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四氣調神(夏)


養生之四氣調神(夏)

筆者在四氣調神第一篇說到,古人認為,四季養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今日我們就來聊一下“夏長”。

《黃帝內經》中這樣描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疾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此處“蕃”是形容草木茂盛,秀是說草木發芽。天地即為陰陽,夏天之於一年相當於午時之於一天,古人云午時一陰生,所以說夏季正是陰陽交合之際,值此際萬物開花結果。古人認為:陽氣足,草木開花;陰氣充,落花而結果。投射到我們人類身上,男子有陽從而輸精,可成受精卵,但是胚胎生長,全靠母體陰血滋潤。中醫認為女子任脈主胞胎,因此血要足。我們常聽到這樣稱讚一個女孩子的“臉蛋紅撲撲的、眼睛水汪汪的、嬌柔百態”,實則這些症狀說明其腎陰不固,腎陰不收斂,極易流產。

養生之四氣調神(夏)

“夜臥早起,無厭於日”,可以晚睡,最晚不可過子時,但是必須早起。夏天人體主外散,筆者冬季篇曾說到過,夏季雖熱,但體內實在虛寒,所以我們夏季切不可怕熱,夏季正是揮汗如雨的時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切不可過時、超能以免脫水、中暑。反覆使用空調,毛孔時張時合,擾亂了陰陽的氣機。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就要出汗,不出汗,自然會憋出病來,如果一個人陽氣很足,原則上不會很怕熱,一旦身體很虛,才會怕熱。

“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這裡怒乃是鬱結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不能壓抑自己的志趣,讓那些盛開的花瓣,吐出的花蕊能夠受孕,從而成熟結果,該宣洩就宣洩,切不可藏著掖著,心氣外洩,這才順應夏長的規律。

養生之四氣調神(夏)

“逆之則傷心,秋為疾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一旦長久違背夏長之道,人體自然傷及心火,致使秋後換季之際頻繁感冒、咳喘、痢疾等等。夏長不足,冬季收藏則無,豈能不病。時下無論是中學生、大學生還是上班族大都過著夜裡不睡覺、打遊戲、讀書、唱歌跳舞,少年時不生長好,年老自然無物可收,衰老加快加劇。

老話說的好:花有重開時、人無再少年。願諸君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