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天齊鋰業和贛峯鋰業的兩次分歧

研究第二集是天齊鋰業,當時天齊鋰業市值608億,目前市值434億,跌幅28.62%,最大競爭對手贛鋒鋰業跌幅更大。贛鋒鋰業和天齊鋰業分別於2010年8月10日、

2010年8月31日上市,兩者幾乎同時上市,也意味著中國鋰化合物“企業一哥之爭”正式打響。

「報告」天齊鋰業和贛峰鋰業的兩次分歧

2010年上市後第一年,天齊鋰業總資產、營業收入、核心利潤均領先贛鋒鋰業。2013年贛鋒鋰業反超,三項數據均領先天齊鋰業,天齊鋰業核心利潤虧損,此時兩者差距不大。2017年,天齊鋰業總資產比贛峰高出100億,是贛峰的1.23倍,核心利潤是贛峰的1.38倍,只有營業收入僅比贛峰高24.8%。

單從這三項數據看,2017年天齊鋰業完全壓制贛峰鋰業。形勢轉折點出現在2014年,打破平衡的是天齊鋰業,2014年天齊鋰業花費30億元收購泰利森51%股權,泰利森擁有西澳大利亞格林布什礦,格林布什礦是全球最大、品位最高的鋰精礦。

以現在的視角看,當時天齊的收購不但需要勇氣,更需要對鋰產業發展充滿信心,因為2016年之前,兩家公司的收入也只能勉強度日,電動車帶來的新需求才剛開始。2015年天齊鋰業再下一城,收購銀河國際鋰業張家港生產基地,張家港生產基地擁有1.7萬噸碳酸鋰產能。2014年天齊鋰業收購泰利森,贛峰鋰業很被動,此時天齊鋰業已經解決鋰產業核心原材料問題,為了不受上游牽制,贛鋒鋰業2015年投資RIM,現擁有RIM43.1%股權,RIM擁有Mount Marion項目,此項目是全球第三大鋰精礦。贛鋒鋰業與RIM簽訂包銷協議,以此解決上游原材料問題。煎熬數年之後,天齊和贛峰在2016年終於迎來收穫,天齊鋰業收入同比增長109%,贛峰鋰業收入同比增長110%,兩家公司核心利潤增長均超過300%。行業復甦並沒有使兩家公司停止競爭,

反而更加激烈,此前不確定的未來,現在變得愈加清晰。2016年天齊鋰業增加對SQM的投資,SQM是第二大鋰礦供應商,天齊鋰業目前持有SQM2.1%的股權,並計劃用40.7億美元收購SQM23.77%股權,

如收購完成,天齊鋰業合計持有SQM25.86%的權益,成為第二大股東。贛峰鋰業也未停止控制上游原材料的腳步,

下圖是贛峰鋰業鋰資源情況:

「報告」天齊鋰業和贛峰鋰業的兩次分歧

2014年投資的Maiana和2012年投資的Aualonia作為贛峰鋰業的子公司存在,這兩處資源還在勘探初期,鋰礦從立項到投產至少需要十年。2017年投資Cauchari-Olaroz和Pilgangoora,這兩處礦山分別會在2019年底和2018年下半年投資,贛峰鋰業簽訂的包銷協議。贛峰鋰業目前的資源主要來自Mount Marion,另外還有一部分來自第三方供應商。對待上游,天齊鋰業採取收購方式,讓泰利森成為子公司,資產負債表增加無形資產(採礦權)和固定資產重量,由於格林布什礦儲量多、品位高使天齊鋰業成本低,並且可以開展鋰礦貿易。

天齊鋰業形成上游原材料開採、貿易及中游鋰化合物加工的產業鏈條。贛峰鋰業對上游主要是投資方式,收購的子公司還在勘探初期,沒有形成過重資產,投資的公司計為金融資產,資產較輕。通過投資上游公司獲得包銷協議,穩定上游資源,在開展鋰化合物加工同時,向下遊鋰電池製造和鋰電池回收延伸。兩家公司除在上游原材料市場激烈競爭,在中游鋰化合物加工也競爭激烈。天齊鋰業的加工基地在四川射洪和江蘇張家港,贛峰鋰業的加工基地在江西。

「報告」天齊鋰業和贛峰鋰業的兩次分歧

目前市場對碳酸鋰和氫氧化鋰需求最大,主要應用於鋰電池材料,天齊鋰業碳酸鋰產量比贛峰鋰業多,贛峰鋰業氫氧化鋰產量比天齊鋰業多,氫氧化鋰可以從碳酸鋰裡繼續提煉。天齊鋰業和贛峰鋰業鋰化合物2017年收入分別是36.96億和37.3億。在新增產能方面天齊鋰業比較激進,有8萬噸的新建產能。贛鋒鋰業只有3.75萬噸,且在今年全部投產。另外贛峰鋰業還有鋰電池製造、鋰電池回收方面的建設。兩家公司在對上游原材料控制方面出現第一次分歧,在對產能和下游市場出現第二次分歧,這種分歧體現公司對行業發展的思考。當然這種分歧也導致兩家公司財務方面的巨大差異。

本篇文章先寫到這裡,後期我們還將對財務方面進行深度分析。天齊鋰業,2018年9月28日,股價38.03元,市值434億,2017年淨利潤21.45億,對應PE20倍。贛鋒鋰業,2018年9月28日,股價32.49元,市值362億,2017年淨利潤14.69億,對應PE24.64倍。

「報告」天齊鋰業和贛峰鋰業的兩次分歧

「報告」天齊鋰業和贛峰鋰業的兩次分歧

風險提示:本文僅是作者學習之用,文中可能存在很多錯誤,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文中數據來自相關公司公開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