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承德劇場的一個批評報道

關於承德劇場的一個批評報道

老羊鏟史




關於承德劇場的一個批評報道


1.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N)座劇場,

在用會議動員社會、用文藝教育群眾的年代,劇場是一個城市的中心。

每一座劇場,都見證著這個城市發展的歷史,記錄著風雲變幻,都給在這個城市生活的人留下成長的記憶。

承德劇場,也不例外。

這個記載著承德社會發展歷史的建築,不但和其他城市的劇場一樣,而且還有一段兒它自己的歷史。

歷史如酒,越陳越香。

65年過去了,回憶都成了揭秘。


關於承德劇場的一個批評報道


2.

1955年,熱河省還在。

這一年,熱河省委機關報《群眾日報》發表一篇文章,對剛剛投入使用一年多一點的承德劇場提出嚴肅批評。

文章題目是:一座豪華的民族形式的劇場

那個時候的記者有自己的觀點,文章開門見山:

一九五三年十一月落成的承德劇場,由於過於追求形式豪華,造成了很大浪費!

這是剛剛結束“三反五反”運動的一九五三年,這個問題的提出,應該是還有其他的背景。

文章沒說,筆者也不敢妄加猜測。

文章接著開頭說:

這項工程的整個面積有二千七百六十八平方公尺,原計劃國家投資三十五萬元,由於工程項目不斷增加,又幾次要求增加投資,最後工程費用超過六十八萬八千多元,每平方公尺造價高達一百六十三元八角多(不包括舞臺燈光和內部設施)。

平方公尺等於平方米,劇場的建築成本每平方米163.8元,那個時候的房價該有多便宜呀。

其實,那個時候的老百姓也買不起房子。

那個時候的工資標準是這樣的:從國家元首到普通辦事員分24個級別,工資從594到45元不等。城市居民生活費每個月在八九元左右,一個人的工資能養四五口人,只是生活水平低一些。

如果按現在的工資標準做比對,那個時候的163.8元,怎麼著也得相當於現在的20000元。


關於承德劇場的一個批評報道


3.

經常從劇場門前走過,也在那裡參加過多次會議。

可和大多數人一樣,對劇場瞭解不多。

這篇文章對劇場做了詳細介紹:

承德劇場的整個前顏,顯得格外壯麗。它有環以石欄的混凝土代替漢白玉的階梯。順階上行,是六根粗大的硃紅支柱,支撐著濃漆豔裝和假噴大理石的廟宇般的額枋。油綠光滑的琉璃瓦覆蓋牆裙,還有色彩的雲盤線、彩漆的眺望臺,顯得非常華麗壯觀。

還有環嵌於整個前顏的霓虹燈和用霓虹燈組成的“承德劇場”四個大字,夜晚映紅了天空。

內部設備也是可觀的。頂棚懸掛著七千多度、一百二十多個燈泡子的大圓燈,舞臺上設有能走六萬度的配電盤和大小調光器。對這樣的設備,承德評劇團的領導曾得意地說:“ 咱承德劇場的燈光設備,在全國也說得出。”

在去年石階施工時,為使建築物裝飾的更加壯觀,使它更具有“民族”風味,該劇團竟不經領導部門同意和任何手續,就增況外部兩側石欄工程項目,因此超支達一千二百三十六元多。

無怪乎去年到承德市的華東訪問朝鮮人民代表團參觀劇院時,有的代表大為驚歎:“像這樣漂亮的劇場, 連上海都很少見啊!”可是劇團的領導還是沒心滿意足,副團長李xx今年還打算安修民族形式的窗篷呢!而就在1953年設計時劇團曾提出什麼“ 金絲絨幕布”“自動捲簾”設計等。因為領導沒有批准,他們很長時間都是引為遺憾的。

關於承德劇場外觀的老照片不多,但可以想象的出,當時周邊都是平房,一座現代化的大劇場堂而皇之的坐落在了那裡,鶴立雞群,該是多麼壯觀呀!


關於承德劇場的一個批評報道


4.

劇場不是商場,需要有特殊的燈光、音響設施。

現在的商場也都講究燈光、色彩、音效了。

可在那個時候不行。

文章接下來說內部設施的浪費:

我們再來看看劇場的電照設備,只這一項就花了六萬多元,佔整個建築物投資的百分之十二點二。

原設計舞臺燈光是二萬五千度,這是完全切合實際的。但是建築單位認為這樣“不適合於今後的發展需要”,因此又增至五萬度。這樣也沒滿足建築單位的願望,他們為了排場、闊氣、使用著方便,就又私自設置了三個小調光器。省文化局認為太浪費,要把它分配給赤峰劇團使用,但承德劇場的領導同志卻偷偷地把這三個小調光器安裝到舞臺的天幕上去了。舞臺槽行燈的埋伏線也有很大浪費,操作燈光的同志說,只槽行燈多餘的線就有兩三千公尺。至於門臉的霓虹燈和場中的圓吊燈,竟達一萬七千多度。這不僅在安裝上花了很多錢,在用電上看,也是一筆巨大的浪費。

那個時候電也貴,這些燈要是都亮了,也的確有些費錢。


關於承德劇場的一個批評報道


5.

現在,承德劇場是南營子大街最老的建築之一了,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座建築也絲毫不落伍,而且,劇場前面有廣場,這對於現在的城市來說,太難能可貴了。

沒廣場、缺停車場是這個城市的特色之一。

而且,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貼條罰款的那個單位樂了。

當時的熱河省經濟實在是困難,交通也不方便。這篇批評稿件也從相反的方面,反映出了建設者的艱辛。

窮地方,乾點事兒不容易。

承德劇場的豪華建築,給施工帶來很大困難,也造成很大浪費。建築單位醉心於“民族形式”,非要劇場鑄上琉璃瓦、琉璃磚不可,而這些東西熱河已買不到,就派人到錦州、瀋陽、天津、唐山、北京、宜興等地採購。結果也沒買到。最後就來了個“拆東牆補西牆”的辦法,施工中把原來承德市武廟的琉璃瓦都拆了下來,用到劇場上了。

因為停工待料,還推遲了工程進度,劇場內部舞臺周圍加漢文字圖案,因操作複雜,也推遲了工程進度,全部建築工程面積僅僅兩幹七百多平方公尺,施工五個多月,而外部石階工程還跨了年度。省工程公司經理說:“那時因為材料買不到,主要工程都險些跨年度哩!”

其實,承德劇場原來的設計並不是這樣豪華、闊氣,但是由於建築單位考慮到我省有許多聞名國內的名勝古蹟,就得建築一個“民族形式”的劇院才能“陪襯”起來,至於建築工程是否適用、經濟,那就根本沒有考慮過。因此儘管一再追加工程費用,仍然不能堅固耐久。不久以前劇場前邊的朵柱、墚頭因為褪色,又得重噴重漆。前顏的雲盤線脫皮,也重新整飾了。前不多日子,人們又看到劇場門前搭起了高大的腳手架子,進行補修,琉璃瓦重新刷色又修補圖案。而在建築物建成後,因為建築過大,利用率不高,企業收入不敷支出。這種在建築上追求豪華闊氣,好大求全的鋪張浪費現象,給國家造成了嚴重損失。這顯然是與國家建設的要求相違背的。

拆東牆補西牆,把武廟的琉璃瓦拆下來,這已經很不錯了,沒去拆普陀宗乘之廟。

那裡琉璃瓦多。

修蘇聯紅軍紀念碑,就是拆的離宮裡澹泊敬誠殿的地磚。


關於承德劇場的一個批評報道



6.

從建築的角度來看,很多專家都批評老城區建築規劃設計亂,尤其是在山莊湖區裡面就那能看到的那兩個高樓,讓人心裡堵得慌。

就單個建築來說,像承德劇場這樣讓人看著順眼的還真不多,而且從那個時候就考慮到與熱河省那麼多的古建和諧,還真的是有好幾公里的前瞻性呢。

因為我們的生活和決策中有那麼多的鼠目寸光。

很多比他年輕好多年的建築都又拆了重建了,有的還拆了好幾回了。

已經很多年沒去承德劇場了,因為現在開大會都去承德大劇院了。

與全國到處都有的大型實景演出相比,60多年前有些超前的承德劇場已經落伍了。

風物長宜放眼量,看人看物都不要急於下結論。

記得很多年前看過一個紀錄片,是說某市道路規劃的。

一個縣級市,修馬路時直接修了雙向四車道。

很多人都反對,因為財政很窮,現在又沒有那麼多的車輛,雙向兩車道足夠用。

那個市委書記接受電視採訪說:修路就如同窮人家的孩子買褲子,開始就買可丁可卯合適的,過一年,孩子長大了,褲子不能穿了還得買新的。

如果開始就買長一點的,過兩年還能穿,是哪個更浪費呢?


關於承德劇場的一個批評報道


7.

所以,越窮越要大方。

窮大方——

還是有點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