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曝飛豬「殺熟」,大數據屢屢「殺熟」傷了誰?

近日,作家王小山在微博上曝出阿里的平臺“飛豬”存在大數據殺熟現象。表示其他地方賣兩千多元的機票在飛豬上票價超過三千元。

作家曝飛豬“殺熟”,大數據屢屢“殺熟”傷了誰?

昨晚,飛豬官微就此事件回應。

作家曝飛豬“殺熟”,大數據屢屢“殺熟”傷了誰?

所謂殺熟,就是指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看到的價格要貴出許多的現象。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殺熟”現象頻頻發生。今年年初曝出的攜程殺熟事件,現在曝光的飛豬殺熟現象,都是大數據殺熟的體現。

作家曝飛豬“殺熟”,大數據屢屢“殺熟”傷了誰?

在傳統的線下消費中,“殺生”是一種套路。通常是老客戶能夠享受到更多的優惠,這種優惠通過會員卡、積分制來實現,也廣為大眾所接受。

然而到了互聯網消費環境中,情況似乎完全相反了。隨著用戶消費次數的增加,最開始能夠享受到的各種優惠會逐漸消失,變成老用戶可能要付出更高的價錢獲得服務,而新用戶則能夠享受到各類優惠。

說到底,大數據殺熟的根本就是大數據營銷。大數據通過對用戶資料的細分,根據用戶習慣建立用戶畫像,然後通過畫像給用戶推薦相應的產品與服務並且進行定價。

站在平臺的角度而言,必然是希望將利益最大化。在互聯網流量紅利觸及天花板、電商獲客成本日益增加的互聯網行業中,用各種優惠和低價策略吸引新客戶確實是極為有效的手段,在培養了用戶消費習慣之後提高價格獲取更多利潤也無可厚非。

然而,大數據殺熟卻還是引起了公憤。因為這種現象是隱蔽性的,在未告知用戶的情況下“暗箱操作”,在未公開規則的情況下對新老用戶實行“差別定價”,將拉新的成本在不知不覺中轉嫁到老用戶身上,給用戶造成了不可預知的損失,很容易使用戶對平臺產生恐懼和厭惡的心理。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在發現其他人購買同一商品的價格比自己便宜時,76%的美國成年人會非常生氣,而在消費能力不及美國的中國,這種感受會更加明顯。人們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大數據殺熟現象,但在感情上終究無法接受。

作家曝飛豬“殺熟”,大數據屢屢“殺熟”傷了誰?

其實對於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事物,人們往往抱著天然的好感,因為人的本性就是探索未知領域,所以對於互聯網和大數據等一直持較為包容的態度,正是這種環境給了互聯網新經濟發展以極大的助力。

但若是對大數據殺熟現象放任自流,不僅會傷害用戶情感,還會對電商行業造成損害。

首先,殺熟會傷害用戶對線上消費的忠誠度。根據《中國電子商務報告》顯示,中國電子商務銷售額早在2016年就已出現下滑趨勢,若殺熟繼續發酵,很容易透支輿論信任,可能會對電商行業造成更多負面影響。

其次,殺熟會打亂線上消費節奏。例如當年團購平臺、網約車平臺的燒錢大戰之時,許多用戶在享用完優惠之後就棄之不用。如果殺熟現象繼續蔓延,這種現象難保不會再次上演,會給行業造成不小的損失。

所以說,殺熟傷害的不只是用戶,更是整個電商行業。所以不應任由殺熟現象繼續發展。作為平臺,有義務給用戶有效的渠道瞭解平臺差別定價機制的詳細情況,這樣有助於解決許多矛盾。作為管理部門,應該出臺相關的機制,有效遏制大數據殺熟現象的蔓延。

作家曝飛豬“殺熟”,大數據屢屢“殺熟”傷了誰?

大數據殺熟現象應該引起重視,但也不用太緊張,更不應因噎廢食,因殺熟“殺死”大數據。即使沒有殺熟問題,大數據在發展中還是會出現其他的問題。重要的是抱著正確的態度,切實地解決這些問題,才可能使線上消費的用戶忠誠度提升,使電商行業更好地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