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泽知乎:流动性泛滥+信用违约潮会不会在今年同时发生?


西泽知乎:流动性泛滥+信用违约潮会不会在今年同时发生?


西泽知乎:流动性泛滥+信用违约潮会不会在今年同时发生?



西泽知乎:流动性泛滥+信用违约潮会不会在今年同时发生?

今日讨论话题:

1,流动性泛滥和信用违约潮会不会在今年同时发生,依据是什么?

2,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对各大类资产有何影响。

3,政策会发生什么变化,美联储鸽子大翻身形势下中国货币政策会不会跟,比如降息降准?


西泽知乎:流动性泛滥+信用违约潮会不会在今年同时发生?

莫亦然,西泽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1,流动性泛滥今年会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主要在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于民营、小微经济的支持,同时央行的定向货币政策的指导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投放。违约潮发生的可能性不大,以今年的稳增长的基调来判断,应该会主要进行定向帮扶,但是不能判断地方债的集中到期是否会引发政府债务的违约潮。

2,流动性泛滥会引发的小微企业融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或者引发“僵尸企业”再抬头。违约潮如果以地方债为主的话会引发银行系统的恐慌,有可能会提前打破刚兑。

3,政策今年应该还是以稳增长为主,我国的货币政策应该还是会采取定向降准的方式向实体经济注入资金。

西泽知乎:流动性泛滥+信用违约潮会不会在今年同时发生?

赵建,西泽研究院院长

1,今年债务集中偿付压力比较大,叠加经济下行政策发挥效果的时滞空窗期,并不是流动性泛滥就能解决的,也就是货币拯救不了信用坍塌,除非国家出面进行债务收购和重组。关键看大型国企和某些很难合规融资的地方平台。

2,对夏普率比较高的核心资产,标准化资产依然是利好,但是信用风险会不会传染到场内,传导机制是什么,这是个还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基建相关板块的资产应该不错。

3,美联储放鸽子,为全球增加基础流动性,中国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变大,降准的概率要大于降息的概率。估计还有两次1—2%的降准空间。但如何重塑信用或者影子银行重生,是其中的关键。因为商业银行当前的资本短缺和风控结构,比较难重塑信用,而真投行还没建立,所以现在可能只能依赖影子银行。

西泽知乎:流动性泛滥+信用违约潮会不会在今年同时发生?

邓宇,西泽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1,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虽然小微和普惠是大行的重点考核,但是传统新旧动能造成的信贷风险不可小觑,债务问题和违约风险潮并没有完全解除,甚至是延后,所以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仍然会出现债务违约潮,只是周期和行业的时间问题。

2,货币定向降准有助于小微和普惠业务发展,但商业银行资产投放压力仍然很大,包括授信额度短缺和风险处置责任更加严厉。债市预估会有好的机会,包括地方债投入到市场试点,以及科创板上市带来的红利推高股市行情维持较高水准。房地产市场三稳目标已定,但二线城市的房价仍然维持较高水平,上涨趋势仍在,三四线城市则保持稳定,货币化安置暂停的效果明显。

3,宽松的货币政策趋势已经凸显,区别于过去大水漫灌,定向降准降息不保证这些资金不会进入到其他领域,基建投资是主力。普惠是今年考核重点,信贷投放会大增,房贷利率已经出现局部下降,后期存款降息会跟进,包括结构性存款。

西泽知乎:流动性泛滥+信用违约潮会不会在今年同时发生?

明月,西泽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在当前的情况下,讨论货币的问题要考虑汇率因素,中美贸易谈判,以及欧盟讨论不再视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此都决定了人民币今后方向是升值。而没有贬值的空间。在美联储鸽派的情况下,中国的货币政策会舒服一些,为了流动性会继续有降准,但是为了维护汇率稳定应该不会有降息。因此流动性泛滥看怎么定义,流动性会比2018年好,但货币政策总体是稳健,而不是宽松。在债务不断累积经济没有改善的情况下,违约潮会出现,甚至出现一些地方性小银行或者第三方机构破产。房地产价格会进入下降通道,股市在政府的呵护下宽幅震荡。

西泽知乎:流动性泛滥+信用违约潮会不会在今年同时发生?

李文栋,西泽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1、流动性泛滥和信用违约潮不会同时发生:流动性泛滥多不是主动形成的,开启不当易引发金融动荡,与当前政策的意图相悖;从信用供给和需求两端来看,前者看不到大的放松迹象,后者没有大规模需求。自上而下,政策上似乎已经看清形势,保流动平稳;自下而上,企业还在政策护佑下休养生息,违约潮再次发生的概率已经不大。

2、美国鸽派表述,可能并不意味着宽松立即开启。中美正在谈判,可能还处在中段,过程是否还有波澜,仍难预料。美联储完全转向,需权衡美国内经济和资本市场,以及配合特朗普的对外策略,同时也需要美国内资本寻找到合适投资机会。美国内派系争端未解,中国的货币政策会慎之又慎,不会轻举妄动,以稳为主,即以保证流动性平稳为主。不妄动,既与防风险呼应,也与企业休养生息同在。在中美博弈,美货币政策未定之前,中国的应对,应是无为而治,放短击长,以降税为主导在长期政策端制造利于企业恢复元气的宏观环境。

3、在当前背景之下,国内休养生息,货币政策暂歇,以稳为主;权益资产在长期利多预期下,将继续以筑底为主;大宗商品在经济休整期,震荡回落为主;债市,受益货币政策切换期,以震荡回升为主;房地产市场,政策端仍明确,货币政策变化不大,房价以稳为主,四五线城市房价下行压力大。

西泽知乎:流动性泛滥+信用违约潮会不会在今年同时发生?

王一凡,西泽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1,意在经济维稳,保就业就是保企业,不能爆所以只能新债换旧债,经济下行势必有新增债务覆盖原有利息,为此势必放水。但是当局能把控开关,但并没有铺设好细致的渠道,其实就是所谓的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加上人性的作用最后就是水多的依旧多,干涸的继续干涸最终形成违约。2,对国内资产关注较少不太熟悉,只能说国债利率大概率下行,人民币汇率在当局把握下比较稳定甚至较为强势。

3,从今年年初的降准速度和幅度就能看出来,领导层已经很清楚形式不乐观,先下手为强;加上昨天凌晨联储不加息和结束缩表等表态,中美货币政策差异减小,中方未来可操作性大大增强,降息空间打开了,而且按以往节奏来说未来一个季度降准0.5%也是大概率。

西泽知乎:流动性泛滥+信用违约潮会不会在今年同时发生?

沈聪,西泽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1、不会同时发生,违约潮的核心是全社会对彼此债权的追索,在新增流动性能维持的情况下,绕开监管的办法会比监管的补丁更多,大水泛滥后总有一部分会流去干涸的部分,大概率是僵尸企业增加而违约破产减少,僵而不死。

2、后果是效率继续被牺牲,长期潜在增长率持续下行。下降的效率导致杠杆率无法真正得到有效的下行,仅仅是轻微下降或保持平稳。即不存在对存量的改革,只有对增量的探索。大类资产中股权作为改革突破口,会产生制度溢价;债类资产分化,垃圾债还有表现机会。

3、中国既然无法在效率上实现突破,降息降准是时间问题,预计上半年仍将保持定力,但贸易条件恶化将导致经济在3季度再现不稳,预计年内1次降息,2-3次降准。

西泽知乎:流动性泛滥+信用违约潮会不会在今年同时发生?

张江涛,西泽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1,流动性相对会比较宽松,这是稳增长的客观要求。金融严监管有所松绑,资管新规执行力度减弱,非标资产重新发挥作用,M2和社融增速上升。但强调定向调控,仍然会控制杠杆率,不会大幅增加。违约情况应该还是比较多的。19年到期的债务规模较大,很多企业盈利能力仍然较弱,民营企业违约可能性仍较大。银行不良率较高,短期内仍然会惜贷,企业拆东墙补西墙空间较小。19年房地产市场仍然不太乐观,所以房企也有违约可能。城投等地方债取决于政府的态度,目前看置换债等会有所帮助,但如果地方政府自身负债过高且不为城投担保则有违约可能。

2,稳增长和政策放松会导致市场风险偏好逐步修复,相比18年风险偏好上升,且房地产和债市目前机会较小,资金缺乏好的配置机会,因而股市等出现结构性机会。资产的分化和替代持续存在,信用等级高、流动性好的优质核心资产面临“资产荒”。违约风险高、流动性差的资产不受欢迎。

3,2019年全球经济整体放缓,美国、欧洲、日本普遍有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中国也不例外。但中国政策利率的弹性较小,现在在推利率市场化,预计未来将主要通过市场利率的小幅下行来体现,政策利率下调的空间较小。准备金率的下调基本是共识,今年应该还有2-3次下调,定向和全面降准都有可能。

西泽知乎:流动性泛滥+信用违约潮会不会在今年同时发生?

小平,西泽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这两头牛被捆住了以后,流动性泛滥这件事情大概率不会出现。

2.美联储转鸽不代表中国央行也会这样,相反正可以为结构性的改革创造一些空间。大国崛起需要强势货币,强势美元策略几十年就是这么干的。

3.信用债违约的事情会持续,这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内容。

西泽知乎:流动性泛滥+信用违约潮会不会在今年同时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