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裡,經常看到的“滴血認親”,到底靠譜嗎?

滴血認親,是古人堅信的一條真理。在古裝劇裡,我們時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

尤其是《甄嬛傳》裡,皇后咬定六阿哥是甄嬛和太醫溫實初所生,一場“滴血認親”的大戲將整部劇推到了高潮,也讓我們在觀看的時候,揪緊了心。

最後聰明的甄嬛,用蘇培盛的手,還了自己一個清白,也籍此扳倒皇后,贏得了皇上信任之心。“滴血認親”這樣的畫面,在很多古裝劇裡都有出現,可以說在古代非常流行和認可。

那麼,滴血認親到底準不準呢?有沒有科學道理呢?一起與作者去了解。

影視劇裡,經常看到的“滴血認親”,到底靠譜嗎?


一般來講,古代的“滴血認親”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滴骨法:將活人的血滴在死人的骸骨上,如果能夠滲入,則說明有血緣關係;另一種是合血法,滴血在碗中,能夠融合的就是親生骨肉。《甄嬛傳》裡的片段,採用的就是“合血法”。

“滴血認親”自古有之,史書上記載,“滴血認親”的事例最早見於三國,那時候採用的多是滴骨法,即滴血入骨。到了宋代,著名法醫學家宋慈將這種滴骨驗親法收入《洗冤集錄》中,才更加流傳廣泛。

影視劇裡,經常看到的“滴血認親”,到底靠譜嗎?


除了“滴骨法”,最早提出“合血法”的,也是宋慈。他在《洗冤集錄》中記載:活人之間的親權鑑定,常常遵循以下原則:

“親子兄弟,或自幼分離,欲相識認,難辨真偽,令各刺出血,滴一器之內,真則共凝為一,否則不凝也”,此即合血法。

據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無論是“滴骨法”還是“合血法”都有很大的侷限性,肯定的準確率只有60%左右,否定的準確率還會更高。

影視劇裡,經常看到的“滴血認親”,到底靠譜嗎?


首先滴骨法不科學,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骨骼表面的軟組織分解,留下的是一堆的白骨,白骨的表層因為受到腐蝕而發酥,血液滴在上面,自然會滲入骨髓。如果骨髓還沒有受到腐蝕,比較堅固,軟組織完好,不管是誰的血液也滲透不進去。

其次是合血法也不科學,因為人類的血液本身就能融合,無論雙方有沒有血緣關係。影視劇中“滴血認親”的種種場景僅僅是戲劇效應,並不科學。

影視劇裡,經常看到的“滴血認親”,到底靠譜嗎?


與原始的滴血認親相比,現代的DNA檢測就科學多了。通過DNA親子鑑定,排除親子關係的可靠性能夠達到100%,確認親子關係的可靠性達到99.99%。

但是“滴血認親”的方法,也極大的說明了,在古代我們聰明的祖先很早就注意到了血型遺傳的問題,並進行親權鑑定。其大膽設想在親子鑑定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

讀者們,關於“滴血認親”,大家還有怎樣的看法呢?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