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沖的事蹟看“拉幫結夥”的重要性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個人能力固然重要,但要成就一番是行業,離不開他人的幫助,今天就林沖的事蹟跟大家聊聊“拉幫結夥”的重要性。

話說梁山共有三任首領:王倫、晁蓋、宋江,分別是繼任關係。王倫作為梁山的創建者,當這個頭領是應該的,儘管他並不稱職,但晁蓋和宋江就有值得考究的地方了,因為在這中間有個比他們上山都早的人--林沖。

從林沖的事蹟看“拉幫結夥”的重要性

林沖可以說是第二位上梁山的好漢(第一位是朱貴,王倫與杜千、宋萬一起創建的梁山),並且不管是名聲,還是個人能力在當時都是最強的,這也是王倫一開始不想林沖上山的原因。就這點來說,林沖絕對算是梁山的元老了。但是在後面的兩任繼位中,林沖卻並沒有坐上第一把交椅。

是他不肯做嗎?肯定不是。吳用在與晁蓋談話是就說過“早間林沖看王倫答應兄長模樣,他自便有些不平之氣;頻頻把眼瞅這王倫,心內自已躊躇。我看這人倒有顧盼之心,只是不得已。”而在之後吳用與林沖的談話中林沖自己也說了“只因小可犯下大罪,投奔柴大官人,非他不留林沖,誠恐負累他不便,自願上山。不想今日去住無門!非在位次低微,只為王倫心術不定語言不定,難以相聚!”可見林沖對王倫是看不上眼的,不是沒有取而代之的意思,畢竟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出身,心氣還是蠻高的。

但是林沖直到晁蓋等人來了,並且在吳用的話語相激之後才火併了王倫,之前為什麼不動手呢?有能力,但是沒有勢力。首先,林沖是投奔而來的,再取而代之,名聲上說不過去,柴進臉上也不好看。其次,就是林沖是孤身一人上梁山的,沒有可以幫襯的,即使是殺了王倫,杜千、宋萬會不會幫他還是兩說,底下的小嘍囉們也不一定會心服。說到底,還是沒有勢力。

從林沖的事蹟看“拉幫結夥”的重要性

但是晁蓋等人來了,林沖就動手了,儘管有吳用從中挑撥的原因,但也正是晁蓋等人改了林沖信心。殺了王倫,按理說這梁山第一把交椅該是林沖來坐。但是林沖不僅沒有爭這個位子,還沒等眾人開口,就將這位置推到了晁蓋屁股底下:

卻說林沖殺了王倫,手拿尖刀,指著眾人,說道:“我林沖雖系禁軍,遭配到此,今日為眾豪傑至此相聚,爭奈王倫心胸狹隘,嫉賢妒能,推故不納,因此火併了這廝,非林沖要圖此位。據著我胸襟膽氣,焉敢拒敵官軍,他日剪除君側元兇首惡?今有晁兄仗義疏財,智勇足備;方今天下人,聞其名無有不伏。我今日以義氣為重,立他為山寨之主,好麼?”

不僅將晁蓋推上了第一把交椅,第二、第三把也讓給了吳用、公孫勝,最後自己讓不過,才做了第四位。這位火併王倫最大的功臣,沒有得到任何“獎賞”,還是第四。

這就是“團伙”的好處,晁蓋等人是七人一起上山的,而且各有本事,都是做頭領的人物。所以,不管林沖心裡究竟怎麼想的,這第一把交椅無論如何也做不得。就這樣,第一次“梁山易主”,林沖out。

從林沖的事蹟看“拉幫結夥”的重要性

要說這機會總是在不經意間來到,晁蓋在打曾頭市時中箭身亡,梁山又迎來一次“改朝換代”的機會:當日夜至三更,晁蓋身體沉重,轉頭看著宋江,囑咐道:“賢弟莫怪我說: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罷,眾頭領都聽了晁蓋遺囑。

從林沖的事蹟看“拉幫結夥”的重要性

按照晁蓋遺囑,那這首領之位是都是有機會的了。而且在為晁蓋祭祀的時候,有一個關於林沖的細節描寫“林沖卻把枝誓箭,就供養在靈前。”可見,對於這又一次“易主”的機會,林沖是有決心和意向的。但是很快這個“前首領”的遺囑就沒什麼作用了。

林沖與吳用,公孫勝並眾頭領商議立宋公明為梁山泊主,諸人拱聽號令。次日清晨,香花燈燭,林沖為首,與眾等請出宋公明在聚義廳上坐定。林沖開話道:“哥哥聽稟;國一日可無君,家一日不可無主。晁頭領是歸天去了,山寨中事業,豈可無主?四海之內,皆聞哥哥大名;來日吉日良辰,請哥哥為山寨之主,諸人拱聽號令。”

決定是林沖與吳用,公孫勝並眾頭領商議的,是由林沖嘴裡說出來的。畢竟林沖作為“元老”,他的態度還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不是他的真實態度;其次,由林沖來說,他就沒有再競爭的理由了。而其他人要麼沒有能力,要麼不會與宋江爭。畢竟,宋江也是帶著自己的“團隊”加盟的,花榮、李俊、李逵等人可算是宋江陣營的,先前的吳用等人也是受過宋江的救命之恩。

果然,林沖在說完之後,一直到宋江繼位都沒再說話,一直是吳用、李逵在為宋江造勢。是不是可以猜測:林沖迫於眾人壓力,不得不放棄競爭,推舉宋江做這個首領之位。當然只是個猜測,但這梁山的第二次首領之爭,在沒有任何爭鬥的情況下,被宋江拔得了頭籌。

從林沖的事蹟看“拉幫結夥”的重要性

梁山三任首領,林沖這位有出身、有能力、有名聲的“元老”卻沒有能夠上位,不得不說“單槍匹馬”入夥和“帶著團隊”加盟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