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名開國中將裡面,這個人級別最低,但受的傷最多最重

我軍1955年授銜時,共授予了177名開國中將,其中,正兵團級只有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徐立清,原本應授上將,但因為他當時負責評銜工作,為了避嫌,自己主動降為中將,也是唯一一位正兵團級的開國中將。

另外,副兵團級有22位,準兵團級有54位,正軍級有95位,另外還有4位沒有評軍隊級別。

是不是少了一位?確實,因為還有一位副軍級的中將,就是楊秀山。

177名開國中將裡面,這個人級別最低,但受的傷最多最重


按當時評銜的規定,中將一般都是副兵團級、準兵團級和正軍級,而楊秀山,只當過第二軍副軍長,為什麼也會被評為中將軍銜呢?

有一個說法是,賀老總對他非常欣賞,就為他爭取了中將軍銜。那麼,真實的情況是如何的呢?

其實,評銜並不只是看軍隊級別,而是有三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德、才、資”,資歷甚至還排在最後。

楊秀山將軍戎馬生涯幾十年,參加過無數次戰鬥,重大的負傷就有六次,好幾次都跟死神擦肩而過。

1930年5月,16歲的楊秀山正式參加了紅軍,成為紅二軍團第六軍的一名小戰士,但第一次戰鬥,楊秀山就掛了彩。

177名開國中將裡面,這個人級別最低,但受的傷最多最重


那是在攻打湖南華容縣墨山鋪的戰鬥中,楊秀山因打得太猛,再加上沒有經驗,腿部被敵人子彈擊中,血如泉湧。戰後,楊秀山被提拔為班長。打了一次仗就成了班長,這個速度也是沒誰了。

1935年,楊秀山升任團政委,隨後參加了著名的楊家河戰鬥。在這次戰鬥中,為了擴大戰果,楊秀山親自率部追擊,結果不幸被子彈擊中頸部,差點犧牲,在後方醫院養了好幾個月。

但是,剛出院的楊秀山,就在板栗園戰鬥中又受傷了。這次,楊秀山被敵人的炮彈碎片炸傷右腿,由於彈片太小,當時的醫療條件根本無法將彈片全部取出來,最後醫生只取出了最大的一塊,還有14塊碎片一直留在楊秀山腿上。

1935年11月,楊秀山隨紅二、六軍團開始長征。大家都知道,紅二方面軍的長征比其他方面軍要相對輕鬆一些,但也有幾次生死攸關的時刻,比如六甲之戰。

為了徹底擺脫滇軍孫渡部的追擊,為大部隊贏得北渡金沙江的時間,賀老總命令紅十八團阻擊敵軍。時任紅十八團政委的楊秀山浴血奮戰,結果不幸頭部被擊中,因戰況緊急,楊秀山來不及做手術,簡單包紮後,又投入了戰鬥。

直到建國後,楊秀山經常感覺頭疼,到醫院一檢查,醫生驚訝地發現,楊秀山的頭部居然還有7塊彈片!

177名開國中將裡面,這個人級別最低,但受的傷最多最重


不過,這還不是楊秀山最難忘的一次受傷經歷。

1936年9月,楊秀山在甘肅成縣戰鬥中再一次負傷,這一次負傷足足折磨了他一年多。子彈擊穿了楊秀山的臀部,骨頭被打碎,碎骨沒有及時取出來,在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裡,每當傷口復發,就會有碎骨頭取出來,備受折磨,直到一年後,去西安的醫院才治好。

由於在戰爭年代多次受傷,給楊秀山留下了難以治癒的後遺症,建國後,楊秀山被民政部評為二等乙級殘廢,而身上的21塊彈片,也由於各種原因,沒辦法取出來。

2002年11月,楊秀山將軍病逝,遺體火化後,那21塊彈片凝結成了幾個閃閃發亮的金屬球,在場的人哭聲一片。

按照楊秀山的生前遺囑,家人沒有給他發訃告,家裡也不設靈堂,連花圈都一律婉拒,骨灰也被送回老家安葬,一切都很平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