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足球大肆歸化下,中國籃球會有相關動作嘛?

愛提問的小白白


中國籃球和中國足球還是有很大不同,籃球基礎好於足球,無論是大眾普及程度,還是職業聯賽,國家隊成績方面,男籃都好於男足。在姚明主席掌舵籃協後,有一系列措施助推中國男籃發展,包括聯賽賽制,國家隊建隊方式,青訓方面都有很多創新之舉,很多青年才俊大量湧現,假以時日一定會開花結果,有這樣的帶頭人,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予足夠的耐心和信任。而男足歸化本是出於無奈之舉,多少次躊躇滿志,多少次功敗垂成。男籃畢竟曾經取得過輝煌的成績,無論如何也還是具有一定的底蘊在,再輔以如今一系列新舉措,前景明顯優於男足,因此,歸化大可不必。


足球365


男籃現在最大的威脅,是亞洲各國不斷用混血和歸化來增強自己的實力,日本的八村壘已經成為NBA的主力輪換,未來將是男籃的強勁對手。由於身份認同感和球迷的反對聲音,歸化這條道路可能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不會有,混血球員如丘天和祝銘震等都是天賦一般,要復興從前的輝煌只有靠挖掘國內的人才。

加強青訓,同時增強各渠道的選拔人才

世界盃之後很多都認為傳統青訓已經無法選拔出更好的人才,要逐漸淘汰改由校園籃球選拔,這樣即使打不上職業也還有文憑可以自尋出路。

這樣的想法未免過於理想,校園籃球在全球成功的只有美國。依靠美國本身強大的商業氛圍和名校的資源,NCAA才能不斷地向NBA輸送頂級人才,歐洲大部分國家走的都是專業隊青訓路子。中國目前的商業運作和美國有著不少差距,校園籃球能否成功,很多操作權並不在籃協而是在教育部,如何能令校園能投放更多資源在籃球,在足球的飯碗裡虎口奪食,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傳統青訓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樣,打不上職業就一無是處。好的俱樂部都會給球員找好後路,首先是把他們的學籍掛靠在不錯的學校,如廣東宏遠以前把球員掛靠在廣東工業大學,現在中學階段掛靠在實驗中學。如果打不上職業的,會讓他們去讀大學,如鄒陽去了清華,佟佳俊去了中南大學。現在籃協有培養協議,只要俱樂部和球員在上大學前簽訂了,讀完大學之後就可以不必通過選秀直升一隊。當然球員願意選秀或轉行,也是沒問題的。

上大學打CUBA也不是球迷想像的那樣,能兼顧學業和籃球。從網上曝出的一份北大CUBA球員訓練內容和文化課學習成績來看,球員大部分時間都在訓練,遲到3次以上就會被取消評優和獎學金。而文化課分數基本是由訓練內容決定,難度比起普通的學生要低非常多。所以除了某些全才,大多數球員日常都是在訓練,根本沒太多時間來學習文化或者體驗校園的社交。

CBA公司已經規定,明年青訓將設立投入最低線。這條線如同NBA薪金空間的“窮鬼線”,如果達不到,差額將補助給其他青訓投入積極的俱樂部。這條政策證明了青訓仍是目前籃球人才選拔的基本盤,未來不但不會削弱,還會加強。

借雞生蛋和請進來、走出去交流

上面的回答有人提到了籃協也要建立自己的雛鷹計劃,送有潛質的球員到國外聯賽學習,但他顯然不知道籃協已經建立了一個類似雛鷹計劃的菁英計劃。但是人數很少,第一批只有4人,原因也很簡單,學費生活費太昂貴了,無法支持大批量的球員前往。

目前來看張鎮麟、王泉澤和曾凡博潛力都相當不錯,未來衝擊NBA不成回國也能打上主力。但是成長到什麼程度很難作判斷,作為他們的前輩張兆旭、常林、唐子豪等等都沒有成為一流球員。他們回國後,可能面對的是身份地位的變化,要改變打法來適應聯賽。

而留洋人數本來就不多,如果因為傷病或者機遇,成長未如預期,支出就白白打了水漂。請外教進來,在球員青少年時期就對他們灌輸國外先進的打法戰術,成為了另一條比較穩妥的道路。廣東和新疆就是第一批嘗試者,廣東靠尤納斯的中介請來了立陶宛青年國家隊的教練執教三隊,並每年都前往立陶宛和當地球隊進行交流比賽。

廣東也是首家嘗試體教結合的俱樂部,他們和實驗中學合作,由外教和少帥曲紹斌長駐校園,在課餘時間來對有能力的學生進行訓練,並在其中選拔潛力不錯的苗子。

CBA的商業運作更上一層樓

隨著和中國移動咪咕視頻的五年20億合同的簽訂,CBA的商業運作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很多人都認為CBA是為國家隊服務的,為男籃犧牲是理所當然的。但只有聯賽辦好了,球員收入更加多了,才能更多的人才走進來。

明年聯賽將增加到56輪,CBA公司也有意從NBL裡挑選隊伍擴軍。這會讓聯賽更加火爆,但同時也對俱樂部和CBA公司提出了更大的運作挑戰。如何能讓聯賽健康有序地發展,這是從業者應該努力的。


籃球歸之路


再這樣下去還是中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