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自己的母乳是否足夠?

諾雅媽咪愛育兒


有一種奶水不足,叫著奶奶覺得奶水不足我昨天回老家的,到現在為止已經有好幾個人過來評論我奶水是否充足的問題了。

大姨:斷奶了嗎?看孩子長的不胖啊,奶水不夠吧?姑媽:看你個子這麼小,奶水肯定不夠。

小姑:吃那麼少,怎麼..... ..有奶水,難怪寶寶不胖大伯母:還是添加點奶粉吧,你要為寶寶考慮啊,看看人家隔壁媳婦,那孩子白白胖胖的多可愛啊。

判斷奶水是充足有幾個標準:

1:看寶寶的睡眠時長,吃完奶能睡兩三個小時。說明吃飽了

2:聽寶寶吃奶的聲音,是否有大口吞嚥的咕嚕咕嚕聲音,就像我們大口喝水一樣的聲音。

3:觀察寶寶吃奶後是不是覺得很滿足,很開心。較少哭鬧。


4:看看寶寶的體重增長。寶寶體重平均每週增加150克,滿月時可增加600克以上。充足的母乳餵養可以使寶寶在滿月時體重較出生增加1000克~1500克。

5:媽媽自我感覺,哺乳前乳房是漲滿的,會看到乳竇那個地方一粒粒突出。那就是充滿了乳汁。哺乳完之後乳房軟軟的。

根據這幾點就能知道寶寶是否吃飽了。不管七大姑八大姨怎麼說,我們只要穩穩的不失禮貌的微笑著應一句:“夠的,謝謝關心”!



郭郭親子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剛出生寶寶的胃,只有一顆玻璃彈珠大小,容量只有幾毫升,每次只要吃進一點奶水就夠了。產後媽媽和孩子越早接觸,孩子越早吸吮乳房,就能與媽媽越早形成默契。

而出生後 7 天,寶寶的胃一點點變大,胃口也逐漸增大,媽媽的奶水從少量的初乳自然過渡為成熟乳,奶量隨之增加,從而實現供需平衡。很多媽媽因為剛產下寶寶後奶水很少就認為自己以後奶水也會不足,這是錯誤的。要知道,奶水並非全部產好儲存在乳房的,也並非一直是定量的。而是配合寶寶成長的不同時期,邊吃邊產的,寶寶需要的多,媽媽產奶也會增加。

母乳是聰明的,對於初生嬰兒,它負責搞定一切,它有乾貨,有水分,組成比例會跟隨孩子的成長不斷髮生變化,並且隨著季節和天氣的轉換,所含水分都會調整,完美契合寶寶的需求。

而有的媽媽剛開始母乳餵養會有脹奶的感覺,而有的媽媽則沒有。這是因為在哺乳尚未穩定時媽媽奶水分泌過多而造成淤積,這時候可以藉助吸奶器,先將多餘的奶水吸出後儲存,也能輔助按摩乳房。

之後奶量分泌和寶寶進食平衡後,就不會再有脹奶的感覺。所以,不能通過是否脹奶來判斷奶量是否充足。奶水是否充足,不是媽媽說了算,寶寶才最有發言權,寶媽們可以根據以下幾點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

  1. 體重增加是最重要的指標。出生6個月內,每月體重增長應大於500克;其中寶寶出生第一個月,一般增加720-750克。

  2. 每天換 6~8 片尿布,小便顏色清或無色的表示水分充足,如果偏黃,則可能是母乳不足。母乳寶寶一般吃飽後就會拉便便,第一週寶寶的大便是粘稠的黑色,然後變成綠色,棕黃色,表示胎便已經排盡。之後奶水充足的寶寶大便顏色會更黃。一到兩個月內的寶寶大便次數在2-3次每天。之後會減少的到每天一次。
  3. 新生寶寶吃奶次數很頻繁,通常白天1.5-3個小時一次,晚上3小時一次,平均每天吃奶8-12次。如果寶寶主動將奶頭吐出,吃奶後有滿足感,或者開心玩耍或者酣然入睡,則說明寶寶吃飽了。
  4. 媽媽餵奶前乳房比較豐滿,有的媽媽會有脹奶的感覺,餵奶後則會比較柔軟。而餵奶過程中,因為有泌乳反射,也就是奶陣,寶寶會有吞嚥聲,嘴角也會有溢奶。

好女人說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我家書寶現在十一個月了還在吃母乳哦!


寶寶出生後,媽媽最盼望的是自己的母乳讓寶寶天天吃得飽飽,這樣寶寶才能吸收到足夠的營養,茁壯成長。但小寶寶還不會說,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些新手媽媽沒有經驗,無法對寶寶是否吃飽做出正確的判斷,導致寶寶體重增長不滿意,今天就和各位媽媽一起分享如何判斷母乳夠不夠你家寶寶吃?

1.看寶寶每天大小便排量

吃得多自然拉得多,有進就有出,寶媽們可以看每天寶寶尿量,基本一天(24小時)尿6次以上,就說明寶寶吃的不錯。

2.看寶寶吃奶間隔時間

三個月內的小寶寶基本兩個小時吃一次,三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的寶寶三個小時吃一次,六個月以上的寶寶加了輔食,有的都四五個小時吃一次。寶寶如果吃奶過於頻繁,說明沒吃飽。

3.看寶寶精神狀況

吃飽的嬰兒自然的吐出奶頭,表情非常滿足,且睡得很踏實,再次飢餓時會先有身體小幅度動作,繼而出現面部不悅,如果這時還得不到媽媽的關照,就會大哭。

4.看寶寶體重增長情況

這是最直接的了,寶寶體重增長的好,符合嬰幼兒發育標準,甚至超標,媽媽們就不要瞎擔心嘍。

5.數寶寶吞嚥聲


小寶寶吸允乳頭數次就會吞嚥一次,媽媽在餵奶的時候可以仔細聽寶寶吞嚥的聲音,並在心中數下,每天做個對比,相差不大,說明寶寶吃的可以。

6.看寶寶睡眠情況

小寶寶大部分時間都是睡覺,吃得好自然睡得好,寶寶要是頻繁夜醒,媽媽們千萬不要馬上認為寶寶是缺鈣缺鋅,而給寶寶補鈣補鋅,什麼補多了都不好,要首先排除是否是沒吃飽(我家書寶就是有一段時間就是這樣,最後發現是沒吃飽導致的睡眠不佳)改善餵養,吃飽了就睡得好了,媽媽們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7.看媽媽乳房變化

寶寶吃奶前媽媽乳房感覺脹脹的,寶寶吃奶後媽媽乳房感覺鬆鬆的,說明奶水都被寶寶吸收啦。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信懿


人乳量的判斷

1.嬰兒生長正常,體重適當增加,是母乳量充足最重要的證據。如3到4個月齡嬰兒體重應增加一倍。

2.哺乳後嬰兒可以感到滿足,入睡很容易

3.睡的很踏實,常常需要喚醒餵養。

4.餵奶時可以聽到嬰兒持續的吞嚥聲。

5,尿量適當。出生幾周的嬰兒,判斷母乳餵養是否充足,可以通過記錄嬰兒尿溼的尿布數量來評估。母乳餵養充足的孩子,每日大約尿溼6到8張尿布或尿不溼。

6.應用生長曲線進行營養評估。這個是兒童保健醫生的一個基本功,寶媽也可以嘗試的去畫,自己去百度下載這個表格,每月將嬰兒的生長數據體重身長,畫在生長曲線上,如果生長增長曲線上相關測試值小於第三個百分位提示身高或體重發育差,如果>97百分位提示過高或肥胖。不會畫生長曲線的媽媽,可以去下載一個叫做寶寶成長記錄的軟件,把寶寶的數據輸入就可以觀察到孩子的生長狀況了。



溫馨提示:

1.新生兒出生後一週,生理性體重下降大約6%到9%,通常在第7到10天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這是一個生理性的體重下降,不是餵養不足。

2.為順利的進行母乳餵養,避免給孩子喂水,喂水會減少孩子的母乳進食。生後2-4周內,也應該避免使用安撫奶嘴兒。

3,正常情況下,母親分娩後兩週乳房開始變小是正常的回縮,不是判斷母乳分泌量的依據。

4,嬰幼兒的大便差異比較大,可以每次換尿布時候都有,也可以兩三天,數天一次,不應該作為評估母乳量的依據。

5.當嬰兒出現覓食反射,頻繁吸吮手指,焦慮不安,手足口蹈,想哭,嘴巴發出吧唧的聲音,就是嬰兒飢餓的行為,當時就應該給哺乳,不應該等到有持續哭鬧才餵奶,有哭鬧的時候說明嬰兒已經很餓了。

我是醫生孔凱,擅長兒科的常見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防,兒童保健,兒童生長髮育,兒童餵養等問題,歡迎大家與我討論交流。我將更多的進行兒科科普教育,您的關注點贊是我前進的動力,謝謝


兒科醫生孔凱


謝謝邀請!如若寶媽有奶水不足的情況,你去上網或頭條叟【郭樺錚】她的下奶辦法還是可以的,目前幫了不少媽媽。

對於判斷母乳是否足夠的方法還是比較簡單的,下面小桃媽媽先跟寶媽們分析一下,有哪些方法比較容易判斷奶水是否充足!新手媽媽們一定要學習,對你們會有一定幫助的。

其一、看看漲奶情況。

一般奶水充足的寶媽,漲奶時間都會比較快,正常1-2小時都會感覺明顯漲奶的,何為漲奶,就是感覺乳房發硬!甚至不誇張的說,會漲的發疼。

其二、寶寶吸吮情況。

咱們在哺乳期的時候,要時刻聽著寶寶吸吮期間有沒有吞嚥聲,吞嚥聲就像咱們自己喝水的聲音一樣,這個還是比較容易判斷的。

其三、奶陣感。

孩子在吸吮後幾秒,會有明顯的奶陣感,就是感覺乳房有麻麻感覺,奶水都要噴出來~

以上3點,都是判斷奶水是否充足的辦法!所以,寶媽們一定分析清楚,看看自己是屬於怎樣的情況!以免沒有及時發現,導致孩子發育不良就麻煩了。

最後,奶水少,寶媽們不要氣餒,要早點去追,這樣對孩子幫助才是比較大的,不要輕易放棄母乳,不然對不起的是咱們自己的孩子。


我是小桃說


媽媽們可能會有疑惑,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半歲添加輔食以後,如何判斷母乳是不是夠呢?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方法來判斷一下。

1、觀察寶寶的每天的大小便情況

一般來說,在母乳夠的情況下,寶寶每天大便3次左右,尿布每天更換六次以上。

2、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況以及體重的變化

一般來說,寶寶吃飽後面部表情是比較開心滿足的,並且能夠睡的很香,同時,母乳夠的情況下,寶寶能夠吃飽,體重達標就較好。

3、觀察寶寶兩次吃奶的間隔

半歲的寶寶兩次吃奶之間一般會有五個小時左右的間隔,一般情況下,間隔較為合適的話證明母乳應該是夠的,如果寶寶兩次吃奶之間的間隔比較短,那就有可能是母乳不夠,寶寶吃不飽。

4、聽聲音

通過認真聽寶寶吃奶時的聲音也可以判斷母乳夠不夠,寶寶吸到奶後會有吞嚥的聲音,如果寶寶在吃奶時沒有這樣的聲音或者這樣的聲音很少,那就有可能是母乳不夠。


上面的這些方法一定情況下是可以判斷母乳是不是夠的,但這些方法也許不夠確切,媽媽們如果想要更好的或進一步的知道母乳是不是夠,可以通過一些精確的方法來進行判斷。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


J媽學堂


那怎麼判斷母乳攝入是否足夠??答案就是3個關鍵詞:

大便、小便、體重。

符合以下提到的任何一條可能屬於母乳攝入不足條件的,媽媽都要引起注意,結合寶寶的日常表現才能最終判定是否真的母乳攝入不足。

本文只討論6個月內純母乳狀態下未添加輔食的寶寶的情況。在有添加配方奶的情況下,寶寶的小便狀況也許跟純母乳的寶寶差不多,但是大便性狀和體重增長情況肯定會不同,無法準確參考。

1.看大便

A.新生兒(月子裡)

出生後24小時內應有1次大便,第2天增加到2次,從第3天開始每天至少有3次大便。如果寶寶大便次數少於這個數字,那麼需要考慮是否母乳攝入不足。

剛開始排出的應為墨綠接近黑色的黏稠胎便,之後逐漸顏色轉黃,大約第3天開始變成黃色大便。胎便因為質地黏稠,有時會出現胎糞性便秘(meconium plug),拉不出來。如果到了寶寶腹脹、吃不下的程度,就需要找醫生進行處理。

B.第4天之後

通常寶寶每天會有至少3次1元硬幣大小的黃色大便。次數和大便的量均不能達到這個標準的話,媽媽需要仔細評估寶寶的吃奶情況之後做出應對。

如果寶寶陸續會排便,但是一直到第7天還在拉胎便(大便顏色仍未轉黃),說明寶寶確實沒吃夠。

C.第3-4周之前後

寶寶3到4周大之前通常都是一天3次以上的大便。3到4周之後有的寶寶會保持這種狀況,而有的寶寶會開始一天一便,或者數天才排便一次,俗稱“攢肚子”。但是大便次數減少之後,寶寶每次的便便量與一天多次便時相比明顯要多。大便仍然是軟便,性狀與便秘的乾硬大便有明顯區別。

2.看小便

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應有至少1次小便,之後每天增加1次直至第5天。從第6天開始每天應至少有6次小便。寶寶小便應為透明至淺黃色的清亮尿液。如果小便次數少於這個數字或尿液顏色偏深,則應仔細評估寶寶的吃奶情況,考慮母乳攝入不足的可能性。

3.看體重

新生兒通常會因為胎便及體內多餘水分的排出,出生後體重下降大約7%,稱為生理性減重。生理性減重通常在2周內會恢復到出生體重。

頭3個月內寶寶通常每週至少增重5盎司(約141克),每月至少增重約600克。之後增長應按WHO生長曲線圖進行持續評估。

A.體重增長無法達到上文提到的數值。

B.生理性減重達到10%。

C.2周大時仍無法恢復出生體重。


小藍推薦



1.看寶寶排便量和排尿量

  1個月以內的寶寶經常有黃綠色大便,有的寶寶甚至每次吃完奶都會大便,每天要尿溼6-8次,小便的顏色呈淡黃色或無色,每次的尿量能浸透尿布。如果寶寶大小便的量正常,則母乳是足夠的。

  2.看寶寶吃奶的狀態

  寶寶在吃奶時,可以聽到“咕嘟、咕嘟”的吞嚥聲,吃奶後,寶寶表現出明顯的滿足感;寶寶不吃奶時,精神狀態也很好,感覺很滿足、很快樂;2個月以內的寶寶,在兩次哺乳之間能安靜而滿足地入睡。這些都表明奶量是足夠的。

  3.觀察乳房狀況

  在餵奶之前,媽媽感覺乳房脹滿,餵奶時有下乳感;餵奶後,乳房變得柔軟,則媽媽的母乳基本足夠。

  4.看寶寶生長情況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看看寶寶的體重是否按照正常規律增長。0-3個月的寶寶每週體重增加量應該在150克以上;3-6個月的寶寶,平均每週增加105克。如果寶寶體重增長過少,則可能母乳不夠,需適當添加奶粉。


閆秀明手機用戶


首先要看寶貝每天吃多少次,每次吃多少毫升!平時晚上會不會經常醒來,這些都可以判斷寶貝吃了多少,另外還可以看看寶寶吸吮後多久會漲奶一次?寶寶吃到最後有沒有吞嚥聲,這個也可以判斷奶水是否足夠?當然,寶媽們要是奶水不足,去找(郭樺珺)這個人,頭條可以查到她,其它地方也能找到這個人,她說的下奶辦法就比較好的,寶媽們可以去找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