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溧陽基本農田裡的怪現狀:“上”茶山 “下”蝦塘


江蘇溧陽基本農田裡的怪現狀:“上”茶山 “下”蝦塘


溧陽市天目湖鎮張玉華家的茶園不知何時成了基本農田 馬燾燾攝

《基本農田保護條例》明令禁止佔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國土部門也曾公開指出基本農田劃定中的不良傾向,“有的地方甚至把園地、荒地劃入基本農田”。近日,江蘇省溧陽市就有群眾向人民網反映,當地有不少基本農田“上”了茶山,“下”了蝦塘。溧陽市自然資源局相關人士表示,當地將按照“優進劣出”的原則,逐步減少、替換目前基本農田中不適宜耕作的土地。

天目湖鎮:茶山不知何時成基本農田

張玉華是溧陽市天目湖鎮桂林村村民,他的父輩在上世紀70年代分產到戶時拿下一片約200畝的荒山,40年兩代人的墾殖打理使其成了一片鬱鬱蔥蔥的茶園。2016年下半年,張玉華在準備搭建農業設施時被當地國土所告知,他家的茶園中因為有100畝屬於基本農田而不能搭建,這讓他納了悶。

“這麼多年了,我從沒見過基本農田的界址牌,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被劃為基本農田的。”張玉華告訴記者,他家的茶山坡度大導致灌溉、插秧都比較困難,不適宜種植稻麥等糧食作物,“爬上去都費勁,別說種水稻小麥了,要不是我去報批農業設施,可能到老都不知道茶山變成基本農田了”。

按照張玉華的說法,同樣的情況不止他一家,當地還有其他農戶的茶園也被劃在了基本農田範圍內。“這正常嗎?”他不免生疑。

天目湖中心國土所所長潘旭剛告訴記者,最近一輪基本農田的規劃週期是2006-2020年,至於張玉華家的茶園具體是哪一年被劃為基本農田的他並不清楚。“這塊地在我們的數據庫中標記為‘K’,即可調整耕地,就是通過土地整治可以變為可耕作的耕地。”他亦表示:“因為時間跨度比較大,查不到哪一年以及為什麼把這塊地調成基本農田。”

而在溧陽市自然資源局,記者也未能查詢到張家的茶園究竟何時變為基本農田的。該局耕地保護科科長傅瑜告訴記者,可以確定的是這塊地2004年已屬於基本農田,這就意味著15年以來不存在為其他土地指標而將其調整為基本農田的情況,但更早的手寫資料較難查證。


江蘇溧陽基本農田裡的怪現狀:“上”茶山 “下”蝦塘


社渚鎮不少蝦塘佔用的就是基本農田,基本農田的界樁形同虛設 馬燾燾攝

社渚鎮:三成以上基本農田用於養蝦

由天目湖鎮經360省道向西,相鄰的便是與皖浙兩省接壤的社渚鎮,這裡以養殖青蝦聞名遠近。驅車在社渚鎮,道路兩旁大量土地被改造成了蝦塘,塘與塘之間也多有形同虛設的基本農田界樁。

在社渚鎮靠近002縣道的一處基本農田,青蝦塘連成片。養殖戶老劉告訴記者,他於2016年開始養殖青蝦,目前已有10多畝的養殖規模,畝產年收入一般在5000元左右。“儘管基本農田保護的界樁就插在水邊,但當地政府對在田裡養蝦從來沒有提醒或禁止。”老劉說,青蝦塘只需用推土機將較淺的土層推到四周形成塘即可,對基本農田耕作層的破壞不大,目前他的蝦塘深度約為50釐米。

記者注意到,當地002縣道周邊的基本農田屬於“2013年度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溧陽市社渚上興上黃鎮中低產田改造項目(社渚片)”,項目總投資554.32萬元,其中財政資金500萬元,涉及5000畝中低產田的改造,然而在蔡家、下馬塘一帶靠近這條縣道的基本農田大部分已改作了蝦塘。

社渚中心國土所所長陳淵接受採訪時稱,全鎮有14.13萬畝基本農田,其中30%-40%的基本農田目前被用於青蝦養殖。他坦言,青蝦養殖帶來的收入要遠高於傳統農作物。公開資料顯示,當地青蝦養殖始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現有青蝦養殖面積約5.5萬畝,年產青蝦5000多噸,產值5.7億多元。

基本農田能養蝦嗎?陳淵稱,國土部門要保基本農田,農業部門鼓勵農民通過多種方式增收。根據現場勘查,一般認為青蝦養殖對於基本農田耕作層的傷害較小,“青蝦對氧氣需求大,一般不會把基本農田深挖,這也使得將來恢復成耕地的成本也小。”為此,當地國土部門並未對農民在基本農田上挖塘養蝦進行干涉。

上述兩類情形讓基本農田名不副實

一部分不適宜耕作的茶山成了基本農田,一部分適宜耕作的基本農田卻挖了養蝦,對於基本農田裡出現的這種現象,溧陽市自然資源局又當何論?

記者從溧陽市自然資源局瞭解到的情況是,目前該市基本農田保護區共81.93萬畝,其中像茶園這樣的可調整耕地共21萬畝。對可調整耕地的界定,核心在於其耕作層還在,通過一些工程手段可以達到耕地標準。“比如山上也可以做梯田,做灌溉設施,它耕作層都在,所以並非說園地就一定不能是基本農田。”傅瑜說。

對於基本農田養蝦的情況,傅瑜認為,青蝦塘一般在50釐米左右的水深,更多是在田的四周加高,沒有破壞耕地層。

記者注意到,兩種情況的共同點在於耕作層都在,但均未實際用於耕作。傅瑜表示,國土管理部門的工作職責之一就是根據“優進劣出”的原則,將質量低下的耕地按照由低到高的順序依次劃出,從而提升耕地質量。問題是,現有良田甚至耗費財政資金的土地整理項目都不能保證用於耕作,優進劣出又能落實幾何?

當地80多萬畝的基本農田中,究竟還有多少是實際耕作的土地?對此,傅瑜坦言,實際耕作面積的統計在農業部門,因為座標系統不一致、統計口徑不一致,對基本農田中究竟還有多少被用來實際耕作,以及實際耕作的土地中有多少屬於基本農田,他們與農業部門均暫時無法掌握。記者從溧陽市農業農村局也未能得到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