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很多人都在“過度撫養”孩子卻不自知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直升機父母”這個詞?這是教育學家對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普遍性的“過度撫養”父母的定義,是指這些父母像極了直升機,在孩子上空盤旋、轉悠,不肯撤退,隨時需要隨時俯衝下來,每時每刻都在觀望著孩子的一舉一動。

不僅僅在中國,最近幾年國外也出現了父母對孩子“過度撫養”“過度介入”的行為。直升機父母越來越全球化了!

但是,我們不要以為“過度撫養”距離我們很遙遠,彷彿都是電視劇、新聞裡或者書上才有的事情。我們很多人都沒有把握好這個界限,不自覺地就會越過這個界限而不自知!

非常典型的例子,大家都很容易理解。比如朱雨辰,他是《奮鬥》裡的華子,也是他媽媽的寶貝疙瘩,是一個40歲仍然需要媽媽全方位360度無死角照顧的兒子!看到兒子會做飯了,這位媽媽居然感慨自己太失職!於是,拿著鍋碗瓢盆就跟著朱雨辰到處跑,凌晨四點起來給兒子熬湯。

朱雨辰的媽媽說,她是在用整個生命在愛她的兒子!可是,這種全身心的、捨己為兒的愛,卻壓得朱雨辰喘不過氣來!朱雨辰逃不掉又無法直接去反抗,他能做的,就只能變成一個桶,不斷的去接受,直到沒了自己!

小心!很多人都在“過度撫養”孩子卻不自知

網絡圖

我們會想:我才不會這樣呢?真是太愚蠢了!我特別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先別急著站隊,給上了小學的孩子餵飯、給上了初中的孩子穿衣服這類過度代勞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都會盡量避免。

那麼,是不是做到了這些,就沒有“過度撫養”呢?

我們來看看這些事情,大家是否做過?

  1. 孩子比賽失敗了或者考試成績很差,就會非常憂傷,產生很多負面想法;孩子贏了或者考第一了,比孩子還更高興更興奮,恨不得昭告天下;
  2. 犧牲掉自己的所有休息時間,帶孩子上各種輔導班,卻不知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
  3. 給孩子的未來制定各種規劃,並讓孩子執行;
  4. 幫孩子裝書包、幫孩子規劃作業時間、幫孩子處理同學間的糾紛;
  5. 過度在意孩子的感受、把孩子放在首位,大人老人都要以孩子為主;……

看過這些以後,大家中了幾條?如果這些事我們都正在做著,那麼,我們也是“過度撫養”的一份子!只是,程度沒有那麼厲害、後果也沒有那麼糟糕而已。

家長們正在全方位的滲透進孩子的生活,從酸奶的牌子、衣服的挑選、零食的口味到特長班的安排、小夥伴的挑選、活動的限制等等,大人都要參與都要過問。

有一種過度撫養叫包辦!

不管孩子的意見與感受如何,都要聽家長的安排!我不需要你做什麼,只要你聽我的,按照我預想的規劃來走就可以!

還有一種過度撫養叫捧你上天!

太注重孩子的情緒和感受,生怕讓孩子受一點點委屈,生怕孩子產生不快,特別關注孩子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這是虎媽或控制型媽媽的反面,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有一個媽媽,要帶孩子去姥姥家,孩子不願意去,但因為沒人在家陪他,於是哄著孩子上車了。可是,到了姥姥家,孩子一直鬧情緒,就是不下車。媽媽特別關注孩子的感受,總是嘗試同理孩子,疏導孩子的情緒,想讓孩子能開心的主動下車。可是,兩個小時過去了,媽媽來了四五遍,想盡溝通辦法,孩子依然不下車。又擔心孩子在車裡渴了餓了,還拿東西到車上。

她沒有想到,此刻的姥姥和姥爺心情該是多麼難受!看到外孫子不願進到自己家,看到自己的女兒如此費盡心思的哄孩子……

這在我看來,也是一種“過度撫養”!

有時候人們常常忽略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和應對能力,而給予孩子過多的關注和期待,這種過度撫養不但會加深孩子的挫敗感,還會讓孩子失去了反思的能力,或者越來越自我!

父母給孩子的愛,不應該是支配的,也不應該是壟斷的。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對孩子的愛需要進行一下轉化,與孩子之間形成一種有境界的距離,在更廣闊的天地裡,孩子們才能體會到父母更多的愛,才能更加茁壯、幸福的成長。

以色列的教育家說:愛的距離是一門藝術。因為愛的距離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愛的距離是沒有辦法量化的。

小心!很多人都在“過度撫養”孩子卻不自知

網絡圖

如何避免過度撫養呢?

除了避免包辦代勞之外,這裡還有幾個建議,希望能給大家以啟發。

(1)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如果小一點的孩子一個人在那發呆,我們可以做到閉上嘴,靜靜的看著他發呆,就很不錯了。我們要忍住別去碰碰他或者問問他:寶貝,你在想什麼呢?孩子發呆的時間是很寶貴的,這是他在思考,這也是屬於他的獨立時間。

如果大一點的孩子,就可以真的給他一定的自由時間。比如昨晚家庭作業的時間,你可以自主安排。我見過很多家長,孩子七八點寫完作業時,真的會讓孩子玩一玩。可是,如果孩子五點就把作業寫完了,有的家長也許就會安排其他的學習任務了。那麼,這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干涉,一種過度控制。

當然,如果你和孩子約定好的,每天除了家庭作業之外,還需要完成什麼才可以去玩。這沒問題。最讓孩子惱火或不快的就是,他為了多一些時間玩,早早的寫完了作業,卻又被你拉到學習桌旁做臨時加出來的內容。這不但是過度控制,而且還會讓孩子失去“努力提高寫作業效率”這件事的動力!

(2)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

當孩子生氣的時候,會自己到臥室坐一會,或者在某個他喜歡的特定的空間呆一會。如果孩子不是用這種方式吸引你的注意,讓你過去安撫他的話,那麼他這種獨處,我們是要給予尊重的。

而且,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屬於他的空間,或者在某個時段內屬於他的空間。他可以盡情的在那裡玩耍、大笑或發洩不滿。

我的兩個孩子有時在玩的時候,會關起房門,兩個人站在床上,一人手裡拿著一個枕頭或者毛絨玩具,開始玩打架遊戲或枕頭大戰!每到這時,我都刻意不進去,既不送水又不送吃的,給他們獨立的空間,讓他們隨心所欲的釋放。每次兩個人都是意猶未盡加滿頭大汗,開心的不得了!

小心!很多人都在“過度撫養”孩子卻不自知

網絡圖

(3)培養孩子自我服務及服務他人

孩子小的時候,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意識。如自己吃飯、穿衣、大小便、洗手、洗腳等。

當孩子慢慢變大,就可以培養孩子服務他人的意識。家務,是一定要讓孩子參與的。在我家,妹妹收拾餐桌和掃地,哥哥端菜端飯。如果我帶著孩子們出去吃飯,那麼叫服務員、點菜、拿消毒碗筷都是兩個孩子做的事情。我一進餐廳,就負責坐在那裡等著吃飯。

(4)家長要學會自我減負

中國有句老話:兒孫自有兒孫福!

無論孩子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成績上升了還是下降了,我們都不應該比孩子們的情緒更強烈!如果我們情緒比孩子還要強烈,就要反思一下,我們是否過度撫養、太過緊張或焦慮了!

畢竟,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在走。孩子們有孩子們的人生,我們也有我們的人生。

我們與孩子的人生會交織,但不應糾纏不清。

我常說: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比孩子更著急更焦慮,那麼孩子的狀態可能反而會越來越糟糕!

只有家長和孩子都明白,學習就是孩子的事情,我們可以引導,可以支持,可以鼓勵,但不能代勞,不能比孩子還焦慮還用心!

因為你的焦慮和用心,一定會落實到對孩子的控制上!

小心!很多人都在“過度撫養”孩子卻不自知

所以,我們要學會自我減負!讓自己更淡定一些,更接納一些。

自我減負不意味著對孩子不管不問,而是教育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自己該做的事主動做,不會做的事學著做!

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獨立於我們存在的一個平等的人來培養,才不會在當下全民焦慮的環境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