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展式結尾:提高作文思想深度

一篇記敘文往往是對某一個具體的人、某一件具體的事、某一處具體的景進行敘述與描寫。結尾之前,讀者一般只對這個人、這件事或這處景有個粗淺的瞭解,並不會立刻聯想到其他的人、事、景上去。如果我們在結尾時有意引導讀者展開相關聯想,由此人此事此景聯想到其他人其他事其他景,使讀者明白了作者寫的雖然只是區區一人一事一景,實際上想讓讀者思索的遠遠超出了這一範圍。這種結尾,我們稱之為"外展式結尾"。

外展式結尾:提高作文思想深度

(示例)

微笑

微笑,是人類心靈開出的花朵,是真誠與美好的象徵。在我短短16年的生涯中,我看到過各種各樣的微笑,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群孩子的微笑

那是我剛上初二的時候,在離我家不遠的衚衕裡有一所小學。我每天早晨上學時總能遇到這樣兩個孩子:一個戴著紅領巾的高個子男孩揹著一個瘦小的小女孩上學,大概已經有二三年了。後來我才知道這個男孩叫小亮,住在奶奶家,父母在邊疆工作;那個女孩叫小翠,是個殘疾孩子。

我剛跨出家門,便看見了這兩個孩子。小亮揹著翠翠,吃力地邁著步子,汗水順著小亮臉頰流了下來,但他嘴角卻掛著笑容,那麼從容、自然,彷彿一點沒有感到吃力。翠翠脖子上套著兩個書包,一手拿著吃的往小亮嘴裡塞,一手拿著手絹幫他擦汗,望著這兩個孩子遠去的背影,我心中隱約有種感覺:這孩子的微笑,我似曾見過,可是,在哪裡見過呢?

外展式結尾:提高作文思想深度

次日,又是一個春光明媚的清晨,太陽的光芒透過雲層照耀著大地,青翠蔥蘢的樹木,芬芳吐香的花兒生長得正旺,多美的早晨啊!當我正陶醉在這如畫的美景之中時,遠處一陣爽朗的笑聲打斷了我的思路,只見一群孩子推著一輛小車走來了。車裡坐的是翠翠!我不禁詫異了,在孩子們當中,看到小亮也在其中,他在微笑。再看這群孩子,我明白了,他們一起推翠翠上學,小車自然是他們做的。

這群孩子走遠了,但是在我心中那種隱約的感覺卻越來越清晰了:是的,這微笑,我熟悉。你看,像不像那美麗的花兒?像不像那茁壯成長的幼苗?你看,一陣風吹過,又吹來了小亮的微笑,孩子們的微笑,花兒的微笑,幼苗的微笑,最後留在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這微笑,帶來了什麼呢?帶來了真誠與美好,帶來了閃光的希望,帶來了友善精神,帶來了來自社會各個角落的心聲和共鳴,帶來了…...

外展式結尾:提高作文思想深度

(點評)

作者將自己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濃縮為一句話:"微笑,是人類心靈開出的花朵,是真誠與美好的象徵",並把它置於篇首,作為全文敘事與抒情議論的基調。中間敘事部分極富特色:人物形象生動感人。全文以五個"帶來了......。"作結,將"微笑"的意義逐步擴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