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驊:綻放“五彩”魅力

黃驊:綻放“五彩”魅力

河北海鹽博物館灘嗮場景

黃驊:綻放“五彩”魅力

趙吉東攝·海邊日出(藍色文化)

紅色英雄文化

黃驊是一座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城市,英雄的精神在這片沃土紮了根,從革命戰爭年代到新中國建設發展時期,從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大潮到跨越世紀的新時代,貫穿於城市變遷的各個歷史階段,留下了黃驊烈士犧牲地紀念館、趙博生故居等一大批革命歷史文化遺址遺蹟,湧現出諸如黃驊、趙博生、張之江等代表性人物,塑造了黃驊所獨有的城市文化形象,構成了黃驊文化的底色和根基----黃驊紅色英雄文化。

近年來,黃驊以“把握紅色本底,傳承紅色基因”為基調,充分考慮境域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貫穿文化靈魂,形成了以“黃驊烈士犧牲地遺址--趙博生故居--黃驊烈士陵園”為主體的紅色革命遊,為黃驊留住了紅色記憶。

藍色海洋文化

黃驊是大海與黃河共同孕育的濱海城市,是歷史上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交匯之地,依託其海岸線長和地處渤海灣腹地的區位優勢,彙集了立體、多樣和獨特的海洋資源。境內分佈著6條古貝殼堤,與美國聖路易斯安那州古貝殼堤和南美蘇裡南古貝殼堤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貝殼堤,是渤海灣西岸成陸過程中的產物和直接證據,其與媽祖廟、南排河海港灘塗等為主體的海洋生態資源共同構成了我市文化資源版圖的亮色——藍色海洋文化。境內20條河流匯集九處入海,餌料豐富,有魚、蝦、蟹、貝、藻五大類上百種海產品,有龍頭鳳尾、象徵“飛龍在天”的桅羽兒,有以“一平二鱠三鰨目”為代表的海鮮……依託豐富的海洋產業生態資源,形成了以“古貝殼堤—海港灘塗”為主體的藍色海洋遊。

綠色大窪文化

以棗林、溼地等大窪生態資源,以蘆葦、鹼地、大窪、為題材和背景的“大窪文學”流派,構成了渤海灣獨有的綠色大窪文化,成為黃驊文化最具標誌性的組成部分。

全國首家植物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聚館古貢棗園即為典型的綠色文化代表,依託“大窪文化”這一寶貴的農村人文資源,引入歷史文化主題,把“看風景”和“聽故事”融入一體,形成獨特的黃驊鄉村旅遊元素。以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東聚館和小堤柳、旅遊示範村東常莊為引領,立足當地臨海鹽鹼地特有的“紅荊條”、“冬棗林”、“蘆葦蕩”等自然生態資源,唱響了“以耕讀文化為魂、以田園風光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以新型農民為本”的“生態鄉村遊四部曲”,形成了以“聚館古貢棗園—舊城—小堤柳—東常莊”為主體的鄉村生態遊。

褐色歷史文化

黃驊是一座歷史厚重而深遠城市,在7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最早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時代。

黃驊境內古遺址聚落豐富,現有古遺址197處,其中古村落遺址171處,古墓13處,古建築1處,古窟寺及石刻4處,近現代遺蹟6處,其他2處。境內有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滄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8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一個個被發現、挖掘、填埋到被保護,重建天日的遺蹟,見證歷史的發展,從而來還原歷史的真相,填飽黃驊這片鹽鹼地上歷史的空缺,同時也豐富了黃驊的“褐色”旅遊文化的發展。以秦漢文化、唐宋文化為主體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為引領,逐步打造形成了以“郛堤城—舊城—海豐鎮—武帝臺”為主線的褐色歷史文化遊。

白色海鹽文化

黃驊是中國鹽業發源地之一,自古以“漁鹽之利雄天下”而著稱,素以生產粒堅味醇、色白質好的長蘆鹽而馳名中外。其產鹽歷史悠久,可追溯到西周初期,迄今已逾3000年。

黃驊長蘆鹽業貢獻突出,原鹽品質優良,享譽海內外。在近年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大量唐宋、金元時期的製鹽遺址,特別是以海豐鎮鹽業遺址為代表的柳河沿岸發現了成片的鹽灶遺址,與文獻記載相吻合,這些閃耀著熠熠光輝的人類遺產為黃驊這座城市鋪墊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形成了白色海鹽文化。

坐落於黃驊的河北海鹽博物館是河北省首家海鹽主題博物館,曾獲得中國文博界“奧斯卡”的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唯一的最佳創意大獎,被稱為全國展覽水平最高的“天工開物”鹽業主題博物館。黃驊以白色文化為主基調藉助古今鹽業歷史文化資源形成了以“河北海鹽博物館—海豐鎮唐代鹽業遺址—長蘆黃驊鹽區”為主線的鹽業歷史文化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