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只有10万兵力,少得可怜,为何诸葛亮却要选择带兵北伐?

guihang520


刘备集团丢失荆州之后,悲催沦落为州级地方割据政权。

此时,北方曹魏占据10州,无可置疑地是正统政权,江东掌握交扬全境及荆州大部,地理优势明显,只有蜀汉被不断边缘化。

诸葛亮知道,如果画境自守只能逐步堕落。而曹魏休养生息之后,必然顺利统一南方,所以诸葛亮不断北伐,就是想以攻代守,破坏与拉缓曹魏国力的上升势头。

最重要的是,蜀汉集团是跛足政权,核心领导层的荆襄士与联盟者东州士都是外来户,只有控制军队,掌握财政开支,高举北伐大旗才能切实控制蜀汉的话语权。否则,蜀汉政权早就被本地世家消灭了。


四川達州


诸葛亮北伐有三个原因:

一是完成刘备交代的使命。诸葛亮的出师表表明,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临危受命,刘备给他的使命就是完成蜀国的统一大业。



二是曹丕称帝给了他一个完美的时机。公元220年,曹操死后,曹丕悍然称帝,魏国势力集团中开始极端分化,汉室忠臣的反抗此起彼伏,让曹丕的登基,变得焦头烂额,自顾不暇,而不得不调兵遣将,四处镇压反叛,曹丕的总体兵力在这一时期是一个空档期,诸葛亮的9万兵马对于曹丕来说是一股巨大的敌人,在这个时期诸葛亮的9万兵马,胜利的希望最大,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支撑是天下人心,是向汉不相魏。



三是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北伐无虞。夷陵之战之后,蜀国惨败兵力折损比较大,同时士气比较低迷,通过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士气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平定了蜀国内部以李严为代表的本土势力的反抗,稳固了后方,北伐是最恰当的时机。



综上所述,诸葛亮不是贸然的进行北伐,而是预有准备,做好了万全准备之后,发动了一次北伐。


少华聊史


诸葛亮北伐是在给蜀汉集团画一张巨大的饼,这和现代企业老板给员工画大饼是一样的道理,就是给员工描绘一个美好愿景,让员工为愿景而奋斗。

蜀汉集团本来有一个美好愿景:恢复汉室,实现天下一统。《隆中对》给出了是实现愿景的方法和步骤,占荆益二州,待天下有变,两路出击进攻中原,实现统一天下的梦想。关羽大意失荆州,蜀汉集团仅剩益州,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失去了出路,使蜀汉集团变成了地方割据政权。还能不能实现美好愿景,每个蜀国人心中都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诸葛亮北伐,是继续给蜀汉集团画饼,告诉大家愿景没有改变,愿景还可以实现。失去了荆州,蜀汉集团地盘小了,出路窄了,困难大了,但是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希望并没有破灭。诸葛亮北伐是用希望来凝聚人心。

北伐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只要有一点点可能,有一线希望,就可凝聚人心。



具体来讲,以前跟着刘备干得的人,刘备死了,但他恢复汉室的奋斗目标还在,北伐就是继承他的遗志,就是恢复汉室在行动,这些人会一如既往地为梦想而奋斗。

益州当地的士绅,他们有两个想法,一是诸葛亮北伐成功,蜀汉集团在中原建都,他们就可以实现蜀人治蜀的愿望;二是蜀汉投降,曹魏集团不可能到蜀地建都,他们也可以实现蜀人治蜀的愿望。诸葛亮北伐其实就是叫他们走第一条路,不要想着投降。



如果诸葛亮不北伐,就相当于告诉益州士绅,恢复汉室,统一天下是不可能的,那他们就会只想着投降,蜀汉内部矛盾必然激化。

蜀汉集团不北伐,偏安一隅,必然丧失斗志,仅拥有一州之地,内部又不团结,面对强大的曹魏集团,灭亡会来的更快些。

“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这万一作用太大了,诸葛亮北伐就是在利用这万一的作用。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豫有得


一。诸葛亮心里明白,以蜀国的力量去和强大的魏国去拼,根本没有胜算的几率!可是不去拼,坐等魏国越来越强盛,蜀国只有亡国的份。所以诸葛亮的北伐与其说是为了打败魏国,统一全国,恢复汉室,倒不如说是为了蜀国的未来和国运放手一搏。就是不能占领魏国的城池,土地和人民。也不能坐以待毙!所谓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二。诸葛亮北伐是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那时强大的曹魏政权与东吴兵戎相见,东吴孙权要想和曹魏一争高下,显而易见东吴不是曹魏的对手。一旦曹魏拿下东吴,腾出手来,下一个目标就是蜀国。诸葛亮的外江政策一直是孙刘联手对付曹魏,即便这样,对于强大的曹魏政权也不能构成实质性的威胁,何况东吴被灭,蜀国独木难支。所以诸葛亮北伐也可以扰乱魏国的军师部署,分散魏国的军师力量,减轻东吴压力,给自己争取生存空间!

三。刘备在四川建立的蜀国,本就是一个外来政权。本土势力基本没有话语权。由于关羽丢失荆州,刘备夷陵之战惨败东吴,蜀国的国力基本跌入了谷底。诸葛亮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才有所好转,又平定了南方。后方基本稳定,如果不图谋向外发展,内部矛盾日渐突出,为了团结本土士族阶层,诸葛亮需要转移矛盾,而最佳的方法就是战争,战争能凝聚人心,达到空前团结,一致对外才能取得胜利!

四。诸葛亮是一个胸有大志的人才,当时刘备三顾茅庐,他就给刘备分析天下大势,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在理论上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以后诸葛亮也是这样做的,以此为奋斗目标。当这个目标实现的时候,重要的荆州没了,诸葛亮该怎么办?难道就窝在四川这个天府之国,经营弱小的蜀国?这不是诸葛亮的本心,再者说了,就凭蜀国一个州,再怎么经营也不可能是比曹魏更强盛!所以必须走出去!刘备本来就是以恢复汉室为宗旨,刘备自始至终都以汉室正统自居。不走出去窝在四川,偏安一隅,怎么恢复汉室?北伐可以让世人看到诸葛亮恢复汉室的诚心和决心。即使失败,自己也努力了!不辜负刘备的重托!





草堂夜语


所以,诸葛亮知道,他是不可能成功的,他也不是为了北伐成功,只是为了让三足鼎立更持久一点,这样蜀国立国能更久。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曹丕让张郃救援,张郃掐指一算,说“不用,估计我还没到,诸葛亮就跑了”,结果果不其然。

《三国志》:司马宣王治水军于荆州,欲顺沔入江伐吴,诏郃督关中诸军往受节度。至荆州,会冬水浅,大船不得行,乃还屯方城。诸葛亮复出,急攻陈仓,帝驿马郃到京都。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遣南北军士三万及分遣武卫、虎贲使卫郃,因问郃曰:“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亮县军无谷,不能久攻,对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郃晨夜进至南郑,亮退。诏郃部还京都,拜征西车骑将军。

当时曹魏一门心思想要灭了吴国,如果吴国灭了,下一步就是蜀国了,所以,吴国不能灭亡,

诸葛亮北伐,就能把曹魏的兵力引到西方,让东部吴国的压力小一点,这才是政治家考虑的问题。

别看自己出兵出钱出人,最终得利的吴国,就觉得亏了,但你不得不这么做。

就像现在,面对美 的压力,你不得不出手救亻我一样,要是亻我残了,下一步就是我们,


南朝四百八十寺




其实蜀汉政权自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后基本上已经跌落低谷,不仅兵力匮乏,粮草不济,就是能争惯战的将领也不多,然而诸葛亮还是坚持带兵北伐,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刘备去世。可以说刘备去世是诸葛亮选择北伐的主要原因。如果刘备在,诸葛亮断不会北伐,因为刘备作为蜀汉之主,他心里比诸葛亮更明白北伐的后果,刘备表面上说恢复汉室,其实骨子里是偏安一隅,他登基称帝就是明证。

诸葛亮隆中对早已预测了天下三分,至于北伐是要有条件的,就是荆州不失和天下有变,此时这两个条件都已不存在,北伐早已失去了意义,因此刘备在的话决不会允许诸葛亮北伐,他只想安安稳稳地做他的蜀汉皇帝,然后就一代代传下去,至于汉室也早已是虚无之幻想了。

刘备去世后,继任者为刘禅,可以说此时的诸葛亮早已心灰意冷,他的万丈豪情也已随刘备的去世而燃烧殆尽,剩下的只有通过战争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了,其出师表里“夙夜忧叹”就是表明刘备去世后的诸葛亮早已不是跟随刘备创业初的诸葛亮了,他除了怀念和刘备在一起的光辉岁月外剩下的只有忧伤和叹息。

可以说自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就没有从内心里开心笑过一次,那么也只有在战争中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由空城计我们就能看出,诸葛亮和司马懿一样,都是因为战争才得以双双存在,如果没有战争彼此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只不过不同的是司马懿会被曹魏拿下,而诸葛亮则会自动退出。



第二、刘禅放权。刘禅视诸葛亮为相父,并把一切军国大权全交给诸葛亮,这就导致诸葛亮一手遮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诸葛亮提出北伐,李严曾极力反对,但独木难支,刘禅还是听诸葛亮的,就这样诸葛亮一次次前去北伐。

后来连刘禅身边的宦官也看不下去了,多次提醒刘禅不能如此放权,这才有了刘禅把诸葛亮从北伐前线召回一幕。

也就是说诸葛亮多次北伐中原如果没有刘禅放权的话,诸葛亮也是不能北伐的,其实刘禅和刘备的想法更是空前一致,刘禅也曾反对诸葛亮北伐,只是左右不了诸葛亮。



第三、战争知己。诸葛亮多次北伐,令魏国也多次派司马懿迎敌,曹真也曾领兵作战,但曹真身体不行,早早去世了,这就给司马懿创造了机会。

因此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多次对决虽然诸葛亮计高一筹,但诸葛亮从心里还是欣赏这个对手的,可以说此时的诸葛亮在战争中又找到了自己的知己对手,从心理上也稍微得到了些安慰,自古以来大都如此,虽是敌人,但更是知己,彼此能从中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与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可以说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也感到了空前的孤独,道理是一样的。这就是知己,战争中的知己,也唯有如此,才正应了那句话,英雄相惜,华山论剑,分不出高下,岂肯罢休,以死相博在所不辞。

诸葛亮最终死在北伐前线就是最好的说明。他带着刘备去世后的空前孤独在和对手死磕到底之后也赫然长逝了。


小卓聊三国



美食煮小鱼


怎么说呢?蜀国北伐可能会死,不北伐也会死。反正都可能灭亡,反正都是死,为何不奋力一搏死中求活呢?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蜀汉政权位于四川盆地之中地形闭塞。外来政权难以进攻,然而人一旦安逸久了,就会缺乏警惕,这是取祸之由。

再者,蜀汉是外来政权,在朝堂内部有着益州派,东洲派和荆州派之间矛盾重播,如果不通过战争转移矛盾,蜀汉必将亡于内斗。

最后,北伐曹魏,恢复汉室正统一直是蜀汉政权的政治口号,如果不北伐,蜀汉恐瞬间崩溃。

总之北伐亡,不北伐亦亡。

关注,点赞,评论一下,一起分享思想的跳动。



成功减肥的乡村教师


以战止战保平安!


重阳春


偏安一隅,只会灭亡最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