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布局能力远超秦皇汉武,三百年内被无数枭雄竞相效仿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逝,太子司马衷继位,后世称其为晋惠帝。

司马衷继位之后,权力格局是怎样的呢?

司马炎布局能力远超秦皇汉武,三百年内被无数枭雄竞相效仿


司马衷时代的晋帝国权力格局大致由五类组成:

第一类是司马衷的娘家;

第二类是司马衷的妻族;

第三类是司马衷的兄弟;

第四类是司马衷的长辈;

第五类是豪门士族。

前四类人都是司马衷的亲属。他们的权力加起来,几乎垄断了帝国的一切权力。第五类人如果不用婚姻或附属的方式靠上去,肯定无法在帝国高层立足。

司马炎布局能力远超秦皇汉武,三百年内被无数枭雄竞相效仿


司马衷的亲属们之所以能够权势滔天,皆因他们的权力源于司马衷。如果不是司马衷做了二十多年太子,权力格局早已稳固,他们又凭什么身居高位呢?

大晋帝国的天下,是晋惠帝司马衷的天下,这在当时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

一个人想否定天下是司马衷的天下,实际就等于在否定这种权力分配的格局。所以他的这种行为注定是危险的,也是他无力承担的。因为在这种权力分配格局中,既得利益者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

从外部结构来看,围绕着司马衷设计的权力格局很稳定。但越是稳定的格局,就越容易从内部崩盘。所谓的“八王之乱”,其实就是内部崩盘的体现。

司马炎布局能力远超秦皇汉武,三百年内被无数枭雄竞相效仿


想要打破司马炎设计的权力格局,说难的确很难;但说简单,从理论上来看确实也很简单。

只要众多权力者相继选择自杀,用全家的血肉之躯连番撞击这个权力格局,那么无论司马炎的设计有多精妙,都顶不住这种野蛮的冲撞。

但司马炎并未刻意防范这一手,因为这种意外很少会出现。能够爬到高层的没有傻子,就算偶尔出现一两个也无伤大雅。除非有成群结队的傻子前仆后继地冲上来,否则司马炎的设计根本不会出问题。

仔细研究司马炎设计的权力格局之后,会发现司马炎的布局能力远超秦始皇和汉武帝,其逻辑也更加精妙和严密。这不代表司马炎的个人能力比秦皇汉武强很多,而是司马炎吸取了秦朝、两汉和曹魏近五百年的历史教训,再经过二十多年苦心经营,才能设计出这样一个政治格局。

如果我们仔细地了解过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就能发现一个事实:司马炎精心设计的政治格局,每个细节都充满了玄机。以至于隋文帝杨坚之前的所有枭雄,基本都是照搬照抄司马炎的创意。

但凡事都有意外,再精妙的格局也架不住傻子们前仆后继地撞击。

司马炎布局能力远超秦皇汉武,三百年内被无数枭雄竞相效仿


司马衷继位之后,他的母亲(杨太后)和外公(杨骏)成为帝国的辅政大臣。

惠帝即位,进骏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录朝政,百官总己。——《晋书》·卷四十·列传第十

骤然权倾朝野,杨骏当时就高兴得找不着北了,开始大肆安插亲信,试图攫取更多权力。杨骏这种作为,本身就是短视的表现。如果一个人真的对两汉历史非常了解,再把他放到执政大臣的位置上,他一定会非常恐惧的。因为很多人都从这个位置上摔下来,家破人亡、满门抄斩。

爬到了这个位置之后,正确的表现应该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应该时刻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全身而退,而不是如何获得更多利益。但杨骏显然不是如此,在利益面前,他得意忘形了。

看到杨骏这样一幅小人嘴脸,有人善意地提醒杨骏:千万要当心,你这个位置不好坐。

冯翊太守孙楚素与骏厚,说之曰“公以外戚,居伊霍之重,握大权,辅弱主。当仰思古人至公至诚谦顺之道。于周则周召为宰,在汉则朱虚、东牟,未有庶姓专朝,而克终庆祚者也。今宗室亲重,藩王方壮,而公不与共参万机,内怀猜忌,外树私昵,祸至无日矣”骏不能从。——《晋书》·卷四十·列传第十

但此刻的杨骏显然听不进这种话,因为他认为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帝国的未来将由自己做主。

司马炎布局能力远超秦皇汉武,三百年内被无数枭雄竞相效仿


这就是司马炎的悲哀之处了。他设计的政治格局完全没问题,但他高估了当权者的政治智商,也低估了权力对当权者智商和本性的腐蚀。

一个强盗在闹市中抢了别人的金子,马上遭到一顿痛打并扭送至官府。县太爷问他:光天化日之下,你怎么敢明抢呢?强盗理直气壮地回答县太爷:当时,我的眼中只有金子,根本看不到人。

谁听了这个故事,都会认为这强盗是个傻子。可我们看看杨骏的这番作为,他此时的表现和这个强盗有什么本质区别吗?没有。

杨骏当然不是傻子,但权力腐蚀了他的智商和本性,以至于让大权在握的杨骏,看起来真的很像一个傻子。

帝国是晋惠帝的,可杨骏却想把司马皇族最重要的一位亲王排挤出中央政府,以便让自己的家人控制政府的重要部门。

于是,杨骏以最快地速度从高层跌落,他的全家都走上了刑场。

观等受贾后密旨,诛骏亲党,皆夷三族,死者数千人。————《晋书》·卷四十·列传第十

幸运的是:杨骏用全家人的性命证明了一点:司马炎这一套政治格局真是太稳定了。

不幸的是:眼里只有金子的强盗越来越多,杨骏全家人的性命并没有给人以警示作用,只是西晋乱象的开端而已。

司马炎布局能力远超秦皇汉武,三百年内被无数枭雄竞相效仿


这是司马炎的悲哀,更是那个乱世的悲哀。

在杨骏死后,新一轮的争斗立刻开始。这一轮争斗的胜利者是汝南王司马亮,以及德高望重的元老卫瓘。

这种结果其实已经很不错了,因为皇族和豪门士族达成了平衡。

但在司马衷的皇后贾后看来,这种结果简直就是欺负人:皇帝智力有问题,应该让贤内助来帮忙打理家务,关你们外人什么事?

司马衷的弟弟也不服:杨骏欺负皇帝的时候,是我们带兵保卫皇帝的利益。现在把杨骏全家收拾出局了,凭什么让你们摘桃子?

司马炎布局能力远超秦皇汉武,三百年内被无数枭雄竞相效仿


司马亮和卫瓘为了避嫌,于是邀请司马衷年龄最大的弟弟——秦王司马柬出来共同辅政,但司马柬拒绝了。

时杨骏伏诛,柬既痛舅氏覆灭,甚有忧危之虑,屡述武帝旨,请还藩,而汝南王亮留柬辅政。——《晋书》·卷六十四·列传第三十四

因为司马柬的头脑非常清楚:在这种乱哄哄的场景中,大家随时都有可能上演大火并。如果此时冒头,最后可能会死得很难看。

司马柬非常理智,但在利益面前,又有几个人能像司马柬这样理智呢?事实上,在利益面前,所有人都像一个输红眼的赌徒,随时打算冲过去玩命。

没过多久,楚王司马玮拿着一份所谓的“诏书”,除掉了司马亮和卫瓘。

一开始,军队将领以为司马玮获得了众多利益集团的支持,所以他们都决定跟随司马玮一起行动,并很快地除掉了司马亮和卫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发现司马玮的行为是孤立的,背后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于是大家一哄而散。

玮左右无复一人,窘迫不知所为,惟一奴年十四,驾牛车将赴秦王柬。——《晋书》·卷五十九·列传二十九

面对此情此景,司马玮顿时傻眼了。贾后抓住机会,直接处死司马玮,让他给两位辅政大臣偿命。

司马炎布局能力远超秦皇汉武,三百年内被无数枭雄竞相效仿


至此,贾后获得了辅政的权力。

至此,司马炎设计的权力格局,经过杨骏和司马玮的连番撞击,终于出现了裂缝。

司马炎布局能力远超秦皇汉武,三百年内被无数枭雄竞相效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