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城武夷山古漢城

江南第一城武夷山古漢城

武夷山古漢城位於位於武夷山市興田鎮城村西南1公里,為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被列為武夷山世界遺產地的古漢城遺址保護區,1996年12月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村漢城遺址發現於1958年,是福建省已發現的古城址中保存較好的一座漢代古城址,也是我國江南地區比較完整的一座。

城村古城是閩越王立國後建設的。據《史記》記載,秦統一後,廢閩越王無諸為君長,設閩中郡。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無諸等率部北上,跨長江,過黃河,跟隨劉邦逐鹿中原。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於是,越王勾踐後裔無諸成為西漢王朝首封的閩越國國王。作為勾踐後裔,閩越民風彪悍,閩越國不斷壯大、四處擴張,一度稱霸東南。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閩越國王餘善自稱武帝,引發漢武帝劉徹的極度不安。閩越國在漢武帝四路大軍的碾壓下,灰飛煙滅。武帝一炬,可憐焦土,閩越國從此結束了92年的歷史,淪為廢墟。

江南第一城武夷山古漢城

古漢城遺址座落在起伏的丘陵山地上,由三組東西走向的山崗和高胡坪組成。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城牆南北約860米,東西寬550米,周長2896米,面積約48萬平方米,方向北偏西25度。城的東、西、北三面,崇溪環繞,依山傍水,風景優美。城牆沿山勢夯土建築,殘高4—8米,東西城垣共保留3處豁口通道,為當年的城門。城外有護城壕。經發掘,城內分佈著殿宇、樓闕、營房住宅、冶鐵、製陶和墓葬等遺址多處。中央高臺上的宮殿遺址一組包括大門、庭院、主殿、側殿、廂房、迴廊、天井、水井和排水管道等。建築物坐北朝南,左右對稱,佈局嚴謹,與當時平原地區的城市佈局截然不同,是江南獨樹一幟的“幹欄式建築”古城排水系統,利用自然山坡、溝谷建成,實行雨水、汙水分流,規劃十分合理自然,令人稱奇。此外,古城遺址內還出士數4萬餘件銅器、鐵器、陶器等文物,具有重要的文物考古價值。

江南第一城武夷山古漢城

1959年冬,福建省文管會對這個遺址進行局部發掘,出土一批具有漢代特徵的文物,從而被確定為西漢時期的古城遺址。 城內高胡坪是漢城的中心建築區,揭露的一組大型宮殿建築遺址有正殿、側廂、庭院、天井、排水溝等,保存相當完整,出土大量的陶器、鐵器、銅器等。其器形有罐、盆、缽、瓿、壺、盅、鐵矛、鐵劍、銅鏃、弩機等。據考古隊論斷,城村漢城的始建年代,可能是早到西漢前期,即閩越國統治時期,其下限可能延長到西漢末或東漢初年,它的興廢與閩越族的盛衰密切相關。

江南第一城武夷山古漢城

出土遺物除1959年發掘出土遺物外,1980~1990年共出土完整和可復原的陶、鐵、銅器4000多件以及數十萬計磚、瓦與陶片。陶器主要有甕、罐、瓿、盆、碗、釜、匏壺、提?等,還有鼎、盒、壺、鈁。器物的形制和裝飾上具有明顯地方特色。大量板片、筒瓦和瓦當都具西漢初、中期特點。雲樹紋瓦當與廣州南越國宮殿遺址出土同類瓦當一致。菱形花紋鋪地磚是中原戰國至西漢流行樣式,與秦始皇陵和漢高祖長陵出土花紋磚相同。青銅器有鏡、鐸、蓋弓帽、鼎、鏃、弩機,均為西漢前期習見之物。鐵器主要是生產工具和兵器,有鍤、鋤、钁、鐮、犁鏵、五齒耙、斧、鑿、錘、削、鋸,以及劍、刀、矛、鏃、鉞、匕首、甲片等,大部分也是中原戰國至秦漢流行的器物。

江南第一城武夷山古漢城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省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遺址,1999年12月,在摩洛哥召開的世界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上,武夷山申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獲通過,城村漢城遺址成為“雙世遺”的重要組成部分,城村漢城遺址也成為我國第一個被評為世界遺產的西漢諸侯王城遺址。

江南第一城武夷山古漢城

文化遺產學博士毛敏說:“城村漢城是長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漢城遺址,具有南方丘陵地帶宮殿建築的特徵。其整體佈局及建造方式對後世中國南方城市以及東南亞國家的城市和建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

江南第一城武夷山古漢城

閩越王城博物館館長華鋒林介紹,經勘探和發掘可知,城村漢城平面佈局近似長方形,面積48萬平方米。城牆順著山脊蜿蜒長達2896米。作為閩越國都城,城村漢城的營造嚴格遵循《周禮·考工記》的規制,如將最重要的大型宮殿建築群安置於城內居中的高胡坪,形成南北中軸線;高胡坪甲組宮殿區和北崗一號建築的四合院佈局,與西周岐山鳳雛甲組建築基址非常相似,由此可證,閩越文化也是華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閩越人又匠心獨運的在這座王城鐫刻下本民族的特色,最顯著的例子首推幹欄式的建築基礎。因為南方溼潤多雨,工匠們便在建築下部採用木柱支撐,其上鋪設地板,整體建築呈“半懸空”狀態。這種建築形制,至今還流行於不少南方的少數民族地區。城村漢城宮殿遺址所保存的這些杆欄式基礎,成為兩千多年前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化融合的歷史見證。

江南第一城武夷山古漢城

站在昔日王城的高臺之上,思維穿越時空,回到那個金戈鐵馬的年代,戈戟刀劍人沸馬嘶似乎還在山谷密林中迴響。腳下的土地如此真實,那曾經燦爛一時的閩越文化,卻裹挾著歷史的泥沙漸行漸遠。曾經的輝煌已經湮滅於腳下的這片土地,只有宮殿後院的那口“華夏第一井”,依然甘泉汩汩。井深近7米,井壁由16個井圈疊套而成。遊人從井裡打水,欣然而飲,清爽甘甜。如今,這口古井成了漢城遺址古老生命力活化的見證。江南第一城武夷山古漢城與此同時,城村漢城發達的地下排水系統,讓今人汗顏。目前,城內發現了兩組排水系統和三處進排水口遺存,這些陶製的下水管道,最長近1米、直徑0.3米,汙水可直排城外。

江南第一城武夷山古漢城

漫步遺址一公里外的村民居住地,自然景觀、村莊格局和文化遺存尚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時期古村鎮的風貌。現存景觀主要有古粵門樓、淮溪首濟、百歲坊等景點和40餘座古民居,石、木、磚雕圖案的裝飾紋樣豐富多樣,工藝精湛,堪稱明清時期古民居磚雕的經典之作。2007年,城村被列為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村,2016年又被列入傳統村落。

江南第一城武夷山古漢城

作為一座遠離漢代政治中心,偏處東南邊陲的大型古城遺址,閩越王城經歷了2000多年的滄海桑田依舊保存完好。這在閩越國時期城市遺址中是唯一的,也是世間罕見的,無怪乎它被考古學者稱為“江南第一城”。

江南第一城武夷山古漢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