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齊鋰業:業績與產能良性穩增

本報記者 黃彥韜

作為以鋰業為核心的全球新能源材料產業領導者,天齊鋰業(002466)的發展備受各方關注。3月29日,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出爐,揭開了市場關於公司收購SQM後戰略發展方向、資源佔有率、產能及業績等諸多懸念。《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與“綠色、環保”的產品符號相一致,公司在可持續發展和創造長期價值理念的引導下,營收和盈利穩創上市以來新高。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公司關於SQM收購的正式完成、鋰產品價格復甦及泰利森等產能持續釋放,公司將迎來集中爆發期。

營收淨利穩定增長 海外業務翻倍上漲

財報顯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62.4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1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36.1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95;總資產達到446.3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0.19%;產品綜合毛利率67.6%。

公司表示,2018年營業毛利額增加3.84億元,主要系報告期內公司鋰精礦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24.24%,鋰化合物及衍生物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9.33%所致。

分產品來看,公司鋰礦產品收入22.02億元,同比增長24.24%;鋰化合物及衍生品收入40.41億元,同比增長9.33%;其他產品收入149.47萬元,同比增長15.59%。值得關注的是,公司海外佈局成效顯現,2018年實現國外地區營業收入10.6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42.60%。

從產銷情況來看,公司鋰礦產品2018年生產72.4萬噸,同比增長12%,銷售43.45萬噸,同比增長6.7%;鋰化合物及衍生品2018年生產3.96萬噸,同比增長22.77%,銷售3.77萬噸,同比增長16.25%。

基於優異的業績表現,公司擬以11.42億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8元(含稅),分紅總額達20.56億元。4月1日,公司股價上漲4.07%,收報36.59元/股。

SQM收購全面完成 龍頭地位持續鞏固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的初步統計,2018年世界鋰及其衍生物產量摺合碳酸鋰當量約27.82萬噸;2018年全球鋰的消費量摺合碳酸鋰當量約27萬噸。

根據鋰行業數據權威諮詢機構Roskill發佈的2017年全球鋰礦供應商佔比情況,天齊鋰業控股子公司澳洲的泰利森擁有全球最大的鋰礦供應量(29%),供應量排名第二的為公司日前剛剛完成23.77%股份收購的參股子公司智利的SQM(16%)。

Roskill報告顯示,按2017年度銷售收入計算,公司是世界第二大以及亞洲最大的鋰生產商,亦為中國唯一通過大型、單一且穩定的鋰精礦供給實現自給自足的鋰化合物及衍生物生產商;按2017年的產量計,公司是世界第三大以及亞洲和中國最大的鋰化合物生產商。

除了泰利森的洛林布什礦場及SQM的Atacama鹽湖區域資源外,公司參股公司西藏日喀則扎布耶鋰業高科技有限公司擁有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以天然碳酸鋰形式存在的扎布耶鹽湖的開採權,扎布耶鹽湖鋰資源量183萬噸(以碳酸鋰計),鎂鋰比極低,且伴生有豐富的鉀、鈉等多種元素,是國內資源稟賦最好的鹽湖鋰資源。

成本控制方面,格林布什礦由於成熟運營多年,項目化學級鋰精礦生產運營成本最低;根據BDA報告,截至2018年3月31日,格林布什礦場鋰精礦的單位平均營運現金成本為245澳元/噸。根據Roskil報告,在中國,天齊鋰業的碳酸鋰生產現金成本曲線最低,天齊鋰業在澳洲的業務將擁有最低的氫氧化鋰生產現金成本曲線。

大力增強研發投入 在建項目穩步推進

“2018年度末為完成SQM股權購買交易,公司新增併購貸款35億美元,資產負債率大幅上升,公司財務結構發生變化。”公司表示,2019年度公司的首要任務是加強流動性管理,努力通過組合融資工具降負債、降槓桿,力爭把財務風險降低到可控範圍,資產負債率降低到合理水平。未來,公司希望通過擴大規模,提升各方面能力作為支持,以抵禦各種風險變化,確保經營穩定。

從在建項目上看,公司表示,2019年,奎納納氫氧化鋰一期項目將完成分階段調試並正式投產,二期項目計劃於2019年內完成施工和設備安裝,並逐步進入調試和產能爬坡階段。遂寧安居“年產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將經過2019年緊鑼密鼓的施工,於2020年竣工並進入調試期。

與此同時,公司表示,將通過研發與投資相結合擴展新的業務線,通過投資多元化的觸角以獲取投資收益或新的業務拓展計劃;通過內生髮展和其它潛在的併購和投資機會,實現鋰業務規模持續增長。財報顯示,公司2018年研發投入6291.21億元,同比增長120.32%;研發投入人員數量67人,同比增長71.79%。

4月1日,公司還發布了關於簽訂《長期供貨協議》及《諒解備忘錄》的公告稱,2019年3月28日,公司的全資子公司Tianqi Lithium Kwinana Pty Ltd(以下簡稱“TLK”)分別與SK Innovation Co., Ltd.(以下簡稱“SKI”)和EcoPro BM Co., Ltd(以下簡稱:Ecopro)簽訂了Strategic supply agreement(以下簡稱“《長期供貨協議》”或協議),兩份《長期供貨協議》約定的單一年度氫氧化鋰產品基礎銷售數量合計約佔TLK位於澳洲奎納納地區的氫氧化鋰建設項目達產後年產能的20%-25%。

公司表示,TKL將根據合同履行情況分別在2019-2024年、2019-2023年確認收入,對公司上述年度的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有利於提升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有利於公司長遠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