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是快好還是慢好?今年做生意最應該規避的風險?

近兩年,中國式“擴張”再次蔓延起戰火,瑞辛咖啡的五千萬現金贈送活動又一次引發狂歡。

早在十年前,很多店鋪的擴張還是亦步亦趨,而從17年開始,一切彷彿都失去了控制,“一年千店”已成為一種被大家認可的口號,似乎一個品牌的價值可以通過數量的增加去體現。

在過去二十年的外來品牌的發展戰略中,大多數企業依舊選擇穩紮穩打的策略,無論是沃爾瑪、711便利還是星巴克,他們的擴張一直都比較保守,每在一家城市佈局,必定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逐步開設分店以便控制風險,而國內卻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對市場似乎有著盲目的樂觀,把人口紅利帶來的消費潛力當做一夜暴富的資本。

開店是快好還是慢好?今年做生意最應該規避的風險?

於是,中國商業的擴張熱潮開始了。

以近期陷入關店潮的連咖啡舉例,距離當初火爆,也不過才過去2年而已,在各大社交平臺,從來不缺乏他們的活躍,雖然沒有瑞辛1年2000家那麼誇張,但是它的擴張速度依舊不容小覷,但如今開始萎縮的事實也無法迴避,諸如此類的還有共享單車和外賣行業。

1、太快會讓成本失控

我曾和一位711的經理聊過,他主要負責招商工作,他和我講前兩年碰到最離譜的事情就是同行哄抬物價。

有一次選址,價格已經和房東談好,次日準備籤合同時,一家本地的便利店品牌突然介入,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百分之二十的租金,導致房東轉頭和另一方合作。面對這種形勢,他果斷選擇放棄這家店,最壞情況甚至會放棄在一個城市的佈局。

開店是快好還是慢好?今年做生意最應該規避的風險?

對於他們而言,為了擴張增加預定成本是不能接受的。

看似美好的計劃撕開華麗的皮囊後,只有一地雞毛。事實證明,絕大多數企業在飛速擴張後並不一定能夠維持利潤,當企業不足以支撐低價和華麗的營銷手段時,面對的就是顧客的無情拋棄,這是無法避免的因素。

連咖啡也好,瑞辛咖啡也罷在中國依舊屬於奢侈消費,相對於三四線城市的年輕人,依舊是不低的開支,即使最開始通過贈飲和折扣券的形式留住一部分客戶,但是隨著企業盈利需要,逐漸提升價格,這部分客戶還是會流失,在茶文化的競爭下,咖啡行業必然還是會有寬闊的市場,但是是否有預期那麼樂觀,卻也未必了。

開店是快好還是慢好?今年做生意最應該規避的風險?

快速的擴張,固然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取比較高的知名度,但是成本的不可控上升以及顧客留存率低的問題並沒有特別恰當的解決方案。

2、聲勢浩大未必成功

黃太吉近日因欠款83萬再次被列入失信名單,前兩年的奔馳送煎餅,2億營銷費用造就的“奢華”排場歷歷在目,影響尚未完全消散,但是結果卻令人唏噓。

開店是快好還是慢好?今年做生意最應該規避的風險?

回顧以往幾年,跨界營銷總是被人津津樂道,但是靜下心來思考,幾十年前開店最怕酒香巷子深,現在反而是巷子不深了酒也不香了,太多人忘記了自己的初衷。

長時間處於風口浪尖味千拉麵,一再收縮戰場,失敗的根由就是在於口味上。身為餐館但是餐品的口味卻始終無法得以保障,創始人潘慰曾言,由於味千的全國戰略,所以做到最開始骨湯熬製已經很難,更多是藉由中央廚房的功能而實現標準化,所以在口味方面和最初她親自開的第一家門店,難免會有差異。

開店是快好還是慢好?今年做生意最應該規避的風險?

這種聽起來似乎合乎情理的解釋,卻是一種對餐飲的不負責。餐廳始終是餐廳,它可以通過企業化運營提升自身價值和進一步發展,但是這個發展絕對不是指單純的資本化,餐館的主要戰場從來不在股市和金融機構,而是在每一張餐桌上。

3、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無論是否承認,過去兩年的事實告訴我們,更多人擠進了開店的熱潮之中,相應的是效益不好的店鋪也都面臨關店的壓力,物競天擇的淘汰法則更顯冷酷。

對於行業領軍者而言,想必也都意識到了,投入高未必回報大,反而容易引起大規模反彈,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誰也不希望共享單車和無人貨架的鬧劇反覆上演,最後受傷的只是我們最基層的消費者,經濟環境景不景氣每個從事商業活動的個體都有責任。

開店是快好還是慢好?今年做生意最應該規避的風險?

對於廣大開店老闆而言,緊追風向標還是有必要的,但是在投資的時候切勿陷入惡性競爭的熱潮,不計成本的投入和盲目樂觀最終結果是任何人都無法接受的。

便利店的意義在於給居民提供便利,餐館的意義在於給食客提供美味的飯菜,美容院的意義在於讓人的臉龐再次煥發青春的光彩。用心相待,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才是最快的捷徑,發展規律如是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