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可能崛起成為超級大國嗎?

用戶64325646


印度這個國家雖然人口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二位,而且在未來很有可能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但印度是沒有成為超級大國可能的。

限制印度成為超級大國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印度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他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

印度的位置非常差

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國土面積300萬平方公里,他的正北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印度的東部是緬甸和孟加拉,兩國這些年和印度的關係不錯,但是隨著印度的崛起多半會和印度產生比較多的矛盾,這是印度性格決定的。印度這個國家一直有推行霸權主義的想法,在對待周邊國家的時候比較傲慢無禮,總愛干涉他國內政,很被人反感。

(印度總理莫迪)

印度的西部與宿敵巴基斯坦接壤,兩國在過去爆發過多次戰爭,其中在第三次印巴戰爭的時候,印度竟然將巴基斯坦肢解造成了東巴的獨立。可以說,兩國之間是有著非常大的仇恨的,印度在崛起過程中巴基斯坦將會成為極大的阻撓力量。

(巴基斯坦)

印度的南方是廣闊的印度洋。這有一個好處,南方沒有強敵對峙,但是印度洋不同於大西洋和太平洋,印度洋不僅面積小,周圍也沒什麼有實力的國家。印度洋南頭是荒無人煙的南極洲,在世界上的政治軍事影響力為0 。印度洋的西邊是非洲,這裡雖然人口不少國家也多,但總體處於比較落後的狀態,對世界的影響力也非常小。整個印度洋稱得上發達國家的也就是澳大利亞了,但這個國家只能算是一個偽發達國家,因為該國主要靠礦業和畜牧業支撐國民經濟,與真正的發達國家以科技為基石相比顯得成色不足。印度洋西北部地區的中東各國也是如此,大多工業不發達,主要以出口資源為生,要是沒有資源就慘了,會無限接近於非洲各國平均水平。

(印度洋)

所以,印度洋地區沒有強大的國家,世界舞臺的中心也不在這裡,印度雖然依靠自身的體量可以做到印度洋地區的霸主,但距離走向世界舞臺中心是非常遠的。

印度的周邊地緣政治環境又決定了印度上限不高,永遠沒有機會走到世界中心

俗話說和臭棋簍子下棋越下越臭。

印度周邊沒有強大的對手與其競爭(北方鄰國的重心也不在印度一方),這就決定了印度在國家發展過程中上限不會太高,當他成功對巴基斯坦取得絕對優勢的時候,也就是達到頂峰的時刻,但這個實力距離超級大國還很遠。

(印度軍隊)

有人可能會說,印度向外突破進入太平洋就好了,或者向西登上非洲,或者進入西亞。

這就又回到了印度的地緣劣勢上了。

即便登陸非洲,印度也難以成為有世界影響力的國家,因為非洲政治權重極低。

如果進入太平洋地區又會和在這裡處於絕對優勢的大國發生直接衝突,比如惹惱美國。在印度實力增長乏力的時候進入太平洋和美國競爭無異於飛蛾撲火。

進入西亞地區也是不現實的,進入西亞就得征服巴基斯坦,任何一個大國,甚至是阿拉伯世界都不會允許這件事發生,到時候各大強國在背後力挺巴基斯坦,印度更吃不消。

(印巴邊境雙方士兵政治執行站崗任務,遠處很多人在看熱鬧)

所以,印度絕無成為超級大國的可能。但是,印度很可能會成為印度洋地區霸主,成為重要的地區強國。


歷史風暴


應該說,印度是很有潛力成為超級大國的,並且成為超級大國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

印度的優勢:

1、13億多的人口的巨大體量,接近300萬平方公里的巨大國土面積。人口數量是一個超級大國必不可少的選項,超級大國必須要有足夠的人口來支撐。3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雖比中國小,但在世界上也排在前列,並且幾乎沒有不可利用的土地,土地質量極高。


2、絕佳的地理方位,海運河運便捷。錐形的國土造成了印度只有三個邊,兩邊都是海,北邊還有東西走向的一條恆河,印度國土幾乎被水包圍,這極利於貿易和經濟的發展。中國就東部和南部有海,西南、西部、北部、東北都沒有出海口,這嚴重製約了中國西部西南東北的經濟發展。但印度完全不存在這個問題,三面是水的錐形體,造就了印度能夠各部平衡發展。

3、印度的氣候是熱帶季風氣候,土地平坦,耕地面積比中國多了不少,這注定了它有足夠的糧食養活這麼巨量的人口。

4、印度雖是民主體制,但同樣能出強有力的領導。如今的莫迪算是一個精幹的領袖,印度人也寄予厚望,以後莫迪式的人物也必將層出不窮。

5、印度擁有原子彈。這就決定了沒有人可以軍事侵擾它,可以安心發展經濟。

擁有這些優勢,假以時日,印度成為超級大國還是非常可能的。

認為印度不能成為超級大國的無非是下面幾點理由,但仔細考究下,其實都不是理由。



1、國家是拼湊起來的,各邦之間向心力不強。但這不是致命的,印度的核心區域是北部恆河流域(可惜印度河不在印度了),其它幾個邊疆區域的離心力對印度構不成太大的威脅。

2、種姓制。種姓制確實會極大的削弱印度的潛力,但印度也早已發現了種姓制的弊端,也在大力的削除種姓這個東西,或許現在效果不是很好,但假以時日,種姓制必然會被取締的。就像中國打破男女不平等現象一樣,舊社會女性毫無地位到現在完全男女平等僅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而已。

3、熱帶,人性慵懶。這其實是個偽命題,哪裡人都有勤快的和慵懶的,與熱帶沒有關係。中國海南和部分廣東是熱帶地區,這裡的人們一樣非常勤快,經濟發達。其實是缺少足夠的工資崗位造就了人的慵懶,只要有了足夠的工作崗位,人們自然就勤快起來了。

4、文盲率高。這也不是問題,解放初,中國的文盲率同樣高的嚇人,現在怎麼樣?才幾年的時間??

5、中國與巴基斯坦的牽制。牽制是有的,但作用大小就不得而知了。今天的中國何嘗不被美日牽制,中國不照樣發展的好好的?

雖然我認為印度能成為超級大國,但我並不認為印度能超越和取代中國。因為中國在各方面都完爆印度,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印度就像當年的日本與美國一樣,有威脅,但真要超越就難了。


龜速船員


印度肯定可以成為超級大國,

首先建立了民主法治的制度,政府部門是為人民服務,官員不能為所欲為,貪汙腐敗,中飽私囊。由於民主選舉,體現老百姓的想法,保證了政府廉潔高效。

然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科技,經濟全球化思想的傳播,必然會提高印度十多億人口的整體素質,融入國際大家庭,人口會轉化為生產力,印度軟件業相當成功,就是一個例子。

由於和西方價值觀相同,印度可以引進西方的先進的技術,自己創新發展,西方沒有顧忌,願意和印度合作。比如西方可以把先進的武器賣給印度,也不擔心會複製粘貼,無視知識產權。印度武器軍火能夠萬國採購,就是因為這樣。

印度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資源豐富,雄居印度洋,地理位置也很優越。

所有的一切,印度都具備了成為超級大國的可能。亞洲,全球新的經濟增長點必然是東南亞,很多五百強企業紛紛揚揚從我國轉移去印度,東南亞投資,也是看好市場的發展。


大國小民視頻


目前來看,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人家不管在哪方面,實力都是妥妥的世界第一,而且還拉開第二第三不小的距離,所以題主是問印度有沒可能成為下一個美國。

現在印度確實在慢慢崛起,但是你想要成為一個超級大國,就我個人來看,有這個概率,不過可忽略不計,而且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除非世界格局大洗牌,然後三哥開掛,否則還是算了,成為一個大國和成為一個超級大國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不廢話了,我們先來分析分析印度的情況,看印度具不具備成為一個超級大國的各種條件。

1.領土面積和人口基數

▲印度的地理位置

有廣闊的領土和一定的人口數量是一個國家能否成為超級大國的必要條件,現在不比以前,戰爭形式的改變,沒有戰略縱深和充足人口基數的國家是註定成不了超級大國的。印度都具備這兩方面的條件,領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人口數更是達到了13億(大概數字)。而且印度的地理位置很好,不但自己的海運、河運交通便利,而且還可以控制世界上的眾多貿易渠道,比如波斯灣的石油運輸。還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條件——耕地面積,印度的國土雖然比我們國家要小,可是耕地面積卻要超過我們,這也是三哥能養活那麼多人的重要因素。

2.科技實力與人才儲備

▲高新技術區的印度青年

印度的科技實力大家都很少去了解,其實科學技術在印度改革與崛起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一個很重視科技發展的國家,在生物製藥和信息產業都有不俗的實力,尤其是在信息技術產業,不比我國差,甚至更有優勢,而且雖然人才數量少,可是人家素質高,創新能力強,就連對英語的掌握也是優勢。不過

缺點在於:科技方面投入少,產業鏈發展不平衡,好高騖遠,一味地追求國際化而忽略了國內本身的矛盾,基礎設施落後導致的人才流失特別嚴重,最後就是宗教的影響頗大。

3.軍事實力

最後來看看三哥的軍事實力。三哥的全球軍事力量投射能力得分位居第四,是不是覺得很強大?確實,比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要強,但是看看第一的美國的得分,差不多是三哥的20倍,

所以可以想象現在的印度跟超級大國的差距有多大。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短板:嚴重依賴外國 力量。現在印度的軍事裝備是出了名的萬國牌,不但有西方國家的,就連老毛子的也有。殘缺的工業體系不但影響到了農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就連自身的軍工體系也受到了拖累,說的嚴重點就是生活不能自理的那種,可能連一個零件都不能生產。連自己軍隊的裝備都不能自給自足國家,嚴重依賴西方的國家,還想著要把美國拉下來麼?

最後總結一下,印度目前也是一個大國了,還在慢慢崛起,可是自身卻還存在著各種矛盾,就比如種姓制導致的階級固化、貧富差距等等,這將會是嚴重拖累國家發展的枷鎖。還有就是受制於西方國家過多,尤其是在軍事方面,如果你本身都受制於人,那還怎麼談崛起?所以,印度要成為超級大國?靠信仰麼?連我們現在都還不敢說能跟美國佬一較高下,你印度要崛起,做好了承受超級大國各種打壓的準備了麼?

我是軍事達人哨兵ZH,以上觀點還有很多疏漏的地方,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指正,也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關注我,謝謝。


哨兵ZH


絕無半點可能!

一,這個國家是聯邦體制,有28個自治邦和六個聯邦屬地一個政府首都轄區。28個邦各自獨立,中央政府缺乏對他們的基本掌控,根本做不到令行一致,全盤統籌。其實就是一盤散沙。

二,這28個邦中,有15個居然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各自獨大,誰也不服誰。更要命的是,這些武裝力量不僅時常在國內炫耀武力,到處滋事。還時不時與鄰國挑釁摩擦,著實令印度政府頭疼不己。

三,印度土地實行私有制,中央政府連一寸地的掌控權也沒有。想修條鐵路,佔住誰的地,人家一個二個不同意,政府幹著急沒轍。嚴重影響了基本基礎建設的規劃實施。

四,正因為是土地私有化,一些好逸惡勞的農民就變賣土地,流竄到城市混生活。無業無事又偷懶,於是尋釁滋事,偷偷摸摸,更有甚者強姦婦女,打砸搶掠。臭名昭著的強姦之都就是這些人乾的。

五,印度工業基礎非常薄弱,6OO多個大中小工業門類,他們僅有15O多項,嚴重製約了製造業發展。一艘軍艦能造15年還不能完工。

六,印度人囗僅次於中國,將近13億了,但印度國土面積小。那麼多人龜縮在29O萬平方公里上。這個先天不足太致命了。

七,印度國民整體素質太差,至今居然還有三分之一的文盲。教育上不去,什麼能上去?

八,印度宗教林立,許多教派間相互傾軋,相互攻訐。教徒衝突經常引起大規模武裝衝突。一個內部混亂的國家,談何崛起!

綜上,這個國家完全不具備成為超級大國的條件和可能。不分裂就得燒高香了!


宛淯


這個問題,印度表示:能!非印度國家表示:能個毛毛!

作為世界第七大領土大國,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橫行南亞次大陸的軍事強國,深得美國和俄羅斯支持的地區大國,印度當然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自信!

應該說,和今日我國很多國人崇洋媚外的不自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周邊很多國家的自信心爆棚,除了傳統的韓國、越南,印度也不甘落後。

從1947年走向獨立開始,印度就一直以第三世界老大身份自居,要不是1962年那場慘敗,今日的印度可能會更加膨脹。

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爭相拉攏印度,讓印度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美蘇都在為我服務,我會是世界的領導者。

但是,自信就一定能膨脹成超級大國嗎?當然不能!不僅不能,而且不可能!

為什麼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為印度面臨的內外環境,決定了其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

1、種姓羈絆

種姓制度是印度國家分裂的根源,也是阻礙印度成為世界大國甚至超級大國最重要的因素。

種姓制度在印度茁壯成長了3000多年,是印度社會最明顯的特徵。

雅利安人作為南亞次大陸的征服者,為有效統治當地土著,創造性的提出了種姓制度,這深刻地影響了南亞次大陸其後數千年的發展。

雅利安人之後,經歷了馬木留克、蒙兀兒等外來伊斯蘭教征服者的演變。特別是在英國殖民者逐步征服南亞次大陸後,人數較少的英國統治者為更好的統治南亞次大陸,進一步對種姓制度進行了調整,使種姓制度真正成為僵化的,階級森嚴的等級體系。

作為印度教的產物,種姓制度幾乎遍佈整個南亞次大陸,而在印巴分治後,以印度教為主的印度成為種姓制度分佈的主要地區。

由於種姓制度在英國殖民者手中最終走向成熟,因此深受英國殖民影響的印度,依然被種姓制度深深影響著。

英國殖民者統治時期,和種姓制度中高種姓的人口共同構成了印度的統治階級,這些高種姓者在英國殖民者退出後,成為印度的實際掌權者。

雖然他們在印度獨立後,廢除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以此表示與英國殖民者劃清界限。但是作為種姓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他們在統治印度的過程中,仍然將種姓制度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使得種姓制度雖然失去了合法地位,但仍然深深影響著印度社會的各個角落。

種姓制度的存在使印度社會各階層呈現出空前固化的局面,這使得印度社會缺乏活力。大量底層勞動人口,特別是賤民階層,無法獲得合適的工作崗位,這使得印度巨大的人口紅利無處發揮。婆羅門和剎帝利等高種姓人口較少,但佔據著社會大部分的財富,缺乏監督的他們,使得印度腐敗現象空前嚴重。

而低種姓的人口,在無力擺脫現實困境的情況下,只能寄希望於來世投胎到高種姓,這種得過且過的心態,使印度的發展潛力始終難以迸發。

國家難發展,想要成為超級大國,印度還差得太遠。

2、高手如雲

縱觀世界歷史上曾經出現的,以及依然存在的超級大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超級大國周邊的國際環境,一定是相對安全的。

以二戰之後的美蘇兩大超級大國為例。美國作為西半球國家在西半球鶴立雞群,北部的加拿大是其忠實的小弟,南部的墨西哥無法撼動美國地位。東西兩大洋使美國成為世界格局的世外桃源,如此安全的周邊環境,使美國本土難以捲入世界大戰中。

蘇聯地處亞歐大陸內部,雖鄰國眾多,但因其緯度較高,且東西南北縱深太大,使得征服蘇聯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同時周邊國家的體量,根本無法與蘇聯相比,這使得蘇聯不易受到周邊國家的威脅。

而印度與美蘇兩國相比,其地緣環境實在差得太遠。雖然自1947年印度獨立以來,印度挑起印巴戰爭,肢解巴基斯坦,吞併錫金,全面控制不丹,染指尼泊爾,甚至出兵干涉斯里蘭卡內政。

但1962年的慘敗,深刻說明了:

以印度的實力,根本難以與大國抗衡。他的最大本事,也就是欺負比自己弱小太多的鄰國。

而且我國的存在,使印度永遠不可能走在前面。

一直以來,為遏制北方大國,蘇聯在中蘇交惡後一如既往的偏袒印度,並給予印度全方面支持。而為了有效牽制蘇聯,美國也將印度作為其在南亞的重要支撐點。

兩大超級大國的支持不僅為印度帶來了極度膨脹的自信,<strong>也徹底斷送了印度的自力更生之路。

今天的印度仍然堅定地相信:造不如買,買不如租。從獨立至今,始終未能建立起自力更生的國防體系。其虎虎生威的武器裝備,基本都是從外國進口,尤其是美俄兩國。

這就意味著一旦印度膨脹,踩到了美俄兩國的底線,美俄兩國隨時可以將印度打回解放前。

今天的印度雖然高喊著自力更生,但當前美俄兩國的捧殺,讓印度始終難以靜下心來走自己的道路。

當手中的武器也要受制於人時,印度的超級大國之夢,基本也就是個夢。

3、大戰難起

從古往今來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超級大國地位不是天上掉的,也不是別人送的,而是自己爭來的。

也就是說,沒有嚴酷的血與火的考驗,就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美國建國200多年,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爭,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讓美國一步步爬上了世界霸主的寶座。

蘇聯更是抵抗了德國法西斯的瘋狂進攻,才奠定了超級大國的世界地位。

而我國也是在朝鮮戰場擊敗了世界最強的軍事力量,才奠定了我國的世界大國地位。

而印度獨立至今,沒有經歷過世界大戰,也沒有打敗過世界強國,無法奠定自己的大國地位,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那麼以後還會有這樣的機會嗎?可以說很難。

因為核武器的誕生,使得戰爭的烈度空前提升,後果也空前嚴重。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核大國不可能輕啟戰端,在他們影響的國際舞臺上也不可能允許爆發大規模的戰爭。

我們知道,世界大戰是超級大國最好的催生器,因為空前規模的戰爭,摧毀了舊有的國際秩序,新的國際秩序才有可能重新建立,新的超級大國才可能誕生。

而沒有世界大戰爆發的可能,這意味著以美國主導的美元霸權體系無法被打破。

而超級大國作為國力異常強大、有能力直接或間接干涉別國內政外交的強大力量,在同一社會制度下,有且只能有一個。印度想要成為超級大國,就必須將美國踩在腳下。

而現實情況是,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

所以印度的超級大國之夢,終歸只是個夢。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印度是一個很複雜的國家,很多基礎都不完善。社會還分嚴重的等級。不要說別的,就說廁所問題,印度的廁所大部分是露天的,不論男女,很多印度人都喜歡用露天廁所,沒一點隱私可言,更要命的是,那些女的也習慣了,見慣不怪。衛生度也很差,太多問題了,一般人都不敢吃印度人煮的東西如果你瞭解原因的話。一句話噁心。還有其他方面問題,比如女性地位在印度也很低,大家都知道,印度可是有名的性都。女人沒什麼安全感吧,不是老是有一些女人受到悲慘折磨嗎?在印度這些新聞可不少吧。曾聽說,印度人生了個女兒可是賠本買賣,沒收到什麼禮金不說,孃家還要倒貼一大筆嫁妝過去,否則夫家很不開心,新娘以後的地位就懸了。總之印度基礎上的東西很多沒搞好,有些可是長期積累下來的問題,個人認為,印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印度亞三就是亞三。


用戶8994961103416


問印度會成為超級大國嗎?可以先問一下什麼是超級大國?答:可參考以下美國。可以先問一下中國能成為超級大國嗎?諸位看官必然會說,中國成為超級大國就是時間的問題。但是印度不能在同一個水平與中國比較。

(地理原因:北邊山脈,東邊地勢高,中國存在,西邊與巴基斯坦的領土的糾紛,使其擴張可能性為零;且其海洋實力弱小。)

更因為:

一、人口是一個國家存在的重要基礎,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財富中國和印度的人口分別位列世界第一和第二,就人口增長率來說,印度極有可能在近幾年內趕超中國,成為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如果人多而人口素質不高,無法滿足其經濟發展和經濟轉型的需求,這樣的國民只會是國家停滯不前。提起印度,“種姓制度”總會讓人很難理解,在自由平等應經成為這個時代應有之義的21世紀,印度竟然還存在著這樣讓人匪夷所思的不平等的制度,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低種姓印度國民,會遭到歧視,沒有受教育的權利,只能從事低下和骯髒的工作,這極大阻礙了印度的發展。


二、與中國相比,印度缺乏一場“新文化運動”和“文化大革命”,融入印度各種姓人血液中的種姓制度如果不經過一場比新文化運動更深刻、更激烈的思想解放運動,其人口福利便得不到充分發揮。

三、印度是宗教國家,每個人都是教徒可以準確地形容印度人民的宗教信仰狀況。有些低種姓的印度教徒集體改變信仰,加入信仰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隊伍,卻會在不久之後,在其信仰的新宗教內部有形成了種姓。

四、由於種姓制度,大部分印度人民耐受性很高,讓他們揭竿而起似乎不大可能。中國自古就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不信命的豪言壯志,就有很多成功的農民起義,風水輪流裝,明年輪流轉,印度低種姓者會覺得這樣的理想不可思議,不能實現;印度人的自我壓抑,命運使然的想法,會讓他們喪失向上的鬥志,自然而然他們不會去鬥爭,活一天是一天,舒適地活在自己的小圈子裡,任高種姓者剝削;

五、印度現有的政治環境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中央政府對各邦缺乏掌控力,各邦之間搶奪資源,競爭激烈,而中央缺乏權威,調解對於各邦是無效的,這極大阻礙了印度的協調發展。

綜上,印度國土面積在一定意義上已經決定了其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且印度種姓制度造成印度的國民素質、思想文化、種姓制度的嵌入性、國民鬥志和政治環境決定了印度很難成為美國一樣的超級大國,但歸根到底還是印度文化的鍋。

(圖侵刪)


貓矢h


不可能,因為我在印度上班,目前印度工業發展很慢!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的公司在新德里南50公里,來這裡五年了,沒有改變什麼,基礎設施太差,投資環境太差,而且外資企業在這裡投資,官道太複雜,還得請這邊的顧問,顧問就是幫你處理和政府部門交際關係,所以一旦在這裡投資,那就是無底洞!!一般合資的會拖垮!所以在印度投資要謹慎,謹慎,再謹慎!!目前印度基礎設施也就是中國九十年代的水平,我在印度五年了一點也沒有進步,所以說,彎道超車中國絕對不可能!


走進印度


印度才是中國的死對頭,卻一直提防日本。

首先,非我族類。印度以雅利安人種為主,中國、日本屬於蒙古人種;

其次,文化排斥。印度文化獨樹一幟,中國、日本都傾向於儒釋道合一的禪宗文化;

再次,地緣衝突。中國騎跨在印度背上,印度的生命源泉一一印度河、恆河的源頭和印度的聖山岡仁波齊,都掌握在中國手中,讓印度深感不安,推翻背後大山是他們必然的衝動。而日本與中國,除了釣魚島,沒有太多地綠衝突;

最後,路徑衝突。都是發展中國家,都是人口大國,都靠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都以出口為導向,都想佔領國際低端產品市場,都在大力發展軍工佔領海洋,都在美俄之間尋求平衡......就像兩個生產同樣產品、客戶也相同的企業,誰都想擊垮對方。而日本已是發達國家,發展路徑與中國已經錯位,不太可能迎頭碰撞。

所以印度才是中國之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