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可以拍《權力的遊戲》嗎?

許多宣傳口號都說:歷史比小說更精彩。是,確實如此。

於是難免有人問了:中國歷史那麼宏偉,那麼詭譎,那麼混亂,像魏晉南北朝,那麼精彩血腥華麗多彩,為什麼中國不能以此為底本,拍出個《權力的遊戲》呢?

這麼說吧:

日本作家田中芳樹有篇小說《奔流》,單寫公元508年,北魏與梁的鐘離之戰。小說很好看。出場人物都是名人:梁武帝蕭衍、韋睿、楊大眼、元英、曹景宗、邢巒,順便回顧了梁代齊,主視角則是白袍將軍陳慶之,末尾浮光掠影地描述了七千白袍入洛陽的傳說。

但那麼厚一本書,也只能寫那一兩年的事。

《三國演義》這本書,跨度長達近百年,但其實有超過80%的篇幅,雲集在公元207-234年(即臥龍出廬前後到五丈原)。

歷史和文學,就這麼不同。

一是,時間跨度問題。

《權力的遊戲》劇集故事繁複華麗,但其實聚合在一兩年內發生。

反過來,魏晉南北朝亂事極多,但分佈太散。如果單寫那些大事件,比如八王之亂,比如參合陂,比如鍾離之戰,比如蘭陵王破陣,比如祖逖北伐,大家都說好看。都拍出來,每件事之間都要隔幾十年,觀眾們才沒興致呢。

二是,人物視角問題。

《權力的遊戲》秉承原著,有一個“視角”的存在。每本書視角人物,就那麼多,不會太碎。太碎會怎樣呢?

話說,古典名著《東周列國志》,僅論情節繁複華麗,不比《三國演義》差。為什麼大家不那麼愛看?人物太多了,事件太碎了。

如果羅貫中也學《東周列國志》,主視角從何進到董卓到袁紹到呂布到曹操到劉備到諸葛亮到周瑜到魯肅到張昭到關羽到呂蒙到陸遜到孫權到曹休到司馬懿到文欽到文鴦到羅憲到諸葛緒,那種命運漂泊感會更強,但九成的讀者早就把書扔了。要講南北朝故事?那隻會更碎。沒有一個人的主視角可以貫穿始終。

所以:歷史比小說更精彩,那是自然。但小說是講密度的,歷史不講。

同樣十萬字的歷史和同樣十萬字的小說,密度是不同的。

當然不是說,中國沒有適合改編的歷史。

比如,公元前210-公元前196,很適合改編。

這段史實,大家都知道是楚漢相爭。一定會有觀眾說:哎呀,膩了膩了!劉邦對項羽嘛!

其實吧……秦滅,天下逐鹿,有那麼多人呢。

率先起義的陳勝吳廣,一個視角。

一心復國的張良,一個視角。

為秦鏖戰到最後投降的章邯,一個視角。

與好友陳餘相愛相殺的張耳,一個視角。

匪徒出身終於成王的英布,一個視角。

齊國最後的貴族田榮,一個視角。

三心二意的魏豹,一個視角。

流寇封王的彭越,一個視角。

與劉邦總角之交最後卻被迫北逃的盧綰,一個視角。

千金一諾的季布,一個視角。

想想這部劇:

要巨星墜落改朝換代,有始皇帝駕崩。

要偉大友誼斷裂,有張耳陳餘。

要盜賊封王,有英布。

要勵志戰神,有韓信。

要高智商燒腦,有張良陳平。

要玄幻,有黃石公。

要場面,有鉅鹿彭城和垓下數十萬對砍的大戰。

要紅色婚禮級別的驚險,有鴻門宴。

要承諾與信譽,有鍾離昧的詛咒和韓信之死。

要權力的遊戲,劉邦提供的都是素材。

趙高公公可以扮演《權力的遊戲》裡瓦里斯公公的戲份。

秦二世後宮可以提供各類暴露戲。

您想看五王之戰?諸侯分封天下可是十幾個王呢!

您想看忠誠與背叛?韓信與蒯通的對話就酷斃了。

實際上,中國有太多類似素材了:玄武門之變前後啦,長平之戰到圍魏救趙啦,八王之亂啦,南宋四將中興到海陵死啦——這些都可以拍出華麗妖異,讓人驚喜交加的權力遊戲。

為什麼拍不出來呢?

為什麼我們現在的歷史劇,最後都會變成傻白甜男女主角江山美人談戀愛呢?

因為這些極端的歷史事實,如果都拍出來,就太慘烈,太血腥,太暴力,太揭露人性的幽暗面,不那麼光明正大。

一旦將這些史詩傳奇真按《權力的遊戲》那格局寫出劇本來,很可能就……過不了審核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