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B-2轟炸機世界領先,為何要研製縮水版B-21?道理很簡單?

承諾一張沒有簽名的白紙╰


高大上的B2“幽靈”轟炸機,目前世界唯一的隱身戰略轟炸機,讓人羨慕得流口水的美國高科技。但恐怕也只有美國空軍有苦說不出,20架B2轟炸機部隊每年不斷的要大價錢,簡直就是一個無底洞,實在用不起了,還是來個簡化版的,花錢少一點的B21轟炸機吧!

先說說B2一生要花多少錢?


1、首先是生產了21架,每架24億,總價為504億,所以摔了那1架和起火那1架美國空軍不知道有多心疼!

2、B2每飛行1個小時6萬美元成本,而更可怕的是每飛行1個小時在地面上要維護50~60個小時,而維修費用每年總共要8億的維護費用,B2服役22年維護費用已經高達176億了,加油費等200億怎麼也有了吧!

3、B-2每7年就需要進行一次為期一年多大修。大修的一次每架費用大約是6000多萬美元,主要會對B-2的隱身塗層進行整體的換新,並對B-2的所有活動部件和老化的密封部件進行替換。目前大約大修了3次了,就高達36億,還升級過一次,不知道花了多少錢!

3、就算它不執行飛行任務,也要在特定的機庫裡保養,就算不飛行停著,每天也要燒掉不少錢。

B2轟炸機雖然高科技,雖然科幻,雖然被全世界其他國家所羨慕,但是其服役生涯預計得花費上千億美金,這才僅僅是20架轟炸機的花費,美國空軍看著銀子嘩啦嘩啦的流出,也心疼啊!甚至為了節約經費,美國空軍計劃將B-2服役時間縮短到2025年,這樣可以大約節約500億美元的軍費,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十分可觀的費用。而這筆費用可以買100架左右的B21(預計5.5億/架)

B21雖然是B2轟炸機的簡化版,也遠沒有B2先進,但是其性價比會更高,同樣的錢養20架隱身戰略轟炸機和養100架隱身戰略轟炸機,美國選擇了後者。


狼煙火燎


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

我感覺研製B-21的原因就是B2的造價實在是太高了,並且作戰任務比較單一,維修還繁瑣(自我觀點)

首先我們來找一下B2的優缺點

B2(幽靈)

B2轟炸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隱身的戰略轟炸機,是由諾斯洛普和波音公司為美國空軍研製的低可探性戰略轟炸機,可以這麼說B2轟炸機是所有隱身轟炸機的“標杆”。B2的隱身能力特別強,可以讓它可以突破嚴密的防空網,除了造型隱身外,在紅外線降低,噪聲方面也降到了最低。B2的航程也特別的遠,在無加油機的情況下,可以飛1.2萬千米,如果有加油機,將會達到恐怖的1.8萬千米,可以想象,真的是“全球送達”-------數據很恐怖

到目前為止,B2轟炸機一共服役了21架,造價很貴,達到了24億美元,一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造價大約在40億美元左右,2架B2比航母還貴,真是用“超級黃金”堆起來的轟炸機。

造成B2的江山被B21奪取的原因

第一個是B2的造價實在是太高了,一架的造價24億美元,而且還是在80年代,向美國這種大款式國家也都搞不起,原來的需求是一百五十多架,最後就只建造了21架,因為B2的研究過於“科技化”所以說也就造成了維護繁瑣,代價高昂。2010年關島著火的那架B2,可讓美國人心疼壞了,那可是半個航母呀,所以修修補補,將就著用,扔不得呀

第二點就是作戰任務單一化,靈活度不夠。B2是一款名副其實的轟炸機,航程特別高,因為兼顧了隱身性,所以說它的載彈量不是很高,況且造價還特別高,美國人捨得讓它們大膽的去作戰嘛,所以說就得研製一款造價小,靈活度高的轟炸機----B21登場

B2採用了像是“雙W”機身,在當時那個時代,可以說技術難度特別高,採用了大量不成熟的技術,所以就導致造價很高(即使是現在,也是如此)新型的B21在效果圖上是雙發佈局,採用“單W”佈局,這樣就簡化了操控系統,造價方面也就下了下來,而且B21也比較小,這就大大加強了戰場靈活度,隨著經濟的發展,美國人在80年代就能研製出B2,經過20年發展,發展出可能有些方面還不如B2的B21,性能肯定很成熟,如果以後服役,可能以後“主刀醫生”就是大量的B21了。


(想象圖)

我們國家的轟20可能馬上就出現了,讓我們一起等待轟20的驚豔亮場。


張壭壭


首先說一點:研製B21不是為了替換B2,而是替換B-52H、B-1B、B-2A戰略轟炸機,是美國的下一代遠程轟炸機。B2轟炸機是世界現役的唯一一款隱身戰略轟炸機,其性能不用懷疑,是美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科技結晶。隨著軍工科技的進步,美國已經對其進行過現代化的升級,也就有了現在的B2A。B2轟炸機,實際上就是美國科技樹點歪了的結果——毫無用武之地。

B2的首要任務是執行核打擊任務,也具備常規作戰的能力。但它的最大問題就在於沒有核打擊任務可執行,執行常規作戰任務的使用成本太大。最重要的是:隨著國際局勢的發展變化、核武器性能的提高,核大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越來越低,美國真正可打或者說是能打的都是中、小國家,對這些國家進行戰術轟炸任務,使用成本便宜得多的B52H、B1B就足矣。簡單說就是:B2轟炸機已經不符合美國的戰略需要了,除了核威懾之外,根本沒什麼用處。對於核大國來說,核威懾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除了嚇唬嚇唬人、展現美國強大的軍力之外,沒有任何實際用途——有本事就打核戰,大家一起去見上帝。哪個國家都沒這個膽子挑起核戰爭,包括美國在內。用一句最容易理解的話來說:B2轟炸機成了擺設,“高不成、低不就”。從戰略需求上來說,B2轟炸機必將被取代,無論它有多強大沒有戰略需求的B2將成絕唱。B2轟炸機就是美軍不計成本追求武器上“絕對”優勢的結果,造價高達24億美元1997年,按重量計,貴比黃金。

造價高也就罷了,它還存著另外兩個問題:使用條件十分嚴苛,使用成本高昂。美軍在使用時倒是有些“投鼠忌器”的意味,自B2轟炸機服役後,它參與的戰鬥遠不如B52H、B1B轟炸機。儘管B2轟炸機正式服役時1997年4月,首批6架B2正式加入美國空軍,前蘇聯已經解體,但它就是冷戰時期軍備競賽的產物。美國轟炸機項目原本有兩個:B3、B21。B3實際上就是B2的發展型號,走的是B2的老路,所以它只能下馬,現在只剩下一個B21轟炸機項目。

美軍原計劃將替代老舊的B-52H、B-1B,但“下一代轟炸機”B3項目已經下馬,換句話說就是B2的“接班人”沒了。B2已經服役超過20年了,目前來看,唯一能夠替換B2的就只能是B21了。2016年,美國空軍參謀長馬克韋爾什表示:“當前的工作目標是購買100架B-21轟炸機”。B21可以簡單的看作是B2的經濟適用版,預計其價格在5.5億美元/架的水平,將大幅降低使用成本相較B2而言,同樣應用大量的先進技術。儒道之主認為,未來戰略轟炸機的發展趨勢是:確保核打擊能力,而且更強調常規作戰能力,兩者並重而不是“兼備”。

B21現在的信息比較少,其常規作戰能力有多大的提升還不好說,但其應該就是“核常並重”,而不是兼備常規作戰能力,兩者的側重點不同。美國之所以研製B21,目的不是為了替換B2,而是替換現有的老舊轟炸機,B2只是其中之一。B21的研製原則很簡單:不僅僅是能造得起,還要能夠用得起!B2這個怪胎恰恰相反:造不起,也用不起。美國原計劃訂購133架B22轟炸機,並且已與製造商達成了購買意向協議,結果也只是訂購了21架!再先進,也得要用得起才行……






老鼠說事


B21沒縮水,相反最新的塗料與航發機動性隱身行都比B2強,航電系統更是能把B2爆出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