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D舰体厚度3厘米,仅比1元硬币大一点,军舰为什么要“皮薄馅大”?

踏雪寻梅wsy


在别人评论区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评论说,现在的军舰不是坦克了,是ADC了,应该出输出,而不是出肉。不打游戏的朋友可能看不懂这句话,其实这句话说的是大舰巨炮的时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现代军舰需要的是强大的战场感知能力,隐身能力,和攻击的手段。厚重的装甲,只有在二战时期那种脸贴脸互轰的海战形式下才有用武之地。在现代海战中,厚重的装甲毫无作用的同时,甚至已经成为了现代军舰的累赘。



目前世界上的主流军舰,包括美国最先进的下一代DDG-1000驱逐舰其舰体钢材平均厚度也仅在50毫米左右,这已经不能称之为装甲了。我国的052D级驱逐舰的舰体钢材厚度在30毫米左右,的确是仅仅比一元硬币的直径大一点,但是已经够用了。现代军舰舰体钢材厚度的作用只要能够保证军舰在恶劣海况和高强度的机动航行时舰体结构不会受到破坏就已经足够了。

二战后各国海军的实战经验和试验的结果已经明确表明,装甲这种古老的防护手段在现代战争中已经完全失去了效果。为了给军舰减重,增强军舰的机动性能,各国都选择了取消装甲,用于安装其他设备。装甲防护能力已经不是现代军舰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现代军舰的战场感知能力,防空反导能力,机动性能,隐身性能等技术指标更为重要。目前整个世界,除了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一型军舰使用装甲作为防护手段了。

就算是1000毫米的装甲,也根本挡不住现代武器的攻击。二战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军舰的武器从原来的舰炮全面发展进入导弹时代。目前世界上主流的反舰导弹装药都已经达到100公斤以上,再加上导弹飞行产生的巨大动能,就算是厚达1000毫米的普通钢板装甲,也根本无法挡住反舰导弹的直接攻击。以我国目前服役的鹰击-83反舰导弹为例,半穿甲半爆破的战斗部重达165公斤,击中一发可以使一艘3000吨的军舰失去战斗力。在现代反舰导弹面前,装甲根本没有任何防护力可言。除了反舰导弹,军舰还有来自水里的大口径鱼雷的巨大威胁。现代的重型鱼雷相当可怕,533毫米口径的重型鱼雷只要击中一发,几乎可以直接让一艘大型水面舰艇直接断成两截。


先进的探测能力给军舰带来的防护能力比装甲强得多。目前世界上的防护手段主要是防空导弹,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先进雷达的出现,在几十年前就可以实现对来袭的武器精确跟踪,从而可以发射防空导弹对来袭武器进行拦截。近程防御系统已经代替装甲成为了现代军舰的最后一个防护手段,由先进广电系统和先进雷达跟踪系统作为支撑的近防系统的可靠性相当不错,比重得可怕的装甲好用的多。以我国的1130近防系统为例,一分钟可以打出去10000发30毫米炮弹,是052D驱逐舰的最后一层防护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军舰不受到攻击。


052D是我国一型成熟的驱逐舰,在服役中已经表现出了相当优秀的可靠性和通用性。从我国的驱逐舰发展之路可以看出,我国的驱逐舰发展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当年因为经费不足,和研发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的驱逐舰一个型号一般都只有一到两艘,通过在服役中寻找问题来完善接下来型号的设计。所以我国现役的驱逐舰型号非常多,到了052D级驱逐舰才开始真正的批量化生产。
现代军舰几乎都走的是皮薄馅大的路子,052D也不例外。装甲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或许随着未来激光武器和电磁轨道武器的发展,普通的近防系统将会被精确性和效率更高激光武器和电磁炮代替。我国的电磁炮发展非常迅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后续的052D和055型驱逐舰换上电磁轨道炮之后,不用说装甲,近防系统说不定都会退出历史舞台。


赤焰哒哒哒


呵呵,30mm已经很厚了!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也就50mm,并且052D的舰体也就是球鼻艏部分、舰舯部分钢板厚一些,其它部分还没有30mm的厚度。
现代海军进入到导弹化时代之后,舰体的建造开始向轻薄化发展了。

第一个原因就是:钢铁冶金工业的发展,二战期间的军用舰船用钢材仅相当于现代普通民用船舶钢材…而现代军舰用钢材的强度在相同的厚度上却提高了2.5~3倍!也就是说现代战舰30mm厚钢板,等同于二战期间的75~90mm舰用钢板的厚度,而那个时候的8000吨级别的轻巡洋舰也差不多这个厚度,钢材质量的提高使得军舰的板材没必要再厚了,强度达到要求就可以了。


图片上这种钢材叫做“球扁钢”
,是舰船建造中的型材也就是“龙骨”和肋骨,是支撑舰艇体的主要结构件,在舰船建造中球扁钢的间隔距离(密度)要远小于一般民用船舶,由于球扁钢也采用与舰板一样的材质,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舰船的强度。

第二点,战舰装备进入到导弹化时代之后,二战期间的重甲防护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战斗部装药量超过了300公斤高能炸药,并且使用“半穿甲”战斗部!这样的打击威力就连“大和级”战列舰都防不住,更别说比它小了许多的7000吨级别的驱逐舰…所以,使用再厚的外甲也无济于事。


俄制SS-N-22“日炙”超音速反舰导弹,战斗部装200公斤黑索金高能炸药,加上末端超音速攻击,其威力大大高于二战期间“大和级”战列舰的94式460毫米主炮的炮弹!所以,现代战舰使用厚甲没有任何意义。



第三:现代战舰的电气化水平要远超过二战期间的战舰,各种雷达、电子设备、武器装备…都是耗电大户!并且随着军舰生活的人性化,生活区的各种空调、照明、娱乐设施也需要大量用电,在这种用电量剧增的情况下,不但辅机要增加数量,战舰的主机有时候也要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主机的功率输出…如果舰体自身重量太大,就会形成“死重量”,主机输出功率不但没有提高航速和航程,反而白白消化掉了。

现代战舰在建造上以提高航速和续航时间为主,减轻舰体舰艇重量不但降低建造时间和成本,更可以安装更多的武器装备,因为舰艇变轻主机功率输出可以灵活掌握,辅机发电可以用在更多的电器设备上…当然舰艇内某些舱室还是需要有一定厚度的,比如:弹药舱室、指挥舱室…但这些舱室所使用的材料不一定都是钢材,结构类似坦克的装甲,由多层凯夫拉或者陶瓷装甲防护,这样就减轻了整个舱室的重量。
与货轮相撞的“伯克级”驱逐舰前舰桥位置,内里就是“宙斯盾”雷达监控室一片狼藉,舰桥的钢板厚度也就12~16㎜(太厚的钢板增重后影响战舰的重心稳定),虽然有一定的强度,但是与六七万吨的货轮相撞,根本抵不住巨大的撞击力,就像易拉罐一样!


皇家橡树1972


去年11月8日,一艘参加北约海上演习的挪威海军“英斯塔”号导弹护卫舰(属于南森级)在回国途中与一艘油轮相撞,侧舷被撕开了一道8米长的大口子。挪威海军立即冲滩将它搁浅在岸边。一开始看上去也没多严重,把它运回去或者拖回去修修还可以用;可折腾了两天后,完了,军舰大部分都泡水里了,只剩下一些上层建筑露出水面了。到第六天的时候,露出水面的就那么一点点了,整艘军舰全沉了,就算打捞上来也没有修复的价值了。怎么会闹成这样呢?据说是因为事故发生时,舰上官兵急急忙忙的逃命,忘记关水密舱门了,事后又没有采取任何的损管措施,结果导致海水不断涌入,军舰不堪重负就一头沉入海底了。

在大家的传统印象里,军舰都是有着厚重的装甲的,怎么跟民用的油轮一撞就破开了8米长的口子了呢?确实,以前的军舰都是有厚厚的装甲保护,但如今的军舰,包括美军现役的“阿里.伯克”级导弹驱逐舰、中华神盾驱逐舰、055大驱以及这次出事的挪威南森级护卫舰“英斯塔”号,其船体所用的钢板绝大多数都只有30㎜厚,也就比一元硬币大那么一点点,对比二战那些动不动就半米一米厚装甲的战列舰,这点厚度简直形同裸奔了,连坦克装甲厚度都不如啊!所以,说现代的军舰是个皮薄的铁罐头也不过分。你看看,前苏联(俄罗斯)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在体型上和二战时期日本的“大和”级一样大,但它的满载排水量却只有“大和”级的1/3。

那为什么现代的军舰都普遍变薄皮了呢?原因倒也简单。在以前大炮巨舰的年代,谁的炮管粗,谁的装甲厚,谁的炮打得快打得远谁就占优势。那时候火炮的命中精度确实很低,而在海战中,敌人的军舰是不可能停下来给你打的,加上受海况的影响,大炮的命中率更是惨不忍睹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火炮的射速和数量,对目标进行覆盖射击,提高命中率。在这种海战模式下,只有提高自己军舰的抗揍力才能多一分胜算了。怎样提高搞揍力呢?当然是用厚厚的装甲把自己保护起来了,特别是舰上关键部位,如弹药库、动力舱等,用的装甲更是比其他地方厚得多。

但如今的海战模式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的反舰导弹、鱼雷懂得自己找目标了,而且射程远,精度高,战斗部威力大,轻轻松松的就可以击穿你一米半米厚的装甲。这时候单纯的采用增加装甲厚度还提高生存力已经是行不通了。你想想,当年为了对付大口径舰炮,都要把装甲做到一米半米厚了,那为了对付现代导弹,岂不是要把装甲厚度折腾到两三米啊?先别说搞这么厚的装甲建造难度有多大,就是军舰的排水量也会成几何基数增长啊!难道你还想把军舰造到几十万吨的排水量去?那时候它吃水深,行动迟缓,不但受制于地形,还成为敌方导弹的活靶子。另外,即便人家一发导弹没能击穿你的装甲,可人家还可以继续发射更多的导弹啊!现代导弹的射击精度那么高,三五枚,十几枚打在同一个位置上都不是啥难事啊!特别是前苏联(俄罗斯)的“花岗岩”、“日炎”“玄武岩”等反舰导弹,不但能以两三倍的音速突防,而且战斗部装药量更是高达一吨,还使用了侵彻性战斗部,穿深一两米没问题。

既然在装甲厚度上下功夫已经没有用了,那就索性不理会它了。把空间空出来,用以安装更多的导弹和电子设备以及用于改善舰上人员的居住条件。电子设备更多更齐全,我就能看得更远更清楚,能制导更多的导弹对敌方发起攻击。当敌方的飞机、导弹袭来时,我还可以组织舰上的防空导弹、近防舰炮对它进行硬杀伤,也可以用声光电等技术进行软摧毁,让来袭的导弹变成聋子瞎子。

当然,这世界上没有任何武器装备是无敌的。再严密的防御系统在面对饱和和超饱和攻击时也会无能为力。一旦军舰被击中,一支出色的损管队伍就是军舰的最后救命稻草了。他们就像是出色的外科医生一样,快速的治疗军舰的创伤。例如咱们看电影《中途岛海战》,那艘美军的“约克城”号航母在珊瑚海海战中受损严重,日军以为它至少要回船厂修半年才恢复战斗力的,可没想到在美军损管人员的抢修下,72小时就出海赶去参加中途岛之战了。在战斗中,它又被日军舰载机炸伤,燃起熊熊大火。可很快舰上的损管人员又扑灭了大火,并且将它修复,让它继续作战。直到第二次日军舰载机又赶来对它进行了轰炸,让它锅炉损坏,船体倾斜,海水大量涌入,无法继续修复,美军才不得不将它放弃。而日军不知道美军损管人员这么牛B,还以为自己击沉了美军两艘航母呢。这次如果挪威海军损管人员得力,完全是可以避免“英斯塔”号的沉没的。





血染战旗红


标准意义的舰用钢装甲早已经被淘汰了。不仅是052S驱逐舰的舰体钢板这样薄,所有现代驱逐舰都是薄皮大馅,连小口径炮弹都防不住。从50年代开始,早期的反舰导弹进入主要强国海军服役,这时的反舰导弹,多采用威力巨大的聚能战斗部,能轰开1米厚度的装甲钢,任何装甲在重型反舰导弹面前都像纸一样薄弱,即使是数万吨的战列舰也不能幸免。

所以,二战以后的巡洋舰和驱逐舰都已经不配备装甲,多使用20至30毫米厚度的高强度合金薄钢板作为舰壳。在保证舰体强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全舰的重量。军舰的强度,主要依靠多舱室的分隔和良好的结构设计来提高抗沉性。只是在战斗指挥中心、动力舱、油舱、弹药舱等核心舱室加装附加装甲,采用材质较轻,防弹性更好的材料来加强装甲防护能力,比如凯夫拉和陶瓷装甲等材料。

在2013年8月30日,加拿大海军排水量5000吨的“阿尔冈金人”号导弹驱逐舰,在太平洋演习时发生碰撞事故。该舰左舷的机库上部被切开一个大口子,舰体的薄钢板的撕裂着,裂口看起来颇为恐怖,舰体钢板就如同马口铁罐头一样薄。

例如美国的阿利伯克驱逐舰,在弹药库,指挥室和部分轮机舱使用了70吨凯夫拉材料,伯克II级增加到120吨,这些重要部位的等效装甲厚度是80毫米左右,能够防御一枚中国鹰击83反舰导弹级别的亚音速半穿甲战斗部的打击。当然,在鹰击12这样的三四马赫的超音速反舰导弹面前,也是豆腐。

所以,现代巡洋舰或驱逐舰的防御方式,早已经不完全依靠装甲,毕竟扛着上万吨的钢板满世界跑,很耗油的,就是美国也吃不消。现代军舰的防御方式多种多样,例如远中近程的舰空导弹、高速近防炮和有源无源电子干扰等等。既能够对来袭的反舰导弹和炮弹实施硬杀伤,也能够通过电子干扰实施软杀伤。


科罗廖夫


确实,现代的军舰都不怎么强调装甲防御了,因为现代的科技已经可以让驱逐舰在对弹药的拦截上下功夫了,主动的防御系统总是比传统的装甲防御这样的被动防御更加靠谱,而且成功概率更高,被动防御不就是最后挨那一下嘛。

图为美国海军舷号为DD991的伐夫号驱逐舰被鱼雷轰去了整个舰首依然没有沉没,这体现出现代水密隔舱体系的厉害,抗沉性可比几个装甲重要多了。


话说起来,30毫米厚的外壳已经不算薄了,现代军舰的设计是空间设计和吨位设计,对于吨位的控制非常严格,军舰上空间有限,需要装载大量的雷达、武器设备,这些设施都需要占据巨大的空间,然而军舰上寸土寸金,没有足够的空间,如果说,削弱了外壳的厚度和重量,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和吨位去装载更多的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那么我想是值得的。

俄罗斯的基洛夫级巡洋舰,拥有一个120毫米厚的主装甲带,在花岗岩导弹发射器的舱盖上,还有30毫米厚的装甲保护,因此,他还保留了老式主力舰的一些特点,被称为战列巡洋舰。


比如,2017年初,美国海军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在也门附近的阿拉伯海域近海,遭到了也门胡赛武装的反舰导弹攻击,这艘驱逐舰通过电子诱骗使得两枚导弹失去了目标,掉在了军舰附近的海面上,军舰的防空导弹则拦截了另外的2枚来袭导弹,随后,这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动用其127毫米舰炮,摧毁了岸上也门武装的反舰导弹发射车辆。体现的就是现代军舰的主动防御能力,这可比装甲要管用。

美国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是抗饱和攻击的思路产生的军舰,就是为了防御。


再者说,军舰上虽然没有更厚的装甲板了,但是军舰的隔舱体系却更加完善了,美国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曾经在一次测试中,在失去了整个舰首的情况下,硬是靠着水密隔舱的完整性,支持军舰浮在水面上,没有下沉,这样的“僵尸军舰”体现出现代军舰强大的生存能力。抗沉能力,抗冲击力,远比增加那几英寸的装甲要来的实惠和有效,这是技术进步的结果。

在阿利伯克级后,世界各国都发展出来自己的“盾舰”,这些都是精于防御的军舰。


现代军舰布置有完善的主动防御武器,比如区域防空导弹,中近程防空导弹,近距离速射炮近防系统,还有反鱼雷火箭系统,这些系统可以有效应对鱼雷和导弹的攻击,建立起立体和多层次的拦截体系,在面对敌人的打击时,甚至可以A射B导,为友军导弹提供指引,攻击敌人的攻击兵力甚至是拦截其发射的导弹。

盾舰发展到现在,已经产生出055这样的全面和强大的战舰,在没有装甲的情况下,吨位已经超过了12000吨,如果有装甲,就奔着2万吨去了,完全不值得加装甲。


所以,现代军舰完全可以皮薄馅大,毕竟“馅”就是舰载武器,就是军舰的战斗力,“馅”当然越大越好了。


海事先锋


看了这个题目我还刻意量了一下1元硬币,厚度只有1.85毫米左右,但是直径是25毫米,如果看直径的话052D的30毫米确实比他厚一点,但是这个问题问的跟某品牌笔记本厚度比1元硬币还要薄有异曲同工之处啊。好了,不纠结这给硬币问题了,30毫米这个厚度已经很厚了,自己找个尺子看一下30毫米。而且这是钢板,不是泡沫板或塑料板。不光是052D,世界其他驱逐舰都是你所谓“皮薄馅大”的情况。下图为

事实上这里有个误区,而且相当一部分答主都跟着这个误区在走。大家觉得二战时期的战舰防护都超级强,都是几百毫米厚的装甲。然而,真正拥有较强防护的至少是重型巡洋舰,再往上是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他们的吨位基本都是1万吨起步。那些所谓的“大舰巨炮”的战列舰虽然拥有300毫米以上厚度的装甲,但是吨位都在3万吨以上,甚至达到5万吨级,现代军舰从吨位上就没有这个条件去跟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这类舰艇去比防护。下图为衣阿华级战列舰司令塔舱门

而驱逐舰这个舰种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像样的装甲防护,二战时期的弗莱彻,基林级驱逐舰也就是重点部位有0.5-2英寸的装甲保护,整体还是在靠“结构抗”,那点装甲遇到大口径舰炮射击依旧要跪,根本没法像战列舰那样靠装甲硬扛穿甲弹的攻击。随着航空母舰和导弹的发展,现代以驱逐舰护卫舰为主要水面作战舰艇,然而他们的防护水平不管是二战还是进入冷战还是到现在一直都是“皮薄”的特点,从厚度上看没有什么大的改观,你不能拿现代5000-10000吨的驱逐舰跟二战时期3-5万吨的战列舰去比防护,这根本就不公平。

当然了有人会说:二战时期的驱逐舰只有2000-3000吨左右的吨位,现代驱逐舰吨位都有超过1万吨的,那么防护应该更强才对。事实上,现代驱逐舰吨位有较大的提升并不是因为使用了大量的防护装甲,而是在动力、电子设备和武器上有质的飞跃。由于现代雷达、导弹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装备在驱逐舰上,比如下图的052C/D的四面有源相控阵雷达和64单元垂直发射装置,舰尾还设有机库和直升机飞行甲板。这些装备对军舰的空间和电力都有巨大的要求,2000-3000吨的吨位显然是不能满足这些装备空间和动力需求,所以现代驱逐舰的吨位和尺寸一直在不断增大以迁就更先进的雷达和数量更多的武器。到052D已经达到7500吨,055甚至超过1万吨。这才是现代驱逐舰吨位增大的原因,但还是那句话你不能用这些驱逐舰跟二战的战列舰去比,不是一个吨位等级没有比的意义。

那么为什么现代军舰不像战列舰那样把自己用装甲包起来呢?武器发展到现在的水平其实已经没必要去靠自身防御能力硬抗,反倒是包的越多负担越大。我们下面一一分析吧

1.现代材料技术的提升,我们普遍认为二战军舰的装甲很厚,但是厚不代表就是强。随着冶金技术的提升,现代舰用钢材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厚度相同的情况下现代舰用钢材强度是二战时期的2.5-3倍。也就是说虽然现代驱逐舰防护上差不多,也就是20-30毫米,但实际防护水平已经达到二战驱逐舰的2倍以上。而且现代还出现了很多新材料,比如凯夫拉装甲等,在重点舱室进行选择性加强,比如弹药库、战情中心(CIC)、舰桥等。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厚度才50毫米,照样能够抵御频繁的舰载机起降冲击。下图为“福莱斯特”号航空母舰事故中飞行甲板的大洞。

2.现代军舰强调的是主动防御而不是硬抗。随着现代精确制导武器和导弹的发展,想要靠硬抗这条路走根本不现实。法国的“飞鱼”导弹只是一种亚音速中型反舰导弹,但是使用穿甲战斗部已经可以击穿75毫米装甲。而重型的P-500/700/1000这类超2倍音速反舰导弹在750公斤的穿甲战斗部作用下甚至可以击穿超过900毫米厚的装甲,远远高于二战时期战列舰406毫米甚至457毫米穿甲弹的打击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现代驱逐舰想要靠硬抗是很难的,即便敷设足够厚的装甲那么吨位也会直线上升,恐怕不是1-2万吨能解决的,对机动性和动力的负担是非常大的。与其硬抗不如把精力都放在主动防御上,将对我的威胁主动击破,利用远中近各层次防空导弹和近防系统主动拦截。

其实现代驱逐舰跟以前的驱逐舰相比防护上都是一个德行,从来没说像战列舰那样武装自己。而且现代军舰要兼顾武器、动力、续航、机动等等因素,在武器没有大的突破之前基本上不太会有战列舰复活。不管是052D也好还是阿利伯克还是055,这是目前世界上存在的普遍现象。


雏菊西瓜Peterpan


目前中国海军部队早已批量装备国产大型通用化驱逐舰052D型了。并且据国内相关的新闻媒体报道称,也由于该型驱逐舰在军中颇为优异的表现,目前该型舰相关的建造数量已经超过10艘的数量了。

同样,作为由中国军用船舶工业独立研发设计的国产第三代通用驱逐舰052D,所蕴涵的先进军用舰船技术水平还是非常高的,也是中国海军装备第一款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通用驱逐舰。

至于,提问之中提到的国产大吨位通用驱逐舰052D型,其自身的船体的厚度只有3厘米的言论,显然这样的言论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作为装备于中国海军部队的大型主力水面作战舰艇,其相关舰艇的制造参数是严格保密的,外界也肯定是不得而知的。并且,中国军用船舶工业对于建造大型军用舰船也是有着自己一系列严格的建造要求和标准。

的确,现在的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其相关的舰艇厚度确实不如以前的大型水面作战舰艇了,但也几乎可以肯定的说,纵使现在建造舰船船体的相关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也几乎不大可能是提问之中所提到的这个厚度。毕竟,国产大吨位的052D通用型驱逐舰,其整体舰身使用的材料厚度还是有一定差异的。

更为惊喜的是,据国外相关的新闻媒体报道称,中国船舶工业已经在原先052D型驱逐舰的基础上,整合了中国船舶工业最新开发出来的先进军用舰船技术,研发出来了其最新改进版本052E型。


航空君


3厘米可不算薄,30毫米呢,比1元硬币的直径(约25毫米)要大一些。不知道题主所称的052D舰体厚度3厘米的数据是哪儿来的,作为我军现役最先进驱逐舰,其舰体厚度无疑是保密的,3厘米这个数据肯定不准确。可能3厘米的舰体厚度数据是根据世界上现代水面舰船的普遍情况推测的,但舰体的水下部分还是比较厚的,接近或者达到100毫米。

现代水面舰艇的确不像二战时期的战列舰、战略巡洋舰、重型和轻型巡洋舰那样追求坚盔厚甲,在舷侧有厚厚的装甲带,还有水平装甲、炮塔装甲。因为战争的实践证明,坚盔厚甲仍然挡不住鱼雷和炸弹,而战舰为坚盔厚甲付出的重量、成本代价却太大。所以,二战后的水面舰艇就不再追求坚盔厚甲了,而是采用薄壳结构的舰体,通过优化设计和综合防御手段来提高生存力。

在防护方面,现代水面舰船不是完全忽视装甲的作用,只是在重要部位,如对弹药库、作战指挥中心、机舱等进行强化。这些要害部位不仅厚度加大,而且材料也远比二战时期先进。

以钢材为例,二战时期的水面舰艇各部分防护要求不同,所用钢板分好几种,舰体和上层建筑一般是用轧制的舰船用低碳钢建造,水平装甲和防雷装甲采用均质钢,舰体侧面的装甲带则采用渗碳表面硬化钢装甲。

二战之后,由于冶金工业的技术进步,舰船用钢开始普遍采用低合金高强度钢,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美国HY-80、HY-100、HY-130这类镍铬钼系淬火+回火热处理的低合金高强度钢,其中HY-80钢的屈服强度为550兆帕、HY-100钢的屈服强度为690兆帕,HY-130钢的屈服强度为890兆帕。但HY系列合金钢焊接性时需要长时间预热,美国后来又发展出了HSLA-80和了HSLA-100钢,它们除了具有与HY-80、HY-100相同的屈服强度、高韧性、轻重量之外,还有焊接性好的优势,焊接时基本不用预热或者很短预热。美国海军现在的水面舰艇综合采用HY-80、HY-100、HSLA-80、HSLA-100钢建造。这些合金钢尽管薄,但抗冲击能力要比二战时期的钢板强得多。除了钢材,现代水面舰艇还用凯夫拉、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增强要害部位的防护能力。

052D作为我国海军现役最先进的驱逐舰,舰体材料也是采用低合金高强度钢建造,并在要害部位加厚钢板,同时用复合材料装甲进行增强。

052D的舰体还划分为很多水密隔舱,标准就是北约那种“相邻三舱进水舰体不沉”。这个标准对于舰船的生存力很重要,像美国海军的“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撞船之后,相邻两舱进入800多吨,但是横倾却没有超过5度,而且还能以低速进行自主航行。

此外,052D还装有先进的信息化设备、有源相控阵雷达、拖曳声呐、通用垂直发射系统、近程防空导弹、近防炮、电子战系统、干扰弹系统等等,能够做到耳聪目明,对威胁提前感知,用舰上武器系统和舰载电子战系统等进行防御,并能与编队中其他舰艇进行协同抗击。

而在增强自身防御能力和体系化作战的情况下,052D驱逐舰对于坚盔厚甲的需求就更加降低了。(S)


联合防务


近年来,052D型驱逐舰大量建造并装备中国海军,目前服役的052D型驱逐舰已有10艘之多,也成为中国海军在役数量最多的一型驱逐舰,并且已开工建造的052D已经达到了24艘,未来预计还会继续建造。

不过,有不少网友发现“阿利伯克”驱逐舰的舰体钢板平均厚度仅有3厘米,比一元硬币大一些,而水线以上更薄,我们052D型驱逐舰的舰体装甲厚度也与此相当,那仅为30毫米的舰体厚度在应对敌方反舰导弹攻击时可以说是不堪一击,该如何应对呢?

二战时期级以前的时代,大口径火炮是主要的武器,世界各国海军的大型水面舰艇都在追求大炮+巨舰+重装甲,谁“皮糙肉厚”谁就是霸主,像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更是达到了410毫米的防护装甲。

而现在,远距离超视距作战才是海战的主要形势,曾经那种数百毫米防护装甲在现代化反舰导弹的攻击下不堪一击,在反舰导弹“眼里”30毫米和300毫米没多大区别,再一味的堆加装甲厚度已无多大用处,所以说现在各国的大型水面舰艇的舰体厚度在20毫米-50毫米之间,水下耐压船体才会厚一些。

为了应对反舰导弹的攻击,驱护舰只能依靠自身的防空导弹来防护,以052D型驱逐舰为例,其携带的红旗-9B防空导弹、红旗-16防空导弹、红旗-10以及1130近防炮组成远、中、近三层防御圈来防御敌方攻击,如果这些也没有将来袭导弹击落那就真的无计可施了!

除此之外,现代驱逐舰的最大行驶速度大多在30节以上,航程也都是数千海里,如果再使用厚度数百毫米的防护装甲,那驱逐舰的速度和航程都会降低不少,所以才会“皮薄馅大”。

总之,现代大型水面舰艇已经不依靠防护装甲来保护,而是依靠其自身携带的防空导弹,况且现在的特种钢板也不是原来那种铁皮能比的,30毫米已经足以应对大多数情况。


天下布武


确实,现代化军舰早就不追求厚装甲了(航母在一些关键部位还有装甲防护,以及毛子的基洛夫级巡洋舰上还有厚装甲),今天的主流军舰舰体厚度只有几厘米是很正常的事,只有在上个世纪的那个大舰巨炮时代,才会出现几十厘米厚的重装甲,那么,为什么现代军舰都是“皮薄馅大”的小脆皮呢?

首先,是战争方式出现了改变,在战列舰时代,当时的主要交战手段是在可视范围内用舰炮对轰,炮弹的命中率很低,信仰比技术重要,一场海战下来,能挨上多发炮弹都是很玄幻的事情,在加上当时的军舰并没有好任何的主动防御手段,所以就只能被动的依靠自身那厚重的装甲硬抗了,凭借自身血厚挨上几发炮弹没啥大问题,因此,在大舰巨炮的战列舰时代的军舰,都有着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攻击手段单一(舰炮对撸)、防低(没有主动防御手段)血厚(装甲厚重,可以硬抗对方火力)!

但是现代化海战的作战方式不同啊,今天是导弹+航母舰载机的超视距作战时代,讲究的就是精确打击,命中率早就不是依靠信仰了,你就算装甲再厚,也扛不住舰载机的狂轰滥炸,比如“大和号”就是生不逢时的典型例子,号称最强战列舰的她遇上了航母,然后就被送进海底了,还有,大家不要说今天的反舰导弹打不穿战列舰主装甲带了,因为不是这样用的,今天的反舰导弹针对的目标就是“皮薄馅大”的现代军舰,如果出现了重装甲目标,自然会有专门的重型反舰导弹招呼你,术业有专攻,假如今天的军舰主流还是厚装甲的话,那么今天的各种反舰武器也绝对是专门破甲的重武器!

然后,现代军舰都是拥有主动防御手段的,而不是跟以前那样硬抗对方的火力,像防空导弹、近防系统等这样的主动防御手段就是为舰载机以及各种反舰导弹准备的,也就是说,主动防御才是今天军舰的主要防护手段,而重装甲的防御效能(被动防御)在这种情况下被降到了最低,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现代军舰都不再追求厚装甲了,除了作用不大之外,吨位太重还影响军舰的机动性以及建造成本,效费比太低是绝对行不通的,有这功夫我还不如多造几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