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鄉村振興開啟“加速”模式

白牆黛瓦綠樹,小橋流水人家。富陽場口鎮東梓關村宛如吳冠中筆下的水墨江南,是畫亦是詩,彩色農田吸引往來遊人駐足。淳安大墅鎮發展彩色農業、觀光農業,農旅融合成為自駕遊客的打卡點。“五和眾聯”積分法,讓蕭山河上鎮眾聯村村民共建共治,青山綠水間的鄉村寧靜愜意……

這是杭州鄉村的真實風景。

從“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到美麗鄉村建設,再到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杭州鄉村發展蹄疾步穩。據統計,2018年,杭州全市實現農業增加值311.84億元,增長2.0%;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3193元,同比增長9.2%;城鄉居民收入比進一步縮小到1.84∶1。

作為沿海發達城市,杭州不僅要加快城市國際化,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更要全力建設與世界名城相匹配的新時代鄉村。2019年,杭州為自己定下目標:農業增加值增長1.5%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5%左右,低收入農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左右,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收入增長15%以上。鄉村振興,杭州正開啟“加速”模式。

全域大風景

“2018年,新打造精品示範線12條,累計達到62條;新啟動了7個市級風情小鎮建設,累計達到43個;基本完成了第二批11個杭派民居建設,累計達到23個。”

近日的餘杭區徑山鎮小古城村,村莊環境有了大變化——村中心的錢三組,家家戶戶的高圍牆全部被古樸的低矮圍牆取代,原本單調的白色圍牆變為了青磚、石塊及柵欄的組合體,有些圍牆裡還展示著小古城遺址出土器物的複製品。“村子的文化氛圍一下子濃厚了。”村民們給這項行動豎了大拇指。

初春的小古城村,茶園、水塘、稻田、村莊匯成了一幅迷人的山村畫。去年以來,小古城村拆除不雅建築12000餘平方米;投入1900餘萬元建設美麗鄉村,開展立面整治、實施農戶建房帶圖審批、圍牆實改通、建設公園、整修道路。在美麗生態的支撐下,旅遊和休閒產業應運而生。山清、水秀、村莊綠,如今,生態已成為小古城村一張響亮的金名片。

小古城村只是杭州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進一步深化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杭州推進全域景區化發展。去年,杭州制訂出臺了《杭州市高水平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十類覆蓋、百處風景、千村精品、萬戶美麗”。今年,杭州繼續統籌推進以美麗村莊、美麗產業、美麗田園等為重點的鄉村“八美”建設行動,加快推動全域景區化發展,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行動。

改變的不止鄉村“面子”,更是“裡子”,是從內而外環境的全面提升。2018年,杭州鄉村環境治理主攻垃圾革命和廁所革命。

在淳安縣大墅鎮桃源凌家村,綠竹掩映中的生態公廁,清雅自然,充分展示出“毛竹之鄉”的特色;在蕭山區河上鎮下門村,白牆黛瓦的農村公廁,流露出濃濃的“江南風”……這樣乾淨漂亮的廁所,現在杭州農村比比皆是。

2018年以來,杭州市縣兩級“新建、改造與提升”相結合,對功能欠缺、標準較低的公廁,對應高標準進行提升;對沒有公廁或原公廁拆除重建的,對照標準新建和擴建。同時,杭州市還制定了全國首批農村公廁地方標準——《杭州市農村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規範》,小到保潔員的著裝、用語、清潔時間,大到公廁內外環境、設施維修使用,都有“規”可依。

讓一座座鄉村公廁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讓一個個美麗鄉村吸引村民返鄉、遊客旅遊,是一座城市對百姓幸福感和獲得感最深層的保障,也是城市對鄉村的最大回饋。

城鄉一體化

“2018年,四個區縣市協作組共落實協作資金4億元,實施協作項目95個;42個市級幫扶集團到位幫扶資金1.42億元。”

從淳安千島湖縣城駕車到臨岐鎮,需要顛簸40分鐘左右。就是這樣一個偏僻的山區小鎮,去年吸引了2萬多人考察交易。馬路上,印有藥材標識的路牌、垃圾桶隨處可見,中國千島湖中藥材交易市場內,交易的聲音不絕於耳。“作為淳安與西湖區、上城區、西湖風景名勝區、錢江新城管委會共同打造的重點項目,總投資3800萬元的千島湖中藥材市場,僅去年就帶來3.2億元交易額。”淳安縣農辦副主任汪強說,在城鄉一體化的驅動下,“百草臨岐,中藥名鎮”的名聲,飄出淳北的山坳。

走鄉村振興之路,杭州各區縣(市)也在發展中不斷尋求定位,發展特色產業。建德市成立鄉村振興有限責任公司,利用區縣(市)協作資金,投資高新園孵化器標準廠房。建成後每年300萬元租金將用於相對經濟薄弱村消薄;桐廬縣從1億元區縣協作資金中拿出8900萬元購買物業,每年200萬元左右的租金用於50多個集體經濟薄弱村……

城鄉一體化,杭州的腳步從未停止。早在2010年,杭州就開始佈局區縣協作項目。九城區及大江東等部門單位,與淳安等四地組成四個協作組。去年以來,區縣(市)協作呈現出從單純的送錢、送項目,發展到產業互聯共建、資源互補共贏、市場互通發展的新階段。

2018年,杭州全市95個區縣(市)協作項目,不僅提高百姓生活,更帶動四個縣市集體經濟增長,也為鄉村注入了可持續發展的活力。

從“區縣協作”到“聯鄉結村”,杭州堅持“城鄉一張圖、全市一盤棋”,消弭城鄉界限,解決補齊公共服務和產業短板。2018年,42個市級幫扶集團到位幫扶資金1.42億元。杭州還將完善一村一計幫扶機制,以幫助低收入農戶增收和集體經濟“消薄”為重點,突出產業項目幫扶,確保42個幫扶鄉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全市農村居民平均水平。

隨著杭州所有薄弱村已全部“摘帽”。“東快西慢、東強西弱”的格局,正在一點點改變。2018年,城鄉居民收入比進一步縮小到1.84∶1。今年,杭州將繼續通過完善區縣協作、聯鄉結村、結對幫扶、集體經濟消薄、低收入百姓增收等機制,力爭每個協作組安排協作資金不少於6000萬元,落實產業協同總資金不少於4億元,全年籌集“聯鄉結村”幫扶資金不少於1.4億元。

產業新動能

“2018年,杭州全市農村電商銷售額突破120億元,總量佔全省1/3以上;農家樂(民宿)休閒旅遊業經營收入69億元,總量佔全省1/5。”

古寺森森,竹林翻滾;溪水潺潺,煙雨江南。去年以來,位於桐廬合村鄉後溪村的竹溪樂園,成為孩子們的郊遊新去處。

去年7月亮相的竹溪樂園,是後溪村發展旅遊產業的項目。村集體和村民採用眾籌模式開發,並以股份合作形式招引專業團隊組建公司進行運營。村集體以保底30萬元加20%利潤分紅的形式獲取收益。該項目既保障了後溪村村集體收入,也給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

不僅是後溪村,合村鄉6個村都通過股份合作的形式開展全域景區開發。自然優美的鄉野風景、舒適怡人的清新氣候,讓鄉村旅遊成為城裡人獨家休閒的不二之選。美麗山水資源成了“股金”,鄉村兩級成了“股民”。

對於鄉村而言,鄉村旅遊是推動農村發展、農業轉型、農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徑之一。國家4A級景區富陽龍門古鎮、桐廬江南古村,國家3A級旅遊景區淳安下姜村、西湖區外桐塢村……一個又一個的鄉村旅遊景點,打造起各具特色的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特色民宿等農業旅遊新模式。

與此同時,杭州鄉村在產業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寬。除了快速發展的農旅融合項目外,農村電商、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業會展等產業,也為興村富民注入源頭活水。

比如一二三產融合產業園,餘杭依託農業經營的規模化、企業化、現代化,發展“高效、生態、精緻”的農業。徑山獼猴桃園、四嶺名茶園、餘杭香草文化園……一個個農業特色產業園區令人應接不暇。擁有2800多畝園區的森禾花卉苗木現代農業園,年產3000萬株小容器苗、1000萬株組培苗等,去年產值達4000多萬元。

針對產業發展,今年,杭州將重點培育發展鄉村產業,繼續做精糧油、蔬菜、茶葉、竹業、畜禽、水產等六大傳統產業,做優花卉苗木、中藥材、蜂業、水果、乾果、農家小吃等六大特色產業,做強數字鄉村、農村電商、鄉村民宿、鄉村休閒、鄉村康養、鄉村運動等六大新興產業。

根據目標,今年,杭州農村電商銷售額力爭突破150億元,民宿(農家樂)經營收入增幅15%以上,並著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創客、新型職業農民等新型主體,發揮經營主體主力軍作用和帶動農戶就業創業的作用。保障產業發展,從2019年起,每年安排10億元市級財政資金,從生產、加工、經營、流通和主體培育等全產業鏈環節,扶持鄉村“三個六”產業。

杭州鄉村正在崛起。這位“江南佳麗”,正以優雅美麗的容顏,記錄著滄海桑田般的變化。2019年,杭州將持續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描繪“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