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館劉氏黃驊地區族人發展概況

聚館劉氏黃驊地區族人發展概況

現今滄州、鹽山、黃驊、海興等地(以下稱黃驊區域)劉姓族人夢寐以求的洪、漢、清統譜付梓纂成。一部貫通古今系統記載漢皇正宗血脈的宗譜問世,活脫出劉氏宗族祖根血系,填補了大成宗譜文化建設史上的一項空白。

一、十三村地域沿革:上祖洪公自山東即墨遷於聚館(東聚館、西聚館)後蕃衍發展至桃園、蘇家園、崔莊、大道口、小道口、小劉莊、前十里河、後十里河、邱莊子、北丁莊、大蘇莊十三村,號稱“東劉十三鋪”,迄今有600餘載的歷史。十三村位於京、津、冀之交,其中聚館、桃園屬於黃驊市所轄;道口、大蘇莊等九村屬於天津大港轄區。1962年以前滄州鹽山(黃驊海興)屬於河北省天津專區,河北省省會在天津,1962年後河北省省會從天津外遷,天津成立直轄市,因而大港區(含蘇家園、大道口等九村)劃歸天津,黃驊(含東聚館、西聚館、桃園)劃歸河北省。故此十三村原先區域一體,族人血統來自一脈,無地域之別。

聚館劉氏黃驊地區族人發展概況

二、原黃驊縣包括中捷、南大港、渤海新區,域內設2鎮19鄉331個自然村。1985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黃驊縣總人口33萬人,劉姓人氏達4萬人,較1964年平均每年遞增2.6%。1989年11月黃驊縣改為黃驊市,中捷、南大港、渤海新區另設歸劃。黃驊市域內現為327個行政村,人口約60萬,劉姓人氏近十餘萬人。此次族譜統修工程中,查找、聯繫、議證、核實多支派,然而均自稱洪公後裔,口說無譜據,認祖歸宗難以接續,人口無以計數。

三、十三村族人遷徙發展:祖宗居住十三村土地交叉,傳更相聞,朝夕相見,同族內有不通婚的傳承,所以村與村之間無姻親。祖人為謀更大發展,陸續擇地外遷,從遷居環境,祖塋規模,祖地祖產可見均為殷實之家,家教、家道、家風貫通古今。

聚館劉氏黃驊地區族人發展概況

四、在這次族譜統修過程中,黃驊區域族人玉亭、永平、宗明、紹慶、致訓、惠恩、致廣等各支派族人積極參與、多方查找、反覆考證,使譜史載族人多支得到合續、接續。1、九世祖紹宇公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由道口東門二支外遷,居羊二莊西劉莊。羊二莊前街、東花寨、李官莊、大、小王莊、周莊、鹽山等地族眾繁盛。2、十世祖全德公由大道口遷居黃驊坑東、後場、東十街、扣村等地,也是繁盛大村。3、十一世時發公由桃園遷居孔家店等地,也是族眾千戶之地。4、十一世祖永禎、永祥公1714年由小道口遷居張福莊、天津小站等地,族眾繁盛。5、滄縣前裡寨、岐口、賈家堡、范家堡、齊家務、周青莊、呂橋、李村、同居、隆二莊等不勝枚舉。

家譜接續多支:1、七世祖士能(彥實)公由聚館遷居寺上村後,分居西胡莊、扣村、舊城一帶、柳林莊、劉常莊、張金莊等地。2、七世祖彥德公、彥完公由聚館遷現海興劉家院、西曲河、趙村、王曼、仙莊等地,也是大莊大戶。3、十三世祖明環(雲仙)公由桃園遷居羊二莊前街。4、賈象、郭莊、孔莊子等多支派已接續。許官、西崔莊支派通過多方努力也已接續,致失續族人歸宗喜淚盈溢。譜載:東、西灣村、劉謀莊、辛莊等多支也系我祖裔,寄於後人完成接續。

聚館劉氏黃驊地區族人發展概況

五、譜是異鄉子孫心中的家。

敏忠爺支脈九世孫紹宇公,由道口東門二支遷居西劉莊,到十七世祖時,祖塋佔地三十畝田產和鄰村土地交叉,引發彼此爭議,因此訴訟到老鹽山縣衙,雙方各自查找證據。紹宇公十七世孫佔清公、毓珂公、長安公和思忠爺十七世孫藍

村公四人協力同心,從老家聚館恭請祖譜上呈縣衙,縣衙差官到西劉莊現場實地勘驗取證,譜載我祖後人久居此地,賴依生存,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於情於理於法舉證有效,是故判我方勝訴,大顯祖譜血脈相繼相系殊勝之緣源,後於2013年由族人恢復祖塋並立碑紀念。祖譜由十九世玉芳公保留至今,並在這次合續統譜活動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統攬全局的作用。

六、在這次族譜統修過程中,我族各支派負責人及各族人積極參與,全力配合,慷慨仗義,無私奉獻。真正做到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絲毫不計個人得失,充分體現了黃驊區域及各支派族人同根同源,心向祖根故土,祖情族義不需特意言表的血濃於水的心情,傳承了我漢皇劉氏的家道與家風。

七、劉氏一族,男丁眷屬,慈孝賢達,立國為公,在社會中積極樹立良好形象:有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民族英雄;有為解放戰爭和朝鮮戰役犧牲的革命烈士;有獨守遺腹子的老嫗;有繼嗣伺奉101歲癱瘓嬸孃數年如一日的賢婦;有全國勞動模範;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有現役將、校軍官;有部、廳、處、科級等一批人民公僕;有現代科學家和農業科學家;有企業家和教育世家;有清朝乾隆御醫和當朝附馬。美德家風,文采賢達,德高亮節,不可歷數,光耀先祖,彪炳後代。併為祖國解放,國家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