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超異構計算”時代,英特爾哪來的底氣?

“從以PC為中心,到以數據為中心,英特爾轉型的效果究竟怎麼樣?”在以“萬有IN力,數立未來”為主題的2019英特爾中國媒體紛享會上,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公佈的一組數據,讓與會媒體大開眼界,“2016年,我們的銷售額是594億美元;2017年是628億美元;2018年是708億美元,其中數據中心的業務佔到了48%。按照這個速度發展,很快數據中心業務就會超過PC。”

引領“超異構計算”時代,英特爾哪來的底氣?

楊旭進一步透露:“未來英特爾面臨的市場規模是3000億美元,所以目前還有2300億美元的發展空間。傳統PC、移動通信、數據中心、非易失性存儲,再加上物聯網、自動駕駛、輔助駕駛、工業互聯網、計算機視覺、5G、GPU、FPGA加速技術等等,英特爾在很多新領域的份額其實還很小。所以面對3000億的市場規模,708億美元的英特爾發展空間還非常大。”

在PC業務增長表現持續疲軟的今天,楊旭的信心滿滿,顯然源自英特爾成功的業務轉型,以及對數據紅利的深挖。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世界第一數據大國,中國在2018年產生了大約7.6ZB數據,而且還將保持每年30%的增長速度。預計到2025年,中國產生的數據量將達到48.6ZB。

不過另一方面,在海量數據持續飛速增長的同時,這些數據中的絕大部分卻並未能及時轉化成商業價值。

這麼多亟待挖掘的數據紅利,成為了不少科技企業垂涎不已的金礦,英特爾自然也不例外。

面對亟待挖掘的數據金礦,英特爾選擇的掘金工具就是“智能+”。

無論是智能製造、智慧工廠、工業互聯網,還是服務業升級、重構新零售體驗、提升文創產業創造力,亦或是供應鏈重塑、整合物流倉庫、實現無人分揀、AI自動駕駛,英特爾通過與產業夥伴和各行各業用戶的緊密攜手,充分利用智能互聯技術不斷深挖數據紅利,並大力推動相關的應用創新和落地。

另一方面,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無論是數據增長的速度,還是數據本身的規模,都遠遠超過了當下的處理和計算能力。

引領“超異構計算”時代,英特爾哪來的底氣?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指出,為了滿足新時代多元化的計算需求,英特爾以製程和封裝、架構、內存和存儲、互連、安全、軟件等六大技術支柱,帶來了全方位的計算創新,從而引領了一個“超異構計算”時代。

通過超異構計算,英特爾可集成不同架構、不同製程、3D封裝、互連和oneAPI等技術創新,提供多樣化的標量、矢量、矩陣和空間計算架構組合,使得產品能夠擁有更先進的製程設計、更多的靈活性、更快的上市時間,從而推動全方位計算創新發展。

“這將是英特爾進入未來10年、乃至下一個50年的驅動力。”宋繼強強調。

為了更快地挖掘數字紅利,加速數字經濟落地,英特爾還將自身的計算、存儲、網絡、軟件等技術資源整合,通過強大的產品組合,打造智能互聯的雲到端解決方案。

引領“超異構計算”時代,英特爾哪來的底氣?

英特爾公司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王銳指出,英特爾看到未來有三大發展趨勢:一是AI和5G將成為技術基礎設施;二是用戶對計算多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客戶正在積極佈局雲到端。為此英特爾正在不斷拓展以數據為中心的產品組合,包括通用處理器、加速器、內存、存儲、連接、軟件、安全產品,實現從雲到端的全覆蓋。

與此同時,英特爾還在攜手產業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動整個產業鏈的創新。從開放Thunderbolt 3協議,推廣自動駕駛安全框架(RSS),成立AI應用實驗室,實施AI未來先鋒計劃,合作建設FPGA中國創新中心,成立開放數據中心聯盟、CXL開放合作聯盟、邊緣計算產業聯盟,共推5G統一標準落地等一系列舉措,都不難體會到英特爾滿滿的誠意。

“英特爾的企業文化,體現在必須有原創意識,前瞻意識,試錯精神,要敢於引領,敢於冒險,迅速迭代,而不是跟進。這麼多年來,我們都是圍繞這樣的精神,以創新思維、創新文化、產業鏈拉動開展深度合作,在全世界和中國的過去30多年一路走來,我們還會按照這個方式合作走得更遠,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楊旭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