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爆款《狗十三》,究竟是一部怎樣的神作?

肋罔uvlZ8993


我們成長過程中最痛苦的事情就是為了成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而逐漸磨滅了自己的天性,當我們變成別人眼中所謂的的“好孩子”時,其實我們已經離原來的自己越來越遠……



說實話看完電影《狗十三》我的心裡太壓抑了,這種感覺讓我喘不過氣,用現在比較通俗的話來說就是“電影情節過於真實”!很多觀眾包括我在內從女主李玩身上看到了似曾相識的影子,我們看到這種情節時不自覺的心裡一抖,如果手裡拿著遙控器,只想趕快按下快進按鈕,不是電影索然無味,而是電影情節過於真實,以至於勾起了我們曾經被父母傷的遍體鱗傷的內心!

電影女主李玩出身於一個單親家庭,親生父母由於某些原因而離婚,女主李玩被父親撫養,但父親為了重組家庭把年紀幼小的李玩交給年邁的爺爺奶奶撫養,從小李玩就是在這種失去父愛和母愛的環境中長大!

“十三”是一個孩子的分水嶺,這個數字代表著少年邁入青少年的一個新階段,同時也開始一個孩子的心智和心理發育逐漸開始建立,這個階段的孩子迫切的想擺脫大人的束縛,釋放自己的天性,所以他們表現得叛逆不服管教,且內心開始建立自己的三觀。這個時候的孩子是叛逆的、不服管教的,同樣,他們也是非常脆弱的,因為他們往後做出的行為方式需要有父母實際行動的陪伴和和支持,而內心更需要父母的疼愛與關心!


很不幸,李玩失去了這世間最美好、最無私的感情,父母的離異讓李玩從小變得沉默寡言,生活中父親看似關心李玩,實則卻是一個骨子裡重男輕女的角色,他把女兒放在爺爺奶奶家中撫養表面看上去是為了更方便照顧李玩的生活,實際上是為了不讓這個女兒影響自己的下一段婚姻。李玩,是乖巧的,同時也是幸運的,因為她沒有父母的離異而像其他同齡人一樣非常任性、不服管教。相反,她,更加乖巧,學習成績很棒!

然而正是這份乖巧讓我覺得李玩非常可憐,這個年齡段的小女孩不應該是抱著父親腰上撒嬌耍小脾氣嗎,但她卻在這個年齡段承受了她不該有的重擔,她一步步想試圖和父親拉進距離,然而父親卻用自己最看似溫柔的方式,拋棄來自親生女兒的愛和交流。

整部電影中有兩處情節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父親給女兒買了一隻卡賓犬,起初的時候李玩對這只是沒有任何感情的,而且當時很反感這隻狗,這種狀況在李玩這種非常喜歡小動物的年齡段是非常異常的表現,後來小狗嗚嗚的叫喊聲觸碰到了李玩內心的敏感區,因為李玩覺得這隻小狗現在的境遇就像當初失去家人的感覺,所以李玩開始以一個朋友的角色關心這隻小狗,並給它取名為“愛因斯坦”!



隨著小狗和李玩的日常感情越來越深,李玩對這隻小狗感情就是和家人一樣,這種感情恰好彌補了缺乏父母關愛心理情感,一人一狗雖不是同類,卻經過相同的遭遇。

突然有一天爺爺外出遛狗買菜時,不小心懂丟了“愛因斯坦”,得知此事的李玩發瘋一樣的去找自己的小狗,同樣也在拼命尋找丟失的愛,在尋找過程中李玩一氣之下推倒了找她的爺爺,然而也就是因為這件事,李玩遭到了父親的毒打、扇臉、辱罵、野獸一樣的嘶吼,父親的表現讓李玩對眼前的這個父親充滿恐懼,同時因為父親的脅迫李玩被迫向家人道歉,而李玩的被迫順從的行為卻得到了父親的疼愛與關心。

這種“扇一巴掌給顆糖吃”的結果,雖然讓李玩身體上承受了疼痛,卻讓李玩感受到了久違的父愛與關懷,而這種被迫順從的方式也在李玩的心中生根發芽。


電影情節第二處:

雖然李玩接受了小狗丟失的事實,但她卻沒有放棄尋找小狗的決心,她複印尋狗啟示,四處打聽問人,最後李玩的後媽建言獻策,重新買了一隻一模一樣的小狗給李玩,大人的世界太多天真,哪裡懂得小孩子的真實感受,回家後的李玩一眼就看出這隻小狗不是她丟失的那隻!


但最後在家裡所有的脅迫下,李玩只能再次被迫這個謊言,有時候“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狀態真的很累,李玩的內心隨著“愛因斯坦”的丟失再次封閉,隨後在自己同父異母的弟弟欺負這隻假的小狗時,李玩再次找到了自己曾經的影子,那種受到危險時的無助和孤獨,李玩終於接受了這隻小狗。然而好景不長的是,這隻小狗在咬了曾經欺負過自己的李玩的弟弟時,似曾相識的畫面再次浮現,後媽的吶喊、弟弟的哭聲、爺爺奶奶的痛罵,父親的憤怒,李玩的苦苦哀求始終沒有起到任何作用,這隻小狗再次被拋棄,而李玩經歷過兩次似曾相識的經歷後徹底絕望,她的哀求起不到任何作用,只有順從才能夠換來家人的關愛。
當她嚥下自己令自己感到噁心的牛奶時、被迫吃下狗肉時,她放棄了掙扎,放棄了自己的天性,放棄本該屬於自己的童真,她開始成為別人眼中的“好學生”,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而真實的她早已被父親摧毀的一乾二淨,這種以愛之名的關心徹底斷送了李玩的一生,大人犯錯永遠不會承認,他們只會說為了你好,我真想問一句“真是為了我好嗎?”延襲了上千年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法何時才能被徹底根除,看著這樣孩子,心裡有種說不出的痛,他們很優秀,但更多的是可憐……

☞關注小遷,每個熱點話題你都會找到答案!


小遷娛樂


《狗十三》是導演曹保平的又一力作,拋開曹導以前的電影《追兇這也》《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光榮的憤怒》等等這些佳作不談,我們就先說一下《狗十三》

《狗十三》作為一部家庭系列青春文藝電影,其風格也是沿用曹導一貫的風格。導演處理特別細膩,特別現實真實,當中很多的情節畫面想必看過的朋友肯定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感同身受,我們每個人的成長中都有一些煩惱的事,這是不可避免的。

“我都是為了你好”我們每個人都聽過這句話,而且還沒少聽,不是嗎?父母和那些大人們,總是以我都是為了你好,給你做很多或讓你做很多你自己不樂意的事情,雖說他們是真的對我們好,但有時候這份愛總是來的過於沉重!李玩不想補英語,爸爸非要讓學,李玩想找回愛因斯坦,爸爸卻讓在買一隻,好不容易對那隻小狗🐶付出感情了,又要把🐶送去屠狗廠,這無疑是對李玩深深的打擊,她有錯嗎?沒有,成長的煩惱,就是少了那些個理解不是嗎?

看完電影后,無奈好湧上心頭,特別的沉重,生而為人,每個人活得都不容易,都特別的累,在這裡成長或許就是逼著自己懂事和長大吧。李玩不容易,爸爸不容易,弟弟也不容易(這麼小就要學滑冰),爺爺奶奶也都不容易。

看完真的是感覺特別現實,特別生活化,不得不承認本人有被深深感動,沒看的建議可以看一下。

青春,總是那麼的美好,又是那麼的苦澀……願正青春的你能夠理解父母親人的愛,能夠快樂的成長……








漢子萍


等待五年才迎來《狗十三》的首映禮!徐崢說,他沒想到能拍這樣的題材。

2018年11月30日,由曹保平執導的電影《狗十三》在北京舉行了首映禮。導演攜眾主創亮相發佈會,張雪迎、果靖霖、黃詩佳、曹馨月等主演時隔五年再度聚首。甯浩、徐崢、黃渤、廖凡等10多位明星也到場支持,並在映後與觀眾分享了自己對影片的理解。

電影《狗十三》講述了張雪迎飾演的李玩生長在一個父母離異的家庭中,她被迫接受自己重組的家庭,無力與無奈地承受父親強加給她的生活方式。

在重男輕女的觀念下,她連名字都是隨便起的,無處不在的壓迫和沮喪讓她對生活逐漸絕望。為了修補父女間破裂的親情,父親領回一隻小狗,這個小夥伴的到來讓李玩冰冷的心開始逐漸融化。然而,這條小生命突然的消失,打亂了一切有序的節奏,也讓這個家庭引發了積怨已久的危機和戰爭。

1. 現實主義題材的佼佼者,曹保平導演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自《追兇者也》之後,觀眾一直都在期待曹導的片子。並不是一味去刷流量和炒熱度,他的電影根本不需要去討好觀眾,因為現實的題材一定會引發真正的共鳴。

在曹保平導演擅長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中,他最想傳達的就是令人感同身受的故事,讓觀眾在劇情中可以找到共通點,繼而有所感悟。秉持著這樣的理念,他的電影一直保持著高水平的發揮,《李米的猜想》和《烈日灼心》以及剛剛提及的《追兇者也》,在豆瓣上的評分均是國產電影中的佼佼者。這一次,《狗十三》更是達到了8.5的高分。

他並不是一個產量很高的導演,但每一部作品都能一鳴驚人。為了直擊人心,他足夠敢拍。《狗十三》聚焦了李玩的成長過程,於是就要將這份慘痛體現在生活的每個細節中,這就涉及到家庭暴力的表達。家暴這個題材,是非常難以駕馭的社會現象。

在首映禮上,張雪迎就提到自己與果靖霖飾演的父親這一場“父親掌摑女兒”的家暴戲。她表示自己從未有過這樣的經歷,果爸爸也對這段戲產生了排斥心理。果靖霖是家暴下的一代人,這場戲無疑是揭開傷疤般的疼痛。但為了真實呈現片中李玩的生活狀態,所以在多次調整後終於做到了完美演繹。因為沒有事前商量和準備,所以雙方的表現都極為真實。比起刻意去演出來的驚恐失措,這樣的效果才更能直擊人心。

2.樸實的故事不需炒作,徐崢現場為同班同學打call

《狗十三》自點映之後,收穫的好評如潮。這部電影沒有過多堆砌流量明星的情況,而是選擇樸實地講故事,憑藉內容取勝。

徐崢觀影后談到,雖然等待許久才等到電影的上映,但作品的優質令人驚喜。除了為曹保平導演而來,他還為了自己的同班同學果靖霖而來,並稱這個角色就像是與他註定會相遇一樣。談及這個電影的題材時,他直言沒想到曹保平導演會拍這個類型。電影揭露了許多人在青少年時期承擔的那份重量,講的人物雖小,但反映的社會現象很普遍。同時,期待大家能夠關注這部電影。

黃渤也表示,這部電影中的殘酷無奈和細膩引人深思,看似樸實但內裡表達的情感則是波濤洶湧。看一遍似乎還不能排解心中所想所思,他說希望自己還能再看一遍。

3.五年的等待,一份“切膚之痛”的禮物

《狗十三》自拍攝完成到上映,用了五年的時間,但這份等待是值得的。曹保平導演談到,因為有情感之間的共通,所以一切都不算晚。好的故事,依舊還是可以穿過歲月蹉跎,依舊綻放它的美好。

電影揭露出的“中國式家庭”悲哀,比起遙不可及的其他類型作品,《狗十三》做到了貼近生活,讓觀眾在感官上有“切膚之痛”。發人深省的故事,尤其是災難般的爭執過後,李玩終於妥協了自己,成為了父親眼中懂事的“大人”。父權家庭的悲哀,是一代又一代的延續。因為李玩的父親也正如她一般,青年時同樣承受著來自父輩的壓力和壓制。這樣的一種延續,讓許多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回憶起不堪回首的過往,並引發了關於成長代價的討論。

12月7日,《狗十三》將與所有觀眾在大銀幕上見面。國產電影也有佳品,請不要放棄希望,也不要失去信心。

在眾多外國大片佔領市場的時代,這樣的作品格外值得我們的期待。

———————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


葉秋臣


我春節期間賦閒在家,恰好看了這部電影。說實話,感覺沒有宣傳得那麼好,說是“神作”我覺得還談不上吧,口碑還行,但知名度遠遠不夠,我周圍的很多朋友並沒聽說過這部電影。

(我很喜歡這張海報)

這部電影是典型的“疼痛青春”題材的,不同於那些商業味濃重的摻雜校園愛情、青春放縱、或者文藝小清新類型的“疼痛青春”片,這部《狗十三》的重點放在了家庭、少年的世界與大人的世界的對抗與妥協的方面。這種類型的青春片以前絕少,確實是個很好的現實主義題材,因為它也反映出了中國家庭教育的面面觀。

但是故事的內容和一些細節我感覺比較矯情。首先,女主角少女李玩真的很可憐麼?我並不覺得。她所在的家庭經濟富裕,學習成績很好,長得也挺漂亮,性格內向,但同學們並不孤立排斥她。雖然父母離婚了,但父親和爺爺奶奶都挺疼愛她的。這種家庭和學習環境在當今社會已經屬於很好的了。在這之下少女所產生的煩惱,無非是一方面來自青春期成長的煩惱,一方面來自家庭中她感到無人真正理解她。我個人感覺這都不算事,人是社會的產物,人活在世上,總要遵守一些社會法則,不可能活得太自我,也不能指望真的有人完完全全地理解你,嚴格講,這跟青春期成長不成長都沒有什麼關係,更不知道這有什麼值得哭的呢?!片中對此有大量的隱喻,從女主角整形的牙套開始,一直到最終小男孩喝牛奶,乃至片名,我覺得都有點過,過於矯情。

另外,有一些人覺得真實反映了家長打罵孩子,引起共鳴。說實話,我覺得女主角的家庭成員的素質算是不錯的了,都會顧慮到女主角的感受。而女主角推倒爺爺導致老人骨折,奶奶三更半夜地出門去找她……很多方面確實是女主角做的不對,引發爸爸生氣打她幾下完全可以理解,這些跟當今的虎爸虎媽們比起來,也都不算個事兒。我個人感覺這些情節編劇和導演找的不是很典型,導致給觀眾誇大的感覺,就顯得很矯情。

最後說到狗,也就是片名折射出的愛因斯坦。如果從愛狗人士的感受去看,這部片子的很多情節反倒合理了很多,這讓我有點哭笑不得,我覺得這導演絕對是個“汪星人”!同理,廣大汪星人們絕對都會給這片子打高分!

PS:雖然電影內容我覺得不盡完美,但不得不說,這幾個演員演得都挺好,情緒很到位。


無花無花


人間悲劇——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這次坐在電影院裡看《狗十三》是第二遍,上回是幾年前的某次藝術交流展映,那次看的很淡定,這次,卻哭的像狗一樣。

從電影裡那隻叫“愛因斯坦”的狗丟了開始,一氣兒哭到影院阿姨過來打掃衛生,期間要不是怕妨礙別人,我可能就直接在那嚎啕大哭起來了。

奇怪的是我也不知道我在哭什麼。

這讓我想起一個親近的孩子,記憶裡每次見到他,他總會有不高興的一陣子,有時候不理他,一會兒就過去了,有時候怎麼哄也哄不好。

某次我依舊不知道為什麼,他突然趴在桌子上嚎啕大哭起來,哭的那個“痛”,彷彿受了天大的委屈。我擔心害怕的搜腸刮肚,恨不得連自己小時候一次離家出走的理由都想起來了,還是想不到他為什麼哭得那麼傷心,他可是個男孩子,他不會得了黛玉病吧。 那個過程中,他悲從中來,我手足無措,從擔心到不耐煩,到試圖用一個大人的理智想解決方案,最終還是無能為力。

大概我當時的解決方案十分愚蠢,就像《狗十三》裡孩子的“愛因斯坦”被爺爺弄丟了,大人們“好心”的找來另一隻相同品種、個頭差不多的狗代替。

南轅北轍!

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那次他為什麼哭, 就像此刻我也弄不清楚我為什麼哭。

大概他對青春的痛是當下的,我,早被歲月洗刷的麻木了。

《狗十三》是曹保平導演2013年的作品,因為太過真實殘酷被封殺了五年。

影片講述少女李玩青春期成長的過程,爸爸離婚再娶,後媽懷孕,她被送到爺爺奶奶家住,不是親爸不要她了,恰恰是大人們為她著想,怕添個弟弟她一時接受不了,爸爸還給她弄了個小夥伴兒——一隻狗,喜歡天文物理的李玩給它取名“愛因斯坦”。

很搞笑,作為一個人,李玩的名字跟鬧著玩兒似的,還沒她的狗正式,因為她是個女孩子。她即將到來的弟弟待遇就不一樣,爺爺奶奶揹著她好好的想了想,慎重取名“昭昭”。取自《孟子》“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真是寄予厚望。

但這裡的大人們並沒有刻意重男輕女,他們跟絕大多數的中國式家長一樣,閨女也親,但兒子更好。

骨子裡的東西比刻意更可惡。

起初李玩並不怎麼喜歡愛因斯坦,因為爸爸的緣故,不過很快她就接受了這個玩伴,親手做豬肝拌飯,她和狗一人一碗。

不巧爺爺牽著狗出去買菜,狗丟了,李玩急的發瘋,半夜三更出去找狗,還失手推倒追出來的爺爺。 為了一隻狗把一把年紀的爺爺腳扭傷了,她實在太不懂事,被爸爸狠狠的責罵。爸爸罵自己,爺爺罵爸爸,“她不懂事你就懂事了?你以為娃是小狗,給口饃就長大了?”

看著不可收拾的局面,後媽出了個好主意,買一條跟愛因斯坦長得差不多的狗給她不就行了。大人們以為萬事大吉,可是李玩要的是原來的愛因斯坦,丟了就盡力找,實在找不到也沒有辦法,現在弄回來一隻假的,還硬說就是愛因斯坦,還非得讓她承認,這算怎麼回事?

不懂事兒的李玩就是不接受,她那會兒怎麼明白,大人的世界裡哪有對錯,只有利弊而已。

生氣的李玩摔門而出,爺爺還受著傷,不放心的奶奶只好去找她,可是奶奶是個一年到頭不出門,連菜市場都不去的居家老太太,一出去就迷路了。這讓爸爸終於發了雷霆之怒,狠狠揍了李玩。

找回奶奶,爸爸當然也後悔自己把女兒打狠了,老淚縱橫的向女兒道歉,喃喃地說,“打你是因為愛你……長大了就明白了……啥時候長大呢?“ 撫摸著李玩的傷口,流淚的爸爸也不明白,這一堆的焦頭爛額究竟是誰錯了。

《狗十三》的一款海報上寫著這樣一句話:每一場成長都是兇殺案。電影的音樂也時常不像青春片,更像是犯罪懸疑片。

影片中還有這樣一場戲:課堂上英語老師講課,突然飛進一隻蝙蝠,全班同學都沸騰了。而英語老師鎮定的捲起課本,一抬手就“胡”死了蝙蝠,穩準狠,然後冷酷的搓起屍體扔出窗外。

這場戲拍的,像極了兇殺案的現場。

是啊,走丟的不是愛因斯坦,被打死的也不是蝙蝠,那都是李玩的青春,我們每一個人的青春。 李玩終於開始長大了。

一向被英語拖後腿的她拿到了全校第一,爸爸別提多開心,趁此機會也終於揭開了弟弟這個大秘密。

在弟弟週歲生日這天,李玩第一次見到了他。 弟弟沒有錯,事實上誰都沒有錯,李玩也明白,如果自己要是鬧騰,那就太不懂事兒了,大家都興高采烈的拍手唱生日歌,自己怎麼能夠掃興,她也拍著手,唱著歌,努力控制情緒,逼著自己像個大人。

成績優異的李玩又被爸爸帶著去跟領導吃飯,她可是值得炫耀的好孩子,不光是她,連一歲多的弟弟都被帶去飯局,大人們溜鬚拍馬,喝酒套關係,小孩兒就在旁邊的沙發上睡覺。

多麼熟悉的畫面。

席間爸爸要李玩向領導敬酒,爸爸是從不准她出去喝酒的,可眼前的這一杯正是爸爸“逼”著她喝,不喝可就不光是面子的問題了。

爸爸沒有放過長大了一點的李玩,後媽也沒有放過剛睡醒的弟弟,當著各位領導,叔叔伯伯的面,開背《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嗎?

得以曝光的弟弟成了爺爺奶奶家的常客,小傢伙正是鬧騰的時候,拿著根杆子到處亂捅,“我是金剛葫蘆娃,你是老妖精。” 不小心弟弟捅破了奶奶的頭,他明明應該向奶奶道歉,可是恰恰這時候所有人都選擇原諒他,“他還小,他還是個孩子。” 他還是個孩子,他掉下椅子要怪椅子,摔倒了要怪地板,他還小,可以不懂事,只是他還不知道,等長到某一個節點,瞬間就要長大,不然就真是不懂事了。

尚可以不懂事的弟弟打了人,人選擇原諒,但打了狗,就被狗咬了,可他還小,什麼都是別人的錯,狗咬了他,狗就要被送走。

真的愛因斯坦丟了,連假的愛因斯坦也沒了,任李玩怎麼哭喊哀求都沒有用。自那之後她一夜長大。

李玩曾說,在這個宇宙之外,一定還有很多個宇宙,包含我們所有可能性的集合,這樣,我們沒有完成的事,就會在某個宇宙裡被完成,錯誤的選擇也會被更正,這樣想,心裡就會好受些了。速度快一些,時間就會縮短,人就會長大的快一點兒。

爸爸說地上的事兒還沒弄明白呢就往天上看,孩子的內心還沒被委屈撐的足夠大,不寄託於另一個空間,要怎麼辦呢?

在某個夜晚回家的路上,李玩問爸爸,“你和媽媽是怎麼開始的?”伴隨著《再回首》的音樂聲,爸爸突然泣不成聲。 那是他的青春,他的青春大概早就死了吧,不知不覺死在很久以前在某個燈火闌珊的夜晚,在轉角無人的巷口……

幾年後,李玩和姐姐在街上遇到一個陌生人牽著愛因斯坦,姐姐追上去,可是李玩趕緊扭頭走開,她理智的說,“剛才我好怕它認出我撲過來,幸好沒有。” 那個乾淨的黑白分明的青春終於遠去了,連李玩自己都害怕它又追回來。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這殘酷的人生,狗日的成長。END


影享者film


看完這個電影,最大的感覺是覺得無病呻吟,其次想起網上的一句話:我抽菸喝酒紋身,但我是個好女孩。

整個片子看下來,不知道導演要表達的是什麼?也看了很多影評,什麼這女孩太慘了,什麼壞事都讓她碰見了,哪裡慘了?家裡條件優越到什麼程度了?我記得電影有一點凸顯時間是在2006年,06年家裡有打印機,筆記本電腦,隨身聽等等東西的家庭有幾個?我06年上的高中,高二的時候,有個家庭條件很好的同學他叔叔送他一臺筆記本,8000多,還跟我們嘚瑟了好久,我買第一個隨身聽在09年,第一臺電腦在11年,還是大腦袋那種,第一臺打印機在15年,還是在工作之後,一個初中生,這些東西隨便用,怎麼慘了?爸爸還有車!這條件,在我所在的地級市也就寥寥幾個家庭能達到吧!那跟她相比我們才慘好吧!

還有人說太真實,我想問哪裡真實了?我周邊同學,學習好的,我沒有見過一個初中就去紋身,去喝酒的,哪一個不是全身心撲到學習上,一天到晚作業都做不完,還有心情整這些?還能考到省第一?

還有人說重男輕女,我更是沒看出來,就因為名字起的隨意嗎?就因為大家對兒子呵護多嗎?我覺得導演有刻意引導之嫌,從這個家庭來看,如果小的是個女孩,小的時候大家一樣會呵護的!不是因為男女,而是因為他小!片中因為找狗,父親罵了女兒,爺爺緊接著就罵了兒子!女兒外出不歸,多年不出門的奶奶還出去找,兒子和女兒玩凳子摔倒了,後媽罵的是凳子,不是女兒!哪裡重男輕女了?女兒在奶奶家得到爺爺奶奶多少呵護?全家人怕女兒傷心,一直沒告訴她弟弟的存在,等到三四歲才知道有個弟弟,(另外這個弟弟的年齡我一直沒縷清,到底是幾歲?),因為狗丟了,後媽又是買滑冰鞋,又是買狗來討女主歡心的。哪裡重男輕女了?

還有人說大家都不重視女兒的心理成長了,又是逼她認狗了,又是逼她喝酒了,又是打罵她了,不領她去看展覽了什麼的,這算什麼?這就是不重視她的心理了?認狗那個,你為了一條狗折騰的全家不得安寧,把爺爺腳都弄傷了,大家還在積極想辦法,怎麼就是逼你了?要真不重視的話,丟了就丟了!誰會讓你折騰?喝酒那個,我覺得很正常,我很小的時候都去給長輩敬酒了,你也可以不喝,誰也不會去強迫一個小孩子的。至於打罵她,我覺得更是無稽之談,奶奶丟了,爺爺傷了,你自己還跑去喝酒?你告訴我,你作為家長,你孩子這樣你還不生氣?況且父親打完之後,還抱著女兒哄,為了女兒流淚,試問有幾個家長能做到的?父親,爺爺奶奶因為女兒考了省第一的時候那個高興的,還要帶她去慶祝,對她夠可以了吧!我家鄰居兩個孩子,大的是女孩,小的是男孩,女孩小的時候有次差點走丟,媽媽氣的都說丟了不要了,而且在成長過程中,有什麼好的都是給的兒子,女兒反倒很小都要做家務活!比起女主豈不是要慘死?

片中,父親為了女兒多次流淚和欣喜,特別是坐車上接到前妻電話,淚流滿面的樣子,看了著實讓人心疼!

另外電影還有兩處不太明白:一,為什麼要撩堂姐的男朋友?二,為什麼要單獨的搞一段堂姐和那個男的分手的戲?不理解這是表達什麼意思?

人不可能一帆風順,都要受到各種各樣的挫折,這樣才能得到成長,這部電影無非是把人生中的挫折放大化,我個人倒覺得女主自己太作了!

第一次寫影評,有些感覺沒有表達出來,歡迎有不同意見的來辯論,就電影論電影,不接受人身攻擊。


C先生8253554334


上午十點“包場”看《狗十三》,影片放完後靜靜地待在椅子上,幾分鐘後才走出影廳。

電梯裡,給朋友發消息去:看看《狗十三》吧,身為家長一定要去看看。

是啊,身為家長一定要去看看。因為我們多少家長就像影片中的父親一樣,以愛之名行“訓化”之實。


劇中父親無疑也是愛女兒的,但他愛的不是原本樣子的女兒。他更愛英語95、分物理競賽全省第一、能在飯局上給他爭面子的女兒。

父親的愛是高高在上的,他不理解或者不屑去理解女兒。

於是女兒只能接受父親送他的“愛因斯坦”,接著要感恩戴德地繼續接受繼母送的第二隻“愛因斯坦”,最後在飯局上吞下那塊難以下嚥的紅燒狗肉……

最終,如父親所願,李玩“蛻變”了,從任性到懂事。李玩“成長”了,成為了品學兼優的女兒,成為了溫暖的姐姐。但是這是太多的妥協太多的淚水換來的所謂懂事,這樣的成長,太苦,太傷人。

身為家長,不期望熊孩子如此早早地“懂事”。

雖然,以後這種事多著呢。


TANGIN瑞士天珺表


已經有好一陣子沒被一部華語片興奮到了。

而它無疑是個意外的驚喜。會讓人忍不住想誇獎、想推薦、想更多人都能看到它。

這部電影就是:《狗十三》

記得之前做月度新片前瞻的時候才發現,其實《狗十三》是曹保平導演豆瓣評分最高的一部作品。

兩萬人人評分,8.4分。看起來,確實是個不低的分數。不過,就像我之前在桃桃觀影團北京場時跟大家說的那樣,即便有8.4分,我仍然覺得,這個分數低了。

既然豆瓣可以給很多院線片8.8分、8.9分,甚至9分以上。那麼,在我看,這部《狗十三》也應該有個更可怕的高分。

因為,在當下的華語院線片裡。這樣的華語片實在是太少見,也太難得了。

影片的好,在於真實。如鏡子反射一般將生活投射,投置於大銀幕之上,它會讓你想起自己,想起你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難與苦。那些不得不面對的放棄與無奈。

與片中的角色一起難過,所謂感同身受,去受這切膚之痛。

看得次數越多,觸動也會更多。尤其是,《狗十三》這種電影,是有後勁的影片,即便看過幾天之後,還是想起其中很多劇情,忍不住想跟更多人聊這部電影,去分享它。

而在觀察三場觀影團的過程中,也有非常有趣的發現,以往做觀影團。在做映後交流環節的時候,大家的提問還是喜歡針對影片本身,去聊些劇情細節,或是討論一些影片的細節。

唯獨面對《狗十三》,觀眾在映後都不約而同的講起了自己,去聊自己的青春經歷。好像《狗十三》就是有這樣一種魔力,讓每個觀眾都想起自己的曾經,以及那些往事。

我們總說看電影最終都是看自己,那麼,《狗十三》尤其是這樣。

記得之前看到影片宣傳的時候,很多人都以為這是一部國產青春片。當然,《狗十三》裡面確實有很多青春片的元素,但是,僅將這部影片視作青春片,實在是有點看小這部電影了。尤其是,在華語青春片已經被這幾年的前輩們汙名化到如此程度之後,將其稱為華語青春片就更彆扭了。

當然,如果真將《狗十三》作為青春片看待,它確實指出了青春片的一個正常的方向。相比以往的國產青春片,《狗十三》不刻意煽情,不撕逼狗血。角色沒有什麼抓馬設定,甚至對待各種不公,也不去怒吼爭辯。

而是讓角色始終保持一種:好吧、算了吧、就這樣吧的態度,一路去忍住、去接受。

越是這種妥協與無力感,才更讓觀眾難過,難過到想哭。

因為,這一路被削平稜角的路,才是大部分人的成長之路。我們甚至不敢去抗爭,就已經在父母的“正確規劃”下,慢慢長大了。所以,為了這樣的電影哭,也絕不是被感動,而是太難過了。

是為角色,更是為自己。

所以,除了把《狗十三》稱為青春片,更可以將之稱為中國式家庭倫理片(這還真不是我說的,是之前跟曹保平導演聊天,他說起的)

因為,僅從青春片角度切入《狗十三》,還是太窄了。這裡可不光有青春,有非常典型的中國式家庭(三代之家),並由之涉及到很有代表性的中國式家庭關係,這其中不僅有父女關係,還包括爺孫、其他長輩與小輩等很多常規的人際關係。。。

當然,還有大家討論最多的中國式家庭教育。

記得在片中有這麼一場戲,片中的小男孩昭昭在背《三字經》,當背到“養不教,父之過”的時候,恰好女主李玩奪門而出。每次到這場戲,現場觀眾總會笑成一片。

因為,這恰好是個特別明顯的諷刺,有著它的弦外之音。關於養,更關於教。

《狗十三》裡的父女關係非常有代表性,差不多大多數中國家庭的父子或父女關係都是這樣的。

一定程度上,我們中國人都不是很懂得直接表達愛與情感,尤其是對於親情。我們總是羞於表達、更不會表達。

就像片中的父親與李玩一樣,所謂的爸爸愛你,就是給你買禮物,給你錢,讓你物質生活充實就好。除此之外,甚至連基本的溝通都不會,也不知該如何溝通,如何去愛,這也是無數中國式父親的寫照吧。

同時,父親的教育方式則更加簡單粗暴。制定好一條自認為最好的成長之路,讓子女像機器一樣服從、聽命就是了。

這路都是爸爸媽媽們走過的,你們照做就是了。

不許有質疑,更不許有反抗。

如果孩子有反抗,那就是不懂事、不聽話。。。

我們明明是為你好,你怎麼這麼不懂事!

再之後,可能就是一頓打了。

實在是,太過熟悉的經歷了吧。相信我們當中也有很多人,是在經歷了這些不懂事、不聽話之類的訓斥之後,開始學會懂事和聽話的。

最終,我們長大了。

微笑: )

作為電影學院才女焦華靜的畢業劇本,《狗十三》有非常真實又親切的生活氣,而曹保平導演處理之後,則讓這個故事更加複雜。影片關注的不僅是一個女孩的故事,而是她的家庭,以及更具代表性的家庭關係。

包括之前很多人聊起的酒桌文化,這也是非常中國式的,相比於孩子的世界。酒桌文化則是最典型的成人世界人際關係了,圓滑的、事故的、充滿利益關係的人際形態,都最直接反應在酒桌之上。

它也讓片子有了更多意義。

《狗十三》厲害的地方在於,這部電影並不僅是站在女兒李玩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也不光是批評成人世界。

李玩並不是絕對的正義,她確實有些事情,讓觀眾也覺得似乎有些過分和過激了。

同時,李玩的爸爸真就是個壞爸爸?

我想,經歷過《再回首》那場戲之後,你也會對這個角色有更豐富的認知。

與其說他是個壞爸爸,不如說他根本不會當爸爸。他想做好,但又毫無辦法。

因為,也從來沒有人教過他,如何做一個好爸爸。他只能用自己小時候學到的那些方法,受到的那些教育,來管教自己的下一代。

這同樣是特別中國式的家庭教育方式沿襲,甚至連我自己,都逃不出這個魔咒。

所以,你仔細觀察爺爺那個角色,有幾場戲還是很有特點的。平時很溫和,但必要的時候,他同樣需要展示自己的父輩權威。

遺憾的是,我們的親子教育,就是這樣的方式,一代代傳下來的,我們無法解決,只能這麼繼續稀裡糊塗的延續下去。

實際上,《狗十三》可以聊的地方還有很多,隱喻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那條叫做愛因斯坦的狗、狗的失去與重新接受、樓上學鳥叫的男人、教室裡的蝙蝠、李玩與昭昭的乳糖不耐受,他們的名字……

影片有太多細節都有格外的含義,可以去引申,可以去解讀,也進一步豐滿了這部電影。

但是,這些細節又沒必要聊得那麼透,因為,大家都懂啊!

是啊,《狗十三》是那種並不需要講太多,大家自然都會懂的電影。因為,這就是每個人都曾經歷的生活,都曾遭遇過的故事。看這樣的電影,就好像看自己的過往一樣。

又怎麼會看不懂呢?

可悲的是,你看得越懂,大概,也就是經歷得更多吧。

於是,反而會羨慕那些看不懂的朋友呢。


妖狐說電影


愛狗人士評分的片(以為青春劇,看到最後出現呼籲愛狗反虐狗的字幕。瞬間明白了評分為什麼高了):女主角上學沒空,爺爺天天幫著遛狗,一天爺爺遛狗狗丟了,女主角歇斯底里的,大晚上出去找狗,爺爺怕孫女出事也跟著出來了,實在找不到爺爺說回家吧,女主發瘋似的把爺爺推骨折了,然後學會了喝酒啥玩意的……真真一點都不懂事!!!再有感情,狗比一起生活疼愛她的爺爺奶奶還重要?說推就推!!!!最後電影結束還配上字幕,呼籲愛狗……——雖然父母離異,童年缺了父母的愛,但她好歹也是幸福的人,爺奶疼,父親除了忙點,也還是疼愛她,繼母也是想著法的討好她,一家人圍著她轉,比起別的離異家庭來說,應該知足了。狗子和她同病相憐,沒人疼沒人愛,就女主角愛?女主角愛狗比爺奶還重要,看到找狗推爺那段,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她未免也太不懂事了吧!誰願意丟狗,狗自己被人勾走了,爺奶一家人也和她道歉了,還整天做出無厘頭的事,說明啥……看完就看完吧,原以為就是個敘述離異家庭孩子的苦悶心理,最後卻彈出個反虐狗字幕,影片中也不叫虐狗吧,家裡兩孩子,女主角自己喜歡狗愛狗,沒必要一家人都要和她一起愛狗護狗,(特麼注意看爺奶家吃的還和狗同款碗!女主吃的和狗一樣的豬肝飯,可謂愛狗愛出新高度)爺爺那麼老每天幫她遛狗不錯了,套房狗關衛生間,正常!一個喜歡一個怕,狗還不是好狗,除了女主人狗不亂吠外,見誰都叫,弟弟在自家上個廁所都害怕,父母保護弟弟的送走狗有什麼?很正常!愛狗人士又要說,狗需要時間才能乖,除愛狗人士有這耐心,誰有?


柒建築


你由著自己的愛好填報了興趣小組,可為了你的學科能夠均衡發展,大人強行把興趣小組改成了你的弱科。你用哭泣和拒絕交流來表示對抗,但是你能做的也就僅此而已。你心裡明白不管自己做什麼,都無法改變大人的決定。因為在大人的心裡,他的選擇是對的,是對你有利的。因為他是大人,所以你得聽他的。

你養了一條狗,對它傾注了大部分的感情,是那些大人們不在意或者不在乎的感情。可是有一天,你的狗居然被大人給弄丟了,你發了瘋似的去尋找,顯得那麼不可理喻,又那麼不近人情。你在擔心你的狗,大人們卻在擔心你,他們儘可能的做出一些事情來進行補救。但是你並不領情,你繼續恣意地發洩著不滿,直到換來了大人的一頓暴揍。你感覺丟狗傷害了自己的感情,大人們卻認為你太任性,太自私。

家裡有了新成員——弟弟,你有所牴觸,可又知道不能表現的太明顯,你只能自己做好調整,小心地收攏好情緒。大人給你買的新狗傷害了弟弟,憤怒的大人把新狗揍瘸後給處理掉了,半點也沒有去顧及你的感受。這次的你選擇找朋友傾訴,然後獨自傷心落淚,因為你知道找大人並沒有什麼用。

大人本來答應帶你去看喜歡的展覽,可是為了處理好人際關係選擇了爽約;大人平時不讓你喝酒,可為了酒局上的面子又讓你給別人敬酒;大人也會有情緒,只是選擇不輕易爆發,就算是控制不住的爆發了,也不想讓別人看到,即便是最親近的人也不行。

你在街上發現別人正牽著你丟失的狗,你的姐姐想要幫你把狗要回來,你卻謊稱不是自己的狗,你按照自認為正確的決定做出了選擇。直到你獨自一人的時候,才開始哭泣,不知道是在為你放棄了的狗哭泣,還是在為自己委屈了自己而哭泣。

你相信平行宇宙,是不是希望著另外一個世界裡的你,能夠率性地活著?

當你開始懂得按照利害關係來做出取捨,當你開始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大人們會說你長大了,懂事了。但是你知道自己其實還是那個自己,只是學會了把真實的自己深深地藏在了心底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