說明劉邦傾向於立刻拿下齊國。因為齊國打算坐山觀虎鬥,這對於劉邦而言,永遠都是一種威脅。形勢一旦有了變化,齊國很有可能表面上臣服於劉邦,實際上倒向項羽,這會讓劉邦非常難受。

如果劉邦不打算犧牲酈食其,就說明劉邦默許齊國坐山觀虎鬥。一旦韓信攻下齊國,韓信就有可能給劉邦天亂子。雖然以韓信的性格,不太可能背叛劉邦。但劉邦再想指揮韓信,估計也不會得心應手。

冷血韓信坑殺劉邦重臣酈食其:利益面前毫無交情可言


在我看來,劉邦應該是不打算犧牲酈食其的,酈食其之死,韓信應該負大部分責任。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如果劉邦在酈食其不知情的前提下,讓酈食其做死間,會讓所有人心寒。屬下主動犧牲是值得銘記的,而領導主動把屬下推下火坑則是令人唾棄的。

二、酈食其是酈商的哥哥,酈商手握兵權。如果酈商看到自己的哥哥受到如此對待,他會做出怎樣的反應呢?

之所以說韓信應該負大部分責任,而不是韓信負全責,是因為劉邦本身也是有一定責任的。劉邦的做法,就好像把一枚硬幣扔上天空,掉下來以後是人頭還是字,就看老天的意思吧。我把你酈食其派到齊國說降,你能不能活著回來,就看韓信是否仗義了!

所以,劉邦在派酈食其出使齊國時,並沒有通知韓信停止進攻齊國。從理論上說,劉邦沒有通知韓信這樣做,也算不上失誤。因為,領袖派人與敵國簽訂友好條約,本身就意味著遠征軍隊應該停止軍事進攻了。更主要的是,韓信不抓住這種空檔進攻齊國,劉邦也絕不可能催韓信出兵的。

從這層意義上,漢國應不應該進攻齊國,主動權就握在韓信手中,而非劉邦手中。韓信會怎樣選擇呢?韓信在蒯通的勸說下,決定率軍攻打齊國,直接把齊國打得一蹶不振。

冷血韓信坑殺劉邦重臣酈食其:利益面前毫無交情可言


韓信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韓信一直想裂土封王。

攻下魏國後,劉邦把魏國變成郡縣,韓信沒有機會當魏王。攻下趙國後,張耳是趙國從前的國王。有張耳在,韓信沒機會當趙王。如果攻下齊國呢?韓信認為自己是有機會的。

攻下趙國後,韓信為張耳請封為趙王。韓信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韓信不希望劉邦把天下據為己有。只要劉邦願意把六國故地分封給功臣,以韓信的功勞,怎麼也可以封一塊土地稱王。

韓信與酈氏兄弟應該不陌生,他畢竟跟著劉邦實習了整整一年,才獨自領軍出征的。而酈氏兄弟在劉邦集團中擁有不可低估的地位,在這種背景下,韓信與酈氏兄弟應該是比較熟悉的。

而現在,韓信為了打勝仗,竟然無視酈食其的安危。這是韓信人生中洗刷不去的汙點,韓信的這種做法真是太不地道了。

冷血韓信坑殺劉邦重臣酈食其:利益面前毫無交情可言


但話又說回來,項羽在東部戰場只是處於劣勢,並不代表項羽在東部戰場無所作為。

如果韓信不把酈食其當作死間,韓信與齊國開戰之後,就有可能打成持久戰。到時齊國向楚國申請援助,就有可能變成田橫和楚國援軍合力攻打韓信的局面。如果是這樣,韓信恐怕會很危險。

而韓信抓住了這個可遇不可求的戰機,一舉把齊國的軍事主力擊潰。等楚國援軍到達齊國時,就只能與韓信單挑了。

所以,站在韓信的角度,無論是公心還是私心,他的選擇都是正確的。只是這種選擇,確實冷血殘酷了些。

冷血韓信坑殺劉邦重臣酈食其:利益面前毫無交情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