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是什麼?

醉墨客林世偉


我認為《三國演義》是一篇歷史軍事經典小說。這本小說裡面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英雄主義,以呂布,趙雲,典韋,許諸,關羽,張飛為首的高強武力,還有諸葛亮,周瑜,郭嘉,賈詡,荀彧,程昱,魯肅的高智商的謀士。主要人物有劉備,孫權,曹操三個主要人物,分別是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國家之間的矛盾和鬥爭,裡面精彩的描述了複雜的軍事謀略,特色的政治,還有君臣之間的相處,兄弟之間的情義配合,謀士的軍事理論。

小說寫了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諸葛亮,諸葛亮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等這些謀略,足見諸葛亮太有才了,也很有人物特色亮點。


胡聰明的人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成熟的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代表著古代長篇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全書描寫了漢代末年大小軍閥之間的矛盾鬥爭,集中描寫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及其興衰過程,展現了一幅起於黃巾起義、終於西晉統一的百年曆史畫卷。

——《三國演義》採用淺近的文言文,也可以說是把文言文和白話文加以融合,“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具有一般閱讀能力的人都能看懂,利於傳播。看過這部小說的人都知道,它的文字既無文言文的艱澀難懂,也無白話文的平敘直白,而是簡潔明快、精煉流暢,雅俗共賞、膾炙人口。

——在創作方法上,《三國演義》構思精妙,故事情節曲折細微、起伏跌宕、引人入勝。小說“七分史實,三分虛構”,既取材於歷史事實,又不為歷史事實所限制。它敘述了百年曆史,把錯綜複雜的事件和眾多不同的人物組織得有條不紊、脈絡分明,環環相扣、層層推進,上下呼應、前後連貫,形成了一個完整統一的文學藝術結構。作者用浪漫主義的想象改造史實,開創了歷史演義小說之先河,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從而也奠定了《三國演義》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

——《三國演義》在文學藝術上的成就和價值,最突出的是戰爭描寫和人物塑造。

作者特別擅長於戰爭描寫。全書涉及大小戰爭數百場,寫得千變萬化、各具特點、有聲有色而不雷同。比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等,既描寫了戰爭場面的宏偉壯觀、緊張激烈、驚心動魄,也把戰爭的前因後果描寫得微妙有序、絲絲入扣、合情合理。

作者還特別擅長於人物塑造。全書涉及人物不下千餘,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不下數百。他既描寫人物的外貌特徵,更是把人物放到現實的矛盾鬥爭之中,通過人物自己的言行,運用生動的細節描寫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躍然紙上的人物形象。比如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周瑜、魯肅、黃蓋、司馬懿,還有董卓、呂布、貂蟬等等,已成為流傳久遠、至今家喻戶曉的人物形象。

當然,《三國演義》也並非十全十美。但瑕不掩瑜,它在文學藝術創作上的巨大成就仍不可估量。《三國演義》必將流傳千秋。


一眼千年58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優秀長篇歷史小說。作者羅貫中(號湖海散人,1330一1400),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

👲 有關三國故事,早就流傳甚廣。南宋裴松之為陳壽的《三國志》作注;李商隱《驕兒詩》"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說明孩子們也十分熟悉三國的人物和故事;北宋的說話伎藝中,講說三國故事″說三分″,早成一門專科;元雜劇中的三國戲,多達四十多種。

🌹 羅貫中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據正史,採小說,徵文辭,通好尚",寫成了這部鉅著!

🌻《三國演義》形象地再現了從"漢末黃巾起義到西晉統一這一時期的歷史面貌,廣泛描寫了各個地主武裝集團之間錯綜複雜的矛盾鬥爭,鮮明地表現了作者的″忠義觀念″和″″″仁政思想″。

🎈 《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在於"它是我國曆史小說的開山之作″!

💕 書中記述了近百年曆史,四百多個人物,事件複雜,頭緒紛繁。作者以曹劉矛盾為主線,精心剪裁,主次分明,脈絡清晰,佈局嚴謹。人物事件大體有史實根據,又不完全拘囿於史實,取捨有度,虛構相當,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統一。

💖 作者總是把人物放在尖銳的軍事政治鬥爭中,加以刻劃,善於運用細節描寫、誇張、烘托、對比等手法,主要人物形象都較鮮明。

😎 《三國演義》之後,興起了大量的"歷史通俗演義″,但與其相比,大為遜色。(個人主編)

🍀🍀🔥🔥😂😂🌴🌴🎯🎯☀








初全峰


我覺得是其文學價值的體現在與三國之間的戰爭,或合縱,或連橫,以自己利益最大化為目的,三國之間交鋒不斷。各種奇謀妙計,把身處戰場之上的人心算計玩到了極致。或用間,或用計,身處中軍帳,決勝千里外。從文化層次講是戰爭史詩,從戰場形勢說是兵法謀略。

還有就是那濃厚的個人英雄主義氣息,尚武,是中華兒女的熱血所在。呂布縱橫天下無敵手,二爺溫酒斬華雄,子龍長板坡上七進七出,甘寧百騎劫魏營等等。太多太多,這些英雄的傳說流傳後世,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是中華五千年曆史的印記,是華夏圖騰上一顆璀璨你的明珠。


三江縱飲


三國演義的價值?

有這麼一句話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大概是想說沒到一定年紀是讀不懂水滸的,少時還是覺得三國更吸引人,老了看了太多遍就看膩了。

三國我覺得作為青年的趣味讀物還是蠻不錯的,因為少年正是熱血沸騰的年紀,呂布的勇猛,關羽的義氣,孔明的智慧,這些最吸引少年人了,總不能讓大家在熱血的年紀去看紅樓夢嘛,這簡直就是想讓薛蟠變成林黛玉,開玩笑嘛。

第二個三國中很多有趣的典故給大家無論是說話還是寫作提供了許多素材,比如說人小氣就想到周瑜,說人義氣必然想到關公,說到梟雄必然想到曹操等,這些故事給大家的生活增添的許多色彩,三國的故事可以說融入了每一箇中國人的血液中。


不願透露姓名的酸奶君


《三國演義》被稱為中國古代小說四大名著之一,文學價值很高。古人稱之第一才子書。現在許多文學史稱其為民族史詩,贊其敘事結構精美,戰爭場面宏大,人物性格鮮明,在世界藝術畫廊中亦可傲然獨立。我這裡主要談一點,《三國演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自覺以孔子修《春秋》為範式而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

孔子修《春秋》是因為自己的王道思想用理論闡述不易說清,故借魯國的歷史事實加以說明。子曰,"我欲託之空言,不如見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孔子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孟子評論說"《春秋》成而亂臣賊子懼。”羅貫中以孔子為榜樣,借《三國志》這部歷史,採用了新的話夲小說的藝術手法,七分寫實,三分虛構,以歷史為框架,又不拘泥於所謂的歷史事實,表達了與《三國志》完全不同的歷史文化觀。

《三國演義》是對三國曆史的一次新的文化建構,徹底顛覆了《三國志》以魏晉為正統的成王敗寇的歷史觀,對三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了新的道德評價。塑造了劉備丶諸葛亮、關羽等道德英雄。這些形象大多在宋元以來的民間戲曲、小說中基本成型,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願望。如唐代杜甫就讚美諸葛亮的鞠躬盡瘁,稱“先生品質難為喻,萬古雲霄一羽毛。”感嘆其"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關雲長的忠義儒雅,喜讀《春秋》,早在民間流傳。其廟聯“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不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更影響深遠。歷史上蜀漢政權最先滅亡,《三國演義》把失敗的英雄做為正面主人公,寫出道德.丶仁義對權勢丶陰謀鬥爭的失敗,為失敗的英雄譜寫了一曲悲壯的輓歌。

《三國演義》對《三國志》的改造,並不是對歷史的重修。而是文學與歷史的不同文體的表達。後來,馮夢龍將其概括為"史統散而小說興”,標誌中國文化進入一個新時代一小說(文學)取代經史成為教化主體的時代,民間文化而不是官方文化成為文化主體時代。

這就是《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當前,有人企圖以所謂的《三國志》的歷史真實,否定《三國演義》的文學虛構,其目的乃在否定《三國演義》的歷史觀丶文化觀,否定諸葛亮等英雄形象。對文學經典的解構與否定,是歷史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的一種表現。


樸園主人


三國演義展現的多半是政治,軍事,歷史價值,文學價值在於它是中國四大文學名著,在於流傳的多個經典人物,以及故事情節,比如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空城計等軍事計策,張飛的長板坡,關羽的敗走麥城,等等許多的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型,口口相傳,足見其深受老百姓喜愛,文學價值在於它的老少皆宜傳承性廣,接受性強,民間有真三國,假封神之說,足見其影響歷史深遠。


雲龍20404863


《三國演義》 是中國4大古典小說之一,在中國小說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保存了大量的史料和古代民間傳說,是古代文人小說轉變為市民文學歷程中重要的史證。且三國演義中奇謀妙策極多,多讀讀也能讓普通人增加不少的生存謀略。三國中有3絕 義絕 奸絕 武絕寫作手法不言而喻多不勝數極品佳作 起著考古鑑今的總要作用


秦華


經典著作,用小說演義的形式方法表現史實


平仄天地


三國演義是以東漢末年群雄逐鹿天下為背景展開的小說 它既有歷史價值 又具有軍事 文學價值 是中國不可多得的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