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期股系列介紹:曾經三年上漲超過十倍的鋰巨頭002466(天齊鋰業)

週期股系列介紹:曾經三年上漲超過十倍的鋰巨頭002466(天齊鋰業)

公司自上市以來季K圖,最高上漲超過10倍

一、行業

公司所屬行業為化工行業,主營鋰精礦和鋰化工產品,公司發展歷程為:

週期股系列介紹:曾經三年上漲超過十倍的鋰巨頭002466(天齊鋰業)

二、產品產能

(一) 已有產能(根據2018年年報推算)

1、鋰精礦:74萬噸,其中30萬噸自用

2、碳酸鋰:3.03萬噸

3、氫氧化鋰:0.78萬噸

4、氯化鋰:0.15萬噸

5、金屬鋰:400噸

(二)在建產能

1、鋰精礦:116萬噸,其中2019年增加60萬噸,2020年增加46萬噸

2、電池級碳酸鋰:2萬噸

3、電池級氫氧化鋰:4.8萬噸

週期股系列介紹:曾經三年上漲超過十倍的鋰巨頭002466(天齊鋰業)

備註:2018年產能比2017年增加主要是因為技改而導致產能增加.

(三)礦資源儲藏量

1、格林布什礦場(公司權益51%):碳酸鋰當量878萬噸

2、四川雅江縣措拉鋰輝石礦(公司權益100%):碳酸鋰當量63萬噸

3、SQM(公司參股權益25.86%):碳酸鋰當量220萬噸

4、西藏日喀則扎布耶鋰業(公司參股權益20%):碳酸鋰當量183萬噸

週期股系列介紹:曾經三年上漲超過十倍的鋰巨頭002466(天齊鋰業)

下圖為公司產品用途表:

週期股系列介紹:曾經三年上漲超過十倍的鋰巨頭002466(天齊鋰業)

三、行業格局和趨勢

1、根據Roskill報告,全球鋰消費量在2018年之後將會進入持續的高速長,2018年-2027年年均消費增速將達到20%。但由於供給增長和需求增長存在前後的時間差,2018年後碳酸鋰市場預計將出現一定的供給過剩。2019年碳酸鋰市場仍將處於供給過剩,對碳酸鋰價格形成壓力。但碳酸鋰價格下跌後,企業新建、投產碳酸鋰產能的動力將會下降,行業新進入者變得更為謹慎。到2020年之後,在新能源汽車需求增長的拉動下,鋰行業供給過剩的情況有望得到緩解。

2、2017年全球鋰礦產能為48.3萬噸碳酸鋰當量,同比增長78%。根據Roskill報告,2018-2020年全球鋰礦產能將保持近30%的年均增速,到2021年之後產能增長速度會逐漸放緩。

3、鋰市場進入壁壘較高,現有及潛在的鋰產品新生產商面臨較大挑戰。生產工藝與核心技術方面,目前僅有不到二 十家公司生產鋰化合物;

4、隨著動力電池高鎳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氫氧化鋰的需求增速未來將會超過碳酸鋰

四、公司優勢

1、公司控股的泰利森擁有目前世界上正開採的儲量最大、品質最好的鋰輝石礦——西澳大利亞格林布什(Greenbushes), 擁有最高資源品位和最低化學級鋰精礦生產成本,公司通過控股泰利森實現了鋰精礦的完全自給自足,並提高了公司的成本 控制能力。2017年格林布什礦場產量約佔全球鋰礦產量的29%.

2、公司自動化程度高,人均生產效率高.2018年度,公司人均創造營業收入387.37萬元,人均創造淨利潤136.48 萬元,人均創造的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額為224.56萬元,遠高於全國工商聯發佈的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平均水平。

3、公司鋰化工產品產品生產成本具有絕對優勢,碳酸鋰天齊鋰業在3.5萬元/噸左右,贛鋒鋰業接近6萬元/噸,其他中國廠商成本接近7萬元/噸。在氫氧化鋰方面,天齊鋰業在3.5萬/噸,其他中國廠商單噸成本接近6萬元/噸。公司鋰精礦生產成本在1200元/噸左右.

五、實際控制人及高管介紹

蔣衛平、張靜夫婦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共持有公司40%股份.蔣衛平先生任公司董事長,1955年生,年薪150萬.2007年12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長.

通過2018年公司年報我們發現,公司主要高層都持有公司股份,如公司總裁吳薇女士(45歲)持有本公司144萬股,年薪149萬;公司財務總監鄒軍先生(46歲)持有本公司148萬股,年薪119萬;高級副總裁葛偉(46歲)持有本公司134萬股,年薪115萬.公司主要管理層較高的待遇和部分持股可有助於穩定團隊.

公司股權結構圖為:

週期股系列介紹:曾經三年上漲超過十倍的鋰巨頭002466(天齊鋰業)

六、財務指標

週期股系列介紹:曾經三年上漲超過十倍的鋰巨頭002466(天齊鋰業)

從圖表我們可以看出,公司營業收入自2016年起倍數增長,同時利潤呈現幾倍的速度在增長.作為週期性股票,公司扣非淨利潤從未發生過虧損.

七、公司各環節流程圖

週期股系列介紹:曾經三年上漲超過十倍的鋰巨頭002466(天齊鋰業)

八、公司重資參股公司SQM(因為沒有控股所以財務不能並表)情況介紹

1、SQM的碳酸鋰產能為48,000公噸/年。2018年計劃擴大到每年70,000公噸,2019年擴大資料來源:新時代證券研究所到每年100,000公噸。SQM的氫氧化鋰產能為6,000公噸/年。2018年計劃通過提高效率並新建7,000公噸的氫氧化鋰項目,將產能提高至每年13,500公噸。

2、碳酸鋰生產成本為3萬元/噸

3、SQM 2017年為全球最大的精煉鋰化工產品製造商,達4.45萬噸LCE.

4、2016-2017年,SQM的淨利潤分別為281,924千美元、428,417千美元,業績持續增長,而2017年公司業績是在碳酸鋰售價在8萬多元/噸完成的.

九、個人點評

1、優勢:公司無論在資源控制上還是生產成本上都是國內的絕對龍頭,值得長期關注.

2、風險:公司進幾年擴張主要依靠併購,海外資產佔比過大,如果發生貿易危機則對公司有致命打擊,另外公司收購SMQ股權帶來巨大的財務成本,目前SMQ每年的利潤分紅不足以抵消收購公司的貸款利息成本,當然公司目前已準備通過配股發行可轉債和H股上市融資來化解財務風險.

附:下圖為公司跨境收購SQM交易架構圖

週期股系列介紹:曾經三年上漲超過十倍的鋰巨頭002466(天齊鋰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