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平和縣概況

平和縣於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置縣,地處漳州西南部,與閩粵兩省八縣相連,為省重點僑鄉和臺胞祖籍地、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現有人口61.3萬,居漳州市第四位,下轄16個鄉鎮(場)和1個省級工業園區、240個行政村、16個社區居委會。全縣土地面積2334平方公里,居漳州市第一位;山地面積270.8萬畝,有林地面積241.6萬畝,耕地面積36.9萬畝。

漳州市平和縣概況

平和縣內年平均氣溫攝氏17.5-21.3度,東南地區的小溪、山格、坂仔、安厚和南勝21-21.3度,西部的九峰、國強20-21度,其餘西部山區17.5-19度。雨季長,雨量充沛,年平均1600-2000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400毫米,日照和太陽輻射時間中等,年平均霜期為41.3天,春秋冬溫差小,氣候溫暖,夏季較長,但酷熱嚴寒少見,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和各種產業投資。

漳州市平和縣概況

平和縣山清水秀,漳州6條主要河流有5條發源於此,素有“五江之源”之稱(廣東韓江、漳浦南溪、鹿江、雲霄漳江、詔安東溪),全縣森林覆蓋率70.68%。平和物產豐富,擁有琯溪蜜柚、坂仔香蕉、白芽奇蘭茶、山格蔬菜、青棗五大綠色品牌,農業產業化走在全省前列,先後被命名為“中國琯溪蜜柚之鄉”、“中國坂仔香蕉之鄉”、“中國白芽奇蘭茶之鄉” “中國十大最美茶鄉”“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縣”。平和縣擁有4個國家級、11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個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13個省級涉臺文物保護單位,476座明清時期的土樓。

漳州市平和縣概況

平和是原中央蘇區縣,福建省四個老區重點縣之一。1928年3月,平和九峰人朱積壘領導的“平和暴動”打響了反對國民黨的“八閩第一槍”,拉開了福建農民自動奪取政權第一幕。朱德、鄧子恢、張鼎丞、譚震林、彭衝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戰鬥在這塊紅色土地上。平和革命文物眾多,擁有紅三團、紅九團三平會師紀念館、朱德紀念館、閩南特委根據地等革命遺址,其中平和暴動總指揮部舊址、紅三團與紅九團會師舊址入選漳州市十大革命遺址。全縣為革命犧牲的烈士880多人。全縣共有老區村190個,佔79%,人口39.37萬人,佔71%。

漳州市平和縣概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