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農民的根本出路在哪裡?

中國心2404


農村農民的根本出路在哪裡?



看到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在外10年的農民工而言,深深的感覺到有一點心酸,而且還有一種莫名其妙的隱隱作痛。農村的農民有出路嗎?根本出路有多少?到底在哪裡?如果農村的農民有出路的話,也不會現在絕大多數的貧困人口在農村。下面根據目前的農村的現狀,簡單的介紹一下,所謂的農村的根本的出路,個人見解僅供參。

一、“知識改變命運”,這是經過幾百年來驗證了一個事實。只有有了知識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自己的未來,有一個好的前程,好的工作,好的是生存環境。就目前來看,農村的孩子的基本出路在於,好好學習,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然後能找一個好的工作,有一個好的收入,成為一個白領人群的一員。



二、對於年輕的農民工而言,這就需要選擇學習一下技能和技術,這樣就可以在城市裡找一個好的工作,就有一個好的出路。即便是現在農民工打工,也需要一定的技術,工資才會高,如果作為出苦力出大力的人,農民工而言賺錢是特別少的,都是血汗錢。像現在社會已經形成了一種“出力的不賺錢,賺錢的不出力”的不健康的風氣,但事實就是這種狀況說明一點,技術和知識就是金錢。

三、自主創業也是農村農民的基本出路選擇之一。對於自主創業,尤其是南方的農民而言,都非常有經濟的頭腦和經商的意識,特別是對浙江江蘇南部等地的農民而言,他們都有自己的事業幹,實行自主創業,收入也特別的高,尤其是浙江省的農民,其人均收入佔全國的第一的位置,平均年人均收入達到23,000元以上。

四、對於普通的農民而言,現在種地是不賺錢的,糧食價格低迷,這一點想靠僅有的一畝三分地的承包地,來賺取家庭的基本開支的費用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對於這部分農民工,需要外出打工賺錢,靠出苦力賺的辛苦錢,血汗錢,這是絕大多數農民的,2018年的外出農民工高達2.85億人。



總之,對於農村農民的基本的出路,就在於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考上一個名牌大學,或者是學一項實用的技術,這都是改變農民的基本的命運的基礎,也是獲得一個好的未來的出路。知識改變命運,自古以來的道理,想有一個好的前程,想有一個好的工作,想有一個好的收入,想有一個賦予幸福的家庭,那就需要不斷的學習知識,擁有知識,就是農民基本的出路。


宗元三農堂


我1979年高中畢業,參加公社辦的建築隊,直到八一年聯產責任制,當時的農民看到了希望幹勁十足,承包的土地可以生產更多的產品,農忙一過就外出做工,到八四八五年南方開發,大批農民南下尋找機會,那吋侯農產品價格高,當時中央號召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那個時侯農民的歸屬感很強,田地也沒拋荒,隨著房地產瘋狂開發,國家大量進口糧食,衝擊市場,就發生了天大的改變,農民不願種地了,第一,土地分散,田塊小,糧價低,成本高,今後的出路個人認為,整合土地改造,更大的使用機械化,對房地產及基礎設施建設應𠕇計劃的開工,把勞動力轉移成新型農民,規範生產,讓農產品有合理的價格,我記得八一年我在外打工一天工資二元二角,花生一斤五角,大米三角,對比一下是打工好還是種地好,所以那時是農忙種地,農閒打工,幸福感也強,今後農民的出路應該是一部分從事企業和商業建築業,一部分從事農業,但一個前提土地必須平整改造整合。


義居人家


農村農民的出路在哪裡,即然說到農民,個人覺得是個總體,個別讀書後在城市有工作的或頭腦靈活做點小買賣的,均談不上農民出路,換而言之,應為農業的出路在哪裡。那農業出路在哪裡吶,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在國家補貼裡,我是農民,黑龍江的,種過大豆,玉米,水稻,由於糧價問題,基本收成等於成本,掙的是補貼錢,以18年為例,大豆補貼每。。垧4800元,玉米補貼320元,大豆掙錢,玉米不掙錢甚至賠錢。在有環境汙染稅掙收倒至化肥漲價,禁火倒至玉米成本升高,所以種地沒出路,全跟補貼走,可補貼隨意性強,不可預知,所以農業沒出路,自然農民就沒出路


大漠孤煙140830168


目前情況下,農村農民基本出路在於離開農村,雖然殘酷,卻也現實!

這個問題太大,什麼是根本出路,這是一個帶有政治判斷之問題,我們普通百姓,看到這麼個題目,著實嚇了一跳。一般來說,農民最重要,就是種地,以及與土地相關之產業,也就是平時所說農、林、牧、副、魚。

1、我們這裡人多地少,既沒有原始森林,也沒有面積比較大之林場,草地更沒看見,只有副業和小規模魚塘。

那麼就從這幾類入手,談一些個人看法。

2、我們這裡不是糧食主產區,稻穀市場價格(比國家收購價格略高)每斤一塊三左右,就按每畝1000斤(一般達不到),撐足了,每畝毛收入一千三百元。

再說支出,犁田,每畝二百元,插秧,每畝二百元,收割,請機械,每畝一百伍拾元,請人工,每人每天一百元,還有種子、農藥、化肥等。

這樣算下來,我們這兒種田,基本上收支平衡,連勞力錢都不夠。

3、再說副業,農村有句話,家財萬貫,帶毛不算。我們這裡農村最多就是養幾頭豬,一些雞、鴨,規模都不大,一般都是自己吃一部分,親朋好友分一部分,剩餘地才會拿到集市上去賣。

就這樣,現在也沒有多少人敢養了。

雞、鴨我們都已知道,禽流感,不預防不行,預防起來,整體費用也蠻高。

豬呢,目前也有什麼非洲豬瘟,讓人累得不行。

4、目前各級部門抓環保,抓環境,所有禽類,都只能圈養,不準放養。這麼一來,農村養殖,肉質之優勢,便無以為繼。

而養殖規模又上不來,思來想去,還不如收手。

5、副業中除了養殖,還有就是種植。而種植,沒有規模就不可能形成產業。我們這裡山林都分到了戶,一家少得只有一、二畝、多得不過十來畝。多半種些不怎麼需要管理,土山果,還有一些當地茶子樹。

這些自家親朋好友分一點,就差不多了,沒有太多收益。

6、至於說魚,就更少了。原來就是一些村裡大池塘承包出去,給人養魚。但養魚,一來風險大,二來汙染水質。

所以現在村裡寧可把池塘空起,也不發包了。

7、一個地方要發展,必須得有人氣;而要聚攏人氣,必須有好收成。目前讓人感到困惑便是守著一畝三分地,不要說發家致富,連養家餬口都蠻困難。

8、因而農村農民要想有所發展,要想過上相對富裕一些生活。離開農村,至少暫時離開農村,也許是最直接, 最有效之方法。

9、以上是我個人之觀點,希望對朋友能有所幫助。若有疑問,歡迎到我作品主頁(海峰鄉村題材原創作品)評論處留言、探討。


朋友:看完了,順手關注;是積善之舉,必有福祐!



事實證明,一家一戶種田勢單力薄,難以致富。走集體化道路,又是大鍋飯。唯一的出路,村裡的農戶合起夥來搞合作。起初幾家農戶走到一起,合起夥來搞農副產品運輸,比如一家有車輛,另幾家說好出油錢,這樣大家運輸成本就降低了很多,將產品運到城裡農副產品交易市場賣給批發商,價格就比收購商到村裡現場壓價收購提高一兩倍,收入至少翻一翻。然後他們在種地方面也搞起了合作,以前一家幾畝地都種不過來,通過合作,生產效率大幅提高,每家由種幾畝地擴大到種十幾畝地不費勁。哪家活幹不完,幾家勞動力就到哪家幹,人多力量大,這家幹完幫那家,合作解放了生產力。然後銷售方面搞合作,在城裡合夥直接建立銷售平臺,比如5家人輪流1人專門在城市農貿市場搞零售,幾家的產品城裡一人專門負責零售賣,這樣收入比前又提高了一兩倍。有了成功的合作經驗,擴大合作範圍,全村人一起成立合作社搞合作。這樣生產時農戶需要時能借用的人就越多,一家農民就能承包更多的地,運輸成本,銷售成本也更低,農戶的收入也就更高。由原來每家種幾畝地到承包二三十畝地,收入也相應達到超越城市職工務工的水平。農民通過加入合作社走向富欲的道路。


老鄉2439


三農問題確實是個大問題!農村農村的出路在哪裡?這個根本取決於農民本身,各地方相關部門已經對農民有很多的優惠政策,不過確實也給一些人鑽了這個政策的空子,把本屬於農民的好政策給吞噬了?

不過還是那句老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農民要有出路,要有想轉型專業的農民,就需要各方專業人士去給農民普及農業專業知識,包括農業局,農技站,農業院校,社會從事農業行業的農資人員等。

現在的農村是個大發展的機會了,很多城市人都想到農村休閒旅遊,感受農村的清新的空氣,遠離繁雜宣鬧的城市。所以農村確實是個有發展的機會,就看當地農民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了。

出路在哪裡?

首先,應該學會相應的農業新技術,根據當地種植結構另闢一路尋找適合自己,也是當地比較缺乏的水果或者蔬菜等作物來種植,千萬不要跟風種植,這個只會死路一條!

第二,在旅遊休閒區,要敢於創業,搞飲食,小食品,鄉村住宿等也是一個不錯的經營。

第三,偏遠地區的那種還是建議出來打工的比較好,起碼比你在家裡守著那一畝三分地強多了。

第四,有條件的那種還可以大面積承包本地荒蕪的土地進行種植,連片種植,科學種植會降低很多成本,這樣利潤就會多點。

以上就是本人的一些建議,希望能為廣大農民提供點參考意見。






金米三農


農村農民的根本出路在世代耕讀。而世代耕讀不僅只是為一家老小人的健康和長壽,還應為周遭生態的健康和長壽。可不要認為跳出農門,逃離農田,不修地球,才是天下農民的根本出路。沒有的影,沒有的事。一天吃三頓,人人不可少,到哪兒都得吃飽了,人才能幹點正事,而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怎麼辦?唯一有可能做到這一步的,就只有世代耕讀之一法,並沒有第二個法寶,認為有,那一定是一個人的愚昧,痴妄,逛枉,和蠢笨了。從世界哲學上來論,哲學為生命,哲學為人類。不為生命,不為人類,哲學是多餘的,而哲學之強調,一定要合二為一,儘早歸一。道唯一道,法唯一法,理唯一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兼得必走綱絲道,並沒有人道可行。道可道來道無道,名可名來名無名,理可理來理無理,法可法來法無法。有我見有,無我見無。明心見性,見有見無,見生見死,見善見惡,見是見非,見悲見喜,見病見康,見夭見壽。自我選樣,無人綁架。生命自有,來去自選。


李198588733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經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而產業興旺的核心發動機是鄉村旅遊的發展。

目前,農村現狀中最大的問題在農村收入低,為了生活,只能外出。鄉村振興首先要把人留下來,要有項目,要有產業,能夠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養家餬口的錢,這才是解決中國農村空心村的根本。現在的農村,平時只有些老人和小孩,真正的振興,必須要有人,而吸引人,把人才留在村裡和讓人到農村去體驗,所以農業農村的的核心問題就是發展鄉村旅遊。(下圖為他在香草灣薰衣草莊園的實景)



曉明雜說


農村農民的根本出路在哪裡?守著寶地不知作什麼?還在彷徨尋找,農村又是農民,既然不想在外闖,可以回鄉有山靠山,有水靠水,無山無水就種地,這才是農村創業的根本,發家致富的源,有山發展種植業,有水發展養殖業,有地種植農副產品等等,無資金有創業貸款,還有政府資助,失地農民還有低保等傾向於農村政策,房子有精準扶貧,項目有政府幫扶,比起城裡三無人員好多了。

農村農民的根本問題,缺少眼光,缺少技術,缺少敢想敢幹的勇氣,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外面想幹的不敢來,裡面的不敢幹。這是個很實際的問題。政府出面考察學習,一窩峰跟著走,種樹都種樹,養花都養花,結果人口有限的地方就成了擺施,規模起來了,效益不見長,結合實際,走自己特色的農特道路是根本。


小俠雙兒


如果這個問題放在二十年前探討的話,會是個好的話題。那時候農村還有較多的農民在祖祖代代耕作的土地上延續勞作。城市與農村的剪刀差越拉越大,城鄉之間的二元結構明顯,農村與城市缺乏流動。農民繼續耕作在自己的三四畝地上,沒有可觀的收益,生活條件得不到改善。

但這十年來,城鄉之間流動性劇增,外出務工人員,在城鄉之間頻繁往來,無論是在觀念,還是在收益上,都在逐漸縮小城鄉之間差距,大多數農民已走出田地,外出務工,家裡承包的土地流轉給當地大戶以及農場主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年老一些的農民,子輩們要麼考入高校畢業後在城市尋找工作,要麼也隨同親朋好友外出務工,其實現在都應該叫做工作。

所以說,農民的出路,選擇也更多元化,保障有新農合,待遇有所提高。農民出身轉變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前景也比較看好,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他們有廣闊的發揮空間。

當然,有進步,差距還不能忽視,城鄉差距依然存在,特別是外出務工群體,將來老了,如果沒有在城市紮根,重新回到鄉村,在養老醫療上,仍然還需要較大的保障投入。鄉村產業還需要摸索建立,來維持新一輪返鄉流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