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帝王手中收放自如的紧箍咒到底是什么?

清代帝王手中收放自如的紧箍咒到底是什么?

多尔衮率清军入关

公元1644年,爱新觉罗多尔衮踩着吴三桂的脚印率清军入关,在中原的土地上,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帝制王朝。入关后的少数民族很快沿袭了明朝遗留下来的法律制度,审判重权被刑部独揽,大理寺负责审核的职能也多被架空。几桩接踵而至的大案,很快动摇了当权者自以为稳固的统治根基。

清朝初年,浙江湖州南浔镇上,富甲一方的庄氏家族撞上了莫名的厄运。少爷庄廷鑨刚满十九岁,竟突然瞎了眼睛,然而,十五岁就进国子监的庄廷鑨,以一千两银子买到了明朝文渊阁大学士朱国桢所著的明史稿本,召集了一批文人墨客开始修撰。

清代帝王手中收放自如的紧箍咒到底是什么?

明史辑略

公元1655年,明史辑略终于大功告成,可惜还没来得及庆功,庄廷鑨竟就此一命呜呼。思子心切的庄允城下定决心,要让儿子的遗作扬名天下。五年之后,明史辑略如愿面世,而这部一时兴起而作的私房史,已经埋下了无穷后患。

就在这年冬天,几个当地名士在这本明史辑略的参订者中,居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原来,庄允城为了扩大该书的影响,擅自借用了诸位学者的名号。这年十二月,三个被盗用名号的文人,以明史辑略有涉时政为由联名自首,同时一并告发了出书的庄氏父子。

本意光耀门楣的好事,竟然招惹了这等麻烦,庄允城多年经商深谙官场门路。第二天,明史辑略全面删改后的洁本送到了通政司、礼部和都察院三衙备案,当然,一并送去的还有打点关节的银子。湖州县衙很快把此事压了下去,然而散出去的消灾银,竟然引来了一批想借机发财的无赖。

短短几天,明史辑略售卖一空,甚至有人花钱雇人逐字检查书中有违时务的纰漏。其中最为甚者就是曾经因贪赃枉法而削职为民的吴之荣,丢了顶戴的吴之荣穷困潦倒,一眼就盯上了这个靠勒索庄家发财的好机会。他不仅三番五次上门敲诈,还一状告到了省级部门,庄允城再次花重金买通上级,将吴之荣逐出了湖州,这一下酿成了大祸。

公元1662年初冬,一向太平的湖州府,大驾光临了几个钦差大员,知府还没来得及接风洗尘,一行车马就直奔庄氏大宅。官兵很快在庄家抄出了明史辑略书版,毫无准备的庄允城当即被捕,连人带物押解刑部大牢。

原来,被驱逐的吴之荣并没有善罢甘休,他十分清楚此书的犯忌之处。于是找来删改前的明史辑略,仔细勾出书中的问题字眼儿,直接告上了京城。

如今,清军入关已近二十年,但老百姓对异族的统治,依然心怀抵触。一年前,顺治帝刚刚驾崩,江南一带就出了两桩抗击清廷的大案,反清复明的呼声随之四起。此时,年仅七岁新帝康熙还无力亲政,顾命大臣鳌拜正愁没有机会,威慑天下不服管的汉人,吴之荣就送上了这部顶风作案的明史辑略。

康熙二年正月二十日清晨,湖州城门悄悄禁闭,官兵挨家挨户破门而入,按照明史辑略书内名单严密搜捕。但凡参与此书编撰者,甚至连读过此书的人,全部锒铛入狱,受牵连者不下两千余人。

五个月后,庄允城等十八人惨遭凌迟,罪魁祸首庄廷鑨更是被掘坟碎尸。而当年告发庄氏的三个文人所幸躲过一劫,进京告状的吴之荣更是封官得赏,春风得意。但据民间史书记载,两年之后,吴之荣就在从福建回来的路上,被天雷劈中而遭了报应。

自明史案之后,因言获罪者层出不穷。据史学家统计,清代的文字狱多达160余起,文字狱已经成为帝王手中一道收放自如的紧箍咒,动辄得咎的文人们人人自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