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冲的事迹看“拉帮结伙”的重要性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要成就一番是行业,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今天就林冲的事迹跟大家聊聊“拉帮结伙”的重要性。

话说梁山共有三任首领:王伦、晁盖、宋江,分别是继任关系。王伦作为梁山的创建者,当这个头领是应该的,尽管他并不称职,但晁盖和宋江就有值得考究的地方了,因为在这中间有个比他们上山都早的人--林冲。

从林冲的事迹看“拉帮结伙”的重要性

林冲可以说是第二位上梁山的好汉(第一位是朱贵,王伦与杜千、宋万一起创建的梁山),并且不管是名声,还是个人能力在当时都是最强的,这也是王伦一开始不想林冲上山的原因。就这点来说,林冲绝对算是梁山的元老了。但是在后面的两任继位中,林冲却并没有坐上第一把交椅。

是他不肯做吗?肯定不是。吴用在与晁盖谈话是就说过“早间林冲看王伦答应兄长模样,他自便有些不平之气;频频把眼瞅这王伦,心内自已踌躇。我看这人倒有顾盼之心,只是不得已。”而在之后吴用与林冲的谈话中林冲自己也说了“只因小可犯下大罪,投奔柴大官人,非他不留林冲,诚恐负累他不便,自愿上山。不想今日去住无门!非在位次低微,只为王伦心术不定语言不定,难以相聚!”可见林冲对王伦是看不上眼的,不是没有取而代之的意思,毕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出身,心气还是蛮高的。

但是林冲直到晁盖等人来了,并且在吴用的话语相激之后才火并了王伦,之前为什么不动手呢?有能力,但是没有势力。首先,林冲是投奔而来的,再取而代之,名声上说不过去,柴进脸上也不好看。其次,就是林冲是孤身一人上梁山的,没有可以帮衬的,即使是杀了王伦,杜千、宋万会不会帮他还是两说,底下的小喽啰们也不一定会心服。说到底,还是没有势力。

从林冲的事迹看“拉帮结伙”的重要性

但是晁盖等人来了,林冲就动手了,尽管有吴用从中挑拨的原因,但也正是晁盖等人改了林冲信心。杀了王伦,按理说这梁山第一把交椅该是林冲来坐。但是林冲不仅没有争这个位子,还没等众人开口,就将这位置推到了晁盖屁股底下:

却说林冲杀了王伦,手拿尖刀,指着众人,说道:“我林冲虽系禁军,遭配到此,今日为众豪杰至此相聚,争奈王伦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推故不纳,因此火并了这厮,非林冲要图此位。据着我胸襟胆气,焉敢拒敌官军,他日剪除君侧元凶首恶?今有晁兄仗义疏财,智勇足备;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伏。我今日以义气为重,立他为山寨之主,好么?”

不仅将晁盖推上了第一把交椅,第二、第三把也让给了吴用、公孙胜,最后自己让不过,才做了第四位。这位火并王伦最大的功臣,没有得到任何“奖赏”,还是第四。

这就是“团伙”的好处,晁盖等人是七人一起上山的,而且各有本事,都是做头领的人物。所以,不管林冲心里究竟怎么想的,这第一把交椅无论如何也做不得。就这样,第一次“梁山易主”,林冲out。

从林冲的事迹看“拉帮结伙”的重要性

要说这机会总是在不经意间来到,晁盖在打曾头市时中箭身亡,梁山又迎来一次“改朝换代”的机会: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著宋江,嘱咐道:“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众头领都听了晁盖遗嘱。

从林冲的事迹看“拉帮结伙”的重要性

按照晁盖遗嘱,那这首领之位是都是有机会的了。而且在为晁盖祭祀的时候,有一个关于林冲的细节描写“林冲却把枝誓箭,就供养在灵前。”可见,对于这又一次“易主”的机会,林冲是有决心和意向的。但是很快这个“前首领”的遗嘱就没什么作用了。

林冲与吴用,公孙胜并众头领商议立宋公明为梁山泊主,诸人拱听号令。次日清晨,香花灯烛,林冲为首,与众等请出宋公明在聚义厅上坐定。林冲开话道:“哥哥听禀;国一日可无君,家一日不可无主。晁头领是归天去了,山寨中事业,岂可无主?四海之内,皆闻哥哥大名;来日吉日良辰,请哥哥为山寨之主,诸人拱听号令。”

决定是林冲与吴用,公孙胜并众头领商议的,是由林冲嘴里说出来的。毕竟林冲作为“元老”,他的态度还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不是他的真实态度;其次,由林冲来说,他就没有再竞争的理由了。而其他人要么没有能力,要么不会与宋江争。毕竟,宋江也是带着自己的“团队”加盟的,花荣、李俊、李逵等人可算是宋江阵营的,先前的吴用等人也是受过宋江的救命之恩。

果然,林冲在说完之后,一直到宋江继位都没再说话,一直是吴用、李逵在为宋江造势。是不是可以猜测:林冲迫于众人压力,不得不放弃竞争,推举宋江做这个首领之位。当然只是个猜测,但这梁山的第二次首领之争,在没有任何争斗的情况下,被宋江拔得了头筹。

从林冲的事迹看“拉帮结伙”的重要性

梁山三任首领,林冲这位有出身、有能力、有名声的“元老”却没有能够上位,不得不说“单枪匹马”入伙和“带着团队”加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