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汽車還存在磨合期嗎,多久才過磨合期?

wshzw


現在的汽車大部分品牌不存在磨合期,少數商用車或低端工具車型仍需要磨合,對於家用車而言可以把磨合期當做是熟悉車輛各種性能和配置的過程,謹慎駕駛總是沒有錯的。

汽車磨合分為冷磨合和跑合兩種,冷磨合只發動機在機床上利用電機帶動曲軸活塞旋轉,活塞在氣缸內會以實際運轉的狀態運行只是沒有燃油燃燒的高溫,所以才叫做“冷磨”。

但冷磨也是磨合,實際發動機的氣缸活塞齒輪等等部件都已經打磨過,如果冷磨後仍存在大量細微的金屬凸起只能說明製造工藝實在太差了。

不過大部分發動機的製造工藝還是很先進的,不論齒輪精度還是研磨工藝都能做到讓氣缸極盡平滑,新車不磨合會拉缸早就是老例了。

所以汽車落地後發動機既可正常使用,在使用過程中假設有些金屬碎屑也不用擔心,金屬屑隨著機油流動會被機油濾清器過濾;沒有有效功率的部分會沉入曲軸箱,而曲軸箱的放油螺絲是有磁性的,金屬屑會被牢牢吸附在這顆螺絲上,在保養換油時擦一擦就好。


發動機不需要磨合汽車需要磨的只有剎車片,部分剎車片會存在表面不夠水平的正常現象,在使用中儘量避免急剎車就好,但高速駕駛正常剎車並沒有影響,反而能加速打磨剎車片的效率。

不過剎車片的磨合也並不是有絕對必要,只是在磨合的過程中可以更好的瞭解這臺車的制動能力,而且駕駛從小心謹慎到逐漸敢猜一猜油門感受一些性能,這一過程是新手和新車的“磨合期”,足夠了解自己的車才能保證駕駛安全。

合格量產的汽車不是一種會輕易損壞故障的工業產品,多為導致故障是因為駕駛操作錯誤或者事故,所以磨合駕駛技術才是最重要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天和Auto


有關內燃機磨合期是否需要的問題。早期內燃機尤其國內生產的,內燃機先冷磨,這是指專業中大維修廠家,按照國標規定執行的。然後熱磨,大約四十小時吧。但一般用車單位直接著車熱磨。交車後三千公里換機油、濾清器等,基本上可正常行駛。有一點,還是要熱車的,基本上水溫在40度以上。現在隨著技術提高,國內生產內燃機由基軸制改為基孔制。由於材質提高和電子技術進步,許多人工調控裝置逐步過度到電腦模塊控制,汽油車燃油噴射,柴油機車高壓共軌,許多人錯誤認定不需磨合期,出廠磨合期基本上都沒有必要,甚至一、二千公里直接拉高速。真的嗎?實際上是出廠磨合禁止拉高速,磨合期內行車要緩加速,勻速行駛最高八十公里左右。廠家規定的磨合期過了,真正的使用磨合才剛剛開始。同樣緩加速,控制最高速度,切忌超過額定速度減少急猛大油提速。使用磨合不低於二萬公里。以前的一個朋友大型車小型車均開過,他開小型車和其它同型同年的車比較時,他駕駛的車比其它的速度至少再快20一30公里。大型客車(內燃機是6BB1自吸),同型同年使用6一7年後,別人的最多90公里(有的大修過內燃機),他的車在90公里時,再加油可上到120以上,尤其在高速公路上。後來總結了他們的經驗,1熱車,溫度上升後緩行(這裡重點是缸體溫度),2大約2一3公里後才開始提速(氣環滑油基本到位),(內燃機啟動後漲緊輪響,過會或加點油不響了。同第一二道氣環幹磨是一樣的),熱車既要等機油,更要等磨擦件溫度上升。真正把內燃機磨熟了是四萬公里,那樣的車加點油往前竄。四川網友的車,熱天不顯,冬天啟動內燃機抖個幾分鐘,才恢復正常,這是避免早期損壞的方法。有個福建網友17年本田Crv,一年一萬二三千公里,曲後滲漏油。一個月一千多公里,平均一天多少公里,基本上是汽車速度過快,加油急猛超速造成的。這種操作對內燃機本身的傷害是不可逆的,無法恢復了。希望網友發表不同看法。僅供參考!


凌波踏燕


新車都是有磨合期的,雖然現在零件的加工工藝已經很精密了,但還是會有一定凹凸不平和毛刺存在,所以才會要求新車需要有磨合期。汽車廠家要求磨合期一般在1500-2000公里,在這個期間我們需要控制好發動機的轉速,讓發動機在比較輕鬆的工況條件下運轉就可以了,只要發動機轉速不超過3000轉,車輛不超載,不脫檔就行,還是比較簡單的。


售後服務技術總監


新車5000公里之前注意儘量不要超過80公里,不要急加速!


西安通勝威拆車件


簡單的說,現在的車都不用磨合,因為加工的零配件都非常精密。和過去完全不一樣。


我心永恆42563708


現在的車沒什麼真正的磨合期,,要想注意,就在橋5000公里注意下


你來過了嗎


理論上沒有,實際你捨得使勁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