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恩伯和李宗仁究竟有著怎樣的恩恩怨怨?

1076318832


李宗仁是桂系老大,湯恩伯是黃埔三小,這兩人只有怨沒有恩!

新桂系軍閥從北伐戰爭中第七軍創立,就是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三足鼎立,後來黃紹竑叛變歸順了蔣介石,李白兩人秤不離砣砣不離稱,互相扶持,在蔣介石的擠壓下,成為唯一兩個能夠活過抗日戰爭的軍閥之一,另一個是閻錫山的晉系軍閥。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李宗仁對桂系的強大掌控力。

湯恩伯是黃埔三小,這是因為黃埔有一大三小,黃埔軍校初建,教務長何應欽地位僅次於蔣介石,成了黃埔系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老二,在他的領導下,黃埔軍校的畢業生們都是言必稱校長。但是1927年寧漢合流何應欽逼宮,1936年西安事變又轟炸西安。蔣介石不得已忍了何應欽十年,最終用黃埔三小取代了何應欽。這黃埔三小就是陳誠、胡宗南和湯恩伯,這三人,無一例外都是浙江人,蔣公公還是喜歡老鄉啊!

李宗仁和湯恩伯的第一次交集是臺兒莊會戰。

臺兒莊會戰期間,李宗仁擔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而湯恩伯擔任中央軍20軍團司令,可是湯恩伯這個軍團司令,居然敢騎在李宗仁頭上,不聽號令。

徐州會戰的參戰部隊中,除了湯恩伯20軍團,還有第二集團軍孫連仲(西北軍舊部)、59軍張自忠(西北軍舊部)、第三軍團龐炳勳(西北軍舊部)、第3集團軍孫桐萱(韓復榘舊部)。這些軍隊,都是苦哈哈的西北軍出身,湯恩伯不僅是土豪出身裝備精良,還擁有了13軍、52軍、75軍、85軍四個軍的兵力,兵多將廣。

臺兒莊會戰中,孫連仲所部擔任了絕對主力,在臺兒莊這個血肉磨坊中,與瀨谷支隊交戰的主要是池峰城所部,池峰城從長城抗戰開始,從來就沒慫過,可是在臺兒莊愣是犧牲了70%部隊,苦苦哀求孫連仲要求撤下來。孫連仲則向李宗仁請示,李宗仁回覆很簡單,看看韓復榘先例就行!

韓復榘被殺後,舊部第三集團軍就在側翼,孫連仲雖然號稱“孫鋼頭”,但也怕槍斃啊!孫連仲回覆李宗仁“服從命令,第二集團軍將戰至最後一人!!!”

孫連仲和池峰城正在臺兒莊苦戰時,李宗仁打電話給湯恩伯,要求馳援。湯恩伯則是各種藉口推脫。李宗仁拿出韓復榘先例恐嚇,湯恩伯直接掛電話!李宗仁無奈,只好打電話給蔣介石。蔣介石對湯恩伯給上司穿小鞋的行為大加讚賞後,指示湯恩伯聽從李宗仁軍令。

最讓李宗仁暈厥的是,孫連仲、湯恩伯、池峰城等11人因為臺兒莊大捷而授予了青天白日勳章,差點害死友軍的湯恩伯,居然恬不知恥的站在了正中間,李宗仁孫連仲被擠到了一邊。

湯恩伯和李宗仁註定沒辦法在一起,徐州會戰後,蔣介石就讓他自立門戶到河南主持第一戰區,成為了河南人民心目中最可怕的“水旱湯蝗”四大害之一。

湯恩伯這個小黃埔系算是最悲催的,他帶出的13軍被調給別人指揮,以至於他後來官越做越大,卻沒有一個長期能夠控制的軍隊和群體。在針對山東解放區的戰爭中,湯恩伯授意張靈甫不必管李天霞等友軍,一頭扎進了解放軍的包圍圈,隨後全軍覆沒。戰後,蔣介石要湯恩伯跪在他面前,用棍子打他,打得滿臉是血。

湯恩伯即使被蔣公公打死了,也是蔣公公的好奴才!

1949年,渡江戰役中,湯恩伯再次給上司李宗仁穿小鞋。

1948年年底,蔣公公在三大戰役中主力全部被殲滅,面對1949年北京和談的邀請,蔣公公又沒膽子去,只好下野當寓公了。和談破裂後,李宗仁組織兵力抵禦我軍渡江戰役,擔任京滬杭警備司令的湯恩伯,這次直接給李宗仁代總統穿小鞋,李宗仁只能依靠桂系軍抵抗,廣西戰役後連老家都丟了,事不可為,直接逃到美國去了。

湯恩伯為總司令的京滬杭警備司令部,統一指揮江蘇、浙江、安徽3省和江西省東部的軍事,會同華中“剿匪”總司令部白崇禧集團組織長江防禦。可是,湯恩伯此時的主要精力,很明顯不是給李宗仁扛活,保李家江山,而是把蔣介石搜刮的金銀財寶、古玩字畫運送到臺灣島,所以,長江天險和和南京都城不重要,上海四戰之地卻被武裝到牙齒,因為,這些錢都是蔣總統的,必須打包帶走!

1949年,李宗仁位列第二號戰犯,1965年回國,受到禮遇,1969年病逝於北京;

1949年,湯恩伯位列第37號戰犯,1954年赴日本醫治胃病,用了一個月被日本醫生毒死了。


歷史知事


湯、李二人的恩怨本質上還是蔣介石和李宗仁的內部爭鬥引發的連鎖反應。湯恩伯雖然不是黃埔科班出身,又曾經是孫傳芳手下的人,這種背景的將領原本蔣介石是看不上的。但是湯是浙江人又是日本士官學校的畢業生,又是老蔣的校友又是老鄉,所以最終還混成了黃埔系將領。湯恩伯掛在嘴邊的常話就是隻忠於蔣委員長,在李宗仁和蔣介石的種種衝突之中,湯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臺兒莊戰役之中,兩人第一次合作已經是各懷心思、矛盾重重。李宗仁是當時的司令,官壓湯恩伯一級。但是在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兩人產生了分歧。其實就戰局上來看,李宗仁的戰術不無道理,還能取得更好的作戰效果。但是當時他和老蔣政治上不和,湯恩伯故意作對其實也有做給老蔣看的意思,以證明自己只聽老蔣的調遣。

徐州會戰之時,湯恩伯升任32集團總司令,也就更不把李宗仁放在眼裡了。湯恩伯所作所為都是跳過李宗仁直接對蔣介石負責,軍中人人知曉湯恩伯“中原王”,李宗仁糟了冷落,對湯恩伯越加敵視。

1942年 ,李宗仁等到了掰倒湯恩伯的機會,當年河南大災,湯恩伯處理不善,被李宗仁告到白崇禧處。而蔣介石不但沒動湯恩伯,過了一陣子還給他升職了。

1949年,李宗仁乘著老蔣手下黃埔精英所剩無期逼迫老蔣下野,他如願以償當上了坐上了一把手的位置,但是對於“代總統”這個職稱還是膈應得慌。當然,老蔣也沒有誠心讓位給他,他在下臺之前還給湯恩伯找到了個非常合適的職位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湯恩伯本就和李宗仁不對盤,當然不會聽這個代總統的指揮。湯恩伯不去守江防也不去守南京,而是去上海掩護蔣經國將財產全部轉移到了臺灣。

老蔣第三次下野,充分利用了湯恩伯對李宗仁的敵意。在老蔣的授意之下,湯恩伯逮捕浙江省主席。即便老蔣已經前往臺灣,湯恩伯還前往福州挾持了福建省主席,代任了福建主席和綏靖主任。李宗仁忍無可忍,在軍事會議上對湯恩伯破口大罵,而湯恩伯還是那句話,他只聽蔣委員長的命令。

同年,李宗仁因心力交瘁引起了胃潰瘍,住院了一個多月。這個時候的老蔣還幾次三番催促李宗仁去臺灣,蔣介石最終在臺灣召開國民大會,罷免李宗仁副總統一職,李宗仁只得前往美國。1965年,李宗仁回到祖國。他的回憶錄中是這麼寫的

“我們的最高統帥蔣委員長的一貫作風,便是鼓勵他部下將帥不和,以便分化控制。湯恩伯、胡宗南等不服從我的命令,是蔣先生所最高興的。”


木劍溫不勝


應該這麼問吧,李宗仁和湯恩伯到底有著怎樣的恩怨?李宗仁晚年提起臺兒莊戰役,指責湯恩伯在三令五申之後,仍在姑婆山區逡巡不進,"最後,我訓誡湯軍團長說,如再不聽軍令,致誤戎機,當照韓復榘的前例嚴辦,湯軍團才全師南下"。言下之意,湯恩伯避戰不前,表現很糟糕。


1939年隨棗會戰,據《李宗仁回憶錄》,按照第五戰區作戰計劃,"待我軍正面將敵人主力吸入隨棗地區後,湯軍團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自桐柏山衝出,一舉截斷襄花公路,會同正面我軍,將敵人包圍而殲滅之"。湯恩伯不同意,"不行,不行,你不能胡亂拿我的部隊來犧牲"。李宗仁很腦火,"在任何戰爭中,當前線危急之時,部將不聽主官約束而擅自行動,都是犯法的。可是抗戰期中,如胡宗南、湯恩伯等,皆習以為常"。

不過我挺吶悶,李長官在回憶錄中說盡湯恩伯壞話,當年可不是這樣的,他打電報給蔣委員長,一個勁誇湯恩伯好樣的。真的,千真萬確!電報內容都在檔案館存著呢。臺兒莊戰役取得勝利之後,李宗仁致電蔣介石,"湯軍團長恩伯指揮主力迂迴棗嶧,行動敏捷,側擊敵軍,果敢攻擊,獲取勝利之基礎";認為湯和負責防守臺兒莊正面的孫連仲一樣,"忠勇奮發,指揮洽當,寔己開國軍勝利之途徑,袍澤奮門之楷模,懇予特別褒獎"。


這⋯⋯看完電報我毫不猶豫點了"贊"。但是幾十年後,李長官怎麼就突然改口了,湯恩伯這也不是,那也不是,幾乎一無是處,你說這是什麼仇什麼怨?我的"贊"要不要取消呢,好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對了,前幾天,我有一位朋友去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參加活動,看到關於湯恩伯的展板內容,還是充分肯定中央軍在臺兒莊戰役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的。顯然,紀念館並未跟著《李宗仁回憶錄》照本宣科。因此,我們在分析所謂李、湯恩怨時,還需疏理檔案文獻儘量回到歷史現場去評判。同意的朋友請點贊,請轉發,不同意的朋友可以拍磚。


馮傑


桂系首腦李宗仁與蔣介石嫡系大將湯恩伯交集不是很多,主要集中在抗戰時期。李宗仁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時,湯恩伯部歸第五戰區指揮,直到湯部劃歸第一戰區蔣鼎文手下。

李宗仁與白崇禧在臺兒莊

徐州會戰爆發後,湯恩伯的20軍團調入第五戰區,第20軍團下轄關麟徵的第52軍和王仲廉的第81軍,兵員充足,裝備齊全,是國軍中的精華。湯恩伯部到達徐州後,李宗仁計劃讓湯部與從藤縣南下的日軍稍作抵抗,即讓開正面,退入抱犢崮山區,待臺兒莊守軍與敵交戰時,再出其不意從敵背後出擊,南北夾擊,包圍而殲滅之。

但自1938年3月27日始,我軍與日軍在臺兒莊展開拉鋸戰時,李宗仁命令湯恩伯軍團迅速出擊,夾擊日軍。但湯恩伯不知出於什麼考慮,一直按兵不動,李宗仁大怒,訓誡湯說,如果不聽軍令,貽誤戰機,將按韓復榘前例查辦。湯恩伯這才全師南下,但臺兒莊守軍已傷亡殆盡,如果按照李宗仁預先的設計,湯部早一點南下,進攻臺兒莊之日軍可能會全軍覆沒。李宗仁對湯恩伯此舉非常惱火,後來曾多次提及,此事乃兩人交惡之始。

前面提過,湯恩伯是蔣介石中央軍的嫡系部隊,湯本人又和蔣介石是浙江老鄉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校友,深受蔣之恩寵。而李宗仁歷史上曾多次反蔣,是蔣介石的對手。鑑於這些原因,湯恩伯經常不聽從李宗仁的命令,有事直接向蔣介石彙報。而蔣介石對此不但不制止,甚至還慫恿、鼓勵,致使將帥不和,他好分化控制。
李宗仁(前右1)與五戰區部分將領合影

第五戰區移駐湖北、河南一帶後,湯恩伯駐軍桐柏山,軍紀敗壞,攪得當地百姓雞犬不寧。據李宗仁在回憶錄中透露,當地一位叫石毓靈的專員請李宗仁下令約束,李宗仁苦笑著回答,他無可奈何。

後來湯恩伯調到蔣鼎文的第一戰區,又與蔣鼎文不和,最後甚至連面也不見。有一次,湯恩伯邀請李宗仁到其駐地葉縣公幹,李宗仁趁機對他說:“論軍界資歷,蔣鼎文是你前輩;論私誼,你們都是蔣委員長同鄉。你和他尚不能合作,又能和誰合作呢?作為下級,你和蔣鼎文的摩擦,縱然無過,也是不對,何況你還不一定無過呢!”李宗仁這番話語重心長,湯恩伯聽了很受感動,後來主動與蔣鼎文改善了關係。


總體來說,李宗仁對湯恩伯評價不高。當然,對李宗仁的話也不可全信,湯恩伯雖然飛揚跋扈,但也並非李宗仁說的那樣不堪,並且湯在抗戰中的表現也頗為不俗。李宗仁之所以如此評價,與兩人分屬不同陣營有關。


民國年間那些事


個人很不喜歡湯恩伯這個人,雖然湯恩伯在抗日戰爭的時候確實立下不少戰功,但此人受人詬病的地方也很多:他的軍隊在河南弄得河南人民民不聊生,河南人民以“水,害,蝗,湯”並稱四害,湯恩伯的部隊甚至逼得很多人民寧可投奔日軍也不願待在湯這裡,這無疑是極大地汙點;而後來他為了自己的權勢出賣恩師陳儀,賣師求榮,使得陳儀死難,從品格上也可以說是小人一個。

但是湯恩伯對蔣介石忠誠,這一點也是他能被重用的原因;好了,既然湯恩伯對蔣介石忠誠,李宗仁又是蔣介石的政敵,那麼湯李二人關係自然好不到哪裡去。

到了民國後期,李宗仁是相當討厭湯恩伯的,1949年1月21日,蔣發表文告宣佈引退。代總統李宗仁對湯能否勝任表示質疑,在《李宗仁回憶錄》中曾說:“湯恩伯當一師長已嫌過分,你(蔣介石)竟還把這種人引為心腹。”

他們的齟齬來自哪裡呢?臺兒莊!湯恩伯在臺兒莊之戰不服從指揮,拒不增援,使得李宗仁十分厭惡,湯恩伯的見死不救並導致川軍,西北軍,滇軍大量傷亡,王銘章將軍犧牲。

湯恩伯自己的下場也不好,解放戰爭中表現一塌糊塗,使得蔣介石不滿;在河南擴軍又引發蔣介石的猜疑,之後蔣介石就開始對付他了,孟良崮之戰後。蔣介石竟當著眾將領的面,勒令對孟良崮慘敗負有責任的湯恩伯跪下,舉起手杖就打,致使湯恩伯滿頭是血。

所以他去了臺灣之後一直就沒被重用,1954年,湯恩伯客死日本,下場悽慘。


國史拾遺


一個老蔣的人,一個是地方派系的,能和就怪了,有恩怨是一定的。湯恩伯所部奉蔣介石令擴編為第二十軍團,湯任軍團長,下轄第十三軍、關麟徵第五十二軍、王 仲廉第八十五軍。1938年3月,第二十軍團編入李宗仁為司令長官的第五戰區序列,與孫連仲的第二集 團軍及其他部隊,在徐州外圍阻擊進犯的日軍。李宗仁組織臺兒莊戰役。湯恩伯部 配合守城的孫連仲部擊潰進攻臺兒莊之敵,取得了殲敵萬餘的勝利。5月24日,湯恩伯被任命為第二集團軍總司令。

不久,又改任第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負責指揮張自忠及其他部隊保衛鄭州以南鐵路沿線地區。隨後參加了武漢會戰和隨、棗戰役。 湯恩伯在抗日戰爭臺兒莊戰役中的並不存在著違抗軍令、保存實力的問題!李宗仁在其回憶錄中說:“二十四日.敵人開始猛烈炮轟我防禦工事……湯軍團仍在姑婆山逡巡不進,最後,我訓誡湯軍團長說,如再不聽軍令.致誤戎機,!與照韓復榘的前例嚴辦 湯軍團才全師南下,然此時臺兒莊的守軍已傷亡殆盡 ……”“這是有關湯恩伯抗命不遵的最明確的記載,大陸史學界也基本沿用的主流說法。

但筆者也注意到.有的史料(包括孫連仲及其部將的回憶)中,並術明確提及此事 ,從國民黨軍自己的戰鬥詳報和戰役總結中也很難看出湯恩伯有違抗軍令、保存實力的蛛絲馬跡;相反,這些資料給人的印象倒是湯部貫徹軍令,全力赴戰。


李三萬的三萬裡


抗戰爆發,湯恩伯和李宗仁的首次交集,是蔣介石把湯司令的中央軍第20軍團劃給了第五戰區李宗仁指揮,一個地方派系的老大來領導湯恩伯、關麟徵這樣的中央軍嫡系,矛盾是自然而然的,特意標明中央軍,是因為湯恩伯並非出身黃埔。

所以臺兒莊戰役中湯軍團是否抗命,成為80年來懸而未決的公案,李宗仁指責湯恩伯不遵調遣,遲遲未能完成對磯谷師團的合圍 ,否則戰果更佳;湯恩伯辨稱要先掃蕩外圍的坂本支隊才能放心南下,各執一詞。從結果看,沒有中央軍八萬精銳的收官,李宗仁贏不下臺兒莊大捷,不過以中央軍將領的習性,湯不接蔣親電不出兵也似有可能。



這並非是刻意延誤軍機,這是做秀和做態 , 中央軍將領都會這一套,以此證明我們只聽委員長或校長的,是效忠的另外一個途徑,偏偏老蔣就吃這一套,畢竟李宗仁一直是蔣介石的政敵 ,先後三次逼蔣下野。

徐州會戰失利後, 第五戰區司令部退至老河口,湯恩伯升任第32集團軍總司令駐防河南前線,愈發不聽李宗仁這個戰區長官的命令,萬事只對重慶的蔣介石負責,擁兵自重,漸成“中原王”,中原大地只聞湯司令,不知李司令長官,李宗仁自然恨的不行。



到1942年河南大災,湯恩伯駐軍處置不力,李宗仁白崇禧聯合奏本,滿希望將湯司令一腳踢開,結果是蔣介石乾脆把河南和湯恩伯所部劃歸第一戰區蔣鼎文指揮,沒多久湯恩伯還升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李宗仁也無可奈何,老蔣用人,一向如此,親疏分明。

解放戰爭後期,三大戰役使蔣介石黃埔精銳損失殆盡,桂系乘機第三次逼蔣下野,1949年初李宗仁終於揚眉吐氣當上“代總統”,結果老蔣臨下臺前一紙命令,衢州綏署主任湯恩伯升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整個長江下游包括南京的守備部隊統由其指揮。



一半是老蔣可用之人不多了,一半就是成心的,湯恩伯怎麼可能聽“李代總統”的指揮,完全就是牽制桂系的大將。湯恩伯堅決執行幕後老蔣的命令,不守江防,不守南京,主力全部後縮到上海周邊,掩護蔣經國搶運黃金白銀美鈔和其它重要物資去臺灣。

“國防部”軍事會議上,李宗仁與何應欽大罵湯恩伯不服從命令,湯司令慢吞吞拿出蔣介石的手諭:我只聽總裁的命令,然後居然離席揚長而去。

估計,李宗仁當場槍斃老湯的心都有。


度度狼gg


湯恩伯和李宗仁之間的恩怨始於抗戰期間。前後有三。

第一次是臺兒莊戰役,指揮外線機動兵團的湯恩伯遲遲不發兵臺兒莊。因此李宗仁電報指責湯恩伯“在三令五申之後,仍在姑婆山區逡巡不進,如果不聽軍令,貽誤戰機,將按韓復榘前例查辦”如此嚴厲的軍令使得湯恩伯不得不遵令行事。

但事實上是各在其位各謀其事,手握國軍精銳集團的湯恩伯在臺兒莊戰役中,指揮所部先肅清嶧縣、棗莊等地的日軍之後才救援孫部 ,解除了手中主力陷於被夾擊的態勢後再出兵臺兒莊無疑是正確的。如果直接救援,湯部會被嶧縣棗莊的日軍夾擊,怕是臺兒莊戰役也會變成一場敗仗。但是這封電報卻使得湯恩伯在歷史上背了大半個世紀作戰不力的黑鍋,也等同於告了湯恩伯一次“黑狀”。

第二次是隨棗會戰,此戰前蔣介石命令湯恩伯部為五戰區總預備隊使用,因為湯部裝備相對精良,整體作戰能力較強,作為預備隊是比較合適的。但此時李宗仁已經判斷出崗村寧次的意圖,仍然堅持選擇最弱的川軍22集團軍作為總預備隊,這個舉動引起了湯恩伯的不滿,一旦各部被突破造成日軍合圍,湯部只有撤往山區一途,若如此重裝備較多行動不便的湯恩伯部在日軍圍剿之下,勢必遭受慘重損失。

後來的戰況不出所料,左右兩翼均潰散,湯對兩翼潰散尚不知情,也不知道日軍此戰目的就是要圍殲他,就在日軍圍殲31集團軍的目標馬上就要實現的情況下,李宗仁只告訴湯可相機撤退,但把日軍合圍的目的告訴了李品仙卻沒告訴湯。湯恩伯回電李宗仁表示:"戰況尚且良好,為什麼要撤?"李宗仁則直接下令讓桂系84軍撤退。84軍所部直接丟下湯部潰逃,軍長與兩個師失去聯繫,異常狼狽。

湯恩伯才意識到情況不對,向五戰區司令部求證,程潛剛好代為指揮,就把情況通報給了湯,湯立即要求北撤,李宗仁竟然不許,卻堅持湯撤往山區。湯恩伯乾脆拒絕聽令下令北撤。幸運的是負責合圍的日軍騎兵戰力不高,碰上了南下支援的孫連仲第二集團軍,最終日軍合圍失敗,湯恩伯部才逃出生天。

戰後看即便是扔下湯恩伯掉頭就跑的桂系84軍也差點沒撤出來,時候李宗仁以拒不聽令為由再次告了湯恩伯一狀,此戰後面的反攻作戰中,湯恩伯對李宗仁更是恨之入骨,直至多次拒絕聽令。湯恩伯後來成為“中原王”後如日中天,手握重慶直轄的機動力量更是不買李宗仁的帳,豫湘桂潰敗李宗仁抓住機會又參了一本。互相拆臺成為常態。二人矛盾激化不可調和。

第三次是在解放戰爭渡江戰役前期,一生官迷的李宗仁得償所願出任代總統,再次被啟用而時任京滬警備司令的湯恩伯,此時手中牢牢控制掌握蔣介石嫡系部隊,守衛上海不保南京成了湯恩伯報復李宗仁的兩箭之仇是不二選擇。南京失守直接導致“劃江而治”夢想破滅的李宗仁無奈出走。歷史從來不是孤立的存在,凡事有因果,李宗仁無奈之下大罵湯恩伯不顧黨國利益。國民政府派系林立,互相拆臺這卻是無奈中的必然。冤冤相報而已。


杜康不負西江月


就是閉著眼睛合計,李宗仁是國民黨中代表地方軍閥的新桂系,而湯恩伯是老蔣的嫡系,中央軍的主要派別之一,這兩個人放在一起,合計都不用合計,肯定尿不一塊堆去啊!

關於湯恩伯和李宗仁之間的恩恩怨怨,主要起於臺兒莊會戰,結束於渡江戰役時,可以說,李宗仁和湯恩伯的恩怨實際上代表了桂系軍閥和中央軍之間的矛盾。

今天,縱橫就來講講湯恩伯和李宗仁之間的那點事!

老蔣的天敵李宗仁與老蔣的護衛湯恩伯

其實,說李宗仁和湯恩伯,根本就離不開老蔣,在國軍錯綜複雜的政治軍事關係中,老蔣始終都是紐帶核心,早在北伐前期,新桂系和老蔣就達成了合作關係,在北伐過程中,雙方團結一致,擊潰北洋軍閥中的吳佩孚部和孫傳芳部。

但是到北伐初期勝利後,新桂系聯合汪精衛逼迫老蔣下野,這是老蔣第一次下野,這一次事件更加讓老蔣明白,地方軍閥根本不可靠,想要加強自己的統治,必須更加建立自己的派系。

於是漸漸形成了中央軍黃埔軍事集團體系,最後又衍生成陳誠、胡宗南、湯恩伯三大軍事集團,簡稱陳胡湯。湯恩伯正是老蔣復出之後開始在國民黨內嶄露頭角的,從日本保定軍校回國後,隨浙江軍閥陳儀一起投靠蔣介石。

很多人認為湯恩伯不是黃埔出身,實際這是不對的,湯恩伯深知自己不是黃埔出身,無法在國民黨內混上去,因此在1928年主動要求加入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實際就是黃埔軍校搬遷到南京後改的名字。

在中原大戰中湯恩伯任少將旅長,次年升任中將師長,一直到剿匪過程中湯恩伯更是表現亮眼,到1935年時升任軍長,掛中將軍銜,1937年抗戰爆發後,湯恩伯被任命為第20軍團長。

湯恩伯的升遷可以說就像坐火箭一樣迅速,足以說明,湯恩伯就像老蔣的護衛一樣。

抗日戰爭時期湯恩伯與李宗仁的恩怨

新桂系和湯恩伯糾結在一起,則是在臺兒莊戰役中,本來臺兒莊戰役是極其閃耀的戰役,是李宗仁一生指揮的最大規模,並且最為精彩的戰役,也是湯恩伯軍旅半生,比較能夠拿得出手的戰役。

湯恩伯當時擔任第20軍團軍團長,下轄三個軍,總兵力7.2萬餘人,裝備精良,老蔣在淞滬大敗後,決心放手一搏,將湯恩伯部劃到第五戰區,讓李宗仁指揮。

但是針對該次戰役對於李宗仁和湯恩伯的評價就不一樣,尤其是李宗仁更是時時刻刻詆譭湯恩伯,說湯恩伯不聽軍令。

李宗仁在其回憶錄中稱:臺兒莊戰役,在孫連仲部損失慘重,急需救援時,他“嚴令湯恩伯軍團迅速南下, 夾擊敵軍, 三令五申之後, 湯軍團仍在姑婆山區逡巡不進。”以至李宗仁“訓誡湯軍團長說, 如再不聽軍令, 致誤戎機, 當照韓復榘的前例嚴辦。湯軍團才全師南下。然此時臺兒莊的守軍已傷亡殆盡。”

湯恩伯在李宗仁的評價後,加上其實老蔣的犬牙,尤其是豫湘桂戰役中打了敗仗,因此,對湯恩伯的評價,趨於膽小怕事,保存實力,見死不救等等,實際上,湯恩伯被日本人稱為天字第一號敵人,說明湯恩伯並非貪生怕死之輩。

主要原因還是很多時候,湯恩伯並不能聽其指揮,其實按照常理來說,你一個桂系的人,調遣中央軍核心部隊,可能完全服從你嗎?

臺兒莊會戰後,湯恩伯被任命為第32集團軍總司令,駐防河南,後來劃歸第一戰區,湯恩伯成為第一戰區副總司令,誰還叼你李宗仁。

解放戰爭時期湯恩伯與李宗仁的恩怨

李宗仁在抗戰期間沒有少整湯恩伯,主要還是因為湯恩伯手握重兵,而且地處險要,實際牽制著桂系軍閥,雖然在豫湘桂戰役中,湯恩伯打了一場很窩囊的仗,但是老蔣還是重用湯恩伯,在中原重點進攻的時候,還任命湯恩伯為梯隊司令,指揮李天霞、張靈甫、黃百韜的三個主力整編師。

在經歷了孟良崮,湯恩伯雖然遇冷,但是三大戰役之後,老蔣的嫡系,五大主力什麼的基本全部損失乾淨了,這個時候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再次逼迫老蔣下野。

這個時候,老蔣關心的已經不是勝敗的問題了,而是如何逃到臺灣去,對於李宗仁和白崇禧,老蔣恨的也是牙癢癢,都什麼節骨眼上了,還搞這一套。

老蔣雖然下野,但還是掌握了國民黨的領導權,為了牽制桂系,防止其投降或者逃竄回西南,因此任命湯恩伯為京滬杭警備司令,湯實際掌管了四十五萬兵力,而桂系也不過二十五兵力而已,正是這種底氣,讓湯恩伯還是不把桂系放在眼裡。

湯恩伯還在各種場合說一些什麼,如果桂系要是和談,他湯恩伯如何如何,在渡江戰役後,果然一敗塗地。當然,湯恩伯做的應該是給老蔣看的,湯恩伯這個職位辦事不容易,如果全聽李宗仁的,湯恩伯到臺灣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所以說,湯恩伯和李宗仁之間,無論是於公於私,都不可能站在一條船上,這是國民黨派系鬥爭所致,如果湯恩伯和桂系關係親密,老蔣也不會重用他,尤其是中央軍方面和桂系打交道的將領,必然是和桂繫有矛盾的。


史論縱橫


【李宗仁認為在臺兒莊大戰時湯恩伯未敵不前】

1938年,國民革命軍近三十萬人與日寇約五萬人在臺兒莊進行了歷時一個月的大戰。在武器裝備極不對等的情況下,最終自損約五萬人,消滅日寇兩萬人,取得了抗戰以來幾次少有的大勝利。
在一些影視作品和相關的報道中,我們看到堅守在臺兒莊的部隊與日寇進行了浴血奮戰,傷亡慘重。戰區司令李宗仁多次命令湯恩伯的二十軍團迅速向敵人發起進攻,但湯恩伯軍團畏敵不前,始終不聽命令。在前線守軍幾乎傷亡殆盡、敵我雙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最後關頭,李宗仁再次嚴令:如再不聽令進攻,將軍法從事,按韓復榘前例嚴辦。這時,湯恩伯才命令部隊全力進攻,最終取得了臺兒莊大捷。
湯恩伯的二十軍團下轄三個軍,約7.2萬人,裝備精良。在當時國軍中是戰力強悍的精銳主力軍,劃歸第五戰區,歸李宗仁指揮。在臺兒莊守軍傷亡慘重急需救援時,李宗仁在回憶錄中提到:他嚴令湯恩伯軍團迅速南下,夾擊敵軍。三令五申後,湯軍團仍在姑婆山區,逡巡不進。以至最後在“如再不聽軍令,致誤戎機,當照韓復榘前例嚴辦”的嚴令下,湯軍團才南下。
近年來,很多學者根據已披露的材料,對湯軍團在臺兒莊大戰的日程進行了仔細的研究。結果顯示,湯軍團每日前進了40公里,如果考慮前後幾天還與日寇交戰,以及當時的道路、交通運輸能力,這個進軍速度與李宗仁“逡巡不進”顯然是有出入的。再看一下戰場情況,李宗仁30日時命令湯恩伯31日要到臺兒莊。但日軍的21旅團已在29日就已迂迴到湯軍團的後面。為了不腹背受敵,湯恩伯決定先圍殲日軍21旅團,並在向城地區反手一擊,重創日寇21旅團。然後,又根據命令進軍臺兒莊,夾擊瀨谷集團,最終取得了臺兒莊大捷。
素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後來也說湯恩伯在臺兒莊戰役中“用兵靈活,合適之處”。
臺兒莊大捷後,湯恩伯與其部下85軍軍長王仲廉及11團團長陳林達一起獲得了當時的最高勳章——青天白日勳章。青天白日勳章的獲得是非常嚴苛的,能獲得這一勳章,說明這三人也確實是戰功卓著的。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李宗仁對湯恩伯的指責可能確實是有失公允的。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