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消協:十種大數據“殺熟”陷阱,警惕!

市消費者協會提示,在調查中發現,當以下現象出現時,要引起消費者的關注,以免誤入“殺熟”陷阱。

1、新客戶享有專屬優惠

部分企業網站在宣傳語中,直接標註針對新客戶有特別優惠。比如,用戶註冊成功後即可獲得系統贈送的各種滿減禮券,或者為首次註冊的用戶提供充值返現。還有企業網站為新用戶提供優惠待遇。雖然每家企業針對新用戶的優惠不盡相同,但基本都規定,每位新用戶只能享有一次優惠。

2、廣告聯盟分享用戶數據

許多網友都遇到過,在一家網站搜索或瀏覽某一產品,在其他網站的廣告欄也會看到相關產品。有網友表示,“在某電商網站給母親買衣服,從此以後推薦的全是中年人服裝。”還有網友表示,在一個汽車論壇上搜索某某汽車,再打開另一電商網站,該電商網站立刻推薦之前搜索過的某某汽車的配件產品。網友認為,在平臺內部存在基於大數據的推薦很正常,但在不同平臺之間互通用戶信息無法接受。

3、根據用戶特點提供特定服務

有的企業會根據不同用戶的特點推薦不同產品或做出不同售後處理意見。如擁有較好支付能力的用戶,搜索時會看到更多的奢侈類商品;在社交網站擁有較多粉絲的“大V”,在客服人員處理其投訴時會更快、更好地被響應。有網友甚至表示,對於投訴較少的客戶,電商網站發次品的幾率較高,而對於質量較為敏感的客戶,發優等品的幾率較高。

4、多次瀏覽後價格自動上漲

在“殺熟”套路曝光帖中,旅遊類APP成為吐槽重災區。網友“賣鐵小王子”發帖,羅列了市面上常見旅遊APP的價格圈套:一些軟件訂房頁面被瀏覽多了,相關酒店房價就自動上漲。有網友甚至反映,清除瀏覽記錄後,竟發現原本顯示的價格也下調了不少。

5、瀏覽過程遭遇“花式”催買

有網友反映,用APP訂某個航班機票,多看幾次或預訂後再取消,價格便會抬高。整個預訂過程中,APP頁面會不停提示,“最近又有×名客人在瀏覽此航班”,一些客人覺得越晚下手越貴,只好匆匆下單,第二天再看機票,又恢復了原來的低價。

6、隱藏老用戶優惠券

胡先生經常乘飛機往返杭州和深圳兩地,一直使用某APP購買機票。有一次,胡先生偶然在機票訂單確認頁中發現,“航意險”和“延誤險”兩項被默認勾選上了。“有一天,當我把勾選取消了,系統提示我放棄了兩張價值8元的折扣券。等我重新把這兩項保險勾選上後,訂單總價竟然比之前便宜了8元。也就是說,平臺通過默認勾選隱藏了老客戶應該享有的優惠。”

7、老用戶比新用戶價格高

有網友表示,用新註冊的小白用戶、普通會員用戶和高級別的會員用戶同時選購同場次電影,最便宜的是小白用戶,其次是普通會員用戶,而高級別的用戶一張票要比小白用戶貴出5元以上。

8、手機配置不同收費不同

有網友吐槽,有視頻網站根據手機不同型號給出不同的收費待遇。開通VIP會員,安卓用戶1個月、3個月和6個月的價格分別是20元、58元、108元,年費是198元,而蘋果用戶購買則要貴出5至35元不等。對此客服表示,其中包含了蘋果收取的手續費。

9、默認勾選之前購買過的服務

有網站會根據用戶“上一次行為”,默認捆綁相應服務。例如剛剛註冊會員的用戶,在購買機票時,系統僅默認顯示一張機票的價格;而一旦勾選過一次貴賓休息室、接送機服務或酒店優惠券等附加服務後,那麼在下一次下單時,系統就會默認勾選之前選擇過的服務。

10、不消費時送優惠券

還有網友反映,自己很久不消費或根本不需要消費時,網站或APP就會贈送優惠券;而當自己需要購買產品或服務時,網站或APP往往不會贈送或顯示優惠券已過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