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戰〗

南宋末年,權臣賈似道獨擅朝綱,對蒙古推行妥協投降政策。蒙古軍圍攻鄂州的時候,他瞞著朝廷私下與忽必烈簽訂了和約,以換取蒙古軍北撤;而且隱瞞真相,謊報戰功,靠著欺騙過日子。賈似道畢竟做賊心虛,惟恐陰謀敗露,因此極力打擊作戰有功將領,以致將士離心,武備鬆弛,國力日益衰弱。


〖襄樊之戰〗

忽必烈蠟像


忽必烈回到北方後,打敗了和他爭奪汗位的阿里不哥(拖雷幼子),登基稱汗,把都城遷至燕京(今北京)。這時他想起了與南宋訂立的和議,遂派信使郝經到臨安,敦促南宋履行和約條款。賈似道為了不使私訂和約的事情敗露,就把郝經扣留,長期軟禁在真州(今江蘇儀徵),這給了蒙古以再次大規模南侵的口實。

此後,忽必烈平定山東李瑣叛亂,穩定了在中國北方的統治。接著又著手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並擴充軍隊,製造兵器,增修戰船,積極為攻取南宋創造條件。

這時,南宋潼川安撫副使劉整因受上司整治,向朝廷申訴無門,憤然以瀘州十五郡降附蒙古。劉整的叛降,使忽必烈完全瞭解了南宋的國情虛實,因此下定消滅南宋的決心。

忽必烈總結以往攻宋的戰略得失,認識到要打開攻宋戰爭的新戰局,必須選準用兵突破口,從戰略上改變過去的做法。為此,忽必烈多次召開軍事會議,讓眾將領充分發表意見,獻計獻策。劉整向忽必烈提出:“攻宋方略,宜先從襄陽人手,攻蜀不如攻襄,無襄則無淮,無淮則江南唾手可得。如果攻下襄陽,浮漢人江,則南宋可平。"忽必烈採納了劉整的建議,制定出以主力進攻襄樊,扼制長江中游,實施中間突破,然後順江東下、直取臨安的戰略方針。

忽必烈選擇襄樊這塊戰略要地作為進攻南宋的突破口,正擊中了南宋的要害。

〖襄樊之戰〗

襄樊古城

襄樊地處南陽盆地南端,西鄰關陝,東達江淮,南通荊湖、巴蜀,北距三都,為鄂、豫、陝交通要衝。樊城居漢水北,襄陽在漢水南,兩城隔水相對,互為犄角,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是扼守長江的屏障。忽必烈出兵前,按劉整的建議,用玉帶賄賂依附賈似道的鄂州帥呂文德,以置榷場互市為名,秘密在樊城外的鹿門山修築堡壘,建立了進圖襄樊的第一個據點。

蒙古至元四年(宋鹹淳三年,1267年)冬,忽必烈以南宋扣留郝經為藉口,命阿術為主帥,劉整為副帥,備師進攻襄樊,同時出兵川蜀、淮西,配合中路進攻。南宋派呂文德的弟弟呂文煥知襄陽府兼京西安撫副使,以重兵防守,兩軍在襄陽城下對峙。忽必烈向阿術下達圍城阻援、先困後攻的作戰指導方針。

阿術軍在忽必烈的授意下,開始在襄陽外圍構築長圍,用壘寨連接起來,以阻止城內宋軍出擊;又派重兵於鹿門山和襄陽西邊的萬山,以斷宋軍糧道;接著在萬山、白河口(襄陽南)漢水中立柵,切斷宋軍沿漢水增援的道路,又在德安(今湖北安陸)、京山(今湖北京山東)等地集結兵力,牽制和分散宋軍增援部隊,保障對襄陽的長期圍困。

〖襄樊之戰〗

襄樊城遺址

蒙古軍雖把襄陽圍得如鐵桶一般,阿術仍然清醒地看到,宋軍在戰略上處於劣勢,但在戰術上卻具有一定的優勢,尤其長於扼守險隘要津和水戰,而蒙軍的弱點也恰恰在於水軍力量不足。於是,他建議忽必烈增強圍城水軍的力量。忽必烈吸取蒙哥汗兵敗釣魚城的教訓,採納了阿術的建議,增調戰船五千艘,水兵七萬人,投入襄樊戰場。蒙古軍所築壘寨得水軍之助,如虎添翼,使襄陽守軍陷人了孤城困守的境地。

宋軍幾次入援失敗,李庭芝不城的守軍處境更加困難。蒙古派劉整在得已決定組織一支敢死隊,進行一次冒襄樊前線就地建造戰艦,操練水軍。、

蒙古軍有功的李庭芝為京湖制置大使, 至元九年(1272年)五月,三千人繼續督師進援襄樊。但賈似道怕李庭芝 敢死隊在張順、張貴的率領下,趁漢水打了勝仗,再立戰功於己不利,命自己 上漲之機,乘船百艘,滿載布帛、食鹽的女婿、親信范文虎從中進行牽制,不 等物資溯流人援襄樊。敢死隊沿途斬斷聽李庭芝的約束。范文虎以賈似道為靠 元軍佈設的鐵索、木樁,轉戰一百二十山,相互勾結,整日在營中與妓妾嬉戲 裡,衝破重重封鎖。張順在途中身中四飲樂,根本不以襄陽告急為意。他推託 槍六箭,不幸戰死。最後這支援軍終於未得朝廷命令,拒不出兵。 。

呂文煥得不到救援,只好率襄陽守 城中斷絕外援已久,軍民們聽說援軍萬餘人出擊突圍,進攻襄陽西面的萬 軍到了,民心士氣為之大振。為了長久山堡,結果被蒙古軍擊敗,被迫又退人 解決襄樊的物資困難,張貴建議聯絡新城中。在看不到南宋援兵的艱苦情況下, 郢(今湖北鍾祥西南)的交通。他派了襄、樊兩城軍民利用江面上的一座浮橋 兩名擅長潛水的勇士,帶著蠟書,冒著相互支援,共同堅守。他們拆房屋作柴 生命危險突破封鎖,到新郢與范文虎聯燒,縫鈔幣當衣裳,絲毫沒有動搖守城 ,范文虎答應約期派兵夾擊元軍。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稱帝, 不幸的是有個敗類離軍叛逃,洩露了張貴的突圍計劃。元軍加強防備,張貴率軍奮力死戰,終於到達與范文虎約定會師的地點。可他萬萬沒有想到,怯懦的范文虎竟然違約退兵,使元軍搶先佔據了龍尾洲,以逸待勞。張貴孤軍奮戰,所率勇士全部戰死,張貴最後也因傷重被俘壯烈犧牲。此後,襄樊同外界的一切聯繫又完全斷絕了。

元軍攻佔襄樊,使蒙、宋三十餘年來對峙的僵局被打破,從而帶來了宋、元戰局的根本性變化。元對宋在戰略上已處於絕對優勢,攻滅南宋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