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半受訪者稱遭大數據“殺熟” 哪類APP最多發?

新京報快訊(記者 戴軒)大數據“殺熟”到底有多普遍?今天,北京市消協發佈了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報告。調查從今年2月22日啟動,共收集有效問卷3185份,超八成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很普遍。

超八成受訪者認為“殺熟”很普遍

調查結果顯示,88.32%的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或很普遍,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一般或不普遍的被調查者佔比分別為7.03%和4.65%。沒有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不存在。

42.83%的被調查者通過親身經歷瞭解到大數據“殺熟”,27.97%的被調查者通過網上信息瞭解到大數據“殺熟”,25.62%的被調查者通過新聞報道瞭解到大數據“殺熟”,聽別人談起了解到大數據“殺熟”的調查者僅佔3.58%。

有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43.08%的被調查者表示沒有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

網購平臺、在線旅遊等消費領域問題最多

記者瞭解到,此次調查主要針對網約車、在線旅遊、網購平臺、票務網站、網絡外賣等5個消費者反映集中的新興互聯網消費領域開展。

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者在購物類、在線旅遊類和打車類APP或網站經歷大數據“殺熟”最為常見,其他依次為外賣類、視頻類和電影類APP或網站。其中,44.14%的被調查者經歷過購物類APP或網站大數據“殺熟”,39.5%的被調查者經歷過在線旅遊類APP或網站大數據“殺熟”,37.17%的被調查者經歷過打車類APP或網站大數據“殺熟”,19.84%的被調查者經歷過其他類型的大數據“殺熟”。

僅不到三成被調查者選擇投訴

關於企業利用大數據“殺熟”的目的,73.28%的被調查者認為是企業利用老用戶的信任牟利,20.91%的被調查者認為是用優惠條件吸引新用戶,僅有3.49%的被調查者認為是給用戶推薦合適的商品或服務來提升用戶體驗。

遭遇大數據“殺熟”後該怎麼辦?只有26.72%的被調查者選擇向消協或市場監管部門投訴,8.13%的被調查者選擇在社交網站或向媒體曝光,11.71%的被調查者選擇與商家理論要求賠償。其他被調查者選擇不再去這個商家消費或忍氣吞聲自認倒黴。

其中,大部分被調查者認為規範和減少大數據“殺熟”行為的途徑是加強監管、加強完善立法、加大個人信息數據保護力度。還有不少被調查者認為,企業應該加強自律、守法經營。

校對 陸愛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