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專家又有新研究,我突然發現不會吃了!

民以食為天,專家又有新研究,我突然發現不會吃了!

聽到脂肪兩個字,你是否也會先想到油膩、肥胖、高血脂、血管堵塞等不健康的標籤?

如果你一點油星都不吃,也不吃含油的食物,那可是非常危險的。

長久以來,人們都把脂肪當作健康的“大敵”,尤其是飽和脂肪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因素。

民以食為天,專家又有新研究,我突然發現不會吃了!

你真的冤枉它了。

脂肪是構成身體細胞的重要成分,既能調節體溫、保護內臟,又是大腦必須的營養素之一。

若是你不吃一點脂肪,那就相當於不吃維生素,因為它們溶解在食物的脂肪中,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

時間長了,很可能導致營養不良。

民以食為天,專家又有新研究,我突然發現不會吃了!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指南是,脂肪的攝入應該佔每天總能量攝入的30%以下,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應該在10%以下。

民以食為天,專家又有新研究,我突然發現不會吃了!

脂肪,吃太多太少都有害

而最近《柳葉刀》雜誌上發表的一項大型研究似乎“顛覆”了這一觀念。這項大型前瞻性城鄉流行病學研究(PURE)的結果顯示:脂肪不僅沒有增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反而讓它們有所降低!

民以食為天,專家又有新研究,我突然發現不會吃了!

脂肪攝入量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更容易出現皮膚鬆弛無光澤、大便乾燥粗硬、嚴重便秘、女性內費米紊亂,不來大姨媽,出現乾眼症、夜盲症、股指訴訟等。

必須的氨基酸缺失,會引起溼疹等皮膚病,特別容易疲軟、乏力、活動表現極差……

脂肪吃太少易早亡

脂肪攝入最多的人群(脂肪攝入佔膳食總熱量的35%),死亡率比脂肪攝入較少的人(脂肪攝入佔總熱量的10%)低23%。

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基本相當,甚至脂肪攝入較多的人群中風的幾率更小。

這個結果無疑讓食品行業和“吃貨”們很高興:今後不用控制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了?

民以食為天,專家又有新研究,我突然發現不會吃了!

然而我們還是需要再一次強調:“最新研究”並不意味著“最後結論”。對於“健康食譜”,這項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和可能,但還遠遠不是“結論”

脂肪吃太多傷腸道

權威科學期刊《Gut》(《腸道》)上發表我國科學家青島大學李鐸團隊的一項研究稱,在熱量水平完全一致的情況下,脂肪供能比4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6%、蛋白質供能比14%(目前中國很多富裕家庭的日常生活狀態),會增加腸道有害菌群,減少有益菌群。

民以食為天,專家又有新研究,我突然發現不會吃了!

攝入脂肪有個長壽“劑量”

如何趨利避害,發揮脂肪的健康益處,同時控制它的負面影響呢?

營養專家的建議是:

膳食總能量的20%~30%由脂肪提供。

動物性食物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其提供的熱量不應超過總熱量的10%。

我國大部分居民目前的飲食,還需要略清淡少油一點。炒菜油不宜過多,吃堅果要控制數量,做魚、肉不能經常用油炸油煎。

脂肪細胞可以不斷地貯存脂肪,至今未發現其吸收脂肪的上限,所以人體會因不斷地攝入過多的能量而不斷地積累脂肪,從而導致肥胖。

因此,日常膳食脂肪攝入應控制在合理範圍內,過多或過少都不利於健康。

民以食為天,專家又有新研究,我突然發現不會吃了!

如何聰明吃脂肪

脂肪分為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在把握總量的前提下,要有區別地吃脂肪。

飽和脂肪要少吃

豬油、黃油、牛油、椰子油、棕櫚油中飽和脂肪佔比較高,其耐熱性較好,常被用來加工麵點、煎炸食品,打造酥脆口感,但所含膽固醇較多,過多食用不利於心腦血管健康。

單不飽和脂肪酸適量吃

橄欖油、茶籽油的主要成分是單不飽和脂肪酸,花生油、芝麻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也含一些。適量攝入這類脂肪利於降血脂、抗血凝、延緩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

多不飽和脂肪酸要刻意吃

亞油酸、EPA、DHA等多不飽和脂肪酸,需刻意補充。

亞油酸利於降低血液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人體自身無法合成或合成很少,必須從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麥胚芽油等食物中獲得。

EPA和DHA對生理功能也很重要,一般食物含量較少,需通過適量多吃肉質較肥的魚類來補充。

值得提醒的是,即使一些食用油存在健康益處,仍要控制總攝入量,每日在25~30克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